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植臍帶治肺癌? 誤信偏方一場空


【心靈小憩電子報】讓上網不再只是自我疏離,更期待對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的真誠書寫! 商業週刊、天下、遠見等電子雜誌最新資訊【udn電子雜誌新訊快報】報你知,讓你快速掌握全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2/23 第34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植臍帶治肺癌? 誤信偏方一場空
男性激素受體 可抑制肝癌轉移
「林來瘋」打球沒熱身 扭傷暴增
重病學生醫療 教部補助8萬元
搭機隱形眼鏡破了… 蜜月泡湯了
健康焦點 食品添加營養劑 對健康不一定有益
骨質流失 35歲後就要多注意
乳製品添加多 董氏:無益健康
保健優概念 視力口腔醫療車 造福偏鄉兒童
健康傳真/天天洗頭容易掉髮 真的嗎?
腹部呼吸法 減壓調身心
老人肌少症肥胖 運動甩脂也留肉
健康你我他/生活靜下來 耳鳴不再惡化

醫藥新知
 
植臍帶治肺癌? 誤信偏方一場空
賴鴻文/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主/聯合報
日前於門診,年約60歲的顏先生表示,曾在坊間接受臍帶幹細胞植入,但是感覺皮下的「東西」一直沒被吸收,而且近來常感胸悶且身體不適,故來求助。

經進一步詢問後得知,顏先生前年體檢時意外發現肺癌,接受開刀及化療後,感覺身體日漸虛弱,後來聽朋友說,南部某處提供臍帶幹細胞植入,效果不錯。於是他抱著試試看也好的心態,專程南下,以三萬元代價植入幹細胞臍帶。

據描述,坊間施術者先在他左上臂施打局部麻醉,然後植入所謂「活細胞胎盤素臍帶」,並表示植入的東西可完全被吸收、無副作用,屬於無殘留藥物的生物科技醫療方法。

但顏先生植入所謂的「活細胞胎盤素臍帶」後,並未如坊間施術者或其他人所言,感到身體舒暢,反而覺得胸悶、身體不適,且左上臂皮下異物一直存在,沒有被吸收,於是來本院求診,希望能將左上臂異物取出。

經診視、局部麻醉下,終從左上臂原本植入傷口處取出3.5公分長、1公分寬的白色長條物,經病理化驗為「臍帶」,完全沒有被吸收的現象,反而因異物植入而產生嚴重沾粘發炎。

顏先生回診表示,很後悔接受幹細胞臍帶植入,感覺上當被騙,希望以後不要有民眾或病友跟他一樣受騙上當。

其實,許多號稱可治癌、防癌、改善體質或具神奇療效的藥品,大多誇大不實。時有不肖份子或商人,趁病患罹癌或重病之際,假意噓寒問暖,分享所謂成功抗癌經驗或神奇秘方。病患及家屬常因病急亂投醫或抱著姑且嘗試一下也好的心態,往往成了被詐騙的羔羊,不但損失金錢,也喪失治療的寶貴時機。

奉勸病友及家屬,在治療癌症或其他疾病時,要配合醫師治療及處方;如遇有疑問或不懂可多詢問醫師,千萬不要聽信誇大不實,或號稱神奇療效的藥品或補品。

 
男性激素受體 可抑制肝癌轉移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北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昨天發表新發現,肝癌發生原因之一的男性激素受體,可抑制肝癌後期的癌細胞轉移,目前在試驗階段,希望能應用在治療肝癌上。

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說,台灣1年約有8千人死於肝癌,其中只有二成癌病患可透過肝臟切除或移植治療,但術後復發率高,其他八成病患只能透過標靶藥物蕾莎瓦治療,但沒有顯著效果。最新研究顯示,亞洲人服用蕾莎氏,存活4.2個月到5.8個月,副作用包括高血壓、手足口症及拉肚子等。

性賀爾蒙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張傳祥及助理教授馬文隆研究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B型肝炎轉為肝癌早期,展現促進作用,相繼在2008年、2010年在重要期刊發表,今年2月,研究團隊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後期的抑制轉移作用,也在今年美國消化學會肝臟醫學期刊發表。

助理教授馬文隆說,這項實驗8年前從老鼠實驗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早期具促進作用,意外發現,癌症晚期卻搖身一變,成為抑制轉移功能,尤其在搭配蕾莎瓦治療,死亡率降低一倍。

