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亞洲首例 台大醫院機器手臂移植腎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神奇的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傳統中國文學】為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兼具生活藝術、中國文學賞析及學術思想的探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8/08 第35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亞洲首例 台大醫院機器手臂移植腎
今年第2例 桃園3歲男童腸病毒亡
罕病術後重建… 鼻子會長髮
奈米製程員工小心 學者:危害呼吸道、腦
健康焦點 老人掛整合門診 不必多逛醫院
壁蝨寄生女童眼瞼 產卵60顆
日服21顆藥 老翁犯不明頭暈
玩滑水道嗆水 9歲女童得肺炎
保健優概念 喝四物看體質 子宮病變別進補
健康你我他/一條濕毛巾 隨時沁涼身心
彎腰搬花盆 腰椎受傷腿發麻
小孩抱太久 爸爸也得媽媽手

醫藥新知
 
亞洲首例 台大醫院機器手臂移植腎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圖左起)、病患弟弟、病患游女士與主刀醫師蔡孟昆昨切蛋糕,慶祝手術成功。
台大醫院昨天宣布,該院完成亞洲首例以機器手臂移植腎臟,患者傷口僅九公分,約為傳統手術一半,病患並已出院。接受弟弟捐腎的患者游淑里說:「術後第三天就能下床,因為不覺得疼痛,止痛藥吃很少。」

六十歲的游淑里,因疑似罹患紅斑性狼瘡而腎衰竭,腎功能嚴重退化,五年前開始洗腎。她弟弟游明華說,看到大姊生病受苦,且數度昏倒,兩年前就決定捐腎給她,但大姊不忍而婉拒,直到全家人苦勸才接受。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蔡孟昆表示,腎臟移植發展已有五十年,以往採取傳統開腹手術,傷口長達十五到廿公分,不僅患者需忍受術後疼痛,且因傷口張力大常造成傷口疝氣,還有感染風險。

蔡孟昆說,由醫師操控機器手臂進行手術,一方面穩定度高,另一方面它還協助幫忙拉勾,而且透過3D鏡頭還可提升血管重建的精確度,因此它在外科手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要在傷口九公分下放入一顆腎臟,可以迴旋的空間甚小,去年歐洲也才完成全球第一例換腎手術。

為此,他最近常拿小動物進行顯微手術,克服換腎時所需精細的血管縫合及出血的風險,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七月廿七日為游淑里進行全亞洲第一例機器手臂換腎手術。蔡孟昆說,整個手術時間約五個半小時,與傳統換腎手術差不多,但病人傷口小得多,恢復期更短。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賴鴻緒表示,國外曾發表利用機器手臂為三到六個月大的嬰兒進行開腹手術,可見要在極小空間來完成艱鉅且精細的手術,並非不可能。蔡孟昆則說,他預期未來所有的器官移植都能藉助機器手臂完成。

 
今年第2例 桃園3歲男童腸病毒亡
記者黃文彥、楊德宜/連線報導/聯合報
桃園3歲男童5日染腸病毒不治,成為國內今年第二例因感染腸病毒死亡的病例。

男童上月隨家人出遊後,8月1日即發燒,4天後更因肺部出血、呼吸衰竭,緊急轉送醫學中心急救,仍不幸於5日死亡;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5天,可見部分腸病毒病程發展速度驚人。

桃園縣政府衛生局長劉宜廉說,5日晚上林口長庚醫院通報死亡個案,桃園縣衛生局開始追蹤男童去過的地方、接觸者,要做完整的疫情調查。

劉宜廉說,男童才3歲,又是由急重症醫院醫治,很遺憾還是未能挽回小生命,目前仍是腸病毒高峰期,雖然稍微有下降趨勢,仍不能掉以輕心,家長應注意孩童要勤洗手,如果發現小孩發高燒,應立即送醫,免得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就醫。

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與男童一起出遊的哥哥及表兄弟姊妹,幾乎都在同一時間發病,研判可能是在公共場所感染;所幸哥哥及表兄弟姊妹等其他4名幼童,都未出現重症症狀,但疾病管制局目前仍密切注意幼童健康狀況。

感染腸病毒死亡首例是在今年6月,台南5個月大男嬰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10天。

