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漸凍人 看著自己一寸寸死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8/21 第406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漸凍人 看著自己一寸寸死去
健康焦點 「冰桶挑戰」做公益 記得暖身哦!
澆水帶來歡樂 漸凍人需要善心捐助
沒空量! 逾四成中壯年血壓高無感
酒精性肝硬化 戒酒避免惡化
脊損女菸槍 半年戒20年菸癮

醫藥新知
 
漸凍人 看著自己一寸寸死去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冰桶挑戰讓大家注意到漸凍症,成大醫院神經部主任林志勝表示,這是一種最痛苦的疾病,即使經常看視這類患者,但看到病患的痛苦與無奈,仍讓他難過不已。

「如果我自己得到這種病,可能無法像這些患者這樣勇敢面對!」林志勝是目前南部治療漸凍症的主要醫師之一,看到最近在全球掀起熱潮的冰桶挑戰活動,有感而發。

他表示,漸凍症的全名是「肌肉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大腦與脊髓內的運動神經元在短短幾年內,不明原因快速死亡,患者並不是被凍住,而是肌肉無法自主運動,感覺就像自己慢慢地被冰凍。目前雖然有藥物,但是只能稍微延緩患者到無法呼吸、死亡的時間,患者從發病到最終,平均約3年,過程中意識、感覺都清楚,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寸寸死去,那種心理折磨很難想像。

 
健康焦點
 
「冰桶挑戰」做公益 記得暖身哦!
記者黃文彥、鄭涵文、楊欣潔/專題/聯合報
「冰桶挑戰」在台刮起旋風,許多名人巨賈紛紛高舉冰桶,既響應公益,也享受冰水淋身的淋漓暢快感;但專家表示,在夏天以冰水沖頭,瞬間刺激血管,如同洗三溫暖,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患者其實不適合此類活動,即使一般人以冰水淋身,切記要做好事前暖身動作。

「冰桶挑戰」活動由歐美傳入台灣,不少政商界聞人一一被點名,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及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都先後被點名冰桶傳愛。赴美參加會議的邱文達日前在下榻的飯店浴室完成挑戰;楊志良則指平時有固定捐款,「但如果天氣熱,就淋一下吧!」

由於邱文達點名導演李安、台大醫院院長黃冠棠及台灣社福聯盟理事長吳玉琴要接手挑戰。黃冠棠昨天下午兩點在台大醫院門口前完成挑戰,現場有不少民眾圍觀,替黃加油打氣。

此外,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劉延鉅日前也點名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接受挑戰,簡不改物理治療師本色,先做好延展拉筋暖身後,才享受醍醐灌頂的滋味,他也提醒,響應這類活動前務必要暖身,心血管疾病與三高患者盡量避免冰水淋頭。

在夏天洗冷水澡,會讓人神清氣爽,而且冷水浴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素有「血管體操」之稱,但簡文仁表示,洗冷水浴本應循序漸進,讓身體慢慢適應,而「冰桶挑戰 」的冰塊與冰水急速從頭淋下,對健康的風險比洗冷水澡還大;他建議,如果身體不適,年紀太大,捐款響應愛心就好,不見得要親自嘗試,就算身體情況許可,挑戰前應先熱身2到3分鐘,並先用冷水洗臉,讓頭部先適應冰水灌頂的溫度。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淵博表示,就如同下水游泳前,若沒做好暖身,肌肉會痙攣,尤其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瞬間冰水刺激下,血管受到熱脹冷縮影響,輕則不適,重則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簡文仁強調,這次活動是幫助台灣的漸凍人,提醒接受挑戰者在行動前切忌閉氣用力,否則會有血壓升高的風險。

 
澆水帶來歡樂 漸凍人需要善心捐助
記者黃文彥、鄭涵文、楊欣潔/專題/聯合報
為了幫漸凍人募款的「冰桶挑戰」活動,最近席捲全球;漸凍人患者陳大謀的妻子「Kiki」,日前被冰島漸凍人協會主席點名後,她在先生的床邊「執行任務」,只見陳大謀聲音低沉地向大家說:「嗨!」,「Kiki」把眼鏡拿下來,冰水馬上從頭頂灌下,那一瞬間,她被冰水凍得又笑又叫。

冰桶挑戰最早源於紐西蘭癌症協會的募款活動,卻在美國漸凍人協會運用後才形成風潮。挑戰者自拍澆冰水的影片上傳網路後,再指定三人接受挑戰,不願「濕身」者,需捐款100美元。

漸凍人協會日前也舉辦澆冰水大會,協會理事長劉延鉅和其他理事、志工、職工紛紛上陣,還有熱情路人加入。劉延鉅點名旅日球星陽岱鋼、藝人吳慷仁及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參加冰桶挑戰。

劉延鉅也說,台灣近來太多悲傷的事,希望澆冰水帶來溫馨、歡樂的助人氛圍。他說,漸凍人生活艱辛,因全身無法動彈,需請兩位看護輪班照護,加上醫療耗材、食品等費用,每個月要花上十幾萬元,經濟負擔沉重。

由於冰桶挑戰熱潮,連日來漸凍人協會湧入不少捐款,8月17日至19日,透過匯款、信用卡等方式湧進帳戶的捐款筆數及金額,是過去常態性3天的五倍,達到319筆,進帳款項總計532,212元。

他說,協會平均一年約募到近3000萬元,幾乎全數用於病友,若這波捐款踴躍,明年會提高患者的看護補助,減輕他們的負擔。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本活動立意良善,但除了漸凍人之外,應該考慮到社會上還有更多弱勢團體,社會資源應該更有效分配。

