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補脾粥-趁熱服用,收涎效果佳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來聊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2/26 第21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專題報導 補脾粥-趁熱服用,收涎效果佳
話健康.談養生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兩性親子 孩子想要什麼,你知道嗎?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補脾粥-趁熱服用,收涎效果佳
陳峙嘉

補脾粥-趁熱服用,收涎效果佳
症狀:流口水

  老偏方-補脾粥:取益智仁、白茯苓、白米各30~50克。先把益智仁與白茯苓烘乾後,一併研為細末備用;將白米煮成薄粥,帶粥將熟時,調入藥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湯調藥粉3~5克稍煮,趁熱服用。每天早、晚2次,連服5天。

  「十個娃娃十個流」,流口水似乎是嬰幼兒的專利。在6個月到3歲期間,流口水是正常現象。如果寶寶牙長齊了,還不時「垂涎三尺」,就必須留意。

  曾女士的寶寶從5個半月開始流口水,3歲多了都沒停,每天衣服胸口前都濕ㄧ片,晚上睡覺也常沾濕枕頭。

  看過很多醫生,各方面檢查均為正常,但口水就是不斷。後來,曾女士聽說中醫有方法,就來找我看病。寶寶流口水的現象,古代醫家稱之為「滯頤」,是指唾液不自覺地從口內溢出,多見於6個月到3歲的寶寶。

  新生兒由於唾液分泌少,很少會流口水,到6個月大時開始長牙,牙床發癢,因而刺激唾液分泌,但此時他們口腔尚淺,不懂得透過吞嚥來調節,口水就會不斷地流出來。大部分寶寶在2歲之前,都能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嚥動作,停止流口水。

  寶寶2、3歲後還流口水,很可能是口腔發炎所致,鵝口瘡、口腔潰瘍、牙周炎、咽炎等疾病,都可能會刺激口腔腺體分泌,導致口水分泌增多。

  另外,一些重大疾病也會導致寶寶流口水,例如臉部神經麻痺、智障等,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我見曾女士小孩流的口水清稀,沒有異味,又掰開孩子的嘴檢查,口腔也無異常。聽說這孩子食慾不太好,大便稀軟,再加上面診把脈,我瞭解大致的病因。

  中醫認為,寶寶流口水通常是由於脾胃濕熱,或脾胃虛弱,不能攝納津液所致。脾胃濕熱的幼兒口水黏稠,口氣重,舌紅苔黃,指紋色紫,還有食慾不振、腹脹、大便祕結、小便黃赤等症狀,治療時宜清熱祛濕。

  脾胃虛的幼兒則食慾不佳,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脈象虛弱,曾女士的孩子就屬於這一類症狀。依中醫理論,脾虛者臉部肌肉容易鬆弛,加上口腔內腺體分泌物多,睡覺時不能自主地吞嚥口水,口水自然就會流出來。

  我告訴她,脾虛主要與飲食不節有關。孩子三餐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過量吃甜食、生冷油膩的食物,都會導致脾虛。曾女士連連點頭,說孩子平時是長輩帶,吃飯確實不太規律,甜食也吃得多,以後一定多加注意。

  對於脾虛的幼兒,補脾益氣才是治療根本,於是我推薦一個偏方。

  方法:取益智仁、白茯苓、白米各30~50克。先把益智仁與白茯苓烘乾後,一併研為細末備用;將白米煮成薄粥,帶粥將熟時,調入藥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湯調藥粉3~5克稍煮,趁熱服用。每天早、晚2次,連服5天。

  中醫認為,益智仁可溫補固攝,暖脾、止瀉、攝唾,溫腎、固精、縮尿;茯苓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

  現代研究發現,益智仁含揮發油、益智仁酮、維生素B1、B2、C和多種胺基酸、脂肪酸等,益智仁煎劑具有健胃、抗利尿、減少唾液分泌作用;茯苓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鬆弛消化道平滑肌,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兩者合用,對脾虛造成的「小兒流涎症」有極佳療效。

  貼心叮嚀:平時可吃健脾食物,如芡實、山藥、薏仁、蓮子、紅棗、栗子、紅蘿蔔、香菇、扁豆等,只要不過量,慢慢就能把脾胃調整好。

  曾女士的寶寶依方服用1個療程,口水量逐漸減少,之後繼續調養,1個月後就徹底止住口水。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5 寶寶小兒病一掃光》陳峙嘉◎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何一成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控制好飲食=血糖值穩定

  飲食、運動及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三大環節,其中飲食控制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初期皆採用飲食控制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為什麼要控制飲食?

  正常人進食後,血糖透過胰島素的協助,進入細胞,轉換成能量,為人體所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作用不良,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身體細胞,停留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的血糖濃度會維持在一定的標準值內,糖尿病患者則否。若此時不針對飲食加以控制,暴飲暴食,血糖值會忽高忽低,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同時也造成器官的傷害。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飲食、掌握血糖值變化,是相當重要的。

★飲食控制7要訣

  1.正確選擇食物

  許多人在確認罹患糖尿病後,第一個想法便是「再也不能吃甜食」、「要跟美食說再見」。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只要能掌握進食的分量與時間,任何食物淺嚐並無傷大雅。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著重在健康均衡以及總熱量控制,不需刻意選擇某種單項食物,只要控制好分量及正確的餐次分配,各類食物都應均衡攝取。