疾病管制局統計,腸病毒急診病例已連續6周下降,顯示腸病毒疫情已脫離高峰期;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儘管就診病例持續下降,但疫情高於流行指標;且高達一半都是易致死的腸病毒71型。

 
罕病術後重建… 鼻子會長髮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60歲男子罹患罕見的動靜脈異常,必須割除全部的鼻子才能阻止腫瘤蔓生,術後整形外科醫師協助以頭皮重建鼻子,前後6次手術、花8個月才恢復,他對新鼻子很滿意,唯一的缺點是鼻子會長頭髮,刮鬍鬚時得一起刮除。

鼻子會長頭髮,實在稀奇!奇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彥勳昨公布這起病例,他表示,這名患者流鼻血多年,也曾到耳鼻喉科就診,但無法解決問題,最後因為血流不止到奇美就醫,當時鼻子外觀已歪斜。

醫師診斷是罕見的動靜脈異常,血管異常增生,雖不是惡性腫瘤,但如不大範圍地把鼻子整個挖掉,血管瘤會繼續生長,由於血管瘤已侵犯到鼻中隔,才造成鼻子歪斜。

患者聽到醫師說要把整個鼻子挖掉,一開始相當驚訝,認為會影響外觀,一度猶豫,但最後為了保命,同意手術,再轉整形科做重建。

李彥勳表示,過去外科不發達,患者只能戴假鼻子,目前雖有重建技術,但全鼻重建仍相當困難,就像蓋房子,必須先打地基,將鼻子的基部組織缺損填滿後,再搭上骨架,最後才將外皮覆上,再經過細部整修,要花很長時間。

手術過程中先以患者前臂的皮瓣做地基,再取其肋軟骨與耳軟骨當鼻骨架,最後用前額的頭皮做鼻子外皮,前後花8個月才完成,目前病人外觀上除了鼻子比原來大一些,看不出重建的痕跡。

重建的鼻子沒有鼻毛,一開始會有呼吸不順的情況,但會逐漸改善,目前只剩下鼻子外皮會長毛,也因患者的頭髮灰白,長出的「鼻毛」也是白色,非常特別,患者只要一、兩天沒刮,鼻子就長滿毛。

 
奈米製程員工小心 學者:危害呼吸道、腦
記者喻文玟/南投縣報導/聯合報
奈米科技目前被廣泛運用,但鮮為人知的是,奈米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已經有動物實驗證實,會直接影響呼吸道,間接影響腦部。學者呼籲,國內、外對於「奈米危害」警覺性仍不高,也沒有任何資源投入奈米危害研究,建議政府建立一套奈米危害篩檢分級標準。

台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林麗瓊指出,國外一些非營利機構,已利用老鼠實驗,確認長時間吸入奈米後,老鼠有肺炎現象,甚至奈米分子轉移到腦部。

林麗瓊昨天在吳大猷科學營「新創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演講中,秀出老鼠肺部實驗的圖片,長期吸入奈米的老鼠肺部,逐漸暗沉、萎縮,在座學生都大吃一驚。

2009年大陸研究人員就發現,有1座塗料工廠7名女工疑似因吸入奈米粒子呼吸困難,其中有2人死亡,是學界首度發現證據顯示奈米危害。

林麗瓊指出,人的一根頭髮約100微米,一般物質顆粒只要5微米就會被人體吸入;100奈米以下就算是奈米材料,100奈米是頭髮直徑的千分之一。

市面上奈米產品琳瑯滿目,奈米光觸媒、奈米化妝品,甚至有奈米保健食品。林麗瓊說,因為奈米分子小,送到活體細胞中能達到某種效果;「製成後」的奈米產品多數無害,但是「製程中」接觸奈米的作業員,直接吸入奈米,不排除可能「奈米中毒」。

林麗瓊說,奈米產品產值目前一年達5000億美金以上,但國內、外政府部門,至今都未有正式機構研究「奈米危害」;若能及早建立機制,就可以提早防範,新材料發現不易,若未來演變成「反奈米」,並非學界樂見。

