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HITO腹瀉、便秘 當心大腸癌 清淡飲食、養成排便習慣 預防重於治療


【藝聞電子報】以「藝文」會友!為你提供最新、值得推薦的藝文活動,及針對重要的藝文話題做深度報導。 【e人籟電子報】針對當前社會與文化的重要議題,提供行動面的報導與故事與多元媒介所延伸的精彩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2/12/27 第11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特選主題

\

 前一陣子,演藝圈知名主持人豬哥亮驚傳罹患「大腸癌」,身體健康亮起紅燈。現代人聞「癌」色變,癌症高居十大死亡率第一名,尤其「大腸癌」更位居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讓人不得不慎!
文/莊惠旭

             

腹瀉、便秘 當心大腸癌 清淡飲食、養成排便習慣 預防重於治療

文/莊惠旭



 

 現代人生活忙碌,又過分追求精緻飲食,使得罹患大腸癌的人數逐年攀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的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中,無論男女大腸直腸癌都佔第三名,比胃癌患者多,幸運的是大腸直腸癌的預後情形要比胃癌好得多。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必要的。

成因及原由

 當醫生告訴你:「大腸有息肉。」請務必當心! 因為,這是大腸癌的前兆!根據衛生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對國人的威脅與日俱增,60 歲以上為主要好發年齡,5 年平均存活率約50%。因此,受到國人高度關注。究竟大腸癌是怎麼形成的?根據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廖文評表示,所有大腸直腸癌中,具有家族遺傳傾向者,僅佔5% 左右,大部分的大腸癌並非遺傳所致,而是偶發性的,即所謂的「偶發性癌」。據推測,大腸癌可能形成的原因是大腸細胞長期處在不良環境的刺激下(包括少運動、肥胖、紅肉攝取過多、蔬果纖維攝取不足、抽菸、喝酒等)導致基因突變而惡化所造成的。

好發族群注意

 癌細胞的形成並非一兩天,一般來說,由大腸息肉進展成癌症約需5 ∼10 年。目前台灣大腸直腸癌患者平均年齡約為60 歲,良性息肉的患者約50 歲,而40 歲以下的罹癌患者只佔少數。然而歐美各國的報告顯示,40 歲以上不論男女,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均明顯增加,且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大腸癌患者日漸年輕化,因此人人均須提高警覺!


大腸癌4 大症狀
1. 血便與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或糞便形
狀顏色改變。
2. 腹痛。
3. 不明原因貧血、體重減輕、食慾減退。
4. 想解大便卻解不出來、上完後覺得解不乾淨等。
若有上述症狀,必須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時間。

預防從生活做起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研究指出,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因此,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應掌握以下飲食原則:

(1)避免高油脂飲食
尤其是動物性脂肪,如肥肉、五花肉、蹄膀、豬腳、肉皮、雞鴨皮、香腸、火腿、培根、奶油等需減少攝取。

(2)多攝取纖維質
如蔬菜、水果、全榖類和豆類等,愈粗糙、未加工精緻之食物,纖維質保留愈多。如山藥、南瓜、糙米、燕麥、綠豆、薏仁、地瓜等,就比白飯、白饅頭、麵條的纖維含量豐富。

2. 定期做檢查:
廖文評表示,包括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等親在60 歲前罹患大腸直腸癌者、本身曾罹患大腸直腸息肉者或其他較少見的家族遺傳性病例,都屬於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就算未出現症狀,也建議儘早進行定期性的大腸癌篩檢,不必等到50 歲才開始。

 目前大腸直腸癌檢查方法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潛血檢查、乙狀結腸鏡、下消化道鋇劑攝影與大腸鏡。上述檢查的診斷準確度各異,「肛門指診」較低,不建議單獨用來篩檢;「大腸鏡」最高,可診斷出八至九成的病兆,但檢查時不舒服,民眾接受程度不高。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一般人在50 歲後應每年做大便 潛血檢查,每5 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或下消化道攝影,大腸鏡檢查則是每十年做一次。至於高危險族群,篩檢方針需更積極,檢查年齡也需提早。現在國健局委託各地基層衛生局所或特約醫院,可為50 ∼69 歲民眾每年免費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而一等親屬罹患大腸癌者,更補助每5 年一次大腸鏡檢查,檢查結果相當可觀,民眾可踴躍參加!

3. 多喝水、運動: 養成固定按時排便的習慣。

4. 減少抽菸、喝酒。

 
Windows Phone 8 能否幫助微軟反敗為勝?
在漫長的等待之下,作為現有的 Windows Phone 7、iOS 或者 Android 陣營的使用者,11月開始正式上市Windows Phone 8 是否能夠成為你我下一個選擇?

老街散策:夜遊.湖口老街
夜星耀老街。昏黃的街燈下,齊排的石子路,日據時期建造的大正式店面街建築,中西合併在此交會出別緻的人文風情。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