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發炎」為何會引發重大疾病?


台灣最新的發燒新車,國際車壇動向、新車試駕與知名賽事消息,【udn發燒車訊】每週五帶來最新的報導!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2/12 第15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專題報導 「發炎」為何會引發重大疾病?
話健康.談養生 免疫力會下降的原因 2
兩性親子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發炎」為何會引發重大疾病?
康景軒

「發炎」為何會引發重大疾病?
發炎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長期不消將危害身體

  其實,發炎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說,人體長會出現發炎反應,只不過有些反應還未轉變成病症,讓身體感受到;有些反應則已經出現關節炎、支氣管炎、腎炎、肺炎、咽喉炎等外在症狀。

  發炎程度的高低由很多因素決定,自由基就與發炎關係密切。如果體內的自由基含量過高,就會加劇發炎反應;反之,發炎也會導致自由基大量產生。也就是說,發炎和自由基會相互刺激,形成惡性循環。

★人體防禦過程的展現:發炎

  事實上,發炎本身是有益的,它其實是一個防禦的過程。如果身體不再出現發炎的反應,就意味著失去免疫力,像愛滋病人一樣無法對抗外來的細菌、病毒,繼而可能遭到感染,甚至死亡。

  但是,如果發炎持續的時間過長,性質就變調了。也就是說,發炎之火如果該攻不攻,會出現免疫缺陷;反之,該退不退,則會出現慢性發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最新研究證實,長期不消的慢性發炎,是現代多種疾病的共同誘發因之ㄧ。其中,不僅包括關節炎、腎炎、肺炎等常見疾病,更包括癌症、腦中風、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指因冠狀動脈狹宰造成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糖尿病及老人癡呆症等重大疾病。

★慢性發炎會將健康蠶食殆盡

  以人類健康的「強力殺手」-冠心病為例,它的發生就可能是源於慢性發炎。如果把人體看作一台精密的機器,心臟是這台機器的總引擎,心臟的每一次搏動,都在為各個部位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心臟的動力,來自於與它緊緊相連,一條名為「冠狀動脈」的血管。。

  不過,冠狀動脈非常脆弱,尤其是它的內膜,最容易受「內傷」。一旦被致病因子破壞,這層膜就會像年久失修的木質地板一樣翹起、裂開,不再光滑平整,倘若沒能及時控制,地板的狀態就會日趨惡化,慘不忍睹。表現在身體上,就是血管內膜損傷和發炎的惡性循環,最終轉變為慢性發炎。

  當血管內壁出現「翹皮」和「裂縫」時,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例如「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會在破損處不斷的累積,形成血栓,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

  當血栓完全擋住血流的前進,血液流不過去,會使心臟完全失去搏動的動力,就出現心肌梗塞(也稱心肌梗死,一種急性及嚴重的心臟狀態)。這一過程的表現型態為:

  隱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

★發炎會誘發哪些疾病?

  ◆1.癌症

  人體細胞裡的DNA,在發炎、毒素、放射線等致病因子的刺激下受損,致使發炎和新的「內傷」不斷產生,最終形成慢性發炎,並逐漸引發受損細胞癌變,異化成增殖能力驚人的癌細胞,導致癌症產生。

  ◆2.癡呆

  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受致病因子攻擊而受損,無法完全修復,形成慢性發炎,繼續破壞神經細胞的完整結構,使之失去原有功能,造成記憶和智商低下,導致「癡呆」。

  ◆3.糖尿病

  如果胰臟裡的胰島細胞長期處於「發炎」或受傷狀態,就難以長大或過早壞死,致使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喪失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最終引發「糖尿病」。可見,發炎的「畸形兒」不僅可能是癌症,還可能是冠心病、腦中風、老人癡呆症或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發炎,而是它所引起的那些可能奪人性命的疾病;只要能聽懂身體發出的警報,並及時進行調整,就不會給這些可怕的疾病有可乘之機。

★避免「病從口入」

  ◆1.控制

  人讓容易誘發發炎的細菌、病毒和毒素等致病因子進入人體,避免身體內部與之接觸,進而減少「內傷」的發生。

  ◆2.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環境

  藉良好的健康方式來改善體質,調整免疫警察的進攻步調,使之當攻則攻,當退則退,使發炎反應速戰速決。事實上,這兩方面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因為減少身體內部與致病因子接觸的機會和時間,不但「內傷」減少了,發炎反應也會逐漸得到調整,而變得「火力」適中。免疫系統一旦正常,對致病因子的攻擊也能速戰速決,「內傷」也很容易治癒。當「內傷」消失,細胞恢復健康,身體自然就百病不侵。

