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加國研究「乳房X光篩檢 效果不大」


【風車童書報】專為學齡前小朋友設計,讓父母和小朋友一起玩立體勞作、益智七巧板、拼圖等有趣的遊戲!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Bloomberg Businessweek》繁體中文版,報導熱點公司和話題,研究當代新經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2/13 第393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加國研究「乳房X光篩檢 效果不大」
中、西醫互補 食道癌腫瘤不見
嘉榮「加馬刀」 醫腦癌像照日光浴
AED+CPR 救命天使搶時間救了他
C肝患者罹慢性腎臟病 風險高1.28倍
川崎症協會 高雄長庚15日成立
健康焦點 女生吃湯圓 1日最多2顆
降血壓藥物 不能共享
保健優概念 保肝保健品 可以多吃嗎?
天冷血管恐「凍僵」 長輩少出門

醫藥新知
 
加國研究「乳房X光篩檢 效果不大」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一項追蹤長達廿五年的研究發現,乳房X光篩檢無法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但國內醫師認為,國內不少女性是透過乳房X光攝影發現乳癌,政府該檢討的是,該如何降低早期乳癌的過度治療。

這項新近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國際期刊的研究,追蹤在加拿大十五個篩檢中心做檢查的近九萬名四十到五十九歲女性;結果發現,無論有沒有作過乳房X光攝影,乳癌死亡率沒有明顯差別。

研究將這些女性,分成有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和未做乳房X光攝影各四萬多人,結果前者有三千兩百多人,被診斷罹乳癌;後者則有三千一百多人罹乳癌;且兩組各有五百及五百零五人死亡,推論死亡率相差無幾。

台醫師:仍有必要

「乳房X光篩檢,還是有必要性。」台大醫院外科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國內很多年輕婦女都是透過乳癌篩檢,驗出罹患零期乳癌。

 
中、西醫互補 食道癌腫瘤不見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罹患食道癌三期的洪先生,去年發現罹癌後,陸續做了廿多次電療及兩次化療,後在友人建議下搭配中醫治療,四個月後檢查,腫瘤小了一半,半年完全消失。另名有心臟病史的17歲男高中生,兩年前突然視神經中風,視力模糊,會診至中醫部針灸治療,一個月內視力逐漸回復。

高雄榮總中醫部12日表示,去年到中醫部就診患者中,前四大病症依序是惡性腫瘤、關節疼痛、肝膽腸胃機能障礙及中風。中醫部主任吳景崇表示,中西醫互補療法對於癌症及中風患者預後療效佳,不少患者持續回診調理,像今年69歲的骨髓癌患者郭先生,十多年來定期回診,搭配中藥調理,臉色紅潤光澤,一點都看不出病容。

郭先生11年前到大陸探親時,腰椎痠痛異常,回台就醫檢查,竟是罹患罕見的多發性骨髓瘤(俗稱骨髓癌)末期,所幸開刀順利切除腫瘤後,他同時到中醫部就診,兩相搭配下,11年過去,日前他接受核磁共振檢查,身上已經看不到癌細胞;郭太太罹患乳癌,術後也繼續採取中醫藥調理。

高榮中醫師邱鎮添指出,該院101年起從西醫會診的中風患者,共有104人,約有六成屬腦栓塞、兩成為腦中風,經過約14次的針灸、藥劑等治療療程,不僅可縮短住院天數,預後也較僅以西醫方式治療者佳。此外,近來氣溫急降,不少老人家手腳冰冷、關節僵硬,甚至有人無法適應溫差,誘發風濕性關節炎,都可藉由中醫療法改善。

 
嘉榮「加馬刀」 醫腦癌像照日光浴
記者卜敏正╱嘉義報導/聯合報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核子醫學科」昨天舉行開幕典禮,並成立雲嘉南首座「加馬刀治療中心」,神經外科醫師蔡孟洋說,加馬刀治療以腦癌為主,安全性高,病人就像在照日光浴。

昨天開幕典禮,包括嘉義市長黃敏惠、縣長張花冠、嘉義市議長蔡貴絲及立委李俊俋、水上鄉長王啟澧與民代都到場祝賀。

嘉義分院院長鄭邵宇說治療小組成員來自中榮,累計超過6500例治療經驗,各種邊緣清楚且直徑小於三公分的腦瘤,都可運用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

