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鷹勾鼻帥…鼻頭重 鼻塞難眠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新鮮日本電子報】以經濟、文化、旅遊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方位的新聞資訊、原汁原味的「大和風情」。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2/16 第34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健康焦點 鷹勾鼻帥…鼻頭重 鼻塞難眠
水喝太多 恐膀胱鬆弛、腎異常
招牌不寫診所 只寫「牙齒」…當心密醫
菸酒不沾得肺癌 好友探病也中獎
保健優概念 豎琴美聲 撫平「失智心」
失智症/迷路走失 失智可能已敲門
失智症/愛+運動…陪伴到最後
研究:B12、葉酸長期吃 好記憶
鳳飛飛病逝 肺癌健檢電詢爆增
黃斑病變視茫茫 「獨具慧眼」伴我心

健康焦點
 
鷹勾鼻帥…鼻頭重 鼻塞難眠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35歲男子擁有帥氣的鷹勾鼻,卻為嚴重鼻塞、睡不好所苦,求診時經醫師蔡立泰輕抬鼻頭,瞬間能呼吸,原來鷹勾鼻,加上鼻頭太重,導致阻斷呼吸,經手術調整獲改善。

很多人都夢寐以求能夠像電影明星劉德華,擁有帥氣的鷹勾鼻,但這位男士天生擁有帥氣的鷹勾鼻,五年來卻因出現鼻塞、甚至呼吸不順所苦,不但晚上睡不好,也影響到工作效率,相當困擾,最後求助醫生。

患者原本以為是單純鼻中隔彎曲問題,到醫院檢查,發現是因為特殊的鼻形,天生鷹勾鼻加上大鼻頭下垂,造成呼困難,經過取鼻中隔軟骨撐起鼻頭手術,手術後醒來,立刻吸到新鮮空氣,開心地說「原來呼吸空氣可以這麼輕鬆」。

中國醫大附醫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蔡立泰說,鷹勾鼻常見於西方人,西方人因年老,皮膚鬆弛,導致鼻頭下垂,常會呼吸不順,部分患者會接受取鼻中隔軟骨支撐鼻頭手術改善。

蔡立泰指出,這種情況在東方人不常見,尤其患者35歲,也不是因為年老皮膚鬆弛所致,推論是鼻形特殊,導致呼吸時,氣流必須轉個彎,造成呼吸不順。

 
水喝太多 恐膀胱鬆弛、腎異常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長期大量喝水導致越喝越渴!一名25歲年輕男子日前因健檢發現腎功能指數異常而求診,醫師發現他一天要喝掉好幾桶水,排尿量更高達1萬CC,簡直可用「尿崩」形容,且長期未治療,膀胱肌已經受損,尿液逆流至腎臟,也引發腎功能異常。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美玉指出,民眾常以為多喝水、排尿多就是「新陳代謝好」,事實上,不少因頻尿求診的患者,應醫師要求記錄「解尿日記」後,才發現不僅一天要上十幾次廁所,全天排尿量也多得驚人。

張美玉說,患者喝多、尿也多,原因在於患者體內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無法濃縮尿液,水一喝下肚就直通膀胱,身體無法吸取足夠水分,當然一直想喝水。

上述患者就讀國中開始就超愛喝水、上廁所,但因年紀輕,身體也沒有其他不適,一直未就醫檢查,直到他參加公司健檢,抽血發現腎功能指數中的肌酸酐偏高,才到泌尿科檢查。

此外,也有另一名45歲女性長期頻尿、愛喝水,但因她是糖尿病患者,並未多加警覺,直到有一次她完全尿不出來,緊急送醫導出1000CC尿液,才知道事態嚴重,但膀胱肌已經鬆弛無力,可能終身都得靠導尿度日。

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標準,健康成年人一天正常排尿量是1000至1500CC,如果每天尿量在2,000c.c.以上,就須注意腎功能是否出問題。

張美玉表示,有頻尿困擾者,可向醫院泌尿科索取解尿紀錄表和尿杯,記錄2天至1周的解尿日記,若解尿次數一天超過8次,一次排尿量超過400c.c,應就醫檢查、治療,避免長期下來造成腎臟受損。

 
招牌不寫診所 只寫「牙齒」…當心密醫
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聯合報

新北市50歲魏姓男子醫學院畢業後未考取牙醫師證書,卻自2009年起頂下新店區一間牙醫診所,為民眾進行牙科醫療行為,經市府衛生局查獲移送法辦;台北地方法院最近依違反醫師法判他有期徒刑7月,緩刑4年。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去年移送法辦的12名密醫中有6人從事牙科治療行為,而且調查發現牙科密醫招牌常使用「美齒」、「牙齒」、「瓷牙」等圖案或文字,加上診所內擺設牙醫器械、牙科治療椅等設備,讓民眾誤認是合格牙醫而接受治療。

