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健保總額協商 6千億怎麼分沒共識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9/28 第38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健保總額協商 6千億怎麼分沒共識
總額成長縮水 民眾用藥恐自費
健康焦點 從電影看未來…失智患者看護 機器人全包?
登革熱的痛 防疫員親身體驗
公費流感疫苗 中市揪團到府服務
保健優概念 少曬太陽少運動 老師變「骨鬆族」
健康麻將 「訓練」你的記憶力

醫藥新知
 
健保總額協商 6千億怎麼分沒共識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明年近六千億的健保財務大餅如何畫分?昨天醫界代表與付費者代表展開激烈攻防,但雙方認知差距過大未獲共識,幾乎全案送交衛生福利部決定;有付費者私下感嘆,「總額協商功能已經喪失殆盡。」

雙方經過昨天上午九點到晚上十點,長達十三個小時的馬拉松會議,但除了中醫部門明年成長率確定為百分之二點四外,包含西醫、基層診所與牙醫部門,醫界與付費者代表全無共識,雙方預計今天再行討論。

醫界希望明年的健保給付醫院至少能成長百分之六,但付費者卻只願意給付百分之二點七,兩者認知差距逾一百億元,是導致協商破裂的主因;付費者代表之一,同時也是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形容,「醫界要的是天文數字,簡直不可思議,很難談。」醫院代表、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蔡明忠表示,醫界提供的都是專業建議,醫療真的需要花錢。

回顧過去協商歷史,雙方最近五年只有一次取得共識。去年醫界提出約百分之七點一二三的成長率,但付費者代表只願意給付百分之四點六九,最後衛福部裁定百分之五點八六一。

有付費者代表感嘆,經過去年的經驗,今年可以感覺醫界只想送交衛福部裁定,「他們和我們協商的意願不若以往。」

「醫界每次要求的成長率,都高於經建會的推估。」全民監督健保聯盟秘書長滕西華表示,醫界要的健保費年年提高,在有限的財務大餅下,如果不調漲保費,勢必影響健保財務,未來不但醫界不願意投入,民眾自費購買醫療服務的情況也可能增加。

 
總額成長縮水 民眾用藥恐自費
記者黃文彥、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全民健保會展開明年度健保財務大餅分配,醫界擔憂,若健保財務成長停滯不前,恐加速台灣醫師出走。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蔡明忠,以日前消基會抨擊醫界「左手向健保要錢,右手放任急診關床」為例,說明民間「仇醫」風氣,只會打擊醫護人員士氣,「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環境不好,醫師當然會出走。」萬一健保財務大餅限縮,民眾如果想要使用先進醫材與藥品,未來恐怕都得自費。

其實近三年健保財務是年年成長,尤其在醫院部門,去年更是挹注一百九十八億元。

「醫院不能每次都以醫師出走來威脅消費者。」消費者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表示,每年健保給醫院那麼多錢,「我們沒看到任何改變,只看到醫院不斷關閉病床。」

謝天仁表示,健保分給醫院那麼多錢,但每年還是有醫護人員選擇出走,「會出走不是因為財務大餅,而是醫院壓榨醫護人員。」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認為,台灣健保面臨的瓶頸,在於支付制度不合理,多沿襲過去公勞保制度,致常引發爭執。

台灣民眾一年看病次數平均十五次,「這可能是世界第一!」黃達夫說,最近他就聽到一名扁桃腺炎病人,原只要在門診拿抗生素藥治療,竟卻住院一周。健保支付項目包山包海,也使民眾有不看白不看想法。健保應先把支付面弄好,要民眾再多繳錢才有可能。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認為,他任內曾提出民眾要思考無效醫療的目的,結果遭致批評聲浪。

楊志良說,每當提議調高健保費率,政客為了選票就反對,但仔細一算,假設費率調高一個百分點,有錢人一個月多繳五百多元,窮人多繳五十多元,但錢是用在大家身上,窮人並沒吃虧。

 
健康焦點
 
從電影看未來…失智患者看護 機器人全包?
袁瑋/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聯合報
失智人口隨高齡化增加,照護問題成難題,在2012年上映的電影「法蘭克與機器人」裡,如實描繪出失智症患者與家人面臨的難題,在解決問題上更提供了幽默想像空間。

現實生活中 多為外籍看護

電影主角法蘭克輕微失智,兒女沒空照顧他,加上美國地大,家人相聚困難,兒子買了個機器人照顧他起居。

故事描述主角從一開始反彈,到後來把機器人視為夥伴的溫馨過程。

法蘭克逐漸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但仍有自由意志,希望留在家中,大部分失智患者也不希望住安養院,尤其我們的文化,兒女更擔心背負不孝罪名,只有1至6%失智老人住安養機構,大部分與家人同住,12%獨自與看護同住。

在雙薪家庭為主的台灣社會,失智症患者就算與兒女同住,主要照顧責任都落在外籍看護身上,因語言隔閡少了互動,看護也未必有復健概念,僅能照顧日常生活,在公園裡,常見老人家的輪椅聚成一落,相對無言。