蔡孟洋說,目前院方已成功醫治8位病人,安全性非常高,病人只要躺在治療床,不必全身麻醉,就像照日光浴。每次療程約15萬元,經過申請通過,即可由健保給付。

 
AED+CPR 救命天使搶時間救了他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歷這場意外,真的感覺生命脆弱,人生無常」,擔任公車司機的戴慶安去年8月出國旅遊,出發時在桃園機場免稅店前突然倒地,幸好3名免稅店員工立即找來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施予電擊急救。他說,這條命算是撿來的,也感謝政府在公共場所設置救命機器。

衛生福利部去年修訂「緊急醫療救護法」及發布「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規定捷運站、火車站等公共場所應設置俗稱「傻瓜電擊器」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以便及時搶救心律不整而倒地的患者。

新政策上路半年,根據通報,全台已有9名患者病倒,其中7人因旁人及時施救,重獲新生。衛生福利部昨天舉辦感恩慶生會,有3名病患現身感謝「救命天使」。衛福部長邱文達呼籲,「要勇於救人,不要怕」。

回想起當初救人情景,在機場免稅店服務的謝曉青、楊丹妮和邱婉婷,仍心有餘悸。謝曉青說,公司在平時有教導員工使用AED及心肺復甦術(CPR),當她發現戴慶安突然倒地時,立刻呼救,也迅速找來附近的AED;楊丹妮則說,當時看到戴先生臉部發黑,確實有些慌張,所幸按照AED操作指示,並立即施行CPR。

參與施救的邱婉婷也說,對方命懸一線,她們三個女子一邊救人一邊發抖,後來看到戴慶安逐漸恢復呼吸、心跳,不禁抱在一起痛哭。

戴慶安則說,他有初期的高血壓病史,但都按時服藥,未料突然的心律不整,要不是機場有人施救,真的就一命嗚呼。

另一名獲救的劉士峰,則在101大樓上班,去年1月搭電梯要外出用餐,突然一陣胸悶就倒地不起,幸好大廳的保全人員及時為他進行CPR及AED電擊,他衷心感謝施救的保全人員。

 
C肝患者罹慢性腎臟病 風險高1.28倍
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聯合報
研究發現,C型肝炎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經過長達11年的追蹤和分析研究,發現C肝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機率,比非C肝民眾多了1.28倍。

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宜鈞表示,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除了原本醫界所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之外,還需納入C型肝炎。因台灣C肝及慢性腎臟病均具有高盛行率,她建議具高風險的C型肝炎患者,需積極追蹤是否有慢性腎臟病。

陳宜鈞進一步指出,C肝患者若同時有糖尿病、高血脂症及肝硬化,其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最高,是一般人的8.44倍,其次是50歲以下男性C肝患者,風險為2.32倍。

陳宜鈞表示,過去未證實C型肝炎為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因此C肝患者與肝膽腸胃科醫師,通常不會注意慢性腎臟病的徵兆。此次研究驗證兩者具相關性,建議C肝患者可透過檢驗血清肌酸酐、尿液常規檢查等,定期追蹤檢查。

若發現同時罹患C型肝炎及慢性腎臟病,皆需要積極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持續惡化,C肝若未治療,可能惡化為肝硬化、肝癌,而慢性腎臟病若未治療,則可能惡化至需要洗腎,皆不可輕忽。

大林慈濟醫院的這項研究由陳宜鈞與該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蘇裕傑、放射腫瘤科主任洪世凱所進行,成果已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

研究團隊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9千多名慢性C肝患者及3萬7千多名非C肝患者,自1999至2010年間,長達11年的追蹤,發現慢性C型肝炎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28倍。

 
川崎症協會 高雄長庚15日成立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台灣川崎症罹患率居世界第三,許多病童因錯失黃金治療期,導致終身心臟缺損。高雄長庚兒童醫院繼成立「川崎症中心」後,15日將成立全台第一個川崎症關懷協會,協助家長及早認識、預防,為下一代保住健康的根本。

「中華川崎症關懷協會」由高雄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免疫科主治醫師郭和昌發起,高雄榮民總醫院兒科部長謝凱生、博仁醫院副院長王志祿、高市兒童過敏氣喘預防衛教協會理事長朱育德及川崎症病童家長響應。

「過去川崎症病友沒有一個組織提供關懷照顧。」郭和昌醫師說,2、3 年前他就想成立協會,現在終於開花結果。不少川崎症病童與家長獲知要成立川崎症關懷協會,覺得像找到了家,好多人熱心提供畫作、美勞作品,讓協會熱鬧「入厝」。