 
「林來瘋」打球沒熱身 扭傷暴增
記者陳永順/民雄報導/聯合報
林書豪在美國NBA籃壇的優異表現,吸引不少學生及年輕人跟著到球場飆球技,有人熱身不夠或運動過度,出現拉傷或扭傷,嘉義李姓國術館負責人昨天表示,這幾天因腳踝扭傷上門「喬」的人數,可說倍數成長,醫師提醒要足夠暖身運動和防護措施,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林來瘋」除了吸引看球,也吸引不少人開始打籃球;李姓國術館負責人表示,1周來,每晚都有學生或年輕人一拐一拐走進來,一問是腳踝受傷,也有人是手部或肩頸部拉扭傷,協助舒緩痠痛時詢問,對方告知最近看到林書豪的傑出表現,才跟著打籃球運動。

他說,最近打籃球受傷就診的人數,幾乎是以往1倍以上,受傷原因可能是運動前暖身不夠、搶球動作過大,甚至是跑步不慎扭傷,患者認為是小傷,沒到醫院求診,晚上找傳統療法紓解痠痛。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敬興表示,常見籃球運動傷害主要發生在膝蓋、腳踝、手臂等位置,膝蓋受傷原因大多是灌籃或跳躍時,落地姿勢不當,當腳已經貼緊地面,膝蓋以上仍然轉動造成過度旋轉,導致膝蓋內十字韌帶扭傷斷裂或半月板破裂,如出現疼痛、紅腫,應立即休息及冰敷,不可逞強,並找醫師檢查。

林敬興指出,足夠的暖身運動和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打籃球造成傷害,打球可考慮穿著護膝或高統球鞋,較能避免扭傷;他也提醒,職業球員肌肉有經過鍛鍊,才能帥氣耍花招,一般人應該避免。

 
重病學生醫療 教部補助8萬元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聯合報
學生平安保險去年起改為非健保給付用藥,保險公司僅補助65%,許多家有重症或罕病兒的弱勢家庭陷入困境,經台南市延平國中罹患癌症學生方俊勛的母親黃淑惠寫信給馬總統,引起重視,並聯合成大癌症病房家長連署,向教育部陳情,教育部已決定每年給予最高8萬元補助。

黃淑惠表示,重症或罕病者每月醫療費用相當可觀,以成大癌症病房為例,許多家長每月要支付的醫療費用10餘萬元到20餘萬元不等,因學生平安保險僅對非健保給付用藥給予65%的補助,35%要自費,對一般家庭是相當沈重的負擔,對弱勢家庭更是無法負荷。

「這些孩子經常要到醫院治療,必須家長陪伴,多數家長都無法工作,更是雪上加霜!」黃淑惠說,雖然補助金額不是很令人滿意,但她與其他家長都欣喜獲得政府重視。「不過雖有專案補助,但自費醫療費仍可觀,許多人因無錢繳納而欠款。」黃淑惠說,「大家都繳一樣的健保,為何待遇不同?」希望政府能從制度上根本解決問題。

延平國中學生方俊勛罹患惡性組織球增多症,癌細胞侵襲小腦,併發小腦萎縮症,因病情惡化,為延緩小腦退化,進行「免疫球蛋白療法」,約每兩周住院1次,1個月費用14萬元,之前因有學生平安保險補助,得以接受治療。但去年起學生平安保險對非健保用藥,僅補助65%,致無法負擔。

黃淑惠寫信向馬總統求助,經總統府轉交教育部處理,獲得重視。她再聯合成大癌症病房許多家長連署,再向教育部陳情,教育部組專案小組討論。

黃淑惠昨天欣喜地說,教育部對重大疾病學生因平安保險未能給付的35%部分,只要具中、低收入戶或清寒證明,檢具診斷證明書及醫藥清單就可專案申請補助,但一年以8萬元為限。

 
搭機隱形眼鏡破了… 蜜月泡湯了
記者陳秋雲/豐原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豐原區28歲陳姓女子到帛琉度蜜月,可能因機內空氣乾燥,眼睛極不舒服,下機後急忙取下隱形眼鏡,卻只拿出半片破碎的鏡片,當地就醫更嚴重,隨即趕搭機回國,在眼皮翻出半個鏡片,角膜上皮受傷,蜜月也泡湯了。

陳姓女子在帛琉就醫,發現情況越來越糟,趕回國到豐原醫院,眼科醫師周宗賢在眼皮底下翻出半片破碎的鏡片,因是超薄鏡片,夾在眼皮與眼球之間,患者只覺得劇痛,當時在角膜上皮造成大範圍破損,眼力沒有損傷,算是大幸。

