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開刀前大吃 婦進補反害手術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人文想像,讓年輕世代勇敢夢想未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1/15 第36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編輯小語 「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會」合併?
一小時接力救 男大生瀕死復活
醫藥新知 開刀前大吃 婦進補反害手術
兒童常吃速食 氣喘風險大增
咖啡樹葉茶 抗糖尿病心臟病
健康焦點 健康小叮嚀/臘八節 揭開過年序幕
746克早產女嬰… 鞋盒公主返台尋親
八成魚汞超標 吃多恐傷腦袋
保健優概念 健康你我他/吃蘿蔔、跳健康操 寒冬不惱人
不怕復健苦 中風婦擺脫輪椅

編輯小語
 
「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會」合併?
葉金川/聯合報
日前立法院法制與衛環委員聯席會議決議要衛生署將「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會」合併編組,成立「口腔與心理衛生司」。

2010年,在筆者和有識之士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成立「心理健康辦公室」,整合教育、心輔、社工、社區衛生及精神醫療單位,來因應全球的心理健康挑戰;近年各國也陸續設置獨立的心理衛生部門,沒想到現在我們台灣居然與國際的作法背道而馳,實在是讓人痛心難過。

強行合併 違反初衷

心理精神界日前發動萬人連署拒絕合併,而在之前也召開聯合記者會要求成立獨立的「心理健康司」。

過去在衛生署結構中,心理健康問題諸如嬰幼兒發展遲緩、學童心理問題、憂鬱症、自殺防治、物質濫用、精神疾病防治、老年失智等等,已經長期被忽略,本來想趁這次改制的契機,讓衛生主管機關能建立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機制,但如今卻因利益團體壓力,而強行將口腔衛生與心理衛生合併,完全違反了當年籌設心理衛生司的初衷。

早療發展 缺乏資源

心理健康問題廣泛,首先是嬰幼兒的發展遲緩、早期療育的問題,估計每年約有6至8%新生嬰兒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但是資源相對是非常缺少的,即使有,城鄉差距也是非常大。

學童、青少年等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校園霸凌、藥物濫用,特別是目前校園K他命的問題,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整合教育、心輔、社工與精神醫療單位合作,有效控制此日愈嚴重的問題。

失業憂鬱 情緒困擾

中年人的失業、工作壓力等等,憂鬱症與自殺問題極為棘手,估計25%成年及青少年有憂鬱情緒困擾問題,2005年台灣自殺問題達到高峰,還好自殺防治方案及時開動,2010年起並運用菸品健康捐加強社工關懷訪視,問題才逐漸緩解,但這項工作未來只會愈來愈重要。

失智照護 急需解決

另外,還有老年人失智症及其家庭照護課題,更將會是棘手的社會問題,尤其台灣已邁向老年化高齡社會,目前統計臺灣患有失智症的老人已達10萬人,估計2050年失智症人口將高達60萬,每年將增加1.2萬個失智症病人,後續產生的問題不容小覷,這些都是台灣現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司法單位決策將病患強制治療的責任移轉給健保醫療院所,而精神疾病防治也只重慢性精神病人的收容照顧,急性精神病人及社區精神照護體系衛能健全發展,也已經嚴重影響了精神病患的照護。

現在又跑出一個「口腔衛生與心理健康司合併」的提案,顯然,政府與社會將繼續忽視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

台灣想要整體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就必須成立獨立的一級單位,才能夠真正落實規劃與協調跨部會的整合,也才有足夠而且專責的經費編列。

異領域硬湊 鬧笑話

心理衛生界並沒有必要排擠口腔衛生界,目前口腔衛生法以及口腔衛生委員會的運作並沒有問題,如果口腔衛生界真要爭什麼名分,就應該要求單獨自行成立「口腔衛生司」,硬把兩種不一樣領域的東西湊在一起,恐怕只會成為國際上的大笑話!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衛生署前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一小時接力救 男大生瀕死復活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廿一歲徐姓大學生,日前騎機車出車禍,當場停止呼吸心跳,消防及醫療人員接力急救,給予心臟按摩、電擊、葉克膜及冷凍治療,男大生瀕死近一小時卻救活,至今腦部仍無明顯神經及智力缺損,讓醫護人員嘖嘖稱奇。