郭和昌說,川崎症好發於5歲以下孩童,台灣每年約新增1000例,罹患率世界第三,「這種病最好的預防就是認識它」。

川崎症因疏於就醫而導致心臟缺損後往往回不來,約一半的病童,日後會併發其他心臟疾病,「如果能把握黃金的5到10天治療,就不會發生這種缺憾」。

中華川崎症關懷協會預訂2月15日成立,服務廣及兩岸三地。

 
健康焦點
 
女生吃湯圓 1日最多2顆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明天元宵節,傳統市場商家拿起竹篩子滾元宵,充滿了元宵節氛圍。但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師范純美表示,元宵雖然小小一顆,但別小看了它的熱量,四顆元宵就等於一碗白飯的熱量,民眾吃元宵要適可而止,別一顆接一顆,把熱量吃下肚。

傳統元宵的作法,都是把紅豆餡、花生餡或是芝麻餡,揉成一大團再切成塊狀,將塊狀餡料放在灑有糯米粉的竹篩子上,再用人力手搖。范純美表示,市售元宵中的餡料,有經過加工增加甜度,增添風味的同時,熱量也跟著提高。而外皮是由糯米製成,多吃可能會讓腸胃道不適。

4顆元宵的熱量大約是300大卡,范純美建議,如果女生1餐的飯量大約是半碗,一天吃2顆元宵為宜,如果是男生,1餐的飯量是1碗,一天就不要吃超過4顆元宵。民眾可以選擇一天吃1次,取代1餐正餐,多搭配蔬菜水果食用,才能安心兼顧健康。

選擇元宵的湯底也有學問,范純美說,如果是鹹湯底,可以加入大量的茼蒿、白菜等葉菜類,以麻油代替豬油煮食,食用前將浮油撈掉。如果是甜的湯底,熬煮甜湯時以紅糖取代砂糖,如果覺得甜味不夠,可以再加入紅棗、桂圓等天然食材增加風味。另外,也可以在甜湯中加入白木耳、珊瑚草,不僅較有口感,還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此外,熱呼呼的甜湯是寒冬中的抗寒聖品,許多民眾都會在甜湯中加料,范純美說,一碗300cc的紅豆湯、綠豆湯熱量大約200大卡,但如果加入湯圓、蜜豆、珍珠等配料,料多吃起來很滿足,但熱量超標,小心肥胖上身。

 
降血壓藥物 不能共享
陳姿樺/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家庭醫學/聯合報
經常在門診或健檢時意外發現血壓高的民眾,十之八九會聽到這樣的回答:「不可能!我一向身體很健康,而且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怎麼可能會得高血壓?」

也有許多民眾不以為意,認為高血壓沒有立即危險而拒絕服藥,甚至有人認為當血壓飆高時,吃一顆父母親平時服用的降血壓藥即可。

高血壓依成因可簡單分為兩種,絕大多數是原發性高血壓,約占90至95%,致病原因不明,多半與肥胖、胰島素阻抗性、熱量或鈉鹽攝取過多、老化、心理壓力、缺乏運動、抽菸喝酒等因素相關。少數人是續發性高血壓,可找到明確原因,例如腎臟疾病、甲狀腺機能異常、其他內分泌問題或藥物引起,找出根本原因治療後,血壓可能恢復正常。

大多數高血壓沒有症狀,只有少數人在血壓升高時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或惡心的症狀,因為無法以沒有症狀就斷定自己沒有高血壓,唯有定期監測血壓,才能及早發現。七成以上的高血壓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年過半百的民眾更應該保持警覺心,做好血壓監控。

若持續高血壓未控制,可能會衍生出慢性疾病,如眼底病變、腎衰竭、心臟病、腦中風等,嚴重者甚至會增加致死率。

除了改變生活型態,以藥物控制血壓也是必要的,但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服用所有藥物,例如合併有腎臟疾病、糖尿病、心衰竭、左心室肥大、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患者,各有優先考量使用的降血壓藥物;患有痛風、氣喘、腎動脈狹窄、心臟傳導阻礙等的患者,也有禁止服用的降血壓藥物,民眾不能有自行前往藥局買藥或是與其他家人「共享」藥物的錯誤觀念。

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單位:毫米汞柱)應控制在多少才算合理範圍?暌違10年未更新的美國高血壓臨床治療指引,於2013年12月公布最新第八版控制準則:

60歲以下:<140/90mmHg

60歲以上:<150/90mmHg

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患:<140/90mmHg

60歲以上標準放寬,主要是預防老人因血壓過低,引發暈眩而跌倒發生意外;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疾病患也從130/80mmHg放寬到140/90mmHg。

每個人狀況不同,高血壓患者應該定期回診,遵從醫師指示服藥並維持良好血壓控制,才能預防併發症發生。

(作者亦為高醫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保健優概念
 
保肝保健品 可以多吃嗎?
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聯合報
Q:我爸爸3年前得了肝癌,身為子女為表孝心,像我姊姊就買好多宣稱可保肝的保健食品,一天要吃2、3種,請問這樣好嗎?

