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榮基 網路上傳來一位腫瘤科的年輕醫師的告白:「我接診了一個肝癌晚期的老人。看他的影像片子,癌細胞已經全身轉移,沒有治療價值了(因為不論怎麼做都不會好了)。再說,從老人的穿著來看,家境並不太好,更沒有必要白花錢。我把老人的女兒請到醫務室,建議她放棄治療(可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積極處理病人的痛苦等問題)。老人的女兒放聲大哭,傷心地把老人帶走了。不料,1個星期之後,我意外地發現老人竟然又被收住院了!護士長告訴我老人回家後不甘心"等死",把自己的房子賣了30萬,又掛了腫瘤科的一個專家號求治,當即就被『專家』收住院了。護士長還悄悄告訴我:老人還在病房裡說你醫德不行,自己沒本事治他的病,就讓他回家等死!」 「腫瘤科的作業流程就是:來個癌症病人,先介紹到外科給他們做手術,讓外科把手術做完,再把病人轉到化療科化療,然後再轉到放療科放療,最後再把病人扔到中醫科喝中藥。」最後他很傷心的寫道:「醫院不扶傷,醫生改經商。患者求活命,錢財被套光。這就是現代化醫院真實的寫真…。」 病人及家屬不願放棄,或家屬的不捨,以為不讓醫生盡力試試,是不孝與不愛的行為。醫師不肯放棄,認為病人死了,是醫療的失敗,或者有些是因為業績收入的壓力,讓醫師選擇『姑且一試,也許有萬一的機會,會把病人治好。』於是病人就在花光錢財受盡煎熬後,很痛苦的死亡了! 80年前(1932年),美國梅約診所醫院創辦人之一的威廉.梅約醫師,帶領年輕主治醫師查房時,看到一位躺在8人病房的重症的貧苦病患,梅約醫師同意病人已經無法治癒。他認為能給這位病人最大的幫助是,將他轉到私人病房,請一位護士專心協助家屬照顧他。而且他特別叮嚀「要用冰桶和風扇,讓病人感到涼爽。」他拿出400美元,讓年輕醫師把病人轉到單人病房,提供病人善終的機會。 1967年英國的西西里.桑德斯醫師,創辦了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院,專門為癌症末期病人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與實務,終於在1990年由馬偕醫院引進台灣。1995年當台大醫院開辦緩和醫療病房時,一位住在腫瘤病房的老太太,依照她的心願轉入緩和醫療病房,最後於病房的往生室,在家屬及親友的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大孝與大愛,應是親切地陪伴罹患末期絕症的親屬,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有尊嚴、沒有痛苦、沒有遺憾的安詳走完人生的旅程。絕症(末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人人有選擇安詳往生的權力,你的選擇是什麼? (選錄自《健康世界》440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