周宗賢表示,患者就醫時眼睛紅腫且淚如泉湧,角膜上皮受損,推測可能是在帛琉急診,醫師用小鑷子夾隱形眼鏡,誤將角膜上皮當成隱形眼鏡破片,劃傷眼表,「還好沒傷到角膜」,視力也沒損傷,點藥後已痊癒。

周宗賢說,隱形眼鏡出現缺角可能是指甲過長劃破,也可能清洗方式不對造成。他建議,應選擇有衛生署許可字號品牌,比較有保障。

周醫師說,取戴過程如發生鏡片破裂,殘留在眼中無法自行取出時,應立即求助眼科專科醫師。在乾燥的環境中,隱型眼鏡別戴太久。

 
健康焦點
 
食品添加營養劑 對健康不一定有益
記者林歆芳╱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強化『營養』的食品,就一定有吃有保佑?」,民眾對於營養強化食品常常有「多多益善」的心態,但卻不知過量攝取營養添加劑也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其中亦不乏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文化大學食品暨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林薇今天提醒愛買營養添加劑的民眾,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才是健康最大的保障。

董氏基金會今年初調查41支市售奶粉,發現多數均額外添加營養添加劑,僅2件單純無額外添加,但其實一般人並不特別需要營養強化奶粉,這些產品事實上是提供給有特殊需要的病人。

文化大學食品暨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林薇表示,市面上的「營養強化牛乳」原料包括脂肪含量高的鮮奶油,通常適用於打奶泡,過量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也有某廠牌產品,其實是稀釋發酵乳,卻在包裝上讓消費者誤會是健康食品,且每一瓶含有約22公克的糖,消費者一不注意就會吃了過量的糖。

林薇強調,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才是健康不二法門,許多的營養素其實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攝取得到,實在不需要再花大錢吃這些營養添加劑,比如:喝幫助腸道健康的發酵乳,不如多攝取高纖維的牛蒡、木耳、香菇、全穀、海菜類等蔬果,除了能改善腸內細菌菌相,更可營造腸內益菌的生長環境,並且能攝取到多種營養素。

目前市售奶粉多是重組且調製過的奶粉,另行添加了礦物質、維生素及麥芽糊精,林薇指出,麥芽湖精其實是空有熱量無營養素的假奶,質疑廠商為了減少成本或是以添加劑為行銷手法之一。她呼籲政府對營養強化的添加物應加以管制和規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骨質流失 35歲後就要多注意
記者劉安庭╱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過去總認為女性在停經後,才會有骨質疏鬆的情形,這個想法現在要修正了。根據哈佛健診中心的統計,台灣35到49歲的女性大約一成有骨質流失,其中外食、不運動、喝咖啡是主要原因。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協會秘書長詹鼎正表示,女性在35歲後就應保存「骨本」,注意均衡飲食。

哈佛健診針對台北地區35至49歲的女性,抽樣檢查了572位的骨質密度,其中有67位低於正常值-1,顯示在這個年齡層中,有一成左右的婦女出現骨質流失,進入骨質疏鬆的警戒群。

哈佛健診台北院區院長納祖德表示,由於現代生活型態改變,上班族多半長期外食,下班也很少運動,習慣以咖啡提神,這些都是造成骨質流失的主因,其他像是抽菸、體重過輕、服用藥物、作息不正常等,也要特別留意。

詹鼎正表示,人在35歲時骨量達到頂峰,之後便開始下滑。因此不僅是停經後的婦女,只要過了35歲,都應該要保存「骨本」,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平日多曬太陽,多運動,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台北榮總骨科主治醫師江昭慶指出,牛奶、乳酪等鈣質含量較高,其他像是豆類、小魚乾、芥藍、油菜等等,民眾都可以適當攝取,以維持骨量。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乳製品添加多 董氏:無益健康
台北22日電/中央社
坊間常見添加各種維生素等「營養強化」乳製品,董氏基金會調查41種市售奶粉,發現普遍脂肪含量偏高,董氏表示,「病人才要營養強化」,健康的人多喝,小心補過頭。

董氏基金會今年年初對市售41種奶粉,發現僅有2件無額外添加營養添加劑,其他39件都添加鈣、鐵、維生素、膳食纖維,甚至還有磷、鎂、葉酸、鋅、碘等礦物質,但其實無益健康。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健康的民眾喝沒有添加營養素的奶粉並維持均衡飲食,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根本不需要額外添加,「病人才要營養強化」。

更有甚者,身體攝取過多不需要的營養素,反而可能造成危害。如鈣質攝取過多,易形成結石及血管鈣化;磷過量吸收易造成骨質流失;維生素 E 過量會延長血液凝固時間等,而且有部分「營養添加奶粉」的原料包括鮮奶油及麥芽糊精等,多喝也易造成脂肪及熱量攝取過多等問題。

