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八千低收戶 補充保費月底退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4/11 第39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八千低收戶 補充保費月底退
手術爭議補償 擬納麻醉、外科
台南遊民染肺結核多起 恐成防疫漏洞
現行乳癌治療 傾向保留乳房
健康焦點 裝完支架血管又堵 還是得挨一刀
血管支架 再阻塞機率高
新北市學齡前兒童 1成視力出問題
包裝食品要標糖含量 脂肪建議量上修
全國保健考評 花縣勇奪8大獎
響應減重 花蓮慈濟醫院「動」起來

醫藥新知
 
八千低收戶 補充保費月底退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二代健保上路後,由於每筆兼職所得逾五千元就要扣補充保費;健保署最近清查發現,去年約有八千名低收入戶也被扣補充保費,依規定低收入戶可免繳補充保費,健保署將在本月底逐批退費,但不會以電話通知,以免被誤為詐騙集團電話。

這是補充保費上路以來,首次對於經濟弱勢民眾設立退費機制。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一年所收補充保費達三百卅一億元,遠超過當初預估的兩百億元進帳要多;為此,健保署研議,對低收入戶的被保險人,只要溢收補充保費,就退費。

健保署承保組組長葉逢明說,目前該署已要求各分區業務組,就轄下低收入戶進行清查,初步估計約有八千人因未明確告知本身有低收入戶身分,以致溢繳補充保費。

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表示,為避免小額退款不符行政效益,暫訂門檻為一百元,由健保署以掛號寄送支票到家裡,退費金額在一百元以下則以累計或沖銷保費方式辦理。

 
手術爭議補償 擬納麻醉、外科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病家擔心醫療風險,醫師不願病家動輒提告,衛生福利部試辦生育事故補償看到成效後,將擴大至麻醉和外科手術補償,試辦計畫今年底前會出爐。

衛福部昨在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報告「生育風險爭議事件試辦計畫」成效。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說,衛福部將擴大到麻醉和外科手術,至於適用哪些手術及麻醉項目、補償金額是否比照生育風險爭議補償,還需與相關醫學會討論。

李偉強表示,原則會以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外科為主,但仍需排除非必要的手術。

根據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統計,近年受理醫療爭議鑑定案件,以外科三成四最多,其他依序為內科占兩成八、婦產科占一成五、小兒科占百分之八。

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賴鴻緒指出,衛福部若要推動外科及麻醉科糾紛補償,重點應放在醫師有否盡應盡之責;至於哪些手術適用,應設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經費要用在刀口。

 
台南遊民染肺結核多起 恐成防疫漏洞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最近連續接獲3起嚴重的遊民染患肺結核病例,其中一例住院3周後即死亡,醫師形容他咳出的飛沫「滿滿都是結核菌」,傳染力驚人,憂心遊民可能成為防治結核病的漏洞。

台南醫院老年科主任也是胸腔內科醫師李正雄表示,遊民因營養差等問題,一旦感染結核菌後比起一般人容易發病,到了冬天聚集在通風不佳的地下道,容易交互感染,噴出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如停滯在地下道空氣裡,體虛的人經過,可能增加感染機會。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遊民居無定所,防治確實困難,目前都是利用舉辦餐會等機會,為遊民檢查,一旦發現感染,再利用送小禮物等方式鼓勵遊民每天吃藥,但無法全面篩檢。

台南醫院位在台南火車站附近,火車站前地下道常聚集許多遊民,一旦不適由救護車送醫,最近就是送到台南醫院。李正雄說,近半年已接獲3起遊民嚴重病例,一例是28歲男性,住院幾天就自行離院,不知去向,一例是51歲女性,還有一例是54歲男性,住院3周後死亡。

他表示,病患都是因咳嗽、發燒、虛弱,由其他遊民通報,被救護車送到醫院,由於結核病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虛弱時多數已是中、重度。

像54歲患者可能因長期營養差,加上結核病食欲不振,到院時只能以骨瘦如柴形容,X光顯示肺部幾乎全被感染,咳出的飛沫中滿是病菌,一旦與其他遊民長期相處,傳染機率大增,住院3周就因感染過世,一般患者不太可能拖到這麼嚴重才就醫。

他表示,結核病如能按時服藥,約6個月就能痊癒,但該名28歲遊民住院幾天就跑掉,後續服藥困難,一旦病菌轉變具抗藥性,治療將更困難。病患咳出飛沫時,病菌包在水氣裡不易被吸入人體,但乾燥後飛沫核就小到可被吸入,如果不通風的地下道裡滿布飛沫核,體虛的人行經吸入就可能發病。

 
現行乳癌治療 傾向保留乳房
採訪整理/記者魏忻忻/聯合報
Q:乳癌病友稱呼自己為「少奶奶」,乳癌治療一定要切除乳房嗎,什麼情況下可以保留乳房?