台北榮總昨天舉行記者會,慶祝徐同學重生。徐爸爸也到場感謝台北市消防局及醫護人員,徐同學住院一個半月後出院,已回學校準備參加期末考。

徐同學去年十一月騎機車不慎擦撞貨車,整個人趴在地上。北榮急診部主任黃睦舜表示,徐同學送來時,無法自主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看起來像一個死人。」醫護人員看到徐同學父母傷心落淚,在一般急救卅分鐘後,並未放棄。

北榮急診外科主治醫師陳俊仁說,醫護人員為徐同學放氣管內插管,連續做體外心臟按摩,還做兩次電擊並給急救藥物,發現徐是因心律不整導致心跳呼吸停止,並非外傷造成。

醫護人員又為徐同學裝置葉克膜,維持心肺功能,以冷凍療程避免腦細胞損傷,把徐同學從死神手中搶回來。受傷後第二天就摘除葉克膜,第七天醒來,第八天能下床量體重,還在醫院歡度廿一歲生日。

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表示,冷凍療程是在身上貼冷凍貼片,讓體溫七十二小時維持攝氏卅三度,降低新陳代謝,減少腦細胞耗氧,同時消腫脹,避免頭蓋骨壓迫正常細胞,造成永久性腦損傷。

陳俊仁說,其實這種長時間心跳停止、無生命徵象的急救個案,救回存活率幾乎是零。台北市消防局統計到院前心跳停止整體存活率,一九九三年僅百分之一點九,二○○一年提高至百分之三點九。

 
醫藥新知
 
開刀前大吃 婦進補反害手術
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聯合報
一名罹患胃癌80歲婦人,日前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婦人擔心手術後元氣大傷,未依術前禁食醫囑,反而吃進大量食物。手術中,主刀的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黃俊傑發現老婦胃裡殘餘菜渣多達1公斤,花一番功夫清理完畢,才繼續手術療程。

這名80歲病患因持續黑便、食慾不振、嘔吐且身體虛弱,先到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做胃鏡、切片及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罹患胃癌,日前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接受次全胃切除治療。

老婦擔心手術傷及元氣,手術前未照術前禁食規範,反而痛快地吃一頓,手術時,醫師發現她胃裡有大量菜渣,費心清除後才繼續手術,徒增患者及醫護人員困擾。

台大新竹分院癌症中心營養師李玉珊指出,手術前準備非常重要,許多民眾認為手術是大傷元氣工程,以進補方式儲存熱量,這個錯誤觀念可能影響手術進行。

李玉珊提醒,任何手術前都不應大吃大喝,因應不同手術,選擇不同飲食種類,尤其是清流質或軟質較適合。

胃癌歷年一直在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列,胃癌的治療,除手術切除之外,術後生活品質也非常重要。李玉珊建議,胃癌病患在胃切除後,飲食要多留意,包括少量多餐,避免飲用富含咖啡因的飲品,少吃富含粗纖維類食物,初期需嚴格限醣,每日不超過100~120公克。

 
兒童常吃速食 氣喘風險大增
編譯陳世欽/報導/聯合報
研究指出,兒童如果每星期食用速食3次以上,罹患氣喘與濕疹等過敏性疾病風險將大幅提高。

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導,研究人員蒐集全球逾50萬名兒童的相關資料分析後發現,飲食不良可能是氣喘、濕疹等過敏病例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兒童如果經常食用漢堡等速食,可能出現嚴重氣喘、濕疹、皮膚癢、流淚等症狀。食用足量水果似乎可以發揮保護作用。

研究顯示,十多歲的少年若每周吃速食3次以上,罹患嚴重氣喘的風險將提高39%,6、7歲的兒童若常吃速食,氣喘風險也會增加27%。這份研究報告由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艾瑟教授與英國諾丁罕大學的威廉斯教授聯名撰寫。

 
咖啡樹葉茶 抗糖尿病心臟病
編譯范振光/Upaper
英國和法國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咖啡樹葉不但咖啡因含量低於咖啡和茶,抗氧化物、抗發炎成分也高於兩者,有助對抗糖尿病、心臟病等重大疾病。

倫敦皇家植物園和法國作物多樣性與改良聯合研究小組,合作研究23個品種的咖啡樹,發現其中7種葉子含有大量芒果素 ,以阿拉比卡咖啡樹葉含量最高。芒果素通常存在於芒果,具有抗發炎功效,可降低膽固醇、保護腦部神經元、減少糖尿病風險。阿拉比卡咖啡樹葉的抗氧化物含量也最高。抗氧化物有助身體對抗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

