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精神病治療 修復失調腦功能


【新鮮日本電子報】以經濟、文化、旅遊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方位的新聞資訊、原汁原味的「大和風情」。 【Volkswagen電子報】讓您輕鬆掌握Volkswagen最新動態,並且親身體驗Volkswagen德國第一的造車工藝理念。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2/24 第34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腳拇趾外翻 微創手術未必好
PNH罕病藥 4月起納給付
微核磁共振掃描儀 不需打顯影劑
研究說…整形前後 看來年輕7歲
健康焦點 基隆碇內國小4生患腸病毒
「藥」速配 嗜睡手抖全沒了
保健優概念 你怕老嗎?上海點頭 台、日搖頭
1分鐘算卡路里/438大卡=40分鐘
罕見!2公分膽結石 內視鏡取出
精神病治療 修復失調腦功能
健康你我他/擁一口好牙 吃盡幸福人生

醫藥新知
 
腳拇趾外翻 微創手術未必好
記者董俞佳/屏東報導/聯合報
拇趾外翻好發於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一但出現拇趾外翻情形,一穿上高跟鞋,雙腳就疼痛不已,更嚴重者,幾乎無法正常行走,近年來,微創手術因標榜「傷口小」,讓許多有拇趾外翻困擾的患者趨之若鶩,署立屏東醫院院長鄭裕民提醒,微創手術不見得比傳統手術來得好,患者應視自身情況決定做何種手術。

今年1月新上任的署立屏東醫院院長鄭裕民,有骨科權威之稱,20年來,協助1500位患者完成拇趾外翻手術。他說,拇趾外翻好發於女性,患者天生有大腳趾外翻的腳形,另一方面則是長期穿高跟鞋所造成,現在求助患者越來越年輕。

鄭裕民與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黃鵬如經多年醫學臨床經驗做出統計,拇趾外翻角度大於30度以上的患者,若選擇微創手術,有6成以上患者會復發,這個研究論文也發表在國際權威性的足踝醫學期刊雜誌上。

 
PNH罕病藥 4月起納給付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聯合報
罕見疾病「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治療用藥納入健保給付案,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長沈茂庭說,四月起納入給付,但需經罕病專家小組專案審查,同意後才能使用。

本報去年十一月獨家報導,PNH患者因廠商將停止免費供藥,健保卻未納入給付,恐無法繼續使用新藥,府院高度關切。去年十二月,健保藥事小組開會決議,同意以每支藥新台幣十八萬一千餘元支付,視患者體重輕重,一名患者每年藥費約為一千兩百萬元至一千五百萬元。

健保局表示,今年一月初與藥廠協議,藥廠原已同意健保支付價格及價量協議事項,一月中旬卻來函,以給付條件過於嚴苛為由,要求再次協議。經兩次溝通,藥廠本月十七日才接受健保局原給付條件。

沈茂庭解釋,因東、西方人略有差異,國內患者發生溶血、血栓等嚴重症狀機率較西方人低,病情較不嚴重的患者可以靠輸血,並非所有患者都要使用新藥。

預估第一年給付金額約一億元,可供十二名左右患者使用,往後每年約增加六名患者,第二年金額就會超過兩億元。

 
微核磁共振掃描儀 不需打顯影劑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部分醫療院所近年來從俄羅斯引進一種微核磁共振掃描儀 (IPP Metatron) ,不需打顯影劑,且聲稱診斷早期癌症準確度可達9成。

昨天一場學術研討會中,高雄榮總傳統醫學中心主任吳景崇、同仁醫院醫師徐剛及前迦樂醫院院長潘忠興,分別針對5百多例癌症及冠狀心病等臨床個案、中草藥臨床試驗及大腦功能等對應評估,進行成果發表。吳景崇說,該院針對1百多個病例以掃描儀檢查,證實準確度不遜於正子造影及電腦斷層,將持續進行癌症臨床應用與整合。

宜蘭羅東聖母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楊友華指出,PET正子造影輻射劑量相當於50張X光,CT電腦斷層輻射量也有40張X光之多,對人體有一定程度傷害,他4、5年前開始將微核磁共振掃描儀應用在健康檢查上,發現檢測儀原理類似中醫把脈,可透過共振波早期偵測出身體各部位罹患疾病的風險。