A:與過去相比,乳癌手術觀念有著極大的改變,百年前認為乳癌治療應該要把整個乳房切除,現在認為「開得大不一定比較好」(Bigger is not better)。

畢竟乳房是女性身體形象的一部分,是自尊、美麗和自信的象徵。且經研究證實,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與傳統乳房全切除術的預後相同,所以現在的治療觀念,傾向盡量保留乳房。

一般也認為,相較於乳房全部切除,乳房保留手術對患者的身心衝擊較小。

乳房保留手術又稱「乳房局部切除手術」,一般適用於乳房腫瘤小於3公分,腫瘤不是長在乳頭或乳暈下方、無多發病灶的第一、二期乳癌患者。

不同於乳房根除手術切除整個乳房組織,乳房保留手術只針對腫瘤,切除腫瘤及其附近的部分正常乳房組織,視情形醫師也會摘除部分腋下淋巴結,即所謂哨兵淋巴結手術。

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後,患者必須接受放射線治療,減少局部復發的機率。

總之目前對乳癌手術的態度是「Less is more」,傾向盡量減少手術範圍,但在腫瘤和正常組織間,還是得保持「安全距離」,不能讓手術切除邊界還有殘留的癌細胞,目前認為切除原位癌的安全距離為0.1公分,侵襲癌則至少要有0.2公分。

乳房保留手術的優點是可以盡量保留乳房外形,使患者肌肉張力及手臂腫脹的情形能降到最低。

不過,對於部分乳房較小的患者,乳房形狀可能因此略有改變,或與另側乳房不對稱。

諮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

(本專欄每周五在健康版見刊)

 
健康焦點
 
裝完支架血管又堵 還是得挨一刀
二儀/高雄市/聯合報
「可能又阻塞了。」心臟內科醫師看著核醫報告,表情凝重。

「怎麼這麼快?才半年!」我真不敢相信。

話說半年前,有天在路上走著,突然胸口一陣尖銳刺痛,心裡雖不安。但胸痛不久就消失了,我也不以為意。

一個多月後,陪老公去醫院拿藥,心想不如順便給同一位醫師檢查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醫師立即安排做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宣布我的血管阻塞,而且相當嚴重,要做血管攝影。我如青天霹靂,雖然偶爾血壓不正常,總膽固醇也偏高,但自恃高密度脂蛋白質維持在75,身材又偏瘦,怎會心絞痛又血管阻塞?我想不通。

心導管手術沒有想像中可怕,但我竟有四處狹窄,其中一處達90%,醫師建議做繞道手術。

要開心臟,那可是大手術,我沒有答應。醫師說他盡量想辦法打通再裝支架,一共裝了4根支架。

從此成藥罐子,天天吃藥,飲食也力求清淡,以為可以高枕無憂。

沒想到,醫師說可能是體質容易阻塞,心導管發現上次阻塞90%處又塞住了,且更嚴重,醫師說不能再裝支架了,一定得做繞道手術。我考慮了幾秒,點頭答應,醫師立刻連絡心臟外科。

外科醫師下班後來病房看我,說後天可手術,我心裡忐忑猶豫,但轉念一想,早晚都得挨上這一刀,而且血管隨時會斷裂,可說命懸一線。半年前怕痛不敢手術,半年後怕死,不得不豁出去。

麻醉後醒來,人已在加護病房,最痛苦的不是傷口,是喉嚨插管。術後第2天被催促要到走廊散步,以利胸腔和心臟的血水排出。

下床發現身上多了四根引流管,腹部左右打了2個洞,各有2根管子連接到地上放著的塑膠瓶,瓶裡紅色液體,看來怵目驚心。不論散步或上洗手間,到哪兒都得拖著這四根管子和2個罐子,實在是非常不方便。