電影中,女兒在遠處,和法蘭克僅透過視訊聯絡,少有機會相處,對每周開車10小時來看爸爸的哥哥,卻指指點點,不滿他的照顧方式。女兒不知實際狀況多嚴重,反對機器人來當幫手,等到自己開始照顧,才發現沒人幫忙根本不行。

門診常見,帶失智症患者看病的並非平日照顧的家人,但對長輩被照顧方式卻意見很多,電影也點出這個現象。

飲食、作息 科技都有記錄

電影中機器人的設計,除了照顧法蘭克生活起居,也結合醫療概念,協助飲食、作息、復健,甚至記錄醫療資料。

飲食方面,機器人透過烹飪,分析食物營養成分,結合營養師及廚師的角色;失智症患者常有「黃昏症候群」,傍晚時容易人、時、地不清楚,早上沒事睡太晚,以至晚上睡不好,機器人叫法蘭克起床,晚上提醒他不要出門,協助作息規律。

復健方面,機器人一開始讓法蘭克接受園藝治療,許多研究證實,園藝可協助患者情緒穩定、延緩退化,但法蘭克興趣缺缺。後來機器人結合法蘭克的個人經驗及興趣(他過去是對珠寶有興趣的竊賊),達到復健效果。

電影不免誇張,但「個人化」,的確是非藥物治療的方向。

個別化治療 老人都很投入

台灣許多失智症復健單位在人力、資源有限條件下,仍盡量提供個別化治療,如一起唱卡拉OK,配合不同文化、時代背景提供音樂,一群人聚在一起唱雨夜花、鳳凰于飛、日本演歌甚至客家山歌,雖然文化不同,一群老人家還是很投入,替夥伴打節拍。

機器人內部也有法蘭克的醫療資料,可依此調整藥物、伙食、監控血糖,這與遠距醫療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蘭克與機器人」裡的概念,距離實踐的一天,其實並不算遠。目前許多科技嘗試與醫療結合,希望延長失智老人獨立生活、在兼顧個人隱私注意他的安全、保持患者心智與體能健康、提供互動,減少社交隔離等。

日本發明機器海獅寶寶、微笑擁抱娃娃,這些在國外安養院使用的陪伴機器動物,被證實能穩定情緒、減少行為問題、甚至增加失智老人與他人互動、增加活動動機等。

或許將來陪伴我們度過老年的,是結合醫療與生活陪伴機能的機器人,喜歡與否,見仁見智,卻是不可忽視的趨勢。

 
登革熱的痛 防疫員親身體驗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組長吳昭樺常提醒民眾要清除積水,避免滋生病媒蚊感染登革熱;結果她自己卻在山上採集檢體時,被蚊子叮咬而染病,昨天她獲頒防疫有功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昨天舉辦「感謝有您、攜手防疫」防疫獎勵頒獎典禮,吳昭樺是得獎者之一。她從事十四年傳染病防治工作,需經常到山林田野間採集積水,了解是否有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等病媒蚊的幼蟲。

前年台北市遭逢十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疫情之際,吳昭樺一天回家後,頭痛欲裂,肌肉、骨頭痠痛襲來,讓她快受不了,發燒到攝氏四十度,心中才驚覺:「症狀怎麼這麼像登革熱?」雖然醫師說不太像,但她發現自己出現紅色疹子,抽血一驗證實也染病。

「得登革熱真的很痛!」吳昭樺親身體驗這個傳染病的惱人。以前,她上山頂多噴防蚊液預防,但工作時一流汗就沖淡了;現在,就穿著衛生局提供的防護衣採集積水,以保護自己。

另名得獎者,苗栗縣資深衛生人員陳貞玲,護理師出身,卅二年防疫任務無疫不與,曾參與苗栗首件愛滋感染者治療,雖然感染者發病不到一年就過世,但她的熱心有口皆碑,其他感染者都很信任她,即使遷離苗栗也希望由她追蹤。十年前國內發生SARS疫情,她兩個月都睡在辦公室,只想做好防疫。

 
公費流感疫苗 中市揪團到府服務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聯合報
公費流感疫苗10月開打,往年6個月到6歲幼兒的接種率偏低,中市衛生局今年加派人手,進入國小附設幼兒園打疫苗;市府也加購1.8萬劑疫苗,免費提供中低收入戶接種。

衛生局長黃美娜說,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中,3至6歲幼童接種率26.88%最低,其次為6月到3歲31.1%;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醫師陳伯彥說,每到流感流行期,學齡前幼兒的類流感症狀最多,應提高接種率。

今年有新措施,公費施打對象只要揪團20人,醫療人員可到府服務,不必出門去特約院所施打疫苗。

台中市長胡志強說,台中是流行之都,但流感不必趕流行,接種疫苗可有效對抗流感,呼籲大家安心施打,他自己每年都定期接種。黃美娜則說,中市疫苗接種率五都第一,流感併發症發生率也是五都最低。

疾管署中區傳染病指揮官王任賢說,流感死亡率低,但傳染人數多,民眾不可小覷,接種疫苗後 即使染上流感可減輕症狀。衛生局也提醒從11月至隔年3月都是流行期,流感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症狀時應該就醫,如果持續發燒、肌肉痠痛、呼吸困難或是活動力減弱等則應轉診到大醫院。

