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早起耳鳴 嗡嗡不停…小心耳中風


【藝聞電子報】以「藝文」會友!為你提供最新、值得推薦的藝文活動,及針對重要的藝文話題做深度報導。 【e人籟電子報】針對當前社會與文化的重要議題,提供行動面的報導與故事與多元媒介所延伸的精彩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12/27 第366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編輯小語 整形年輕化 媽媽帶14歲女割雙眼皮…
醫藥新知 早起耳鳴 嗡嗡不停…小心耳中風
洗牙引發心內膜炎 她險喪命
健康主題館/亞斯伯格症孩子 不會傷人
打過流感疫苗,以後就不用再打,真的嗎?
保健優概念 尋找強壯精蟲 抗壓性不可少

編輯小語
 
整形年輕化 媽媽帶14歲女割雙眼皮…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整形族群越來越年輕,連尚在發育中的十四歲國中生都被媽媽帶著去整形,讓整形醫師感嘆不已。

醫美診所整形醫師陳美齡說,該名十四歲小女生是與母親一同來做整形諮詢,不滿意自己的單眼皮,想割雙眼皮。不過後來陳美齡以小女生年齡太小,五官還可能會變化為由,不建議她做整形手術。

陳美齡指出,以往熟女群是醫美診所的主要客源,但近年常見不少剛出社會的上班族,周休二日就到診所微整形。不過,年輕族群的訴求與熟女族群不同,熟女多想藉拉皮恢復青春;年輕族群則是想要局部改變,例如割雙眼皮、瘦臉等。其中,女性最常見想要整成徐若瑄的眼睛,男性則是金城武的鼻子。

「整形是民眾對醫療有過度的期待」,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許甘霖表示,醫美的商業宣傳,將健康風險與社交目的混在一起,事實上,整形是以增加社交自信、異性緣為目的而手術,這與一般外科手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重點不同,也較易忽視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

許甘霖說,醫美是一種經驗醫學,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加上累積案例數不夠,無法證明整形手術對於身體危害的風險,醫師自己都無法確定長期使用的風險,卻還鼓勵民眾消費。

眼睛周圍、鼻子以及嘴巴是醫學中所謂的複雜結構部位,許甘霖指出,多數醫學研究都不建議在複雜結構部位動手術,醫美卻反其道而行,開刀的部位都集中在神經分布複雜的器官附近,例如割雙眼皮、隆鼻、豐唇等。

許甘霖說,醫美診所的邏輯常與一般醫學常識相違背,就好比杏仁酸,是不少醫美診所推薦使用的換膚產品,不過根據一般醫學常識,皮膚長期接觸酸、鹼容易產生病變,醫美卻建議民眾將其當「保養」,兩、三個月使用一次。

 
醫藥新知
 
早起耳鳴 嗡嗡不停…小心耳中風
記者陳永順/嘉義縣報導/聯合報
入冬冷氣團來襲,氣溫下降,卅多歲王小姐早上起床後左耳嚴重耳鳴,整天吱吱叫,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醫師黃俊豪診斷後發現,可能是氣溫驟變導致血管阻塞、抵抗力下降造成的突發性耳聾,一旦輕忽未立即治療,聽力會長期受損。

黃俊豪指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秋冬天氣較冷,發生機率較高,多是三天內突然聽力減弱,單耳發病,清晨或早上起床時常見,兩大原因一是血管阻塞,另一是壓力大、睡不好,抵抗力下降,原本潛伏在耳朵附近的一般或帶狀皰疹病毒復發。

患者剛開始耳朵嗡嗡叫,像被蒙住一樣,有人接電話時才發現一邊耳朵聽不清楚,甚至嚴重到單耳完全聽不到,耳鳴、眩暈厲害。

黃俊豪說,目前醫界認為有效的治療是即時給予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其他療法包括高壓氧、血液補充劑等。

他說,年輕人突發性耳聾大多是病毒復發,耳朵發炎導致聽力下降,中老年人以耳朵血管循環變差造成居多,本身有動脈硬化等症狀老人家可能秋冬天氣轉冷,內耳小血管暫時性痙攣、耳蝸缺血導致暫時性缺氧,影響聽覺功能。

黃俊豪建議,耳鳴、聽力減弱等症狀持續超過一天,應盡速到醫院做聽力檢測,初期症狀治療後可恢復七成聽力,一旦神經受損就難恢復,嚴重患者且伴隨眩暈症狀約可恢復三到五成,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抵抗力較差者復原程度更差。

 
洗牙引發心內膜炎 她險喪命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20歲女生月前到牙科洗牙後,出現畏寒、發燒,經診斷竟罹患致死率相當高的心內膜炎,緊急置換人工瓣膜撿回一命。醫師提醒,如有潛在的心臟病,洗牙前最好預防性服用抗生素,避免發生憾事。