醫事管理科長楊耀城指出,在新店區富貴街開設牙醫診所的魏姓密醫,診所內牙科器械、設備與病歷一應俱全;他坦承自醫學院畢業後,因未考取牙醫師證書,2009年頂下這家診所,每次為民眾看診收費100元,假牙則依材質收費4000元至6000元不等,每月看診人數約50人次。

楊耀城說,醫療法規定合格牙醫師開設診所,招牌文字須為「XX牙醫診所」,否則經查獲又未限期完成改善,可處1萬元至5萬元罰鍰;密醫冒用牙醫診所招牌,則處5萬元至25萬元罰鍰,違法執業則依醫師法可處6月至5年有期徒刑,併科30萬元至150萬元罰金。

楊耀城提醒民眾辨識牙醫診所是否為合格醫師所開,可參考招牌內容,並察看診所是否懸掛衛生局核發的醫療機構開業執照、醫師是否佩戴身分識別證明,也可上衛生署網站「醫事機構開業登記查詢」確認。

 
菸酒不沾得肺癌 好友探病也中獎
記者張嘉芳/即時報導/聯合報

國內每年有8千多人死於肺癌,近年來,肺癌一直高居國內十大癌症死因首位,包括藝人鳳飛飛、文英阿姨、法務部前部長陳定南等人,皆死於肺癌。

55歲的陳女士,平時菸酒不沾,生活作息正常,也沒有肺癌家族史,沒想到兩年前健康檢查發現,左肺上葉有0.68公分的惡性腫瘤,她決定手術切除。陳女士住院期間,同學黃女士到醫院探望,看到好友狀況,黃女士跟著做檢查,卻意外揪出早期肺癌。

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洧呈表示,即使不抽菸也會罹癌,尤其有肺癌家族史、老菸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頭頸部癌症患者,皆是肺癌的高危險族群。他呼籲55歲以上民眾,若每天抽1包菸,或戒菸未超過15年,常暴露二手菸環境者,應做進一步檢查。

 
保健優概念
 
豎琴美聲 撫平「失智心」
李明蒨/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講師/聯合報
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失智症案例愈來愈常見。失智患者不僅失去腦部認知功能,情緒不安定也是難以照顧的原因之一,其實,音樂對失智症患者有穩定情緒作用。

劉小姐家中80高齡,患有失智症的母親,兒孫孝順乖巧,每個人都盡心付出時間與心力,輪流照料。母親在大家細心照顧下,氣色愈見紅潤,身體愈來愈健康,唯一令人擔憂的是情緒問題。

母親情緒常在不同時空間飛躍穿梭,忽少忽老,有時回到久遠的過去,重複同樣的悲傷委屈;有時突然不言不語,陷入空洞孤寂。

某日母親情緒再度發作,像小孩一樣哭泣不停,家人不知所措,不斷給予言語安慰:「不哭,不哭」。別說母親,任何情緒低落的人,也很難從表面言語獲得有效安慰。這時候,劉小姐想到「豎琴音樂具鎮靜作用」,於是鎮定地告訴家人:「別著急,我放音樂給媽媽聽。」

在她不慌不忙起身播放豎琴音樂後,下一刻,母親情緒已從莫名悲傷中抽離出來,變得平靜,目睹的家中成員很驚訝,大感不可思議,「音樂竟這麼好用?」

豎琴音色柔美,製造美好氣氛,具撫慰情感,舒暢心靈作用。關於豎琴音樂,舊約聖經有記載,牧羊人大衛彈奏豎琴,減輕以色列首任國王賽烏羅的憂鬱情緒。近代西方醫學則以豎琴音樂代替止痛劑與鎮靜劑,用於癌症或重症病患身上。

豎琴音樂不只提供給失智老人,情緒起伏是大家免不了的經驗,一首美妙樂聲,勝過碰觸不及心靈的千言萬語。不管是韓德爾豎琴協奏曲,或近代新世紀音樂,當心情再度張牙舞爪,不妨來一首安定情緒的豎琴樂音。

豎琴曲目推薦

●Breathe:The Relaxing Harp (約蘭塔.孔朵娜希絲)

●Debussy [Import]