 
保健優概念
 
少曬太陽少運動 老師變「骨鬆族」
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聯合報
今天是教師節,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特別統計到院健康檢查的教師族群,發現竟有高達7成的教師都有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等問題,主因是飲食鈣質攝取不足和太少曬太陽,提醒教師們注意。

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施旭姿說,平常人在幼年期累積的「骨量」,25歲時達到「骨量」尖峰;35歲起以每年0.3-0.5%的速率流失,女性更年期後,更以每年3-5%的速率流失,若有營養攝取或吸收失衡,運動量減少及缺乏陽光照射、有成人骨折病史、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制酸劑、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問題,骨質密度下降速度更加快。

她提醒尤其體型矮瘦、黃種人、停經後婦女、有骨質疏鬆家族史或年齡較大者,都是骨鬆高危險群,嚴重患者可能跌倒、撞傷就造成骨折。

她解釋,正常的骨密度檢測數值應大於-1,如果數值介於-1至-2.5之間,就表示民眾的骨質不健康,有骨質過度流失問題,一旦數值小於-2.5則是代表骨質疏鬆。

光田健康管理中心發現,近幾年來院接受健康檢查的教師,有7成骨質數值都跌到-1以下,有些老師已有腰痠背痛、駝背症狀,主因是教師工作勞累,飲食未攝取鈣質,也較少到戶外運動及曬太陽。

施旭姿指出,許多民眾以為補充鈣質就可預防骨質疏鬆,卻忘了要每天曬太陽、養成運動習慣,才能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

 
健康麻將 「訓練」你的記憶力
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聯合報
「麻將平均每4圈費時約2點鐘。少說一點,全國每日只有100萬桌麻將,每桌只打8圈,就得費400萬點鐘,就是損失16萬7千日的光陰,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都還在外。」

這是胡適在《漫遊的感想》一文中,替麻將算的帳。

在胡適眼中,這個號稱國粹的遊戲,與鴉片、八股文、裹小腳,並稱中國四害;他甚至感慨,「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見那一個長進的民族、光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嗎?」

如果胡適還在,他看到桃園長庚醫院的研究,肯定會對這項國粹有所改觀。

桃園長庚醫院護理部門診護理長盧朱滿招募桃園社區50到85歲長者,共92位,其中45人每周接受270分鐘的麻將訓練,另外的47人則維持原本生活;3個月後再邀請長者,記憶電腦中出現磚塊的次數。

結果顯示,接受麻將訓練的長者,正確記憶的平均次數從原本的5.53次,上升到7.27次;未接受訓練的長者則由5.98次,降至5.7次。

這項長達半年以上的研究,盧朱滿還聘請4位麻將教練,特地製作麻將手冊,教導這些長者進行方城之戰。她說,麻將看似簡單,其實充滿策略應用,長者透過打麻將動腦,改善記憶力。

「想要胡牌,也得花時間動腦。」盧朱滿說,麻將是一種視覺性遊戲,不需識字,只要能理解麻將上的符號,對長者而言是一種簡單的社交遊戲。

陽明大學護理學系教授邱愛富也持同樣看法,因打麻將的重點在於社會互動,許多研究都發現參與社區活動,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長者能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盧朱滿說,除了麻將外,象棋、土風舞、太極拳等活動,只要能讓長者「活動」,皆有助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胡適對麻將的成見,或許來自他十賭九輸經驗。梁實秋對於胡適的麻將功力評價是,「技藝不精,沒得怨。」但對徐志摩的評價則是,「一把好手,牌去如飛,不加思索。」

在4人的策略互動中,長者不但能動頭腦,也可以交朋友。不以賭博為目的的健康麻將運動,或許就像梁實秋的評語,「麻將不過是一種遊戲,玩玩有何不可?」

讀書、拼字、數獨… 也能強迫大腦思考

「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梁啟超將讀書與打麻將相提並論,可見兩者都是容易廢寢忘食的興趣;事實上,讀書與打牌同樣都能存腦本、抗失智。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白明奇表示,讀書與打牌皆屬高階動腦行為,可強迫大腦思考,發揮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效果。也有研究發現,會說兩種以上語言、有高度學習力的人,失智風險較低。

高階動腦是指複雜、有點難度的動腦行為,除了閱讀與麻將外,包含拼字遊戲、數獨等,都可強迫大腦思考。

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盛行率達5.4%,相當於14萬名長者罹患失智症;鑑於人口老化速度只會愈來愈快,面對失智症,早期介入是最急迫也最重要的預防原則。

這也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今年5月公布最新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手冊的原因之一。在第五版的手冊中,失智症的診斷準則不再局限記憶症狀,同時也將注意力、執行力、學習力、語文能力、知覺與社交能力納入評估。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歐陽文貞表示,極輕度失智可透過治療延緩病程,擴大診斷標準主要目的在於可提早發現罹患失智症的潛在人口。

早期預防不外乎存腦本,雖然讀書與麻將可以發揮存腦本、抗失智的功能,但還那得視讀什麼書、玩什麼樣的麻將而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