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吃全素膽固醇過低 中風機率高3倍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11/12 第363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熟女抗皺!修修臉大作戰
你會中風嗎? 算得出來!
慢阻肺病患 逾五成死於癌症
16歲少年嗜燒烤 大腸癌奪命!
蟬鳴鳥叫變「處方」 治好耳鳴
耳鳴造成耳中風? 醫師:改善作息
健康焦點 空調吹乾眼 身旁擺杯溫開水
吃全素膽固醇過低 中風機率高3倍
產後婦女尿失禁 可訓練會陰肌肉

醫藥新知
 
熟女抗皺!修修臉大作戰
彭宣雅/聯合晚報
45歲的惠美是金融業高階主管,隨著年齡增長,眼睛周圍和嘴角邊的小細紋不斷爬出,臉部膠原蛋白流失,皮膚鬆弛,肌膚的緊緻度、彈性與光澤度都不如年輕時。這些細微的歲月痕跡一出現,讓她看起來開始顯出老態。近期,她與一票姊妹相約打醫美雷射,戲稱是「進廠保養」,想要去除細紋,重拾年輕時的美貌與光滑肌膚。

但她打完雷射後有個小麻煩,就是打完後大約有一周要盡量避免外出,即使外出也要仔細防曬,否則皮膚容易反黑。最近公司臨時通知有國外總公司的主管與客戶將來台,惠美需要負責接待,不巧她剛做完雷射,外出防曬都要包得有如「採茶女」般緊實,讓她很擔心「這樣要怎麼面對客戶?」

深知自己已經步入熟女年紀,得靠醫美療程才能讓皮膚保持精緻、透亮,她也想要嘗試拉提皮膚,卻又很怕痛,因此肉毒桿菌和玻尿酸等注射型雕塑方式她都不考慮,只敢嘗試雷射治療。

為了和歲月拔河,惠美也非常注重養生,特別在壓力極大的金融界職場,除了飲食清淡,平時也多攝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品,例如雞皮、豬腳等食材含有豐富膠質,她有機會就會多吃,希望「外敷」和「內服」兩者並進,再加上醫美療程的幫助,可以牢牢的抓住青春的尾巴。

但惠美不知道食療是否真的有用,很想知道平時除了按摩保養外,有什麼方式不僅可以緊緻肌膚,還可以兼具皮膚拉提效果?最麻煩的雷射術後反黑問題,她該如何解決?

 
你會中風嗎? 算得出來!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會不會中風也能算命?吃素容易提高中風危機?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今天在台灣醫學周研討會上發表「中風科學算命攤」,研究發現,吸菸、喝酒、體重過重、吃素以及不運動等五大指標可用來預測未來中風機率,準確率約五成。一般人以為吃素有益健康,但這項調查卻認為,吃素也是引發中風的危險指標之一。

「從生活習慣也可以算出未來的中風風險」溫啟邦說,研究團隊分析並長期追蹤美兆健檢資料庫54萬人的健檢資料,先「察顏觀色」瞭解年齡、性別後,發現只要詢問是否抽菸、喝酒、體重過重、吃素、運動等五大基本問題,就能預測中風風險,準確率約50%。

如果進一步得知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則預測的準確率可提高到八、九成,要是能更「進階」瞭解膽固醇以及腎功能不佳、是否有蛋白尿等,中風預測準確率幾乎100%。不少國人喜歡測八字、看面相算命,現在只要透過幾項指標,就可知道自己日後會不會中風。

以一名60歲體重標準男性為例,有抽菸、喝酒習慣,不運動、長年吃素,模式分析未來十年中風機率約為11%。如果得知有高血壓,十年中風機率增加到25%,進一步得知總膽固醇為180mg/dL,十年中風機率更增加到58%。

溫啟邦說,五個與中風相關的基本生活習慣中,抽菸、跟運動跟中風最直接相關,以上述例子來說,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要能運動、戒菸,血壓跟著下降,中風機率就能下降到19%。

至於吃素一項,溫啟邦解釋,吃素者因為沒有吃肉類,因此總膽固醇較低,不過近來研究顯示,雖然膽固醇太高怕心臟病,但太低,無法保護血管壓力,如低於160mg/dL以下,則可能增加出血性中風風險。

溫啟邦建議,吃素者更要多運動,每天15分鐘的運動有助於適度提高膽固醇。未來這套「中風算命」模式將上線,提供給民眾參考,只要從生活習慣著手,就能大幅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慢阻肺病患 逾五成死於癌症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最新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死亡案例中,五成以上死於癌症,並非只呼吸不順、衰竭。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今天舉行慢性阻塞性肺病世界日活動,資深義工孫越現身說法呼籲民眾戒菸才能保持好身體,否則多重疾病纏身非常辛苦。

「趕快戒菸,戒菸救健康!」孫越表示,抽菸37年,雖然在1984年戒了,但還是戒得太晚,肺部早已病變,這幾年除了罹患早期肺癌開刀治療外,也深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所苦,現仍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中,體力大不如前。