晟海生物科技研發長鍾明勳博士說,目前微核磁共振掃描儀僅在高雄榮總、正薪醫院中醫部及台北同仁醫院使用,可取代中醫把脈,受檢者可避免核磁共振檢查後頭暈目眩的副作用。

不過,高醫影像醫學部主任劉金昌有不同看法,他說,正子造影和電腦斷層須搭配運用才能完整診斷病灶,西醫的分子影像醫學也還在動物實驗階段,現階段還無法呈現早期癌細胞病變的特異性,如果該掃描儀有如此神效,「全世界癌症病人應該早就得救了」。

 
研究說…整形前後 看來年輕7歲
編譯陳韻涵/路透二十三日電/聯合報
想知道動過臉部拉皮手術後,看起來有多年輕嗎?有研究幫你解答。加拿大研究團隊在「臉部整形手術檔案」期刊撰文指出,臉部整形患者的術後外貌年齡,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平均小七歲,動的地方愈多,就愈顯年輕。

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是整形手術的主要目的,但過去醫師缺乏資料來正確預估動手術後,患者的容貌會年輕多少。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喬漢醫師說:「每個人想做的整形手術不盡相同,患者的術前狀況也大不相同。」喬漢與同僚召集四十名醫學院學生,讓他們看六十位動過臉部、頸部拉皮和其他整形手術的患者,在「術前」與「術後」的照片,並評估患者的年紀。

動整形手術的患者年齡介於四十五歲至七十二歲之間,大多為女性。醫學院學生對術前照片猜測的年齡,比實際平均小一、二歲;對術後照片的猜測年齡,則比實際平均小了九歲。

喬漢團隊表示,患者動手術的部位愈多,目測與實際年齡的差距就愈大。做過臉部和頸部拉皮手術者,目測的年齡比實際年齡平均小五點七歲;做過臉、頸和眼皮整形者,估計年齡比實際小七點五歲;接受前述手術再加額頭拉皮者,看來小八點四歲,因此臉部整形前後年齡差距平均為七點二歲。

研究人員表示,臉部整形手術目的不僅要讓患者看起來更年輕,也要讓他們更健康、快樂且更有精神,這些比年齡差距的數據更重要。論文作者之一是生產肉毒桿菌素的Allergan藥廠顧問。

 
健康焦點
 
基隆碇內國小4生患腸病毒
記者沈旭凱/基隆報導/聯合報
基隆巿碇內國小一年級有4名同班學生日前出現手足口病症狀,學校獲悉後,除立即請病童在家休養、消毒教室,並於22日停課,預計29日恢復上課,這是2月開學後,基隆巿首度傳出腸病毒停課疫情。

校方表示,學生20、21日出現病症後,已通報暖暖區衛生所及教育處,由衛生所人員協助學校消毒,該班也從22日起停課,目前4名學生均在家休養。

暖暖區衛生所人員指出,目前尚無疫情擴大跡象。

 
「藥」速配 嗜睡手抖全沒了
劉彥瑩/台中市紓情診所精神科醫師/聯合報
「我沒有病,你不要問了!」方小姐不悅地回話後,突然起身說要上廁所,抖著手腳就自顧走了出去。媽媽趁機低聲說:「我當面說她,她會不高興。其實她病情好好壞壞,有時乖,有時卻發狂亂罵人,她都說是有人在耳邊罵她。」「以前一加藥就睡整天,要不然就抖手抖腳、坐不住,從沒真正穩定過,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很多病人服藥「控制」了病情,卻也變得嗜睡、呆滯、沒有活力、肥胖;或手抖、坐立難安、動作遲鈍;或仍有幻覺、妄想、煩躁易怒、情緒不穩等殘餘症狀,每每讓人一眼看出是病人,家屬看了也心痛,覺得患者的人生全誤了!

其實,耐心調整出最佳藥物組合,就可望讓藥物不單只是控制症狀。

過去,精神分裂症常被主張是「多巴胺傳導失調」,只用單一藥物治療。至今,精神分裂症則被認為是「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失調」,若單一主線藥物療效不彰時,歐美建議併用另一主線藥物。這種治療策略,是調和不同接受器,兼顧各症狀群控制,增進臨床療效,減少副作用,不用額外再吃一堆緩解副作用的藥,這是多重用藥的核心觀念。目前這種治療逐漸興盛,類似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治療策略。

在過去,精神疾病常被誤認為「卡到陰」或「邪靈附身」,常見家屬擔心看病會被貼上標籤,或擔心藥物副作用而諱疾忌醫,如此卻導致病人病情惡化,終致需長期住院。其實,臨床發現,病人不吃藥往往是吃藥有說不出的不舒服,若能耐心調整藥物,有些病人甚至能重回職場。

在耐心討論下,逐步調減讓方小姐昏睡整天的藥,併用另一主線藥物,方小姐慢慢恢復早起習慣,激躁情緒也減少了,可以幫媽媽做點家事,外表還看不出她生病。生活作息正常後,她開始復健。方小姐說:「藥物吃得少,人也變輕鬆了!」目前,她在彩券行工作,譜寫著簡樸知足的凡人之歌!

