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殺死癌細胞 台大發現關鍵角色


【心靈小憩電子報】讓上網不再只是自我疏離,更期待對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的真誠書寫!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9/13 第38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殺死癌細胞 台大發現關鍵角色
不菸6旬婦 頭痛數月…竟是肺腺癌
輪狀病毒襲童 在家也會感染
健康焦點 疑不潔飲食致病 台商染人芽囊原蟲
吃腦蟲鑽鼻 戲水提防
睜一眼閉一眼 測測黃斑部病變
保健優概念 足底筋膜炎 穿高跟鞋更痛
足底筋膜炎 走10分鐘宜休息一下
藥物+保養 體能不輸人 氣喘兒別怕運動

醫藥新知
 
殺死癌細胞 台大發現關鍵角色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癌細胞可以大量複製,又不會自然死亡,一直是癌症治療最大的難題。台灣大學已發現一種名為Pif1解旋酶的蛋白質,扮演基因修復的重要角色;未來只要能抑制癌細胞中的Pif1,癌細胞就無法修復,走上自然凋亡。

台大生化所助理教授冀宏源與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合作研究,成功找到細胞中的Pif1解旋酶,能有效開啟雙股DNA結構,協助DNA複製,完成細胞修復。

由於正常細胞與癌細胞都有Pif1,這項研究也意味著,只要能抑制癌細胞中的Pif1,就能阻止癌細胞修復,進而讓癌細胞凋亡;基於這項研究基礎,國外也已發現在乳癌細胞株上注射Pif1抑制劑,降低癌細胞存活率的效果達十倍。

冀宏源解釋,細胞基因受到輻射、環境有害物質影響,雙股DNA會斷裂,如果斷裂未修復,細胞又沒有死亡,就會產生疾病;Pif1正是基因修復重要的蛋白質,這種自然復原機制能讓生命延續。

學界早就知道細胞中含有Pif1解旋酶,但從來不知道它在基因修復中扮演的角色。

台大的這項研究,可能是第一次發現Pif1修復基因的重要機轉,也因此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Nature)。

有趣的是,這項重大發現竟然是從單細胞的酵母菌中獲得,而不是傳統的動物實驗。冀宏源表示,從酵母菌、青蛙、小鼠到人類細胞中,都有Pif1,因為純化出酵母菌只需要兩天,小鼠卻得花兩年,所以優先考慮酵母菌。

研究團隊為了解基因修復的奧秘,長達近一個月時間,每天忍受攝氏四度的實驗室低溫,反覆測試包含Pif1等十三種蛋白。

肺癌權威、同時也是台大校長楊泮池表示,下一階段的重點應該是直接臨床試驗,盡速找到對Pif1活性敏感的癌症種類。

 
不菸6旬婦 頭痛數月…竟是肺腺癌
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聯合報
61歲無抽菸習慣婦人,長達3個月常覺得頭痛,吃止痛藥也未改善,甚至出現走路不穩、手腳無力症狀,向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科求醫,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部水腫合併腦膜不正常顯影,再接受脊髓液檢查證實罹患肺腺癌,正接受抗癌治療。

成大斗六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許雅婷表示,患者往往擔心化療癌症會產生相關副作用,例如掉髮、嘔吐或白血球下降導致感染風險。

許雅婷認為,副作用大部分可藉由支持性藥物獲得改善,甚至可正常工作生活。治療方式應同時考慮腫瘤組織形態、基因突變、疾病期別和個人狀況等,選擇最合適治療方式並配合醫師療程,才可達到最大成效。

許雅婷說,癌症中以肺癌奪去最多人性命,肺癌患者以40歲以上居多,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趨勢。肺癌病患常見臨床症狀有持續性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杵狀指等,病患還可能出現體重下降或腫瘤壓迫神經血管,產生肩或手臂疼痛、肋骨痛、聲音沙啞、臉及身體上半部水腫等。

除抽菸(包括二手菸)是致癌因子,家族中有人曾罹患肺癌者、慢性胸腔疾病患者(如肺結核或肺纖維化)或曾暴露於化學致癌物中,如石綿、砷等,也都是罹患肺癌高危險群,切勿輕忽。

