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藝人戎祥心肌梗塞,不幸往生;同一天,台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許文明也因心肌梗塞住進加護病房。醫師指出,心肌梗塞如同心臟血管發生土石流,但血管堵塞通常讓人「無感」,等到胸悶時,血管堵塞程度已達九成,心肌梗塞常讓人措手不及。 心肌梗塞是心臟冠狀動脈完全堵塞,以致心肌壞死所產生的疾病。分析1996年到2009年健保住院資料,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急速上升,從1996年每10萬人有39.2人,上升至2009年的79.8人,13年間增加兩倍,即使調整人口老化因素,心肌梗塞發生率仍呈上升趨勢。 為什麼會心肌梗塞?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血管就像公路,心肌梗塞就像土石流,土石流的發生跟道路上有沒有障礙是兩回事,而是跟山壁(血管壁)有關;當血管硬化、變厚、發炎、造成血管壁上的粥狀硬塊破裂,產生血塊時,就如同山壁塌陷,或血管完全阻塞,有如道路中斷,心肌梗塞於是發生。 洪惠風解釋,血管不會突然堵塞,一定是從輕度、中度到完全堵塞,主要原因是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破壞血管表面內皮細胞,使血管防止血塊附著的功能變差,這是形成血管阻塞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狹窄處形成斑塊,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說明,當血管壁表面開始破裂時,保護身體避免流血過多的血小板,此時黏上斑塊,就會變形成血塊。 正常人冠狀動脈直徑約0.3到0.4公分,如果原本已經堵塞50%,加上血塊,就足以堵住血管。王宗道說,血塊形成時間僅有數分鐘到半小時,斑塊形成日積月累,麻煩的是很難被發現。 王宗道說,如果平常活動覺得胸悶,血管已阻塞90%;如果跑步、運動或走4、5層樓才會胸悶,一般來說,血管阻塞70%,但血管阻塞70%以下,當事人可能完全沒感覺。 血塊給阻塞的血管致命一擊,但即使沒有血塊,血管阻塞愈嚴重也就愈危險。王宗道提醒,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男性、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見下表),符合其中兩項指標,就要警覺。 戎祥的妻子賴芊合曾在談話節目中透露,受不了戎祥一周有五天酒醉。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群豐說,喝酒通常搭配大魚大肉,膽固醇可能過高,成為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目前有多項藥物可以控制血管危險因子,如降膽固醇藥物或阿斯匹靈等抗凝血劑,降膽固醇藥物可讓斑塊穩定,但要讓斑塊消退,需要服藥半年到兩年以上;阿斯匹靈可防止血小板凝固,阻擋血塊形成,通常用於預防。 洪惠風說,土石流很難事先知道,但有預警系統可以觀察,民眾要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危險因子,如颱風天和大地震。以心血管疾病防治來看,患者宜控制血脂數值,避免生氣、疲累、熬夜、壓力過大、感染或發炎等,以免心血管爆發土石流危機。 黃金搶救10分鐘 心室顫動 人應聲倒下 急性心肌梗塞位於冠心病光譜最嚴重的一端,如果患者還來得急喊悶,緊急送醫,還有機會。怕就怕在來不及喊悶,因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室顫動,使患者心跳變快,心臟打不出血液,血壓變零,導致休克,人應聲倒下。此時搶救心肌梗塞患者,必須使用電擊搶救,如果超過10分鐘,就很難救回。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群豐說,許多人感到胸悶時,以為休息一下就好,往往就過了好幾個小時。急救時,學會要求專科醫師要在90分鐘內患者做心導管,打通血管,才免失去治療時機。 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洪惠風比喻,要把心肌梗塞想成火燒房子,每耽擱一下,就會多燒1間房子,心臟肌肉會在短時間大塊壞死,早1分鐘就醫,就像提早1分鐘滅火,多保留幾個房間。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說,心肌梗塞會引發心室顫動,此時心跳最快會可能高達每分鐘300下,心臟打不出血液,血壓變零,緊急休克,人便應聲倒下,連喊救命時間沒有,許多患者就這樣倒下,再也起不來;若發生在睡夢中,也往往來不及。 王宗道說,搶救心肌梗塞患者,只能用電擊(AED),但電擊搶救回來的成功率,隨時間增加而急速下降,每增加1分鐘,成功率下降一成,換句話說,如果10分鐘後才電擊,往往可能是悲劇收場。 如果沒有電擊器,一定要做CPR(心肺復甦術 )爭取時間,如果CPR做得好,能讓血液從心臟打出來,電擊成功的時間便可以延長。 口含硝化甘油 爭取時間 患者若出現胸悶、惡心、想吐、冒冷汗等症狀,身邊的人打119的同時,可讓患者口含硝化甘油,讓血液流通,爭取時間就醫。王宗道提醒含硝化甘油時,患者血壓降低,需坐下或躺下,避免因血壓低而暈過去。他說,硝化甘油每5分鐘含1顆,最多3顆,硝化甘油保存期限是開罐後半年,許多人放到過期,使藥物效力大減。 網路上盛傳,憋氣、用力咳嗽可以自救 ,王宗道說,如果身邊真的什麼都沒有,有試總比沒試有機會,憋氣、用力咳嗽可能有用,但這些最多只能爭取時間,還是應盡快送醫。 心血管疾病 危險因子 ●血壓收縮壓>140mmHg 舒張壓>90mmHg ●好膽固醇密度<40mg/dl 壞膽固醇>130mg/dl 總膽固醇>200mg/dl ●血糖值>126mg/dl ●抽菸 ●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男生45歲,女生55歲以上 ●家族史:親人60歲以前得到心血管疾病 註:上述危險因子2個以上,就要注意 資料來源/王宗道、陳群豐醫師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