好不容易5天後,醫師宣布拔管。「那我可以出院啦?」醫師說:「在美國,今天可以出院;在台灣,要住滿10天。健保局規定。」我心裡想,幸虧有健保,開心可是大手術咧。

這個大手術一共3個刀口,中間鋸開整片胸骨,回家後拿尺一量,約25公分;左大腿內側約12公分,有2個小切口,從那裡取一段大隱靜脈做替代血管,好像外環替代道路,讓血流順暢,原來阻塞的地方就不理它了。

出院那天我向醫師道謝,醫師說:「妳應該謝謝內科醫師,他佛心來著,勸妳開刀。」

內科醫師對病人親切熱心,外科醫師心直口快,但細心,開膛技術精湛,再一次感謝兩位仁心仁術的好醫師。

 
血管支架 再阻塞機率高
整理/記者詹建富/聯合報
讀者置入4根血管支架,半年後又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非常辛苦。從「事後諸葛」的角度,若能重新選擇,當初應該以繞道手術為優先選擇。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準則,心臟有2條以上冠狀動脈狹窄,尤其最重要的左前降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通常建議以繞道手術取代血管支架,支架對血管是外來物質,即使可暫時維持血管通暢,長久而言,再阻塞機率比繞道手術高。

常有心臟病患一聽到繞道手術,需要切開胸骨,害怕開刀,便選擇植入支架,後來又因同一處血管再度塞住,無法再施行氣球擴張術及植入支架,只好接受繞道手術。

繞道手術取身體其他血管連接到阻塞部位更遠端的血管,繞過阻塞部位,等於在原本擁擠的省道,另闢高速公路,讓血流通暢,但未將冠狀動脈阻塞、狹窄部分切除,讓原來狹窄的冠狀動脈留在原處。

至於移植血管,可取胸部的左右內乳動脈,或是大腿大隱靜脈。大隱靜脈再阻塞率是內乳動脈的5至10倍,多優先選內乳動脈,內乳動脈不夠長,才會用到大隱靜脈。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死亡率,依各家醫院,大約在2%,影響因素包括病患年齡、病情嚴重度、有無其他疾病(如中風、糖尿病、腎病變等),醫師會在術前審慎評估。

諮詢/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

 
新北市學齡前兒童 1成視力出問題
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聯合報
根據新北市衛生局調查,新北學齡前兒童的視力有近1成出現異常,耕莘醫院眼科醫師李詩韻表示,先前曾有一名年僅5歲的陳姓女童,被驗出已有200度的近視,「相當離譜」。

衛生局去年針對轄內學齡前5到6歲兒童進行視力篩檢,篩檢約5萬6000多人,其中有5400多名兒童視力異常,占全體近一成。

國小以後的學童近視率更是大幅上升,根據前年統計,國小一年級的視力不良率為31%,到國小六年級視力不良率高達77%,成長46%。

李詩韻表示,不僅視力不良率的問題增加,兒童的眼球「正視化」年齡也提早1到2歲。

李詩韻解釋,嬰兒出生時,眼球並未發育完全,眼軸與成人相比較短,嬰兒眼球的屈光狀態為「遠視」,到了6到7歲左右,眼軸已達到大人標準,屈光狀況出現「正視」,這個過程稱為「正視化」,這時兒童的視力是沒有度數的。

但近年卻發現不應該有近視的階段,卻頻出現視覺異常,李詩韻表示,這3年越來越嚴重,認為與3C產品的盛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先前曾有5歲的陳姓女童,被診斷出近視200度。

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林慧芬表示,近視發生年齡越小、越容易造成高度近視,衛福部統計,全台國小6年級的學童近視超過600度以上,從2006年的2.51%提升至2010年的3.43%,將積極協助學童診治視力問題。

李詩韻建議,家長平時要避免兒童使用平板,節制近距離用眼時間,假日盡量帶孩子到戶外,並養成用眼好習慣,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均衡飲食,每年定期檢查1到2次視力,才能避免近視問題。

 
包裝食品要標糖含量 脂肪建議量上修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明年7月1日起,包裝食品必須清楚標示糖含量、熱量及營養素含量,而現行熱量標示以百公克為單位,未來須告知民眾喝下一瓶飲料有多少熱量。

