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常春月刊) | | 根據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的資料顯示,對低碳飲食的定義來自2008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提出對於氣候變化所應該改變的飲食方式包括:選擇當地、新鮮、當季的食物;選擇天然少加工的食物,如減少吃肉、乳製品;多吃粗糧、蔬果;及不要浪費食物。報導中指出,食物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遠大於食物最後被運送至各賣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 舉例來說,以加工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無論從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等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凶,當然就不屬於所謂的「低碳飲食」。 其實,在環保署的減碳方案中,目的是希望藉此提醒國人要「多吃蔬食少吃肉」,旨在於推廣「吃得健康」、「吃得均衡」以及「低碳飲食」。其中「低碳飲食」就是要選擇在地、當季及對於環境友善的食材,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簡單來說,就是在食物的生命週期裡,盡量選擇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的食物種類。 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伶蓉認為,所謂的低碳飲食,不應該局限於完全以吃素的形式過日子,因為在許多素食主義者的食物中,有許多蛋白質的來源,都是以加工食品為主,但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所排放的碳含量卻可能是一般新鮮食物的數十倍,因此,她認為,即使是素食者,也必須挑對食物、選擇正確的飲食觀念,才是真正的減碳飲食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