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智心理治療所 院長黃宇達 打造舒緩慢活的圓融人生 文/羅怡如 攝影/楊樹山 電影中常見到劇中主角遇上困擾時,就會找心理醫師諮商。這�指的心理醫師約區分為兩種專業,一種是「開藥的心理醫師」,也就是精神科醫師;另一種通常被稱為「不開藥的心理治療師」,也就是臨床心理師。 責任與返鄉服務 位於南台灣的宇智心理治療所提供臨床心理師的諮詢服務, 而院長黃宇達正是這一位靈魂人物。黃宇達的父親是前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黃正仁教授,或許是從小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的影響,心理治療在他小小心靈中埋下種子。聊起與心理治療的結緣,卻是在退伍之後。念的是電機的他,退伍之後想想自己應該再進修,看看各系所招生,除了本科系之外,中原心理系招生名額最多,於是前往報考。但在放榜前一天卻發生母親過世的情形,面對死亡及恐懼, 他決定考上心理系,一定針對死亡好好研究,或許是因為「探究及透徹」,對於日後心理師的工作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黃院長說得輕鬆,其實心理師證照取得不易,必須經過大學和研究所至少7 年的養成教育,才能取得考照資格。 學校畢業之後,他雖然曾在義大醫院與精神專科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的工作,但總是覺得有所限制,無法提供給病患與社區民眾更直接與適切的心理服務,而父親正好在2006 年2 月創立宇智心理治療所,在父親的召喚下他回到高雄,開始投入社區臨床心理的服務工作。 整合公部門資源主動出擊 由於國人對於心理治療總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及戒心,宇智心理治療所初期在社區進行衛教及推廣時的確有些困難。黃宇達表示,「進行社區衛教時,我總是以心理感冒來溝通心理治療觀念,即使健康的人都會感冒,所以當心理感冒了,同樣要找心理治療師聊聊,找出問題加以解決。」為了讓心理治療服務更落實,黃宇達更公開個人手機,有需要的人隨時可以跟他溝通分享。 除了加強社區推廣,黃宇達也積極與公部門合作,包括災後輔導、監獄和戒治所的輔導以及國中小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服務等,近期他更與公家機關及企業界合作,提供EAP 服務,以主動的方式,結合社區透過點線面服務網絡的建立,將「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服務真正落實。 打造全人心理照護世界 現代人壓力大,許多現象其實與個人的心理有極大的關連,該如何注意及調理個人的身心狀態? 黃宇達認為,當產生讓生活改變的壓力時,找出問題點後,「你的想法是什麼?」其實更重要。一般人遇到問題時多採取負面思考,缺乏自我省察的能力。事實上,當你回歸到自我身上,緩一下不要衝動,試著問自己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採取正向思維,當問題不再是問題,壓力就能排除。 某些狀況下,人會出現緊張、心跳加快的狀況, 黃宇達建議,可以試試深呼吸的練習,要心無雜念專心呼吸,感覺到你的感覺。其實這就是一種慢活的概念,動手之前多想一想,給自己正向的鼓勵。 對於未來的規劃,黃宇達希望除了加強與當地資源的結合之外,更期待能夠透過跨地結盟,讓社區民眾更重視心理的照護。讓宇智心理治療所成為轉介中心,尤其是對於品質的提升,達到全人的照顧。更期待宇智心理治療所能成為南部地區民眾最信賴的心理治療所,提供大眾「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溫馨服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