  若要減少身體的致病因子入侵和減緩發炎作用,有個共同解決之「通道」,就是透過「嘴」。因為不但「病」從口入,連減弱發炎反應,及調節免疫細胞進攻節奏的物質,也都是從口而入。

~以上資料摘自《哈佛名醫 活化建康的營養三寶》康景軒◎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免疫力會下降的原因 2
石原結實

免疫力會下降的原因 2

★過著不運動的「輕鬆生活」

  ◆不使用肌肉的生活,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現代人的體溫低、免疫力下降的一個很大原因,可以說是因為過著便利輕鬆的生活,不需要運動到身體所造成的。

  在平均體溫比現在約高了1度C的50年前,打掃房子會用長撣子、掃把、抹布清掃;洗衣服會用洗衣板,用力敲敲打打,將污漬敲掉後,再將衣服一件一件地晾起來,像這樣的做家事方法,就是全身運動。而且以前的交通不太發達,走很長一段路買個東西、上班、上課、辦事,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但是反觀現在的社會,不管是吸塵器或是洗衣機這類的家庭電器,都十分普及,所以就算不怎麼運動到身體,也能做好家事,不用站站坐坐,也能用一指神功按一按遙控器,將萬事都搞定。

  因此,我們的運動量變得非常少,使用肌肉的機會也減少了。如果我們不使用肌肉,會有什麼後果呢?人體的體溫約有40%使由肌肉負責產出的,而現代人就是因為不使用肌肉,才會造成體溫下降。

  相反地,使用肌肉,就能讓體溫升高。一般的情況下,做運動或勞動肌肉到身體稍微開始出汗時,體溫會上升1度C,也就是只要我們動一動身體開始流汗時,免疫力也會一瞬間提升5~6倍。

★腹部和腿部的肌肉變少了

  ◆「人體發熱器」-肌肉,有70%集中在下半身

  「肌肉」可產生40%以上的體溫,為重要的發熱器官,它佔了男性約45%、女性約36%的體重比例,可說是人類最大的器官。舉例來說,一位體重50公斤的女性,全身大約會有18公斤的肌肉。

  但是你知道我們全身的肌肉,有70%是集中在下半身嗎?所以腹部和腿部的肌肉變少,會讓體溫變低,進而直接造成免疫力變差。我們常聽到人說「老化從腿部開始」,意思就是指人到了某個年齡之後,集中在下半身的肌肉量會變少,免疫力也跟著變差。

  最近,做步行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運動對提升免疫力非常有效。做運動鍛鍊下半身,有助於打造健康的身體。

  ◆腹部暖暖的,身心更健康

  中醫認為腹部是「正中心」,就是指腹部位於身體的中心處,此處是生命基本的重要部位。摸一摸腹部就能得知身體的各種狀況,而其中不得不令人在意的,就是腹部變冷這件事。

  「正中心」寒冷則全身都冷,即使怕熱的人,若肚子摸起來冷冷的話,也算是「易冷體質」。

  寒冷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但其中又以腹部發冷,最容易讓免疫力大幅下降。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因為腸道裡存在著集合淋巴結免疫器官等全身約70%的淋巴組織,因此腸道可說是人體免疫力中心。

  此外,全身約有90%的血清素存在腸道中,應該有很多人聽過血清素這個名詞,它是神經傳導物質,目前認為血清素不足和憂鬱症之間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所以負責保護腸道的重責大任,就有賴腹肌了。腹肌無力,腸道就會變冷、變寒,造成免疫力和精神變差;相反地,腹肌有力,腹部溫暖,腸道的血液循環就會暢通,身心也會變得有朝氣、有精神。

~以上資料摘自《免疫力強化大作戰》石原結實◎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杰瑞•維科夫&芭芭拉•優內爾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一提起吃飯,幾乎是每位學齡前兒童媽媽最頭疼的問題。孩子不好好吃飯,有的固執得要命,不愛吃的堅決不吃,還有的一邊吃ㄧ邊玩,每頓飯要吃ㄧ個多小時,飯菜都變涼了。所以,父母不得不端著碗追著一刻也停不下來的孩子,一看準機會就把滿滿一瓢的飯菜往孩子嘴裡塞。