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南瑤表示,外傷引發心內膜炎的機率很小,但口腔裡細菌多,洗牙時又常會出血,如果就診者本來就有心臟問題,可能因洗牙引發心內膜炎,致死率2成以上。

成大醫院收治的患者住院前一周曾在牙科洗牙,之後發燒、畏寒到診所就醫,醫生以為是輕微的菌血症,施用抗生素,但病況未好轉,轉診成大。

醫師以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二尖瓣脫垂且血液逆流,出現心衰竭及肺積水症狀,緊急開刀置換金屬瓣膜後才穩定,診斷確定為心內膜炎。

李南瑤表示,包括心室中隔有缺損、先天性瓣膜心臟病或有人工心臟瓣膜者,都是心內膜炎的高危險群,平常應保持口腔衛生,洗牙或拔牙前最好先服用抗生素。

 
健康主題館/亞斯伯格症孩子 不會傷人
記者林思宇專題報導/聯合報
美國發生國小槍擊案震驚全球,有媒體報導兇手疑有亞斯伯格症。對此,國內精神科醫師等專家擔心亞斯柏格症的孩子被標籤化。

事實上,亞斯伯格症患者可能自傷,但不會傷人。槍擊案不應妄下與亞斯伯格症相關的結論。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沒有深談,不知道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問題。」他們語言障礙不明顯,與自閉症不同,外觀上不容易看出來;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非常專注,例如對火車有興趣,一看就知道該款火車是那一年出產。

亞斯伯格症孩子做事有一定的規則。葉啟斌說,如果沒按照步驟走,他們會覺得不舒服;這類孩子都有「地雷區」,如果踩到他的地雷,就會爆發。例如東西的擺放,別人若覺得換個擺法比較雅觀,移動了東西,孩子便會生氣,不了解的旁人便不知是哪裡惹到他。

由於不善社交溝通,葉啟斌說,亞斯伯格症小朋友常被認為是「白目」,不了解別人想什麼,不會表達自己感受,由於無法分享自己想法,常常覺得挫折,嚴重起來會自己傷害自己,例如撞牆或倒在地上哭,但他們不會傷人。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劉學岭說,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喜歡的東西會非常投入,甚至到茶不思、飯不想的程度,且生活規律,東西要按次序排,照時間表做事情,不喜歡意外改變。像有的孩子,老師把第一節國語課變成大會操,或是延長下課時間,他就會非常生氣。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聰財說,亞斯伯格症在人際關係上有障礙,最大困擾是情緒處理,容易自傷。

不過,亞斯伯格症孩子常常是有特殊專長的專家,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邱玉京說,有孩子很會背四書五經,有人數學很好,家長如果順著孩子的興趣引導,可以讓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更順利。

如果做回溯性研究,牛頓、愛迪生、貝多芬、莫札特等,都可能是亞斯伯格症者。

愛因斯坦會不顧他人高談闊論,但無法與他人長時間交談。邱玉京說,這就是亞斯伯格症的徵狀。

畫家史蒂芬•威爾夏(Stephen Wiltshire)很少講話,全神貫注於工作,時常忘記吃飯、洗澡;對他僅有的幾名朋友冷淡,甚至發脾氣;如果上課時沒有學生,他仍然會對著空蕩蕩的講堂照常高聲論述。

亞斯伯格症小檔案

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的命名來自奧地利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他在1944年首度記錄4個這類案例,直到1981年,英國醫師Lorna Wing又再介紹34個案例,1990年代開始逐漸廣為大家知道。

亞斯伯格症原因不明,被認為是自閉症亞型,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的一種,主要是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習與生活適應困難,男女比約8:1。

自閉症患者常見人際互動與語言溝通困難,出現特殊或過度執著行為。

亞斯伯格症患者在人際互動上較主動,但技巧差;語言發展正常,但不擅於社交溝通,對特殊興趣的投入程度相當高。

●陳瑩經驗談

訓練孩子表達  母子相處像朋友

「以前別人摸他的臉,他就會很生氣跳起來,要不斷告訴他,不喜歡可以講出來。」民進黨婦女部主任陳瑩的孩子罹患亞斯伯格症,從一開始的不了解,現在已經找出讓孩子與亞斯柏格症相處的方法。

孩子還小,陳瑩和家人就發現孩子有些不一樣。不高興時,孩子會用頭去撞地板;一歲時在娃娃椅上吃東西,旁邊人都要很小心,不能讓東西或是食物掉在地板上,否則他就會哇哇叫,不肯再吃。陳瑩說,父親覺得她應帶兒子就醫,但她總覺得孩子很聰明,沒有問題。