 
健康焦點
 
老人掛整合門診 不必多逛醫院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一名老翁常胸悶、心悸、骨頭痠痛,看了4、5科醫師不見好轉,最後查出可能是老伴過世,憂鬱症作崇所致。醫師指出,許多老人生病後不知道該掛那科,幾乎天天「逛」醫院,這科看過那科,十分折騰。其實現在很多醫院都設有老年整合性照護門診,可給長輩正確的醫療指導,應該善用。

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黃繼賢指出,民眾邁入老年後,慢性病有時達7、8種,服藥種類多、數量多,如果醫師沒時間幫他們過濾藥物,極可能會因為重複用藥或產生藥物交互作用而傷身。臨床上更常見一些老人家病痛講不清楚,四處「逛」醫院求醫,這科也看、那科也看。

「很多老人疾病,都是藥物造成的」,黃繼賢舉例,有些老人肌肉疼痛,可能與降血脂藥物的作用有關;反覆跌倒則可能是神經系統出問題、功能性減退或居家環境出現障礙,這些都必須回溯病史、追究原因,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辦法解決問題。

近年醫界主張老人就醫,最好有整合性的受理窗口,包括高醫、高雄榮總、義大醫院等,都陸續發展老人門診。透過這類整性照護門診先評估病情,必要的話再轉介其他專科,更能提供長輩正確的醫療方向。

黃繼賢表示,他曾遇到一名90幾歲原住民老婦,先後兩次跌倒,第一次傷了右腳,第二次左腳骨折,一跌就躺床,接著長褥瘡,還險些罹患敗血症。後來他們前往老婦住家訪視,才知道她獨居無人照料。建議家屬陪伴並找社工協助改變住家環境、由營養師為她補充營養、調整藥物後,生活品質才回復。

 
壁蝨寄生女童眼瞼 產卵60顆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六歲女童日前和父母到宜蘭生態農場玩,隔天因右眼痛就醫,眼科醫師鄭英明檢查發現,女童右眼下眼瞼有一隻米粒大壁蝨寄生吸血,還產下六十多顆蟲卵,研判是接觸動物所致。

鄭英明說,壁蝨英文俗名Tick,常寄生在動物身上,尤其在狗貓的眼、口、鼻附近吸血,會傳染多種疾病,且繁殖力非常強,建議家長當孩子與動物接觸後,記得洗手。

女童在生態農場遊玩時,曾餵食山羊和雞,當晚右眼不舒服,女童父母以為長針眼,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上午,女童右眼下眼瞼愈來愈腫,且疼痛難耐,父母連忙帶她就醫。

女童因壁蝨吸血痛苦不已,反抗不願接受治療,鄭英明擔心強行處理,恐讓蟲卵汁液滲流,造成更大傷害,建議家長轉診到大型醫院眼科。

女童被帶到大型醫院掛急診,看到醫護人員驚聲尖叫,不讓醫護人員靠近,又返回鄭英明診所處理。女童仍然拒絕治療,僵持快兩個小時,累到想躺下休息,醫護人員一擁而上,固定她的頭與手腳,以消毒棉布拭了三、四次,才把眼瞼上的壁蝨給捉下來,並且清除蟲卵。

台中榮總皮膚科醫師林亮辰說,臨床上接觸動物最常見皮膚病,是人畜共通黴菌,例如貓癬、狗癬等,壁蝨案例不多,寄生在眼瞼上更是罕見,壁蝨俗稱牛蜱,喜歡寄生在動物較軟的皮膚上吸血,嚴重時會造成宿主全身出現大塊紅斑、發燒,甚至神經、大腦受損。

 
日服21顆藥 老翁犯不明頭暈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90歲王老爹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因為身上的病近10種,每天至少得服藥21顆。前幾天,王老爹頭暈,女兒覺得不對勁,帶著老爸的藥袋就醫, 醫師發現是藥物交互作用影響。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說,許多老人家有多重慢性病,穿梭醫院各科診間,但若醫師不知道患者服用哪些藥,多重用藥恐出現副作用。坊間常見藥物副作用或交互作用排行榜,以止痛藥最多。

老人家經常覺得這裡痛,那裡不舒服,彭莉甯表示,老人家腎臟功能較差,若因治療痠痛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用藥時間過久或劑量較大,腎臟功能便可能受影響。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代理主任詹鼎正說,通常開止痛藥給老人家之前,需確認患者腎功能,並瞭解平時是否服用阿斯匹靈或抗凝血藥物,以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造成胃潰瘍或出血。