A:肝病是「國病」,每年都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究其原因,主要是台灣新生兒尚未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前,不少人因母體垂直感染B型肝炎,或因以前未有完整的消毒觀念,打針共用針頭、穿耳洞而得了C型肝炎,增加日後罹患肝硬化、肝癌的機率。

在此要提醒病友,一旦得了肝炎或肝癌,千萬不要濫「補」,資深藝人石英曾險些因此喪命,足為殷鑑。

石英本來就是B肝帶原者,總以為年輕力壯,經常熬夜拍戲。20多年前,他接受例行健檢時,超音波照到肝臟下方有一小點,醫師說要觀察,於是他趁前往紐約出外景時,吃了100多帖的中草藥,以為可以補肝。

返台後,石英接受追蹤檢查,發現肝臟的小腫瘤稍微變大,於是他接受醫師建議,切除右葉肝臟八分之一。術後,他恢復拍戲,但由於「補肝」心切,又吃來路不明的補品,一年後突感身體倦怠、小便顏色變深,經抽血檢查,肝指數幾乎破千,趕緊住院,但病情惡化,出現猛爆性肝炎而陷入肝昏迷,幸好兒子緊急捐出近六成的肝臟,才救了石英的性命。

類似石英的個案,屢見不鮮。國人喜歡進補,尤其對號稱可以保肝或增強免疫的食品或中草藥趨之若鶩,但隨便服用這些營養品和補品,引起傷腎、傷肝的例子時有所聞,像石英意圖保肝不成,反而猛爆性肝炎上身的例子更不勝枚舉。

坊間所謂保健食品,對一般人健康也許無大礙,但對B肝、C肝病人而言,千萬不要亂吃。畢竟原本潛藏在體內的病毒和人體可能相安無事,一旦免疫系統受刺激後,會攻擊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細胞,導致肝細胞大量發炎壞死,有引發猛爆性肝炎的可能。至於已確診肝癌病人,如今的治療技術已大有進展,切勿聽信偏方而捨正規療法。

諮詢/肝病防治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

(本專欄每周四在健康版見刊)

 
天冷血管恐「凍僵」 長輩少出門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氣溫驟降,全台猝死案例頻傳,敏盛綜合醫院急診室近日就接獲不少因為天冷導致身體不適的病例。急診室主任鍾昇宏提醒,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三高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並盡量減少外出。

氣溫屢創新低,氣象局表示,這波冷氣團水氣充沛,濕濕冷冷的天氣還要持續到元宵節。鍾昇宏說,天氣太冷,急診室心血管疾病病例增加約三成,中老年人、三高病史患者,都是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另外,適逢開學季,學童罹患流行性感冒、腸胃炎也有增加的趨勢。

持續低溫,快要把中老年人的血管「凍僵」,敏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魏日華表示,中老年人或是三高患者的血管壁較脆弱,冷熱溫差大血管收縮,血壓起伏不定,就可能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嚴重的話可能造成猝死。

鍾昇宏建議,除了要做好防寒措施,戴手套、圍巾、毛線帽等禦寒衣物,中老年人應該盡量減少外出,寒流來襲,屋內、屋外溫差大,中老年人的心臟、血管無法負荷,就會引發不適。心血管疾病發生前,會有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前兆,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民眾,一定要留意溫差,一有不適要馬上就醫。

魏日華不建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上山賞雪,而上山踏雪的民眾,要做好防寒措施,喝薑湯暖身,下車時要先適應低溫,不要急著衝進雪堆玩雪,以免心臟無法負荷。

寒流來襲,火鍋業者成為最大的受惠者,業者表示,農曆假期因為氣溫回升,較少民眾會選擇到火鍋店圍爐,而這波寒流讓火鍋業績回溫,火鍋店內座無虛席,但營養師提醒,火鍋料、火鍋湯底都屬於高膽固醇、高熱量的食物,食用一定要適量,尤其三高族要忌口,避免誘發心血管疾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