 
輪狀病毒襲童 在家也會感染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時序入秋,包含輪狀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即將進入流行期,提醒家長注意。

一項針對全台1207位家有2歲以下小朋友的家長所作調查,多數家長認為家中最容易窩藏病毒的地方是玩具、門把及馬桶;但4%家長認為,只要維持整潔,家中就沒有輪狀病毒。

美國微生物學會研究指出,看似乾淨的物體表面,16%都可以驗出輪狀病毒;除了物體之外,家長雙手可能就是輪狀病毒的最大感染源。

日前北市有一名1歲小朋友,家長並未帶他出入公共場所,仍感染輪狀病毒,上吐下瀉脫水,4天住院吊了13瓶點滴。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中心部主任宋文舉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2歲以下小朋友,由於抵抗力弱,10位感染輪狀病毒有2位會脫水住院,5%會演變成慢性腸炎。

輪狀病毒可以存活在物體表面長達10天,只要體內感染10顆病毒就會發病,宋文舉表示,家長常不經意把病毒帶回家中,建議接觸嬰幼兒前應該先洗手,避免病毒傳染家中寶貝。

除了輪狀病毒外,諾羅病毒也在入秋容易感染,且從小小孩到成人都有可能罹病。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往年中秋節當周都是急診腹瀉高峰期,2011年中秋節當周急診腹瀉率為5.56%,比前一周上升1.48%。

疾管署推測,秋節前後腹瀉群聚感染,可能與民眾烤肉、感染諾羅病毒有關;莊人祥建議,秋節賞月務必經常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健康焦點
 
疑不潔飲食致病 台商染人芽囊原蟲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名五十二歲的大陸台商,健檢時發現感染人芽囊原蟲,醫師研判他應是在大陸經常外食,吃到不潔飲水和食物所致;感染此病會引發腸胃不適,小朋友也可能因此發育遲緩。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邱勝康說,這名張姓台商常在深圳和台灣兩地跑,在一次健檢的糞便檢查中,驗出有人芽囊原蟲。

這種原蟲多存在水裡,人類吞進原蟲囊體後,它會快速繁殖,之後再透過糞口傳染給別人,台商很可能是在大陸吃到不潔的水或食物感染。

邱勝康指出,人芽囊原蟲仍未列為我國法定傳染病,以往大多數是外勞在健檢中發現,一旦驗出仍可入境,但必須投藥治療;最近感染的台灣人有增多趨勢。

邱勝康說,開發中國家如東南亞或中東,感染人芽囊原蟲盛行率約百分之卅,已開發國家約百分之一點五。

因台灣人旅遊足跡遍及世界,兩岸交流頻繁,加上許多外籍勞工及看護工在台,可能將此原蟲帶進台灣,改變台灣人腸胃道寄生蟲的生態分布。

有糖尿病、血液及腸道癌症、潰瘍性腸炎或換過腎者,較易感染人芽囊原蟲。有人感染後只帶原、沒有症狀;有人卻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或暈眩。國外也有研究指出,小孩感染後,發育可能遲緩。

 
吃腦蟲鑽鼻 戲水提防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佛羅里達州最近發生小男孩戲水,感染俗稱「吃腦蟲」的福氏奈格里阿米巴的案例。其實台灣二○一一年也發生過這種罕見的病例。

七十五歲老翁感染福氏阿米巴變形蟲,是台灣首件感染及致死案例。

專家表示,福氏阿米巴分布廣但密度低,但一感染發病就致命,呼籲民眾戲水時,要小心勿使鼻腔進水。

收治該名老翁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檢師蘇梅玉發表論文指出,患者在泡溫泉後發病,抽取患者腦脊髓液檢驗,確認是福氏奈格里阿米巴,投予抗生素,和變形蟲纏鬥廿五天後,還是不治。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許昺慕在案例發生後,與疾管署的實驗室檢測老翁泡過的溫泉水質,在一大眾池中發現福氏奈格里阿米巴,幾乎可斷定該名患者因泡溫泉感染。

