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讓女人排卵、生育繁衍下一代。但月經、荷爾蒙的變化,卻可能伴隨身心不適症狀,導致痛經或經前症候群發作,有人生理期來,痛到想拿掉子宮。 26歲的阿美,小學六年級開始有生理期,起初沒不舒服,月事期間仍舊吃冰、喝涼水,完全不忌口。自從念國中,課業壓力大,每月「小紅」(月經)報到的第一天,腹部痛到在課堂上大哭,全身發抖、臉色蒼白、冒冷汗。 她害怕吃止痛藥會成癮,一開始拚命忍痛,熱可可、巧克力、黑糖水、四物湯、青草油抹肚皮等方法全用上,腹痛症狀卻愈來愈嚴重,高中曾痛到昏倒,醒來在地上打滾,但超音波檢查正常。 後來她還出現腹瀉、嘔吐症狀,甚至膽汁都吐出來,每次「小紅」來就像打仗一樣,需經歷全身折騰。 阿美說,大學畢業到出社會工作,痛經時間卻愈來愈長,生理期第一天,至少會痛5、6小時,止痛藥得吃兩顆,才能緩解。 她曾找中醫調養身體,一度不再痛經,沒想到半年後,老毛病又發作,後來又回頭看西醫,有次醫師還開給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的止痛藥。 她說,每次生理期要來前,就會心情不好,無法忍受痛經,甚至有股衝動「好想把子宮拿掉」。 台北榮總婦產實驗室主任趙湘台表示,痛經與經前症候群是常見的婦科問題,兩者原因及症狀不同,通常痛經是生理期第一天,易有惡心、嘔吐、腹瀉、臉色蒼白等症狀,基本上,痛經原因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若初經來的兩年內發作,即為原發性;如果是子宮相關疾病引起的痛經,多在20歲以後出現,症狀會日益嚴重。 趙湘台說,經前症候群為月經來的前一、兩周發生,除了胸部脹大、水腫,還伴隨情緒低落、易怒、飲食嗜好改變、體重增加等症狀,曾有民眾生理期前後的體重會相差5、6公斤。 秉坤婦幼醫院副院長徐金源表示,痛經或經前症候群不易診斷,患者需先排除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腺肌症等疾病導致的痛經,若仍出現嚴重不舒服情形,可透過溫和飲食、避孕藥、止痛藥、攝取鈣片穩定中樞神經、心理諮商等方式,進行症狀治療。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