即使咖啡樹葉有益健康,農民可能不願採葉子賣,寧可賣咖啡豆。英國電訊報報導,全球每年生產近8百萬公噸咖啡豆,產值超過430億英鎊 (約台幣2兆元)。

倫敦皇家植物園植物學家戴維斯表示,早在19世紀的報導說,咖啡樹葉茶可快速舒緩疲勞、飢餓,還能讓人頭腦清晰。英國品茶師普洛賓表示,曾在衣索匹亞喝過咖啡樹葉茶,喝起來有苦味和青草味,但嘗不出咖啡味道。

 
健康焦點
 
健康小叮嚀/臘八節 揭開過年序幕
整理記者魏忻忻/聯合報
本周六(19日)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習俗上要吃臘八粥。

相傳釋迦牟尼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僧眾們誦經演法,煮粥供佛,這粥便叫做臘八粥,久而成俗,漸漸通向民間。

農業社會,到了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從這天起,開始打掃房子、準備年貨,將生活氛圍與身心狀態,逐漸調適到到符合過年的狀態,準備迎接新的開始。

 
746克早產女嬰… 鞋盒公主返台尋親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19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穿著汗衫、工人打扮的30多歲男子,手中捧著鞋盒,內有一名早產女嬰。」,台大醫院社工室最近替「鞋盒公主」王思諼尋找親人,希望當年在台大急診室短暫出現後不知去向的男子,能夠和台大或天主教福利會聯繫。

荷蘭籍台裔少女王思諼和養父母,及同樣被收養的台籍弟弟,返台尋找親人,也到台大醫院當面感謝當年施救的醫護團隊。台大醫院社工室組長朱志奇說,王思諼想看看當年她住的兒科加護病房,但該院東址五樓已改建,讓她無法「舊地重遊」。

不過,院方破例讓王思諼進入新生兒科加護病房,當她目睹保溫箱內一名同樣只有7百多公克的「巴掌大仙子」,不禁紅了眼眶,她的荷蘭籍養母也跟著落淚。

恩主公醫院兒科主任林文騰是收治王思諼的「恩人」之一,他回憶,19年前一個昏熱午後,他擔任台大第二年住院醫師,在急診室值班,當時見到一名約30多歲、身著汗衫的男子,蓬頭垢面地走進診間,手裡捧著一個鞋盒,「打開一看是一個由布包裹、遍布細毛且微微蠕動的小身軀,乍看像一隻小貓咪」。

林文騰正納悶對方是不是弄錯了,應該去獸醫院吧?男子開口說:「孩子在廁所裡突然就生下來。」這時他才意會是早產兒。由於這名早產兒已出現輕微發紺,擔心脫水過度有生命危險,馬上連繫新生兒科加護病房進行急救,一方面斷臍處理,同時也以烤燈保溫。

林文騰說,醫護團隊為這名早產兒手忙腳亂,原本交待男子辦住院手續,但一轉身已不見對方人影,院方無奈只能以棄嬰處理。這名早產兒在台大住了80多天,後來社福機構接手,為她取名為王思諼,其後由荷蘭籍養父辦理出養手續。

至於「鞋盒公主」的由來,當年參與救治的前台大護理長黃秀敏說,王思諼當年被置入鞋盒內,眾人於是有此暱稱。台大兒科醫師盧孟佑說,這名小女嬰起初生命徵象不穩定,必須藉助氧氣,但她生命力旺盛,只有輕微的視網膜病變經雷射治療,其餘沒有其他早產兒併發症。

天主教福利會副主任楊淑宜表示,王思諼被送到荷蘭收養後,洋名是德麗莎,她的養父曾數次來台,也早已告訴她的身世。這次思諼來台尋親,真心希望透過報導,讓家人收到孩子想要見面的心願,讓重聚變得可能。

林文騰表示,19年前穿汗衫並捧著鞋盒到台大急診室的男子,極可能是王思諼的父親,希望在見報後能出面或以電話連繫。可洽天主教福利會電話02-2662-5184楊淑宜或台大社工室 02-2356-2083朱志奇。