兩歲多時,陳瑩拿小提琴給孩子玩,孩子一玩就是2小時,即使手腫了,還是樂此不疲。陳瑩說,看得出來小朋友很執著。帶孩子去醫院評估,第一次被說是智能不足,陳瑩不相信,到第二次才被診斷出來。

陳瑩說,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生活很「固定」,但是遇到她這個不愛按牌理出牌的媽媽,發展出另一套相處之道。孩子現在周一到周五在南部跟阿公阿嬤,按時起床、念書、睡覺,周末她回家就帶孩子去玩,此時也是孩子說心事的時間,兩人相處比較像朋友。

亞斯伯格症孩子表達能力比較不好,陳瑩說,孩子講一件事情時,實際上可能是想講另一件事情。舉例來說,她坐車要回台北,孩子會說「媽媽妳用走的去台北」,或說「妳不要坐直達車要坐區間車」。但實際上孩子想講的是:「我捨不得妳離開」,她訓練孩子表達,孩子現在就會說:「媽媽,跟妳相處時間還不夠,捨不得妳離開」。

由於表達能力不好,無法確認別人的想法或意圖,面對同伴惡意行為時,也經常無條件接受,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邱玉京說,亞斯柏格症孩子比較容易被欺負。她建議,家長可藉由日常關懷、傾聽,察覺孩子是否受委屈,如身體受傷、情緒的變化或身體出現疼痛、不願意上學等,協助孩子建立保護自己的能力。

三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社會大眾也要給予亞斯伯格症患者尊重和包容,尊重有不同想法的人。

亞斯伯格症患者常見症狀

●幼年時具有典型自閉症的特質

●語言障礙不明顯

●智能發展不受影響

●對人際互動沒有興趣

●社交技巧缺乏

●狹窄興趣

●固著僵化行為

●刻板化行為

資料來源:葉啟斌、邱玉京、楊聰財醫師

 
打過流感疫苗,以後就不用再打,真的嗎?
整理記者楊欣潔/聯合報
正解:錯誤,流感疫苗必須每年接種。

流感病毒流行株每年都不一樣,世界衛生組織在每年2、3月公布預測的流感病毒流行株,藥廠再根據其建議,製造適合當年的流感疫苗。

所以,流感疫苗必須每年接種,才能提供保護力。

疫苗保護力約維持半年到一年,接種流感疫苗後,需二周才會產生抗體。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保健優概念
 
尋找強壯精蟲 抗壓性不可少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許多想懷孕的女性,每天記錄基礎體溫,利用排卵體溫升高期間,夫妻努力「做人」。溫度不僅能觀察排卵期,還可激發精蟲活性。

有專家模擬精卵結合路徑,研發晶片及分選系統,控制溫度及壓力,找到活動力最強精蟲,提高受孕率。

男性射精後,精液經過一段時間從濃稠變成液狀,因為精蟲具逆流而上的特性,精蟲游出來後,會從陰道一直衝向狹窄的子宮頸,克服高壓環境,才能繼續前進,因此精蟲的「抗壓性」愈高愈好,代表活性較強。

精蟲在終點站與卵子結合前,通常會在輸卵管壁「靠邊休息」,如果3天內苦等不到卵子,精蟲就會死亡。

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潘力誠說,精子遇熱後,活性能量將被激發,女性排卵體溫升高,可喚醒停靠在輸卵管壁休息的精子,此時活動力強的優質精蟲會往前衝向卵子,若順利成為「入幕之賓」,精蟲會斷尾與卵結合、形成受精卵。

為提高不孕夫妻受孕機率,醫師會挑選形狀優、活力強的精蟲,離心技術是人工生殖常用的方式之一,過程就像洗衣機的離心力洗滌。

潘力誠說,離心機雖能挑出濃度高、「頭好壯壯」的活力強精蟲,但離心技術可能破壞精子形狀,導致精蟲「斷尾」,或兩顆頭黏在一起。

工業技術研究院利用精蟲遇熱及喜歡高壓特性,研發微流生物晶片及精子品質分選控制系統,模擬精蟲從子宮頸游至輸卵管過程,維持37℃,配合人工幫浦連續供應壓力,吸引活動力強的精蟲靠近,精蟲會在晶片上自動分成兩區,輕鬆挑出活力強的精子。

潘力誠表示,這套系統已進行豬隻動物實驗,活性強的特級精蟲直接注射至母豬子宮,較傳統養殖技術,小豬活產率增加,平均每10隻豬可多活一隻公豬。

「活性高的精子容易在子宮內著床。」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李新揚說,溫度雖能激發精蟲活性,精蟲在20至37℃可以存活得不錯,但37℃恆溫恐致特級精子過度活躍,能量消耗過快,導致精子可能還沒來得及與卵子結合,就已經早衰,失去活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