之後疾病管制署緊急追查老翁泡溫泉的同伴,所幸未有其他人感染。

台北醫學大學寄生蟲科主任范家堃說,福氏奈格里阿米巴在各種水體中都可以生存,會由鼻腔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感染者通常在發病一周內死亡,全世界救回案例寥寥可數,治療方法也屬試驗性質,即便幸運被救回,多有腦部受損的後遺症。

許昺慕說,台灣各類水體中的奈格里阿米巴檢出率約百分之廿,其中以溫泉最多,其次是溪流、水庫、湖泊。

 
睜一眼閉一眼 測測黃斑部病變
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聯合報
67歲洪姓男子看招牌上弧線竟變直線,連收電子郵件,眼前都出現閃爍強光,診斷後才發現,原來患有黃斑部病變。眼科醫師表示,黃斑部病變是中老年常見疾病,只要一發現視力模糊務必要盡速就醫,避免惡化。

洪姓患者接受3針新生血管抑制劑後,視力從0.8回到1.0後說,及早請教專業醫師就對了。62歲曾媽媽有天驚覺滿街鐵門橫線都是歪的,以為眼花,後來看自家鐵門才發覺自己眼睛出問題,就診才確認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新竹馬偕醫院眼科醫師黃松盈表示,黃斑部分在視網膜中央,掌管細微中心及色彩視力,隨年紀增加,眼部沉積物會逐漸堆積,血管開始增生,導致視網膜黃斑部結構及功能發生改變,造成視野受損。他說,黃斑部病變惡化速度快,2年內未積極治療,9成患者視力可能惡化至0.1以下,達到法定失明標準,不得不留意這隱形的視力殺手。

蔡裕棋建議民眾,除應定期到眼科做眼底檢查,還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測,以免陷入失明危機卻不自知。

 
保健優概念
 
足底筋膜炎 穿高跟鞋更痛
陳賢雲/北市松山/聯合報
每次聽朋友說要出國旅行,總讓我羨慕不已。我因為罹患足底筋膜炎,久站或走長路就會疼痛,已經多年沒有到國外旅遊了。

10年前,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外出辦事時,腳上穿了一雙平底鞋,鞋底又硬又薄。當天由於路不熟,我走了不少冤枉路,回家時,雙腳疲累不堪。第二天,我仍舊穿著高跟鞋上下班。沒隔幾天,左右腳底的後跟部位開始隱隱作痛,尤其早上下床踩到地板時,腳跟最感刺痛,再走一點路以後又稍微緩解。

我當時愛漂亮,外出時還是喜歡穿高跟鞋,結果情況愈來愈糟,疼痛從腳後跟延伸到整個足底,簡直苦不堪言。

外科醫師開了消炎藥,教我改穿氣墊鞋。過了幾個月不見效果,我改看復健科,醫師用超音波檢查確定是足底筋膜發炎,安排我做復健,先後做過熱敷、電療、紅外線、超音波,在家勤練拉筋,睡覺時穿副木(用來固定、控制和矯正骨頭、關節的輔助器材)。有陣子,腳痛改善,我又可以參加旅遊。

可惜好景不常,某次和先生外出訪友,馬不停蹄地走了許多路,結果舊疾又復發了。

7年前,我去某醫院做一種震波治療。護士先用一根探棒觸壓左腳的足底,找出最痛點,經醫師打麻醉針後,開始用一種大機器做治療。每打一次震波都疼痛萬分。勉強做完後,腳踝以下整個紅腫,護士拿一盆冰水讓我泡腳後才回家。然而,經過宛如酷刑一般的震波,還是沒有解決我的問題。

曾有復健科醫師建議在足底患部打類固醇針消炎,但我不敢嘗試;因為同時也有醫師持反對論點:萬一類固醇沒打準患處,恐會導致足底脂肪墊萎縮,後果更加嚴重。

一年前,我再去掛復健科門診,醫師又讓我做一雙石膏材質的護木,每天睡覺時穿著拉筋,如此將近一年,情況略有改進。

日前,媒體報導,現在有一種體外震波治療儀,可治療足底筋膜炎。我心裡又開始浮起一絲希望,不知道這種治療對我是否有效?