  2.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時定量;餐次分配上,少量多餐較理想,建議一天吃4~6餐,每隔3~4小時進食一次。每天定時定量的醣類食品,較易控制血糖。這樣的進食方式,提供身體整天不間斷的熱量,這樣身體才不會被訓練成善於儲存熱能的體質,加重肥胖問題。

  3.維持理想體重

  體重過重者,應先減輕體重5~10%,體重降低有助於葡萄糖進入細胞,改善高血糖。建議採用飲食撘配運動方式減重。

  4.多攝取纖維質

  多選擇富含纖維質食物,如蔬果及全穀類,能有效延緩血糖的升高。一般而言,全穀類食物在改善高血糖的效果較好。

  此外,建議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物時,可參考該食物的「升糖指數」。所謂升糖指數,是食用含有50克醣類食物使血糖上升的幅度與時間,比對含等量醣類的標準食物對血糖的效應比例值。對照之標準食物常採用吐司或葡萄糖;指數愈高,對血糖值影響愈大。

  不過,升糖指數不是絕對標準,只是個參考,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多寡,以及製造過程、烹飪方式等,都會影響血糖反應,例如冰淇淋、培根的升糖指數都比吐司或米飯還低,但並不代表冰淇淋或培根對身體較健康。

  5.少吃高油膩食物

  盡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或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6.盡量避免食用濃湯

  少吃如濃湯般(有勾芡、調味料過多)的料理,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7.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

  炒菜宜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花生油、葵花油、橄欖油;盡量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豬油、奶油。

~以上資料摘自《8週改善糖尿病食療事典》何一成◎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孩子想要什麼,你知道嗎?
林格

孩子想要什麼,你知道嗎?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真的在乎他

  有不少老師和家長,明明與孩子天天相處,身體上的距離最近,但心靈之間的距離卻是最遠,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麼;這樣花再多錢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花再多精力給孩子補習或家教,都是無濟於事的!

★你知道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嗎?

  有一位父親問兒子:「你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段是什麼?」兒子毫不遲疑地說:「就是我參加完童子軍聚會的那個晚上,你來接我回家,在半路上你停下車幫我捉螢火蟲。」這麼普通的一件小事,這位父親早已不記得了,但卻是兒子最美好的回憶。

  當時兒子知道父親很忙,本以為他不會為此停下車的。但是父親用行動對兒子說:「我愛你,我在意你,為了你,我願意做更多事!」

  教育應該是一種心與心的感應,讓孩子在心靈上得到溫暖,在心靈的碰觸和感動中獲得成長。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視。我們可以做的最偉大的事情,莫過於讓別人知道他們能夠愛並且被愛。在彼此的溝通中,無聲的行動有時跟話語一樣重要,不但可以達到交流的效果,更能體現我們對孩子的愛和賞識。

★傳遞精神的能量給孩子

  教育者自己要先打開心門,不要抱著焦慮的心來面對孩子;身上要流露出溫暖平和的氣質,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陽光。

  我們常說一個人身上會有氣場,那是一種人的內在精神能量,會擴散、傳遞給周圍的人,讓身邊的人不必接觸也會感受到我們此刻的情緒與心情。真正的教育,絕不只是嘴巴講道理、傳知識,更不只是為了開發孩子的什麼智力潛能,而是要把自身的精神能量傳遞給孩子,培養孩子的內心力量,使他成為一個心智能量強大、能承擔後果、對應變化、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人。

★把愛傳遞給孩子就是教育

  讓孩子感受到精神能量,不僅是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而是你真正理解他,知道他的難處,了解他的希望和夢想。讓孩子從教育者身上知道,人有尊嚴、有力量,就可以突破眼前的一切困境。更重要的是,只要人們相互的善意和愛,就能讓人煥發出特別的光彩。

  醫藥學上有一種「安慰劑」,本身並無特別藥效,但是只要事先經過醫生對病人暗示療效,不少服用安慰劑患者的病情同樣能夠得到改善。可見人的精神力量之強大,是可以出現奇蹟的。

  精神能量不是安慰劑,更無需欺騙,只要教育者將自己的善意、沉著、關懷與愛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能吸收並發揮這些偉大的力量,就能變得強大、有安全感、充滿自信。這比孩子某次考了好成績,上了好學校重要得多,也比任何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都關鍵。

★成績好,一樣會厭學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有不少成績好的孩子其實也是厭學的;也就是說,厭學與否,和成績好壞沒有必然的關係。那些厭學的「好孩子」們,或許可以更快掌握考試的訣竅,但他們心中對學習同樣是厭惡的,也更知道如何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偽裝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看似學習得不錯,但內心卻是冰冷的,甚至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們同樣需要在別人不斷的讚美中才能找到學習的動力;一旦出現了批評和質疑,內心便無法承受。

  不少外表看起來很優秀的好孩子,突然之間成績會一落千丈,家長和老師往往只知道從學習方法上去找問題、找方法,或是從他的人際關係去挖掘可能的原因,卻總是忽略對孩子內心的關懷與了解。當孩子的內心感到恐慌時,學什麼、怎麼學,都是沒有用的!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林格◎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現在路跑、健走非常盛行,因此,門診中多了些主訴膝蓋痛的年輕病患,大家都很擔心是不是關節炎。其實,年輕族群大多都不是關節炎,多是和長時間及負重過度,超出肌腱所能承受的負擔有關。

海陸雙拼 搭郵輪遊南洋
想體驗熱情的義大利文化,不用搭長程飛機,義大利籍的歌詩達郵輪開進亞洲了,新裝上陣的維多利亞號,先從新加坡啟航,當南國陽光遇上火熱義大利,迸出了新的火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