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保育雨林的陳可萱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SOUL運動誌】是份超越汗水的運動電子報,以全新的角度詮釋運動和比賽中的精巧,同時也關懷其人文況味。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8/22 第53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講義人物 保育雨林的陳可萱
世界講義 啤酒腳踏車
 
講義人物

保育雨林的陳可萱
文.採訪/黃瀚瑩
(照片/陳可萱提供)
蓊鬱的婆羅洲雨林�,有個身影揮著巴塱刀,試圖在糾結的草莽中開出一條路來。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被蚊蟲反覆叮咬的身體奇癢難耐,卻只能蟄伏不動,以免驚嚇到野生鳥類……這個深入叢林的探險家,並非人們刻板印象中的彪形大漢,而是個年僅二十多歲、來自臺灣的小女生。她是陳可萱,深入婆羅洲的目的,是協助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調查一種極為稀有的鳥種─青鸞。

陳可萱自稱是個「喜歡亂跑」的人,就讀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時,「課餘時間我喜歡騎車四處溜達,發現原來臺灣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當同年紀的女孩醉心於逛街、看電影,陳可萱卻把大部分的時間用於旅行,她徒步橫越中橫、一個人騎自行車環島,也曾瘋狂地從臺中騎機車到花蓮。偶然的機會下,她在學校聽了一場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演講,深受感動,便加入成為會員,畢業後更進入新竹荒野擔任執行祕書。保育團體的薪水不高,但工作繁重、工時長,回到家往往已經是深夜十一點多。但陳可萱卻不以為苦,認為自己的工作既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能對世界有所貢獻,「我很幸運,有很棒的家人。爸媽雖然會擔心我,但仍然支持我想做的事。」

二○一一年,陳可萱參加行政院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國際行動All in One」,這項計畫是由青輔會提供補助,資助青年參與國際志工服務。而陳可萱的申請主題,正是到馬來西亞的荒野分會服務,並被委派深入婆羅洲雨林的Iban部落,觀察記錄青鸞。

青鸞,又名百眼雉雞、大眼斑雉,分布在蘇門達臘、婆羅洲等地,過去被人們視為鳳凰。在Iban部落原住民的心中,青鸞具有神聖的地位,每逢祭典、節慶,當地女性必跳的舞蹈,即是模仿青鸞求偶時的舞姿。只是,商業開發造成當地雨林面積,從原本的百分之七十縮減至百分之十,加上人類的濫捕,青鸞的生存備受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點名為瀕危物種。Iban部落的年輕一輩,只曾聽說過青鸞,卻多半不曾見過牠們的廬山真面目,而青鸞的絕跡,不但意味著生態圈的破壞,也表示Iban部落的一塊文化拼圖將永遠失落。馬來西亞荒野分會認為,自然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未必註定是對立的兩難,「生態旅遊」或許能為貧困的Iban部落帶來曙光。陳可萱的任務,即是調查哪�有青鸞?數量有多少?遊客是否有可能欣賞得到?目的是替當地正在發展中的生態旅遊,注入更多吸引遊客的誘因,「如果生態旅遊收入足以支撐當地經濟,就意味著居民不再需要砍伐森林,或將雨林地租給財團開發,青年人口也能夠返鄉就業,」陳可萱解釋。

由於馬來西亞荒野人力有限,陳可萱的這趟叢林之行並沒有人員陪同。Iban部落地處偏遠,陳可萱必須先搭五個小時的車,再換乘三小時小舟,接著步行一大段路程,才得以到達部落。那�沒有手機訊號,每天唯一的電力,就是靠發電機運轉四個鐘頭。陳可萱每天天剛亮就出發,穿越荒煙蔓草,涉過水路,到青鸞可能出沒的地點守株待「鳥」,躲在草叢�,一等就是三個小時。由於青鸞警覺性極高,陳可萱就算被蚊蟲叮咬也不敢亂動,最高紀錄一天曾被叮了一百多個腫包。讓陳可萱沮喪的是,足足守了一個多星期,青鸞卻遲遲不願現身,「可能無功而返」的憂慮,開始盤據在她的心中;儘管部落的人對她和善又親切,但語言不通終究讓陳可萱悶出壓力,某天看到外來遊客開心地聊天,忍不住躲回居住的小屋痛哭一場。「但我自己清楚,這只是一時的情緒,擦乾眼淚,還是要繼續完成任務。」她每天向山神祈禱,「山神一定聽到了我的禱告。」最後,她不但等到了青鸞的出現,還成功拍到影片。這段珍貴的紀錄,讓部落的年輕一輩高興不已,「他們比我更興奮,還有人天天要我放影片給他們看。」原本對傳統顯得漠然的青年,開始對自身文化產生興趣,紛紛向耆老詢問幾乎消失的傳說故事。「我認為唯有地方參與,文化才有傳承的可能。我認為這是比『找到青鸞』更為重要的事,」陳可萱說。這趟婆羅洲之行,讓陳可萱與Iban部落族人成為朋友,臨別時,八十六歲的老太太抱著她大哭,透過翻譯告訴陳可萱:「我們這輩子可能不會再見面了。如果你再回來,記得我在山上(指族人的墓地)等著你。」這番話讓陳可萱也淚流不止。而陳可萱則早已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回來。」