 
足底筋膜炎 走10分鐘宜休息一下
整理記者林思宇/聯合報
腳的結構和其他地方不一樣,不是僅有一塊骨頭,是由26塊骨頭組成,骨頭靠肌腱和韌帶固定,腳底下則是足底筋膜,當人老化時,肌腱和韌帶開始變鬆,足底筋膜彷彿像魚網,是腳骨頭重要的支撐者。

當走路太久、姿勢不良或是沒有穿對鞋子時,會從腳後方開始痛,病情逐漸加重,從腳中間痛到腳前方。

讀者10年前雖然穿平底鞋,但鞋底又硬又薄,沒有保護作用,此時若再走凹凸不平的崎嶇道路,會更糟;當腳開始痛以後,卻還穿高跟鞋,也讓情況愈來愈糟。即使是健康人,走路和遊玩時,最好是穿健康的步行鞋,高跟鞋只適合短暫應酬。

改穿氣墊鞋,理論上會減少痛點,最好還是訂做根據自己腳型的特製鞋墊,讓好鞋墊來協助支撐;許多民眾到門診,紛紛反映做了多貴的名牌鞋墊,還是沒好,鞋墊不用名牌,但要屬於自己。

讀者提到的消炎針,是很多復健科和骨科醫師會用的方式,但是常常病人第一次有效,3、4天不痛,但1個月後又痛,之後再打,間隔時間愈來愈短。

至於骨震波和體外震波治療儀,原理相同,都是破壞發炎處,使組織再增生,屬於自費項目。震波治療有緩解痠痛的效果,但很多病人都是做過以後才來看診。此時病人要改善足底筋膜炎,最重要的是休息和穿特製鞋墊,再搭配消炎藥物和超音波等物理治療。

民眾若到了中年,人生已經走一半了,無論如何一定要接受身體已經是中古車,要接受老化的事實,好好保養,即使有鞋墊,走路10到15分鐘就要休息;當腳受傷時,一定要好好休息,否則再好的藥物和物理治療,都抵不過不休息繼續破壞的威力。

諮詢/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

整理/記者林思宇

 
藥物+保養 體能不輸人 氣喘兒別怕運動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中二年級學生黃泳鴻,從小就是氣喘兒,一跑就喘,甚至呼吸困難,但透過藥物控制及保養,現在不但可以運動,成績甚至比同儕還要出色,日前他參加桃園縣運動大會,打破國中組蛙式大會紀錄,令人佩服。

第四屆永慶盃路跑今年擴大規模,將於10月6日上午在台北市、嘉義市及廈門長庚紀念醫院三地開跑,由台北擴展到兩岸三地,也特別邀請氣喘學童參加,鼓勵氣喘患者適度運動。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歐良修表示,運動員中不乏表現良好的氣喘患者,如女子七項全能世界紀錄保持人Jackie Joyner-Kersee就是氣喘患者,正視氣喘後讓她的體壇之路更加順暢,在體能訓練上勝任無礙。

歐良修表示,只要氣喘控制好,隨身帶著支氣管擴張劑備用,氣喘患者不用害怕運動,若運動時出現喘鳴不舒服時,其實只要休息30分鐘,多數人都能復原,不需過度緊張,多運動對患者很有幫助,可以減少到醫院掛急診的次數。

歐良修說,10%的正常人可能經由運動誘發氣喘,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研究發現,國中二年級的氣喘學童,在臨床表現上,心肺適能與爆發力方面,和一般學童有顯著差異;但若控制得當,1年內無氣喘症狀者,與常人無異,有的表現甚至更好。

歐良修提醒,氣喘兒運動時若有不適,只要休息即能復原;若情狀嚴重,建議諮詢醫師,重新調整用藥處方,千萬別因害怕發作而不運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