 
八成魚汞超標 吃多恐傷腦袋
編譯田思怡/報導/聯合報
一項新研究指出,84%魚類的含汞量都超出安全標準,吃太多魚可能汞中毒。這項由美國緬因州生物多樣化研究所所做的研究結果,支持聯合國本周討論的降低汞汙染條約。

CBS新聞網站報導,IMAX電影公司執行長吉爾方德自認是運動健將,直到有一天,發覺身體不對勁。他說:「我正在跑步,感覺要倒下去。」他的平衡感出了問題。他遍訪名醫,都得不到答案。他說:「我甚至不能過馬路,必須牽著妻子的手。」

做了很多檢查後,一位神經科醫師問他:「你是不是吃了很多魚?」沒錯,他每天吃兩次魚。醫師診斷他是汞中毒。

吉爾方德說:「我以為多吃魚有益健康,結果反而有害。我現在的狀況只有過去的75%,我不能跑步,我想我再也不能做很多過去能做的事了。」

鮪魚和劍魚的含汞量最高的魚,汞會使腦部和腎臟受到永久傷害。由於汞汙染是全球性的,沒人能倖免。

 
保健優概念
 
健康你我他/吃蘿蔔、跳健康操 寒冬不惱人
梁純秀/苗栗市/聯合報
冬天一定冷颼颼?冬天一定要用高熱量的食物補身?我的驅寒養生法寶,是勤做健康操,還有多多吃蘿蔔。

去年,立下志願,每天早上到公園跳健康操。我告訴自己,絕對不可三天曬網,兩天捕魚,很高興自己做到了。一年來無一日缺席,健康操成為迎接一天開始的重要儀式,更是活力來源。

以往一到冬天,手腳冰冷,學會健康操後,只要感覺身子欠暖,只要有立足之地,無論室內或室外,即可跳起健康操,10來分鐘後,股股暖流,汩汩而生。苦惱多年的手腳凍傷,不藥而癒,誠如健康操歌詞云:「每天早晚一小時,所有用藥不用服。」

養生專家鼓勵大家攝取當令蔬果,冬天是蘿蔔最甜美的季節,蘿蔔葉營養成分也不錯。奔波了一天,排骨蘿蔔湯(蘿蔔留皮,含豐富維他命C)絕對是晚餐的寵兒,香滑綿綿,嘗了之後,元氣充沛。多餘的蘿蔔刨成絲曬乾,風寒咳嗽,沖熱水飲之,很快就能生津止渴。

蘿蔔從葉子、表皮、根部,都有食療的功效,難怪本草綱目盛讚蘿蔔為「蔬中最有利者也。」俗諺也說:「蘿蔔進城,醫生關門」,的確都有理。

沉浸於健康操,又吸取了蘿蔔的精髓,寒冬不再惱人了。

 
不怕復健苦 中風婦擺脫輪椅
記者何烱榮/員林報導/聯合報
胡姓婦人蹲著宰殺5隻土雞,準備送給親友分享,站起時突然暈眩,中風昏迷了26天,她出院後持續復健,如今回復很好;昨天她以自己的經驗,呼籲上年紀的人要定期作健康檢查,並坦然面對中風,走出心理障礙,復健才事半功倍。

「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健康,未作過健康檢查,沒想到人生就差點烏有。」員林鎮50歲的胡婦說,去年農曆新年前,她幫婆婆宰殺土雞,她蹲在地上很久,殺完雞便直接起身洗手,沒想到一陣暈眩不省人事。

送醫急救,發現是腦溢血中風,接受引流手術後在加護病房住了26天,雖然救回一命,她的右手、右腳完全不聽使喚,飲食要靠鼻胃管,排尿也要導尿管。

她說,去年2月間接受復健,剛開始時很痛苦,但很快的移除鼻胃管、導尿管,「原本都是女兒推輪椅送我到醫院,手不能舉,腳不能走,現在可以自己一個人走路、上下樓梯,不用拐杖,也不需要別人攙扶。因看到同樣中風的人,復健到一半就不再來,我覺得很可惜,決定站出來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

員榮醫院副院長吳肇鑫表示,國人很少定期健康檢查,胡女士的母親有高血壓,她卻輕忽家族病史,幸好她能克服心理障礙,坦然面對右手右腳癱瘓,耐心配合復健,才能脫離坐輪椅的日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