★如何預防狀況發生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要按時吃飯,不然孩子會覺得「既然你可以不按時吃飯,那我也可以」。

  2.不要過分注重身材

  如果你總是叨唸著體型的問題,即使3歲的孩子也會變得非常關心自己的身材。千萬不要這樣說「我要減肥,不然我那條漂亮的裙子就穿不下了。」你的本意不是要說給孩子聽,但不要以為孩子沒聽到。

  3.明確了解適合孩子年齡和體重的攝取量

  孩子的發育程度、活動量和體重決定了孩子每天需要攝取多少乳製品、肉類、蔬菜、穀類和水果,家長需要這方面專業知識的幫助。關於孩子營養的問題,可向專業的健康顧問諮詢。

★解決的方案

  ◆1.少吃多餐

  要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但前提是符合學齡前兒童的特點。孩子的胃並不像成人的那麼大,因此,每餐吃的食物一般撐不了4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如果還不到吃飯的時間,孩子又餓了,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吃些餐間點心。你可以說:「餓了你就告訴我,你可以吃點蘋果、優酪乳或者別的。」告訴孩子,家裡有些什麼可以吃的東西,以及什麼時候可以開動了,而且要說話算話。

  ◆2.讓孩子自己選擇食物

  偶爾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三餐或餐間點心吃什麼(在你的監督下)。如果孩子覺得可以自己決定要吃的食物,他會對吃東西更感興趣。一次只給孩子兩種選擇,以免讓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當他選擇了合適的食物,要表揚他,你可以說:「我很高興你自己拿橘子吃,橘子確實很好吃。」

  ◆3.為孩子提供多樣化和營養均衡的食物

  讓孩子明白,健康的飲食結構包括吃多種東西。讓孩子嘗試各種味道、口感、顏色、香味與營養成分不同的食物。不過,要記住學齡前兒童的口味經常會一夜之間發生改變。上個星期他最喜歡吃的東西,很可能到這個星期,他就根本不愛吃了。

  ◆4.記下一週內孩子吃的所有食物

  一個正常的健康孩子,在一週內會自然地選擇一個平衡的飲食結構,小兒科醫師認為這樣就可以保證孩子得到足夠的營養。家長要有意識地用筆記下,孩子從週一到周日(以此為一個週期)都吃了什麼;才不會突然有一天發現孩子營養不良了。

  ◆5.孩子好好吃飯時,及時鼓勵

  如果孩子自己舀了一大瓢有營養的食物吃,要及時鼓勵他,讓他知道好好吃飯比不好好吃飯更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你要表揚孩子好的表現,可以說:「你自己把肉塊舀起來吃,很棒」,或說「我很高興,你喜歡今天做的肉丸子」。

  ◆6.使用計時器,引導孩子按時吃飯

  學齡前的孩子,生活還沒有形成規律。孩子和大人的吃飯時間也常常不一致。往往已經到吃飯時間了,孩子卻要吵著要出去或正忙著堆積木。你需要訓練孩子放下手裡的玩具和你一起坐下來吃飯。這樣做,不在於強迫孩子多吃東西,而是讓他養成吃飯時間到了,就得坐到飯桌上來吃飯的習慣。

  用計時器設定好孩子坐在桌子旁邊的時間,你可以說:「計時器響起時,碗飯就結束了。你得好好坐在桌子旁邊,直到計時器響了才可以離開。你吃完飯就告訴媽媽,媽媽幫你把你的碗和盤子拿走。」孩子年齡越小,能在桌子旁邊好好坐好的時間就愈短,請根據孩子的情況,設定計時器的時間。

  留意孩子隔多久會感到飢餓,儘可能根據孩子的規律調整家庭的就餐時間,制定吃飯時間表。

~以上資料摘自《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怎麼辦?》杰瑞•維科夫&芭芭拉•優內爾◎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匯通天下,百年金融 從錢莊到現代銀行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蓬勃發展,資金需求日增,舊式金融機構難以適應需要,於是西方銀行經營理念和方法被引入,逐漸取代錢莊。

對簡單生活的反擊?「困難生活節」的幕後真相
網路上最近出現了一個名為「困難生活節」的活動,在簡單生活節當天,直接在華山門口開唱。主辦樂團「幹的好海賊團」現身說法,來談談「困難生活節」到底為何而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