另外,治療感冒的第一代抗組織胺,可能出現抗膽鹼類副作用,容易造成老人家意識不清、嗜睡、尿滯留。

彭莉甯曾收治一名由急診轉來的老翁,因攝護腺肥大,平時解尿解不乾淨,某日服用感冒藥,竟造成尿滯留,膀胱積滿尿液,幾乎快脹破,老翁無論怎麼尿,小便就是出不來,家人趕緊送急診,後來導尿管導出近1,000C.C.尿液。

詹鼎正說,「開藥方的人愈少,出事機率愈小。」同一位醫師知道開了哪些藥,藥物交互作用,可避免藥物拮抗或重複用藥;且部分症狀可能因某些藥物引起,不見得是疾病症狀。

彭莉甯也說,看病最好固定同一家醫院,因電腦連線,一旦重複開藥或藥物交互作用,電腦會出現警示,提醒醫師。

 
玩滑水道嗆水 9歲女童得肺炎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9歲廖姓女童玩滑水道,開心張口往下溜,沒想到被水嗆,回家後高燒不退、咳到肋骨痛。醫師診斷得了急性肺炎,還說如未及時救治,嚴重會引發敗血症。家長沒想到「只是玩水,這麼嚴重?」住院10天才好轉。廖小妹與成群孩子暑假最愛就是到游泳池玩滑水道,日前玩水時被嗆到,回家後情況就開始不對勁,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沒精神。晚間更是發高燒、不停大咳。

她的媽媽還以為是中暑,幫女童刮痧、睡冰枕,但半夜額溫逾攝氏40度,隔天帶到診所就醫服藥,燒不退,接著咳到肋骨下緣也疼痛,媽媽驚覺不對,趕恐送台中慈濟醫院急診,照肺部X光竟是患嚴重的肺炎。

慈濟醫院小兒胸腔暨急診科醫師吳漢屏問診,家長提到女童在游泳池溜滑水道時不慎嗆到水,他推斷是因此引發吸入性肺炎。

吳漢屏說,還好女童沒有延誤,這類肺炎如沒有及時控制,可能導致患者呼吸窘迫,嚴重還會引發敗血症。

吳漢屏表示,女童右上肺是大片肺炎區塊,因這類急性肺炎變化非常快,他建議孩子住院治療。過程中,肺炎區塊頗大,經不斷拍痰及使用抗生素,10天症狀才緩解,廖小妹終於展笑顏,拿著烏克麗麗開心演奏,還和醫師分享剛學的「小蜜蜂」,恢復原來的活潑。

吳漢屏說,從滑水道高速下滑,自然會張嘴大叫「啊」,水花四濺時孩子不小心就被嗆到。

暑假玩水的人特別多,萬一發生與廖小妹同樣症狀,家長就要提高警覺,送醫確定是不是罹患肺部感染。

吳醫師表示,像廖小妹的吸入性肺炎,是因從嘴巴嗆水灌到氣管內,經支氣管進肺泡,游泳池的水浸在肺部,造成感染。萬一演變成呼吸急症,或引發肺部細菌跑到血液中,成菌血症或敗血症,會危及生命的。

 
保健優概念
 
喝四物看體質 子宮病變別進補
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聯合報
「天然四物加上玫瑰果,好純好好喝,讓月經不再是煩惱!」不少女性會在經期結束後喝點四物補身體,市售罐裝四物飲很方便,口味多又甜,但中醫師昨天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尤其子宮病變患者更不適合飲用。

聖馬爾定醫院中醫科林玟怡醫師表示,中藥四物指的是當歸、川穹、芍藥、地黃4種藥材,有補血、活血化瘀、將經血排乾淨及紓解生理期不適症狀等功效,其中芍藥又分白芍與赤芍,地黃則分生地與熟地,體質偏寒的女性適合白芍和熟地,體質燥熱者則反之。

如果服用不適合自己體質的藥材,或是劑量沒有拿捏好,反而會出現1個月來2次月經、或經血流量變大等反效果,且市售的四物飲多歸為食品類,在劑量與成分上標示較簡略,購買前應看清包裝上標示的成分。

