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富全醫師 血壓不受控制地升高,會增加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發生機率。一般來說,最理想的血壓是120/80 mmHg,如果收縮壓介於120∼130 mmHg之間仍屬正常範圍,若130∼140 mmHg則已屬血壓偏高,一旦高到140 mmHg以上就是高血壓。 血壓多少算很低呢?這跟性別、年齡都有關係,不同的性別及年齡層,血壓浮動會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譬如青春期前、14歲以下的女生血壓多在80/50 mmHg左右,就一般理想血壓標準而言,80/50 mmHg雖算是低血壓,但卻是屬於這個年齡層女生的正常生理性血壓,所以不需要特別提高。 而且20歲以上,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史女性,在未進入更年期之前,一般來說其血壓會較正常來得低,收縮壓約在90∼96 mmHg之間,舒張壓約64∼68 mmHg,但仍屬於正常血壓。 因此,血壓要到多低才叫做低血壓?才需要刻意提高呢?依據目前臺灣高血壓學會所發表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對於本態性高血壓患者,經過生理、血液等相關檢查後,並沒有其他危險因子如糖尿病、中風、心血管疾患等,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但在藥物控制血壓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溫度、季節造成的忽冷忽熱而影響血壓浮動,就可能需要適時調整用藥,以控制高血壓。 大約在3∼4年前,有學者建議,只要患者沒有不舒服、沒有虛弱的感覺,血壓控制應愈低愈好。只是近來也有研究發現,當舒張壓低於70 mmHg以下時,其病人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相對提升,所以對於血壓控制愈低愈好的概念,現在已有所修正,目前認為在高血壓的控制上,若能將舒張壓控制在70 mmHg左右是最理想的血壓值。而收縮壓控制在140 mmHg以下,即便只有110 mmHg,只要病人沒有主訴不適症狀,都可以繼續維持。 但如果收縮壓低於110 mmHg以下,甚至到了100/60 mmHg,而病人有不舒服的狀況時,醫師就可能需要想辦法將之提升。通常會出現這種低血壓狀況的多是聽從醫囑,規則服藥的病人,因此要提升血壓,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停藥或減藥,只是現在的藥物多屬長效型,就算立即停藥,血壓也不會馬上回升,所以除了停藥外,也可以給予鹽分的攝取,來幫助血壓上升,例如喝鹽水、舒跑等飲料,待1∼2小時後,若收縮壓回升至100∼110 mmHg以上,只要持續觀察即可;如果無效,血壓仍繼續探底,就必須測量心跳數是否有規則跳動,當病人心跳數1分鐘低於45下時,就必須要趕快將患者送至急診室接受緊急治療。 這種因為高血壓藥物治療而導致低血壓的現象,在停藥階段醫師必須時時關注病人的血壓變動,因為患者的血壓非常有可能在藥物半衰期過後瞬間反彈,甚至比原本的高血壓還來得高,大大增加中風的危險性,而且一旦血壓反彈性飆高後,想要再用藥物降低,也會比之前更加困難。 要特別提醒的是,通常停藥來提高血壓的天數不應該超過2天,1∼2天後只要血壓有些微回升,就要回復用藥習慣,但必須將原本的藥量減半或從四分之一劑量繼續服用,醫師也要重新思考之後常規用藥的劑量調整,避免再次發生用藥後所產生的低血壓。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