衛生福利部社救司副司長江國仁也說,公益勸募條例草案年初已送立法院審議,預計最快下會期完成修法;依據最新草案,未來向大眾募款,若已達預定總額,團體就不能繼續有勸募行為。他表示,這次漸凍人協會的冰桶挑戰活動,申請日從今年7月到明年5月。

想捐款給漸凍人協會,線上捐款網址:http://ecbank.npois.com.tw/mnda/ecpay.asp,或洽詢02-2585-1367轉114,也可直接加入漸凍人家庭守護天使勸募計畫,以每個月300元幫助漸凍人。

 
沒空量! 逾四成中壯年血壓高無感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調查發現,國內逾四成中壯年血壓偏高卻無感,加上國人工時長、壓力大,如此惡性循環,恐成為中風高危險群。

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天發布「國人血壓認知行為調查」,在超商隨機測量40到64歲,共312名中壯年男女血壓,發現41.6%血壓偏高,自認為血壓良好的民眾中,37%血壓值偏高,顯示國人對高血壓無感。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調查發現,自知血壓偏高卻未進一步檢查的民眾,高達七成血壓持續偏高;詢問原因,四成認為只是一時偏高,不會真的高血壓;二成一認為沒有不舒服,不需要就醫;二成一怕看醫師要吃藥;一成六回答太忙,沒有空。

工時長、工作壓力大,是中壯年忽略自己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說,主計處統計,國人每天平均工作10.8小時,但連10分鐘量血壓的時間都沒有。陳文鍾提醒,小心長期愈忙、血壓愈高,陷入血壓控制的惡性循環。

陳文鍾表示,知名期刊刺胳針「Lancet」發表研究顯示,導致全球殘障及死亡人數的排名中,血壓控制不佳居第一名,高於菸害及空氣汙染。

陳文鍾呼籲,若有高血壓家族史、飲食高油與高鹽、長期睡眠不佳,符合上述其中一項危險因子,即屬於「高血壓風險族群」,應注意血壓管理。

陳文鍾建議,高血壓多數沒有症狀,固定量血壓才能早期診斷,平時若有頭痛、頭暈、肩膀痠痛、視力模糊等高血壓可能症狀,更要留心。

 
酒精性肝硬化 戒酒避免惡化
整理/記者詹建富/聯合報
Q:我老公從年輕時就喜歡吃消夜,並搭配半瓶酒,這些年來如果沒喝,就說無法入睡。但最近他被診斷為酒精性肝硬化,我屢勸他戒酒,他又不聽,我該怎麼辦?

A:近年來,由於國人飲酒人口不斷增加,使得罹患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酒精性肝病的病理表現,通常有所謂的三部曲,也就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但臨床上,這三者往往會重疊存在。

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主要與長期過度飲酒有關,任何酒類,都需經過肝臟代謝,也增加肝臟的負擔,使得肝細胞反覆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根據研究,出現酒精性肝硬化的風險,與性別、遺傳、營養狀況及是否合併感染B、C型肝炎病毒有關。如果一次大量飲酒比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又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酒精性肝病。

由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加上許多人對飲酒缺乏警覺,不少患者往往中、後期出現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但如果是已硬化的肝臟組織,目前無法靠任何藥物可以逆轉。

醫師能做的就是盡量維持病人剩餘的肝機能,使其不要繼續惡化;而唯一能根治肝硬化的方法,就是接受肝臟移植。

從這名個案來看,由於他長年飲酒,除已出現酒精性肝硬化外,還因為不喝酒就無法入睡,顯然已有酒癮戒斷症候群,患者可能合併焦慮、頭痛、幻覺、痙攣、盜汗等症狀。

以他的情況若要避免肝硬化繼續惡化下去,最後出現食道靜脈瘤曲張、肝昏迷,首要策略是幫助他戒酒,如果他屢勸不聽,就必須求助精神科醫師,必要時可接受住院治療,才是辦法。

諮詢/好心肝基金會健康檢查室主任林姿伶

(本專欄每周四在健康版見刊)

 
脊損女菸槍 半年戒20年菸癮
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聯合報
因車禍脊髓損傷的劉雯瑩抽菸近20年,事故發生後菸癮更大,但菸齡更長的弟弟戒菸成功,她參加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戒菸門診,靠著意志力,成功在半年內戰勝菸癮,應邀分享她戒菸心得。

劉雯瑩在18歲時因許多工作夥伴抽菸,開始好奇跟著抽,沒想到上癮後很難戒,每天最少要抽1包,5年多前發生車禍後傷到脊椎,造成雙腳癱瘓、手部萎縮,還是一直想抽菸,她說雖然手舉不太起來,但仍努力設法用手夾住吸幾口菸。

車禍後脊髓損傷,情緒起伏更大,不斷藉著抽菸以為可紓解壓力,且因行動不便,都得請家人買菸,還發生過衝突,雖然想戒但都覺得戒不掉。今年初看到菸齡比她久的弟弟,竟然成功戒菸,促使她也想戒菸,趁著到大林慈濟醫院回診時,到戒菸門診報名,弟弟還花時間載她到醫院參加戒菸班。

經醫師林英龍及社區健康照護室衛教師鼓勵,劉雯瑩靠著意志力和家人支持,終於在6個月後成功戒菸,她很感激林醫師不斷幫她想辦法、溝通,否則可能還戒不掉。

劉雯瑩說,以前總是把抽菸當作是紓壓藉口,甚至充滿著負面情緒,擺脫菸癮後,不但身體及血液循環變好,面對情緒低落時,也能以正面思考來解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