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驟然變得寒冷,泌尿科門診出現許多年長男性患者因為排尿障礙就診。 「醫師,我有攝護腺肥大,真的很困擾,如果要開刀,就開刀吧!」老先生70多歲,說話急切。 「您怎麼知道有攝護腺肥大呢?有什麼症狀?」 「就是頻尿呀!白天還好,一到夜裡,每隔一小時就要跑廁所,尿很多,本來就睡不好了,又一直起床上廁所,更是要命!」 為患者做了基本檢查,沒有尿路感染,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輕微腫大,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正常。我告訴他,夜尿不一定是攝護腺肥大。可嘗試調整生活作息、喝水量以及藥物控制來改善夜尿。 「不開刀嗎?可是夜尿麼辦?我已經一個禮拜沒有好好睡覺了!」患者堅持要接受攝護腺切除手術。 我轉而詢問陪他前來的太太。她有著和藹的笑容,一頭銀髮。 「婆婆,請問您晚上要起床上廁所嗎?」 「醫師啊,你不問我都不好意思講,其實我一個晚上也要起床3、4次呢!女人也有攝護腺嗎?」 女人並沒有攝護腺,看來,夜尿並非男性專利。國際尿控協會(ICS)將夜尿定義為:夜間一次或多次,必須因解尿而醒來。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中年以上夜間需起床解尿大於1次者有31%,大於2次者14.2%,夜尿盛行率隨年齡增加,但與性別無關。 夜尿影響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影響工作效率,造成記憶力減退,憂鬱,並增加心臟疾病及腸胃道疾病發生機率;老年人更增加夜間摔跤機會,可能導致骨折,引起併發症。 尿液過多,膀胱容積變小,睡眠障礙,是夜尿的主要原因,許多藥物,如利尿劑及內科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也可能導致夜尿。正因為造成夜尿的因素複雜,往往需要跨科評估,增加治療夜尿的困難。 除了藥物治療,個人生活作息的改變,也能改善夜尿。日本泌尿科學者Takeshi Soda於「泌尿學期刊」(Journal of Urology)發表「夜尿的非藥物治療」:參與研究的56位夜尿患者,不施予藥物,而給予以下指示: 1限制水份攝取: 水分過度攝取是夜尿原因之一,建議夜尿患者適度控制喝水量。水分攝取包括食物中的水分、湯以及水果。傍晚以後特別限制水分攝取,並且避免酒精,含咖啡因飲料。 2在床上時間不要過長: 許多老年人入夜後沒有特別活動,早早就寢。 然而老年人睡眠時間不需要太長,在床上時間過長,往往造成淺度睡眠,頻頻起床夜尿,影響睡眠品質。 3每天適度運動: 如果能夠走路,每天散步20分鐘。於傍晚散步,對夜尿改善更為有效。 4保持床鋪溫暖: 尤其寒冷的冬天,床鋪溫暖使睡眠品質較好。 研究結果顯示:沒有使用任何藥物的狀況下,受試者夜尿次數明顯改善,夜尿次數減少超過1次者有53.1%。 臨床上,給予患者以上衛教,改變生活作息與喝水習慣,加上依患者需要給予藥物,如膀胱容量較小者給予放鬆膀胱藥物,通常夜尿症狀能有明顯改善。相反的,如果患者無法配合,治療事倍功半。有位老伯,每天晚飯後都要與好友泡茶、喝酒直到夜深,過多水分攝取與酒精,導致持續夜尿,睡眠品質也大受影響。 夜尿不只影響生活品質,也是內科疾病警訊。如果有夜尿困擾,可請醫師診治。接受治療的同時,調整生活作息與喝水習慣,是改善夜尿的第一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