中國文化大學食品暨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林薇則說,民眾應改變「營養強化多多益善」心態,國家也要有政策導正「營養強化」觀念,如美國就鼓勵廠商在果汁內添加鈣質,因為維生素C可以促進鈣質吸收,是完美組合,反觀國內不僅沒有相關政策,「健康食品認證」小綠人標章,反而成為廠商行銷幫手。

除了奶粉之外,董氏基金會還發現有市售「營養強化牛乳」及某廠牌的「 LP33益敏優多」稀釋優酪乳,都沒有經過健康食品認證,卻易讓人誤解喝了有益健康,實際上卻有脂肪及含糖量過高問題。

董氏基金會表示,民眾只要維持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就能攝取到足夠營養素,不必再多花大錢吃添加營養素的食品,各種營養素不僅多吃無益,可能反而有害。

 
保健優概念
 
視力口腔醫療車 造福偏鄉兒童
記者王長鼎/板橋報導/聯合報
國際獅子會300B1區贊助新北市府,添購全市第一輛兒童專用的視力及口腔醫療巡迴車,昨天正式啟用,將與牙醫師及眼科醫師公會合作,共同為偏遠地區兒童的視力和口腔健康把關。

板橋區文德國小附設幼稚園29位小朋友昨天率先體驗,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東螢指出,乳牙有重要的「階段性任務」,若因蛀牙、脫落提早失去功能,將嚴重影響咀嚼、消化健康,不可不慎。

副市長侯友宜說,至今年12月底,醫療巡迴車已排定到83所學校檢查,預計服務5000人次。國際獅子會300B1區第一副總裁洪淳逸表示,明年將再捐一輛兒童視力及口腔醫療巡迴車。

衛生局指出,萬里、深坑、八里、平溪、烏來、五股、金山、坪林、貢寮、石門、雙溪及石碇等12區都沒有眼科診所;另全市1003家牙科診所,僅64家在偏鄉地區,其中貢寮、石碇區連牙科診所都沒有。

衛生局去年調查新北市學童視力,篩檢發現5歲學齡前兒童視力不良比率為11%、國小1年級學童34.8%、6年級69.14%,國中更高達78.50%,是學齡前兒童的7倍。

另針對5歲兒童口腔調查,發現齲齒盛行率達68.39%,偏鄉地區學齡前兒童齲齒率更高達73.45%。衛生局長林雪蓉說,未來將以偏鄉學校為服務重點,為學童進行視力及口腔篩檢及治療服務。

林雪蓉說,醫療巡迴車造價約700萬元,設備有牙科診療椅、X光室、視力檢查儀、電腦驗光機、氣動式眼壓計、裂隙燈顯微鏡及試鏡組等儀器,部分儀器由國際獅子會300B1區捐贈。

 
健康傳真/天天洗頭容易掉髮 真的嗎?
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正解:不會。天天洗頭、頭皮過度清潔,易造成頭皮乾燥、乾癢、掉屑等問題,卻不會影響掉髮。除非頭皮很油,頭髮常黏在一起,才需天天洗頭,否則頭皮乾燥或出油量正常者,兩、三天洗一次頭髮即可。

諮詢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 (記者張嘉芳整理)

 
腹部呼吸法 減壓調身心
記者曹馥年/嘉義報導/聯合報
署立嘉義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許哲華昨天指出,長期身處壓力卻不懂得調適,不僅影響免疫系統,也易罹癌,他建議透過腹部呼吸,提供大腦及全身細胞足夠氧氣,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助減低焦慮與疲倦,調節身心。

許哲華說,民眾可透過腹部呼吸法減壓。找個舒服位置或坐或躺,小腿屈起放鬆,放一本書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由鼻子吸氣、嘴巴吐氣。

吸氣時,橫膈膜往下,胸部及腹部自然擴張,氣體流入胸腔,吐氣速度越慢越好,約5秒後才能把氣吐光,熟練後再把吐氣時間拉長到7秒。吸氣時,胸部不能鼓脹,而是肚子上的書隆起,每天練習3到5分鐘,進食後30分鐘內不要練。

許哲華強調,腹式呼吸的重點不在吸,而在吐氣,吐氣要慢且長,副交感神經才會起作用,情緒不會亢奮緊張,吸入最大量氧氣;當大腦及全身細胞獲得足夠氧氣,會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減低焦慮與疲倦,增加身心調節、代謝。