 
保健優概念
 
你怕老嗎?上海點頭 台、日搖頭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亞洲人誰最怕老?答案是中國大陸的上海人;台灣人則是不怕老中排名第二。

最近一項針對亞洲九國及地區共一千八百名、廿歲到四十九歲的網路使用者,對老化看法的調查昨天公布。

結果發現,最怕老的是上海人;最不怕老的是日本人,日本女性在全球最長壽,果然不怕老;第二不怕老的是台灣人,只有兩成三受訪台灣人說怕老。

台灣人認為的老化現象,首推身體機能下降,其次才是皮膚皺紋和記憶力下降。但韓國人和泰國人心目中最早的老化現象,是皮膚皺紋,可能和當地美容整形盛行有關。

台灣人也說,需防老的器官前三名,為腦、心臟和骨頭。並自覺記憶衰退和精神疲乏,似是腦老化症狀;但八成五的台灣人,不知也沒有採取行動防腦老化。

事實上,台灣現在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已占人口百分之十;預估二○二五年會超過百分之廿,成為超高齡社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游家銘說,除了白髮或皺紋,其實身體器官從卅到卅五歲起,每年會以百分之一速度退化,心臟壓縮力、肺活量和腎功能運作,都大不如前。

游家銘曾收治廿多歲的房仲男,自覺記憶力嚴重衰退就醫,擔心自己是不是有腦瘤或腦中風,醫師檢查並未發現異狀,只能先給他抗焦慮藥,建議他從調整作息做起。

「我常記不得事情,是不是老了?」游家銘在診間常被病患問,他建議,要延緩腦老化,睡眠要充足,每天至少睡六到八小時;一周運動三次,每次半小時;同時要培養休閒嗜好,以紓解壓力及吃得營養。

 
1分鐘算卡路里/438大卡=40分鐘
記者魏忻忻整理/聯合報
●雞排一塊(巴掌大)熱量438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打網球4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

●計算方式:438大卡=182(cal)×60(kg)×40(min)

●打網球每分鐘消耗熱量182卡,體重60公斤者,每40分鐘可消耗熱量約438大卡。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罕見!2公分膽結石 內視鏡取出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聯合報
苗栗縣頭屋鄉85歲老婦人周香妹膽導管結石,直徑長達2.2公分,屬於罕見巨大結石,苗栗市大千醫院日前利用內視鏡取出,不用開刀,也不用碎石儀器,周香妹說,「取出結石後,我如釋重負!」

大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李傑哲研判這個結石至少待在周香妹的膽導管10年,應是與她的飲食較油膩等習慣有關,客家族群膽結石發生率較高,值得民眾注意,輕淡少鹽、少油飲食,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門。

周香妹相當會忍耐,她胃痛持續一周,先到診所看診,服用胃藥也沒有改善,上個月到大千急診室求診,白血球指數飆高,併發敗血症,住進加護病房。

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她的膽導管中有顆直徑達2.2公分的巨大結石,李傑哲表示,膽導管直徑不到1公分,醫學文獻結石長有達5、6公分,但寬2、3公分,就算罕見巨大結石。

大千肝膽腸胃科團隊與家屬討論,認為周香妹年紀較大,不適合開刀或用碎石儀器,最後決定以內視鏡的方式,利用「十二指腸壺腹括約肌切除取石術」,取出巨石,過程約1個半小時,相當順利。

周香妹昨天不斷豎大拇指稱讚李傑哲,周香妹說,看到結石這麼大顆,她與家屬都很擔心,現在拿掉結石後,整個人很輕鬆。

李傑哲表示,周香妹的膽管結石是膽囊切除術後或膽道結石術後,再發的色素性結石,膽道構造異常或膽汁滯留是主要的原因,近年來台灣膽囊結石及膽道結石的罹患率增加,主要與飲食習慣西化有關,苗栗地區更常發生膽囊結石及膽道結石,提醒民眾注意飲食。

 
精神病治療 修復失調腦功能
劉貞柏/竹東榮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聯合報

經過治療,精神病患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但許多人對精神疾病仍有刻板印象,造成很多患者未接受治療,他們被鄰里形容成「不定時炸彈」,甚至偶爾鬧上新聞版面。