林玟怡說,如果體質不適合,將補品當成健康食品長期服用,可能適得其反;有子宮肌瘤、肌腺瘤等子宮病變患者,也不適合飲用四物,因為長期飲用可能會助長腫瘤生長。林玟怡也提醒,女性生理期來時抵抗力較弱,可多吃一些含有鐵質的食物,例如牛排等紅肉或喝些魚湯、雞湯補充營養。

 
健康你我他/一條濕毛巾 隨時沁涼身心
墨客/高市前鎮/聯合報
熱島效應與日俱增,家裡沒有冷氣的我,已經度過卅多個年頭。

從小,只要天氣熱,母親便會拿起毛巾,擰些水,擦在我的身上,然後,拿著小扇子,輕輕朝著我一搧,我就會因為涼快透頂,樂得呵呵大笑。

直到現在,我仍記憶猶新,只要出門,我隨身都會準備一、二條手帕或毛巾,不論是天氣熱、疲勞、流汗,總能在當下適時處理。濕毛巾帶著水的涼意,擦在身上,只要微風吹過,就感受到無比舒服;走在街頭上,水龍頭不難找,方便經常洗滌,也能順道洗把臉,經濟又實用。

中午小憩時,試著把毛巾垂吊於電扇扇面前,風扇吹出來的風,連同水氣飄散於空氣中,達到降溫效果。目前市面上有一種水冷扇,便是類似原理。

吹冷氣固然舒服,但長期於冷氣房中度過的人,可能對身體造成慢性影響,也較難適應外界大自然。不妨試著養成帶毛巾的習慣,隨時讓皮膚保持濕潤、涼透的狀態,沁涼身心,活絡一天的精神。

 
彎腰搬花盆 腰椎受傷腿發麻
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聯合報
70歲梁女士彎腰搬花盆,之後腰部竟痛到直不起身來,以前只要躺個幾天,熱敷貼藥就會好轉,沒想到這次愈躺愈痛,直到感覺大小腿麻木,家人才緊急將她送醫,經X光檢查,發現腰椎第四、五節受傷。

脊椎壓迫性或裂縫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見退化性疾病,原因與骨質疏鬆有關。脊椎承受全身重量,當骨質疏鬆,可能將椎體壓扁或產生裂縫,一般常發生在脊柱,臨床表現以慢性持續性的腰背痛居多,嚴重者可能導致臥床不起。此外,股骨也常易發生壞死或骨折。

就中醫而言,本病屬於中醫學「骨萎」的範圍,其主因為腎精不足、髓液不充、筋骨失養所致。由於腎氣的衰盛對筋骨生長有重要影響,中醫常使用補腎、生髓壯骨法來治療。

臨床上,中醫將患者分成兩種類型,腎陰虧虛型常見腰痠背痛、兩膝痠軟、面紅顴赤、手足掌心烘熱、心煩失眠、口燥咽乾,可用「知柏壯骨湯」治療,以滋補腎陰、強壯筋骨。

腎陽不足型患者除腰背痠痛、膝腿痠軟、還會怕冷、手腳容易冰涼、面色蒼白、疲倦無力、小便頻繁等,可用溫補腎陽、生精填髓的中藥「桂附壯骨湯」來緩解。

要注意的是,停經婦女及老年男性都是該病高危險群,若有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千萬要保重自己的「老骨頭」。

至於預防,最重要的還是要多做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多吃些含鈣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等,都有助於降低或延緩脊椎疾病的發生。

 
小孩抱太久 爸爸也得媽媽手
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聯合報
八八父親節將至,向辛苦拚事業,還要照顧寶寶、陪孩子運動玩遊戲的爸爸致敬。醫師發現,近年來,中年爸爸的甜蜜負荷有增多趨勢,不是抱孩子姿勢不對,導致肌肉痠痛,就是運動傷害出現筋骨疼痛等。

41歲老張(化名)兩年前喜獲麟兒,陪寶寶玩耍、彎腰幫孩子洗澡、擰毛巾、泡牛奶等,他因有子萬事足而喜滋滋,卻也因姿勢不當,導致手腕、手肘、肩膀、腰背痠痛不已,就醫發現自己得了「媽媽手」。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表示,長時間抱小孩,使雙手手肘維持高舉時間過長;扭轉奶瓶或擰抹布,手腕過度用力轉動;餵奶時手腕騰空、缺乏支撐;幫小孩洗澡,維持同一姿勢太久等,皆可能引發爸爸筋骨疼痛。