她說:「這段旅程讓我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無論什麼事,只要你肯用心、堅持,那麼就勢必能夠完成。」下一次,陳可萱希望能帶著攝影機,替Iban部落拍紀錄片,替受到外界干擾而脆弱不已的Iban部落,留下永遠的記憶。


世界講義

啤酒腳踏車
文/Sally McGrane;節譯/呂玉嬋
阿姆斯特丹街上的啤酒腳踏車(照片/紐約時報提供)

來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你會發現這�的人不分老少、無論男女,幾乎都習慣騎著腳踏車,優游穿梭於大街小巷。等一等,前頭怎麼來了一輛像腳踏車又不像腳踏車的新奇玩意?居然有八雙腿在拚命地踩,而且上頭的人還拿起啤酒乾杯,在街頭開起了私人聚會。

據稱,這種啤酒腳踏車是某個荷蘭人在二十世紀末發明的,現在則成了阿姆斯特丹最流行的旅遊服務。

卡爾斯登自二○○五年開始製造、出租啤酒腳踏車,他的腳踏車有六公尺長,重超過六百八十公斤,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八公里。腳踏車中間是一個木製吧檯,轉開上頭酒桶的栓子,啤酒就會源源不絕流出。吧檯周圍有十二張標準腳踏車座椅,狂歡的人太多坐不下?別怕,後面還有一條長凳讓腳力不足的人歇息。

近幾年來,這種腳踏車的吸引力越過荷蘭邊境,散播到其他歐洲國家,甚至是隔了一個海洋的美國。

德國律師克雷姆特到荷蘭旅行時,第一次見識到啤酒腳踏車的魅力,立刻愛上了它,不但在二○○五年進口一輛到德國科隆,兩年後更自行成立「啤酒自行車」公司,在德國約三十個城市及布達佩斯提供啤酒腳踏車市區遊覽服務。他預備將這門生意拓展到全世界。

美國人瓦特思原本在軟體業工作,到科隆旅遊時看到了克雷姆特的腳踏車,也興起了將它引進美國的念頭。回到家鄉,瓦特思與卡爾斯登合作,引進荷蘭啤酒腳踏車製造技術,到二○一二年為止,美國內華達州、奧瑞岡州、威斯康辛州、亞麗桑納州、加州等地都可見到他們所製造的啤酒腳踏車。

啤酒腳踏車何以擁有如此大的魅力?這還是個謎。當然,車上有啤酒,這對某些人而言,就已經是充分的理由。也有許多人認為,在聚會狂歡時一起踩腳踏車,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然,喝得酩酊大醉之時,人也更容易做出失控的蠢事。在比利時曾有一群男人穿著蘇格蘭短裙舉辦單身漢聚會,沒想到新郎倌喝醉了,險些把租來的腳踏車燒了。警察依法逮捕新郎,其他人則腳底抹油溜了,獨留導遊一人在車上進退不得,因為腳踏車太重,他無法靠自己踩動它。

然而,並非每個地方都歡迎啤酒腳踏車。慕尼黑在二○一一年八月禁止民眾使用,杜塞朵夫的法庭則裁定啤酒腳踏車需要特殊許可證,因為這種腳踏車會堵住市區狹窄的老街,導致交通擁擠;另外,車上傳來的走音歌聲也十分惹人厭。即使在出生地,也並非人人喜愛啤酒腳踏車,阿姆斯特丹旅遊局發言人就嚴正表示,她個人絕對不會騎它,旅遊局也沒有提倡這種活動。

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


訊息公告

現代媽媽坐月子大補帖
產後的飲食不是大補特補就好,媽咪們應該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再選擇適合的藥膳和食物來進補,才能改善體質,並且在進補的同時,恢復內臟功能。

叢林蔭眾生 漢班托塔大愛村
七年多前印度洋海嘯,災難無法被遺忘,但化作無形的風、愛的動能,日夜吹佛著斯人斯土。漢班托塔大愛村從初落成的青澀,成為庇護眾生的自然叢林。

Copyright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