●Various Artists─Harp Adagios

●Mozart:Flute╱Flute & Harp & Clarinet Concerti

●Irish Harp Songs

●The Healing Harp

資料來源/國家交響樂團(NSO)豎琴首席解瑄 ■聯合報

 
失智症/迷路走失 失智可能已敲門
洪心平/台灣失智症協會政策研究專/聯合報
每位家人每天平安回家,是每個家庭的期盼。家中失智長者失聯的意外有很多種,如自行走出家門,迷失方向而回不來;或失去意識,身上又無識別標示。不管是家人照顧或請人看護,都不可能24小時盯著長者動向。

預防勝於事後懊悔,提醒下列注意事項:

1.迷路是失智早期警訊:當長者在平時熟悉的街上迷路、無法自行回到家中時,這時就要提高警覺,這表示未來長者一旦自行外出,都可能要協尋才能回來。

如果長者有開車習慣,開車上路發生意外機率更是大增。長者迷失方向,應盡快就醫,並優先安排防止走失的各項措施。

2.記憶減退徵兆:當長者說「我要去上班」,但其實早已退休;或「我要回家」,但人已在家中時,照護者要小心,長者可能會真的出門去找以前的公司,或是小時候住過的家。

這時與其告訴長者實情並強力阻止,不如使用誘導技巧,如提醒他該穿上鞋子再出門,然後一起找鞋子。利用短暫的打斷,讓長者因為分心,忘記原先要出門的衝動。

3.改變環境:家中房間要清楚標示,以防長者尋找廁所時,誤開門出去。家中動線最好是環狀的,如果有陽台,也要加欄杆。

檢視對外出口是否有足夠阻擋,或請社區警衛協助,防止長者自行外出而走失。預先做指紋按捺和配戴協尋手鍊,也是有幫助的做法。

4.安排活動:白天適量的身體活動,消耗體力,可以減少夜間醒來走動的機會。讓長者一直呆坐看電視,對健康和復健都不好。可帶著長者一起散步,分配一些如疊衣服、挑菜、洗碗等家事讓長者一起做,或參加為輕度失智長輩設計的活動,活化腦力及身體,延緩退化。

5.善用科技輔助:照顧者不可能全年無休。使用照護相關科技用品,如安全門鎖、起身警報器等,花費不多,但可以降低照護上的勞累與擔心。衛星定位協尋器價位高,但未來有機會申請到補助。

6.如果送長者到機構日托或安養:一定要確認機構照護人員是否了解失智症,以及有否防止走失之措施。

家人一旦走失,照護者的擔心、害怕與自責,常讓家庭難以承受。將失蹤預防列為長者失智後第一階段優先工作,可以減少日後的懊悔和遺憾。

 
失智症/愛+運動…陪伴到最後
巫瑩慧/聯合報
巫瑩慧/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家屬互助聯誼會前會長

小英52歲時記憶功能明顯喪失,診斷為「早發性失智症」,提早離開職場,今年元月辭世,享年66歲。在將近15年的歲月裡,小英的家人用愛,陪伴她最後一程。

以下是家屬的經驗分享:

1.持續運動:在發病早期,小英的先生每天陪伴她游泳,每周和一群好友去爬山。

病程進入中、重度後,仍盡量維持每天1至2次到公園散步,兩人手牽手,讓筋骨不易僵硬。

2.讓患者做自己喜歡的事:小英喜歡音樂和藝術,家裡常放古典音樂或她喜歡的流行音樂。而小英學習國標舞多年,夫妻也常伴著音樂起舞,維持情緒愉快穩定,減少問題行為。

3.尋求資源:參加基金會舉辦的照顧知能和技巧,藉著神經內科、精神科、社工、營養師等專業訓練,以及同儕分享,調整照顧方法。基金會也引進美國、澳洲、新加坡等對早發性患者先進模式,提升家屬照顧能力。

4.推己及人:小英的先生站穩腳步後,以商場行政歷練和照顧心得,協助和鼓勵同儕們走出憂鬱和壓力。

5.堅定的愛:即使小英在病程中、重度時已不認得家人,也無法溝通。但是先生和兒子每天都會叫她,和她說說話。

去年歲末,小英病情急轉直下,她先生積極尋找安寧照護管道,讓她在沒有氣切、沒有插管,摯愛親人圍繞下,平靜安詳離去。

失智症患者末期,許多患者失去吞嚥能力,為了提供營養,不得不裝置鼻胃管。另外,患者無法自主順暢呼吸,也不得不接受氣切手術,家屬在照顧歷程中,備受煎熬。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研究,目前全球約有3,600萬人罹患此症,高齡化社會來臨,2030年將倍增至6,570萬人,2050年將成長到1億1540萬人。

