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適度跑步 關節更勇壯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9/03 第38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適度跑步 關節更勇壯
健檢民眾 57%大腸長瘜肉
癲癇突昏倒 腦血管畸形害的
健康焦點 雨後疫情 登革熱增七例
增廣健聞/腹大以為有喜 竟是卵巢腫瘤
保健優概念 秋天「養」肺 保護好呼吸道
少吃勤健走 10年甩肉35公斤

醫藥新知
 
適度跑步 關節更勇壯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般人多認為跑步比起其他運動更傷膝,不過,最新的研究指出,跑步對於關節的影響,較走路及其他運動更小。

這份刊登在《運動醫學期刊》的美國研究,追蹤近九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跑步族群中,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

研究分別追蹤七萬四千五百四十二名跑者七點一年,以及一萬四千六百廿五名健走者五點七年,分析兩個族群運動的頻率、強度以及年紀、體重,並統計兩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及做髖關節置換的人數。

結果顯示,從事不同強度、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少;其中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少一成五到一成八,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三成五至五成。

研究結論指出,跑步比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擔,並增加軟骨密度、彈性,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

對於美國的這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表示,已有不少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軟骨就像海綿一樣,存在骨頭與骨頭間,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

李炫昇說,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過量運動,可能造成關節磨損。

每次跑步最好在三千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卅分鐘內,且一周不要超過五次。關節已受傷的患者,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建議,跑步前應做五到十分鐘的暖身運動,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並選擇平地進行。

運動結束後,應做十到十五分鐘的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

 
健檢民眾 57%大腸長瘜肉
記者趙容萱/西屯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西屯區澄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到院接受無痛大腸內視鏡檢查的268人中,大腸長瘜肉者高達57%,其中一人轉成大腸癌。大腸長瘜肉也有年輕化趨勢。

飲食習慣影響大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任辛政憲說,大腸瘜肉有可能轉變成大腸癌,建議在大腸鏡檢查發現時,一併切除,會長瘜肉與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澄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接受腸內視鏡檢查者268人,男169人、女99人,平均年齡49歲,檢查結果有瘜肉者為155人,佔57%,男女比例為66%及42%。

辛政憲說,大部分的大腸瘜肉沒有症狀,根據臨床醫學統計,瘜肉可能在10年到15年癌化,尤其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者,子女約有5成遺傳。一名37歲男子發現升結腸處有瘜肉,因位於大腸較遠處,癌化機率較高,且是一般腸鏡檢查較難達到的地方。還好健檢發現後立即切除,至今持續追蹤,情況良好。

辛政憲建議,能做全大腸檢查最好,因完整檢查較不會疏漏,大腸瘜肉可透過內視鏡檢查時一併切除,不需住院。

 
癲癇突昏倒 腦血管畸形害的
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聯合報
郭姓女高中生日前突然頭痛昏倒,送醫發現類似突發癲癇,其實腦中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腦血管畸形」,醫師先用藥物控制癲癇,利用暑假手術,平安拆彈,讓家人放下心中大石頭,開學健康返回校園。

17歲郭同學,4月參加校外檢定考,考完後突然劇烈頭痛不支倒地,隨後被送往附近醫院急診,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與血管攝影,發現是右邊的腦動靜脈畸形,需要開刀治療。

經轉診台中慈濟醫院,由神經外科楊道杰醫師進一步評估,從郭同學核磁共振顯示,以前曾少量出血,但腦動靜脈畸形在未急性出血穩定狀況下,可先吃藥控制,利用暑假開刀,手術過程共10個小時,一一截除腦部不正常動靜脈,術後恢復良好,返家休養。

醫師楊道杰指出,郭同學這類腦動靜脈畸形,每10萬人有1到2人,並不多見,由於一般人並不會在沒有症狀下特別做腦部檢查,所以被發現腦血管畸形時,常常已腦出血,像郭同學因癲癇被查出腦動靜脈畸形,算比較特別,也是幸運的個案。

廣告科的郭同學,從小是健康寶寶,少有病痛,愛好創作、繪畫,國中起就習慣晚睡,發現自己的腦部有腦動靜脈畸形時,上網路查詢,看到不少人因此中風癱瘓,小小年紀的她直說,雖然倒楣也蠻幸運,幸好不是腦出血才送醫,現在儘量10點前就寢,改變作息。她手術後必須服藥2年,未再發作癲癇就可停藥。

 
健康焦點
 
雨後疫情 登革熱增七例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連日暴雨,登革熱疫情蠢蠢欲動。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新增七件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台北市大安區兩名個案是兄弟;專家呼籲,若再度感染登革熱,恐成致命性高的登革出血熱或休克症候群。大雨後一定要清除住家附近積水。

屏東縣上周新增三例本土登革熱,包括潮州鎮光華里二例、新埤鄉萬隆村一例;台北市也新增三例,包括大安區和安里二例及南港區新光里一例;高雄市新增一例,居住於三民區灣子里。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九月一日止,共累計七十六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以屏東縣六十九例最多,其次是台北市五例和高雄市二例,今年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共有一七七例。

 
增廣健聞/腹大以為有喜 竟是卵巢腫瘤
記者蘇木春/整理/聯合報
病例:苗栗縣頭份鎮39歲劉姓婦人日前因腹部腫大誤以為懷孕就醫,超音波掃描後排除受孕,但卵巢卻腫大如籃球,經開刀取出確定為卵巢腫瘤,幸未惡化形成卵巢癌,醫師呼籲30歲以上婦女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頭份鎮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沈國壽:卵巢腫瘤形成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當腫瘤惡化為卵巢癌,會有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頻尿與體重改變等症狀,往往症狀明顯時,已到癌症末期,且擴散其他部位。