「常抱著孩子來搖去搖,容易養成習慣。」潘筱萍說,大人一停下來,寶寶經常大哭吵鬧,但若抱著孩子太久,上肢的手腕、手肘、肩膀,下肢的腰部、膝蓋,都容易受傷。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林鍵表示,長時間彎腰、軀幹轉動、手持重物,是導致中年爸爸出現媽媽手及腰痠背痛、椎間盤突出的主因,嚴重恐造成手腕紅腫疼痛,腰椎退化長骨刺,甚至壓迫神經,腰痠麻痛症狀一直延伸至腳部。

另外,長時間抱小孩,手部施力不當,易造成拇指外展長肌及拇指伸展短肌與橈骨過度摩擦發炎,一旦反復發炎,造成慢性疼痛,更不容易緩解。

「拇指負責手功能的50%。」李林鍵說,爸爸若有「媽媽手」,通常拇指疼痛無力,門診曾有患者連寫字、吃飯、舀湯、拿筷子都有問題,遑論打電腦、握滑鼠等,嚴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

潘筱萍建議,爸爸抱小孩,勿維持同一姿勢太久,隨時調整姿勢,或交替使用左右手,一旦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可透過休息、冰敷、加壓及抬高患部,配合筋骨伸展運動,減輕疼痛不適。

李林鍵也說,抱小孩應讓手盡量靠近身體,減輕腰椎負擔。爸爸坐在地上照顧小孩時,同一姿勢勿超過40分鐘,以免膝蓋、腰椎受傷。若坐椅子,高度不能太低,坐下時,髖關節需與膝蓋同高或略高於膝蓋;椅子也不能坐太深或太淺,以免腰騰空或大腿支撐力不夠,導致腰部痠痛。

新手爸爸育兒注意事項:

●抱小孩,同一姿勢勿超過40分鐘。

●手肘盡量緊貼身體。

●隨時交替左右手或換人接手照顧。

●使用扶手或靠墊等輔具,避免手懸空。

●陪孩子運動,事前至少應暖身10分鐘。

●運動出現胸悶、胸痛、頭暈、視力模糊等情形,應休息10至20分鐘,若症狀未緩解,需立即就醫。

  陪孩子運動 老爸肚子也消了

中年爸爸腰圍愈來愈粗,三高危機如影隨形。衛生署指出,台灣是亞洲最胖的國家,其中又以成年男性最嚴重,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醫師說,爸爸長期坐辦公室,少動又不忌口,體重易直線飆升,若能陪孩子運動,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可減重。

40出頭中年男子,日前陪12歲兒子看減重門診,兒子身高約150多公分,體重62公斤。為了孩子健康,爸爸常陪他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短短一個月內,兒子體重少了2公斤,但爸爸一口氣減掉6公斤。兒子原本因爸媽不讓他吃東西,親子關係緊張,自從一起運動,兩人變成好朋友、互動自然,兒子也會把秘密跟父親分享。

署立台東醫院院長、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祝年豐表示,爸爸年輕跑業務,身材結實,但職務改變、工作應酬,加上沒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導致身材像吹氣球一樣,肚子愈來愈大。因肥胖會增加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風險,容易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意外。

祝年豐說,「運動是維持體態最好的方法。」爸爸若能陪孩子一起運動,自己較不容易變胖,孩子也不會變壞,好處多多。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林鍵說,陪孩子游泳、騎腳踏車,達到有點喘,但未不舒服狀態,反覆的肌肉收縮,有助心肺功能。此外,若爸爸從事肌肉爆發力運動,事前應做至少10分鐘暖身操,一方面能提升活動力,另方面較不易受傷;必要可選擇護具,如騎腳踏車需戴安全帽,降低意外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健走、跑步也是有氧運動,但李林鍵說,運動過量恐增加下肢膝蓋關節負擔,易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導致晨間僵硬,或走太久關節痠痛不舒服。

另外,運動過程中,若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頭暈、視力模糊、心跳過速等情形,建議先休息,以免劇烈運動,造成血流供應不足、器官缺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