失智症主要症狀包括記憶力不正常喪失、言語功能退化而失語、沒有能力執行日常生活功能,個性和生活習慣重大改變等,照顧難度非常高。加上病程很長,平均5至8年,隨醫療進步,超過10年的患者有增加趨勢,對家屬是非常大的挑戰。

小英安詳的走完人生旅程,家屬正確的照護知識和技能,讓她維持體能,不用臥床,自然進食到最後。最重要的是先生和兒子的愛與堅持。希望這份心意,帶給仍在照顧歷程的家屬們,一份參考與鼓舞。

 
研究:B12、葉酸長期吃 好記憶
編譯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澳洲一項研究指出,服用維生素B12與葉酸長達兩年的長者,短期與長期記憶測驗的進步幅度,均優於未服用者。

研究作者、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員華克(Janine Walker)表示,雖然進步程度不多,但成果令人振奮。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人員將700多名介於60歲至74歲的老年人分組,1組每天服用400毫克葉酸與100毫克維生素B12,另一組則是服用安慰劑。受試者並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維生素還是安慰劑。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受試者有憂鬱症徵兆,但都未達臨床憂鬱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華克說:「我們認為,憂鬱症狀升高的老人是重要目標族群,證據顯示,晚年罹患憂鬱症與認知障礙受損風險較高有關。」

試驗12個月後,兩組老人在記憶、注意力和速度等心智測驗分數上沒有差別;但兩年後,服用維生素的老人在記憶測試成績有較多的進步,即使幅度不大。

 
鳳飛飛病逝 肺癌健檢電詢爆增
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聯合報
歌手鳳飛飛上月因肺癌往生,署立南投醫院家醫科這二天接到不少詢問健檢的電話,一名婦人說,「鳳飛飛只大我一歲,我一定要來檢查看看」。南投醫院這2天已有9人登記作健檢,有的夫妻同行,大家更注意健康的重要。

南投醫院家醫科主任詹德欽說,鳳飛飛突然傳出肺癌病逝,讓一些四、五年級生都嚇一跳。很多人都在問:「檢查肺癌有那麼困難嗎?」詹德欽說,癌細胞如果在肺部的邊緣,就比較容易檢查出來,病變的細胞如果是在心臟的後面,或被大血管給擋住,就很不容易檢查出來,這種情形照X光根本看不到。

詹德欽說,現在有一種低劑量的128切電腦斷層篩檢,可以很精確地找出肺部的細胞病變,若要早期發現肺癌,這套檢查相當有效,只是電腦斷層篩檢一次花費約7000元,健保不給付。

詹德欽說,定期健檢,是提早發現肺癌的好方法,特別是老菸槍或是長期在廚房工作者。他說,有不少肺癌患者,是不吸菸的,但可能經常處在二手菸的環境裡,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也要落實定期健檢。

南投醫院社區醫療部定期宣導健檢,但這二天不斷有民眾來電詢問,「要如何檢查出肺癌」。詹德欽說,其實鳳飛飛只要定期健檢,不要拖到嗓子不順才去檢查,應可以提早發現,有效治療肺癌。因為輕忽,造成遺憾令人惋惜。

 
黃斑病變視茫茫 「獨具慧眼」伴我心
余見/新北市板橋/聯合報
10幾年前,我的視力就開始衰退,到醫院眼科診查,發現是白內障。

現代醫術進步,白內障乃小手術,門診治療即可。報到後,推進手術室,局部消毒、麻醉妥當後,主治大夫操刀,我沒感到疼痛,也未見流出多少鮮血,手術就完成了。

術後眼睛貼上紗布,蓋上罩子,保護不碰傷害為原則。一周後,可算痊癒了,但還是要注意眼部衛生,避免強烈紫外光照射,注重營養。我兩眼都有白內障。一隻眼手術健癒後,另隻眼睛再手術。我駕輕就熟,術後注重衛生防感染,絕不疏忽。

兩眼白內障治療後,最初一個月追蹤,視力在0.9、1.0左右,半年過後再複診,左眼視力遞減,從0.9下降到0.1。主治大夫將我轉診到視網膜科,不幸,我左眼視網膜出現黃斑病變。經兩次雷射治療,效果不好,視力已降到0.1不到。視力表頂上的大框框,也看不清了。

視網膜黃斑病變目前無有效的治癒方法,只有多保養,不全盲就謝天謝地了。

好在我右眼未出現黃斑部病變,視力總在0.9、1.0左右。我全靠右眼看物閱讀寫文稿,精神調劑,充實生活。「獨具慧眼」,能夠延續這一生,我心滿意足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