 
老人肌少症肥胖 運動甩脂也留肉
(周怡君/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醫師/聯合報

目前衛生署以BMI(身體質量指數)來定義肥胖,但老年人身高可能變矮和身體組成改變,使用BMI偵測老年肥胖,可能有低估或高估的情形。

年紀增長,即使體重不變,身體組成也會逐漸改變,大致來說,脂肪比率會增加。這些脂肪主要堆積在肌肉組織、腹部臟層以及器官上,肌肉組織減少,肌肉品質也會下降,整體效應造成瘦肉質量減少,稱為肌少症。

肌肉減少,加上肥胖,可兩兩配對,將肥胖又進一步分成正常、單純肥胖、單純肌少、肌少性肥胖。肌少性肥胖若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會造成老人行動力變差、易跌倒、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增加、罹病率甚至死亡率增加,值得重視。

除了老化造成肌肉質和量減少,老年人活動量下降、能量耗損減少,體重逐漸以脂肪堆積在腹部臟層及器官,另一方面,腹部臟層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影響內分泌,又使肌肉持續流失,造成惡性循環。

過去對肌少症的測量有許多不同指標,歐洲肌少症聯盟於2010年發表肌少症定義,包括肌肉質量減少、合併肌肉力量減少或行動能力變差,並利用行走速度及握力來篩檢肌少症,第一步篩檢指標是行走速度每秒少於0.8公尺,如握力及肌肉質量也具許多參考值,但一致化的指標仍待發展。臨床上,65歲老人若行走速度變慢、握力變差,應進一步分析身體組成,測量肌肉質量,若肌肉質量變少,即為肌少症。

國際間對肌少症有共識,但對肌少症肥胖的共識仍未建立,肌少症不僅發生於體重較輕的族群,體重過重或肥胖者也可能發生。

過去,醫界對老年人減重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見,其困難在於老人家的活動和飲食習慣不易改變,有研究指出老年人體重下降可能使老年人孱弱、肌肉變少、甚至死亡率上升。但有一些研究也發現,有目標的減重可使死亡率下降。共同目標是減少脂肪,盡量保存肌肉及骨頭。

研究發現,對於肥胖的老人,若單純使用飲食減重,如每天減少約250至750大卡,除了減少脂肪外,也會減少部分瘦肉組織;如果加上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瘦肉組織流失比率從24%下降至11%;單以運動減重,體重減少雖不明顯,但可以改變身體組成,部分的人甚至瘦肉組織增加。

今年新英格蘭雜誌也針對BMI大於30的老人,進行臨床試驗,希望了解體重減輕對身體活動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不管使用飲食、使用運動或是合併兩者,都使肥胖老人平衡、走路速度和肌力等活動功能提升,並減少肌少症的程度,其中以飲食和運動合併效果最好。

運動與適度飲食控制,可以減少老人肌少症肥胖的發生,老年肥胖問題應被重視,積極介入,以預防後續失能和併發症。


新聞辭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BMI<18.5過輕,18.5≦BMI<24為正常,24≦BMI<27為過重。

 
健康你我他/生活靜下來 耳鳴不再惡化
林瑞銓/高市鼓山/聯合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天腦袋總是「吱!吱!」叫,時有暈眩不舒服的感覺,因為愈叫愈不舒服,去醫院看診,才知道原來是耳鳴。

耳鳴是病嗎?一開始不理它,似乎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不痛不癢,但愈想它就愈覺得有點怪怪的。一直「吱!吱!」叫,好像腦波受刺激,夜深人靜更明顯。

耳鼻喉科醫師說,我的耳聽覺神經受損,必須長期治療,否則年老會重聽,看起來不能小看這毛病,拖延治療,可能變得嚴重又難以解決。

現在,除了服藥,平日生活也特別配合注意。首先,睡眠要充足,以往總到深夜還沒睡,等工作到做完才上床,一天下來,總感覺睡眠不夠。現改善不良習性,注重睡眠品質,早睡早起,睡覺睡個夠,精神自然好。

其次,遠離音量80分貝以上的噪音,以免影響聽力,如沒辦法離開,一定用耳塞隔離噪音,以免傷害聽覺神經。

最後,避免吃刺激性食品或喝酒,傷害神經,讓頭腦時常保持清醒靈光,以免耳鳴更加嚴重,造成暈眩。

改變以上生活習慣後,耳鳴不再惡化,持之以恆,希望耳鳴痊癒。人的健康,從頭腦開始,暈眩、耳鳴,讓健康亮起紅燈,趕緊治療,才能活得健康快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