卵巢癌好發在不生育、低產次、晚婚、高齡生產、初經早、停經晚的婦女,近親患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大腸癌等家族病史,也是高危險群,曾患有乳癌、胃癌、大腸癌也需特別注意。

女性若發現下腹不適、脹痛或腹部異常肥大,應盡快到醫院檢查,通常大於5公分的卵巢或子宮腫瘤可經由內診發現,再經超音波確認診斷,若屬良性腫瘤可直接切除,病情穩定就可出院,每年定期追蹤。

若是惡性腫瘤,必須謹慎處理,避免癌細胞擴散,西方文獻報告中,卵巢癌有四分之三是在第三、四期才被發現,平均5年存活率只有四成,換言之超過一半的卵巢癌患者,即使手術加上化學治療仍無法存活,所以卵巢癌也有「沉默的殺手」之稱。

健保局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醫師在採樣時也會內診,若有異狀通常會馬上發現,提醒患者持續追蹤,也呼籲婦女一定要定期檢查,避免太晚發現而錯過治療時機。

 
保健優概念
 
秋天「養」肺 保護好呼吸道
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聯合報
8月時,台北氣象站曾偵測到氣溫高達39.3度,破設站百年紀錄。那一陣子,衣服不久就曬乾了,也讓人感覺身體水分瞬間乾枯。捱過了熱氣,24節氣最近很快地來到「處暑」,暑氣將要結束,9月7日是「白露」,秋意更深。

潭美、康芮颱風輪番來襲後,陣雨澆灌發燙大地,所謂「一日落雨一日涼」,形容立秋過後,每下一次雨,溫度會隨之下降,老祖宗預估天候的智慧八九不離十。但有人覺得最近這種忽冷忽熱的環境,身體好像需要特別照顧。

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中醫養生的重點之一,就是要順應自然,黃帝內經:「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中醫觀點,五臟都可以對應四季,到了秋天要顧肺;而中醫的肺,也包含了皮膚、毛髮、鼻子、咽喉和氣管等部位。

陳潮宗指出,秋天容易讓人口乾舌燥、皮膚乾癢,所謂「秋燥傷肺」,不少人此時就診,會說常乾咳,甚至有痰咳不出來,這種屬於燥咳;體弱的人可能一直咳到冬天,變成慢性支氣管炎。

從中醫觀點,秋燥體質還可能引發便秘,喝的水要是不夠,堆積在腸道的糞便不易排出;還有人會腹部悶痛、脹氣或口臭。

而日夜溫差大,西醫也有不少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來報到。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最近夏秋季節交,氣溫忽熱忽冷,空氣雜質多,加上在冷氣房進進出出,容易促使氣管收縮、擴張,有過敏性鼻炎或肺部疾病的老病號,都可能發作。

特別是仍在發育成長的孩子,如有過敏性鼻炎體質,這陣子肯定會常鼻子阻塞,鼻涕連連,少不了要去找平常熟悉的醫師治療。

對溫度敏感的人,一定感受到這幾天氣候濕黏黏的,一看氣象,果然濕度高達近80%。姚建安表示,濕度高,也會影響呼吸時的換氣,若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等肺部疾病的人,應按時回診服藥,控制病情。

至於小朋友過敏性鼻炎,最好是開除濕機使室內空氣保持乾燥,而小朋友使用的棉被、枕頭,也要多清洗,假日多到戶外運動,去除過敏原,才能減少過敏性鼻炎發作。

 
少吃勤健走 10年甩肉35公斤
記者張裕珍/造橋報導/聯合報
苗栗縣造橋鄉60歲鄉民葉順金,原本不愛運動又不忌口,身高166公分,體重卻曾破百,10年前退休後展開甩肉大作戰,每天至少健走兩趟,晚餐只吃六分飽,持之以恆,如今成功甩掉35公斤贅肉,他笑說,現在人人稱羨,身體快活沒毛病,樂得一身輕。

葉順金說,以前在工廠上班,輪三班制,沒時間運動又愛吃,尤其是爌肉飯,「一吃就是兩、三碗」,幾乎每天吃消夜,回想以前的生活型態,他笑說「像豬一樣」,但年紀漸長,他發現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對勁,「肚子那麼大,根本蹲不下去」,一蹲就氣喘如牛,長久膝蓋容易受損。

他的妻子陳玉蓮也糗他說,丈夫因為肥胖,睡覺、休息容易打呼,「打呼聲連樓下都聽得見」,吵得她輾轉難眠。葉順金說,睡覺時也常感不適,「好像心跳會暫時停止」。

為了身體好,他下定決心減重,堅持「少吃多動」,他說,夏天每天健走兩趟,冬天則走三趟,沿著住家周邊健走,怕膩就換路線,一趟至少3公里,一運動就會大量流汗,「一天常得換穿四、五套衣服」。

他也強力控制飲食,早餐牛奶加麥片,中餐不吃肉,只吃大量青菜配飯,晚餐營養均衡,菜、肉都有,但只吃六、七分飽,消夜完全不碰,10年始終如一。

「減重完全要靠自己」葉順金如今甩掉35公斤肥肉,腰圍從40吋一路瘦到33吋,衣服不是得改小,就是要換新,他說,很多老同事見到他瘦了,都忍不住窸窣「是不是生病了」,其實他現在很健康,輕鬆很多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