精神疾病源自於大腦構造,影響思考,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徵就是,「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深受症狀干擾生活的患者,此時失去求救的能力,看起來就像拒絕治療或不願意規則服藥,此時,親屬、家人應協助患者就醫評估。

以精神分裂症為例,病因之一是腦部多巴胺分泌過多,造成種種症狀,藉由藥物降低多巴胺分泌,減少精神病症狀強度。道理就好比血壓過高,藉由藥物讓血壓降低,既然民眾可接受長期用藥控制血壓,那民眾也應該了解,精神病藥物的功能就是改善大腦功能。

若患者能接受穩定治療,不單患者本身能提升健康、減少失能,親屬也能減少長期照顧的身心壓力,鄰里也能更為和睦安全。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特徵

A.症狀:以下5項症狀具2個以上,至少持續1個月

1.妄想(特別是奇異內容的妄想)

2.幻聽(特別是批評性或對談性的聽幻覺)

3.混亂的言語(語無倫次,脫離現實的言談等)

4.有混亂或僵直行為

5.負向症狀:如表情平淡、思考或語言貧乏、

5.生活退縮或無意志力

B.社會職業功能失常:

B.工作、人際關係或自我照顧功能顯著降低

C.持續時間:至少6個月,其中至少1個月符合A之標準

D.排除情感性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疾患

E.排除症狀與藥物及內科疾病有關

F.自閉症等疾患,當幻聽或妄想顯著持續1個月以上,

F.才符合診斷

資料來源/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案例三則

高先生35歲

早年出國深造時發現罹患精神疾病,回國後父母讓他接受民俗療法,沒有就醫。

幾年下來,高先生愈來愈少與人說話,常一個人躲在頂樓,神秘兮兮地說有人害他,隨身攜帶刀械自衛,住家環境也亂七八糟,澡不洗、鬍不刮。

高先生不吵不鬧,日子也還過得下去。父母每日傷心難過地上樓送飯遞茶。

林先生45歲

深夜在火車站遊蕩,衣著髒汙,喃喃自語,經民眾報警後送醫。

原來林先生年輕時患精神分裂症,但父親拒絕讓他接受治療,堅持讓已住院治療的林先生出院,從此未再返診。

現在他再度住院,生活功能極度退化。社工發現林先生的父親幾個月前過世,再也照顧不了獨子,林先生便成了遊民。

陳女士40歲

長期在街頭餐風露宿,因幻聽而情緒失控大叫,被送來急診。

經過治療,陳女士的急性精神病症狀獲得控制,且住院期間由社工協助,找到失散多年的姊姊。

雖然姊姊無法供給陳女士所有日常開銷,但可定期帶她就醫回診,給予親情支持。

 
健康你我他/擁一口好牙 吃盡幸福人生
林文福/苗縣頭份/聯合報
小兒子正值換牙階段,每次幫他清洗、收集換下來的乳牙,我都要珍視玩賞大半天,非常不捨:「這麼健康完好的牙齒,換掉真是可惜!」

我開玩笑對家人說,如果這些絲毫沒有蛀蝕的乳牙,可以多用些時候,慢點換新牙,讓新牙又可以使用更久,那該多好!

兒子的乳牙得以健康,歸功於媽媽從小教他正確刷牙,特別每日就寢前,無論如何都要刷牙。

「牙疼是小病,疼起來要人命!」我自己沒有牙疼經驗,但幼時看過大姊牙疼的慘狀。住在山上的我們,就醫不方便,對於牙疼,平常頂多是父母拿綠油精塗一塗,但這回一點作用也沒有,大姊疼得在院子裡的泥地打滾痛哭,狀極悽慘嚇人!

印象中,家人及其他大多數的人,都在起床後刷牙,到了當兵時,苦於早上搶不到洗手台位置,才改為晚上睡覺前刷牙,後來養成習慣,持續至今。

固然飲食後均應漱口及刷牙,但睡前刷牙,不讓口腔汙物留存過夜,應該也非常重要。

祖父高齡80時,有次對圍繞他的孫子女們閒話家常,得意說道:「我的牙齒可好著呢!手指粗的繫牛繩,我一口就能夠把它咬斷啦!」祖父當時雖然沒有當場表演,但從他健康快樂的模樣,讓人相信他的牙齒必定健康。

牙齒好,吃得好,消化好,人生就幸福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