衛福部食藥署明年7月1日起將施行「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除了營養成分,同時依國人營養調查,標示每日營養素參考值,其中碳水化合物由每天320公克下修為300公克,鈉從2400毫克降為2000毫克,脂肪量從55公克調整為60公克。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楊怡真表示,調高脂肪攝取參考值除依據調查,也參考國際資料,「反映出國人脂肪愈吃愈多的趨勢。」楊怡真表示,很多人認為脂肪不好,但脂肪其實包含好膽固醇,是人體必須營養素。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脂肪攝取建議占總熱量30%以下,以每公克脂肪9大卡熱量計算,調整為每日60公克,若全天應攝取2000大卡,占27%,仍在建議值以內。

含糖量強制標示,是配合國際關切糖類對肥胖與蛀牙的影響,根據新規定,業者必須將產品中所有糖含量加總。

這項規定預計近日公告,未來民眾可在包裝食品看到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與鈉含量。若標示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等,將處新台幣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限期不改善,產品會被沒入銷毀。

 
全國保健考評 花縣勇奪8大獎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聯合報

102年度全國保健考評成績出爐,花蓮縣囊括8項大獎,更是分組中的冠軍。日前在全國保健會議中,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將「保健業務優等獎」頒發給花蓮縣長傅崐萁等人。

「103年全國保健會議」今年首度移師到花蓮舉辦,共計22縣市、270名各縣市衛生局人員與會,會中頒發102年度各項業務績優獎項。

花蓮縣衛生局總計獲得保健業務最高榮譽「優等獎」及 「健康體能暨代謝症候群及肥胖防治」、「婦幼健康促進」第一名,另有「戒菸服務」、「稽查績效」、「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之執行成效」等菸害防制推動績優獎;針對籌辦今年全國保健會議的種種創新作為,特別頒發唯一的一座「卓越貢獻獎」給花蓮,全國現場投票的感人小故事競賽由光復鄉衛生所拿下第三名,花蓮共得了8個獎項。

衛生局長徐祥明受邀以「全民生活融入式肥胖防治策略」為主題,向全國各縣市衛生局分享花蓮縣推動健康減重及美食產業的實務經驗;拿下小故事競賽第三名的光復鄉衛生所唐慧芬護理長以「打造元氣活力長者」為主題,分享心得。

徐祥明表示,花蓮縣弱勢及獨居民眾人口比率較高,加上各項經濟及建設條件不足,民眾所面對的健康風險比其它縣市高出許多,因此預防保健及疾病防治工作顯得特別重要。

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創舉,包括全國首創的健康美食認證制度、跨業整合觀光醫療、推動全國獨有的多項長者健康促進計畫、推出55歲以上旗艦版長者免費健康檢查、大幅擴增花蓮無菸部落、社區、嚴格稽查花蓮車站戶外禁菸區、花蓮首創集體健康減重模式、引進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檢查巡迴車,讓服務深入偏遠部落、擴增母乳哺育支持團體、廣設社區血壓站、以及成立原住民健康促進委員會共同改善原民健康等。

根據98年至101年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花蓮縣民眾平均餘命增加1年9個月,高居全國之冠,明顯可見各項健康指標的成功。

 
響應減重 花蓮慈濟醫院「動」起來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聯合報
響應花蓮縣衛生局「花蓮減重GO健康」活動,花蓮慈濟醫院昨天發起全院同仁減重宣誓活動,同時邀請年度減重達人葉嘉鳳與林永森分享減重經驗,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也帶領全員一起健康動起來。

榮獲去年度第一名減重達人冠軍的教學部同仁葉嘉鳳,靠著「少吃多運動」的不二法門,成功減下15.9公斤,BMI值也從原先的33降至26。葉嘉鳳表示,他從不喝含糖飲料開始,天天維持40分鐘的快走或打羽球習慣外,並且改變飲食習慣,最重要的是每天量體重。

另一名減重達人是林永森,將運動的好習慣融入生活中,並靠著自行車運動成功減了15.4公斤,飲食上盡量選擇高纖食物為主,尤其是晚餐多以水煮青菜或麥片為主食,讓他在短短4個月,不僅血壓恢復正常,就連健檢報告的指數都正常了。

新陳代謝科醫師謝明蓁建議民眾,從維持規律的時間吃正餐、睡眠充足不熬夜做起,不用讓自己刻意挨餓、瘋狂運動,想要健康瘦身也不是一件難事。

院長高瑞和表示,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工作品質與醫院環境,也更會有健康的病人,希望將健康觀念從生活落實,才能以健康與歡喜的心服務民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