孫越的病痛還不僅如此,他還有心血管疾病,心臟裝了四根支架,非常容易喘。今年左邊膝蓋疼痛不堪,想換人工關節,都已經住進醫院了,卻仍被醫師阻擋「暫緩」,擔心他心肺功能無法負擔手術。

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表示,北榮胸腔科分析追蹤民國90年至101年間863名COPD病人資料發現,這些患者中71%合併心血管疾病者、癌症22%、骨質疏鬆者20%、糖尿病14%、憂鬱症8%。患者中有85人死亡,死亡原因中55%為癌症,主要為肺癌,其次為敗血症占36%、呼吸衰竭占35%、多重器官衰竭9%,心臟衰竭8%。

統計顯示,COPD最常見的共病是心臟血管疾病,但死亡原因卻以癌症最多,再來是敗血症和呼吸衰竭。江啟輝強調,未來治療COPD,除了原本的呼吸不順、衰竭外,還需要考慮其他疾病發生的可能。

研究顯示,近九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四成COPD患者卻繼續吸菸。吸菸引起小氣道與肺泡慢性發炎,導致呼吸道阻塞與肺泡腫大。而慢性炎症反應會釋放發炎介質至全身,產生全身器官的發炎,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癌症、糖尿病、憂鬱症等罹病風險。

江啟輝呼籲癮君子們趕緊戒菸,抽菸超過20年、40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做肺功能檢查。若確診為COPD患者,除了治療外,應學會腹式呼吸與噘嘴呼吸法,每天至少練習三次,一次至少10分鐘,在呼吸急促時才可控制自如。

 
16歲少年嗜燒烤 大腸癌奪命!
報導/華視新聞

為了健康,少吃燒烤食物。一名16歲少年,平常喜歡吃烤香腸、烤肉,後來肚子脹痛又變大,就醫才發現,竟然罹患大腸癌末期。雖然趕緊就醫治療,少年還是半年就病逝。

香噴噴的燒肉,讓人抵擋不了,不過,裡頭烤出來的致癌物,嚴重危害健康。一名16歲少年,之前肚子脹大,痛得不舒服,就醫發現,年紀輕輕,竟然得了大腸癌末期,少年家中沒有大腸癌病史,原因就在他喜歡吃烤香腸和燒肉。

因為燒烤,醬汁掉入炭火產生的濃煙,還有肉被烤焦、產生焦屑,都是致癌物。常常吃,就會增加罹患腸癌的機會,少年後來雖然緊急治療,還是在半年後病逝,醫師表示,大腸癌十年前好發50歲以上民眾,但是現在年齡層明顯降低,增加不少30歲以下的患者,都與飲食西化有關,提醒您,飲食最好清淡健康。

 
蟬鳴鳥叫變「處方」 治好耳鳴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不少人有耳鳴困擾,嚴重時無法入睡,讓人身心俱疲。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臨床發現,多聽流水聲及鳥叫聲,有可能改善耳鳴問題。錄下流水聲的「耳鳴聲音處方」,已放上台灣耳鳴學會網站,供民眾試聽。

台灣耳鳴學會昨舉行耳鳴治療師講座,賴仁淙現場播放一名音樂工作者自行錄製的「耳鳴聲音處方」,其中潺潺流水聲及蟬鳴鳥叫聲,彷彿置身大自然。

他表示,這名音樂工作者多年來飽受耳鳴困擾,影響睡眠、情緒與工作,一度擔心是否為不治之症。

這名病人某日在家中洗臉時,無意間發現水龍頭的流水聲聽起來很悅耳,戶外的蟬鳴及鳥叫聲,可以遮蔽他的耳鳴,困擾多年問題竟不藥而癒。

耳鳴學會理事、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力博宏指出,國內平均每九至十人就有一人有耳鳴經驗,好發年紀以中、老年人居多。

不過,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單純耳垢阻塞、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歐氏管阻塞,內耳的梅尼爾氏症,甚至腦內聽神經瘤、血管瘤等;另聽力退化、環境噪音等因素,都會出現耳鳴症狀。

耳鳴原因若排除聽神經瘤、顱內血管瘤、鼻咽癌等危險因子,賴仁淙說,其實大多數耳鳴就像上帝恩賜的「天使之聲」,屬於良性的聽覺中樞自我修復過程,是一種身心壓力不堪負荷或健康出問題的警示,例如部分病人因平常過於焦慮、憂鬱,也會出現心因性耳鳴。

賴仁淙與力博宏皆表示,絕大多數耳鳴可經由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獲得改善,建議有耳鳴困擾者應試著放鬆心情或休假,多聽輕音樂或大自然的流水鳥叫音,可改善耳鳴症狀。

民眾若想瞭解「耳鳴聲音處方」,可上台灣耳鳴學會網站www.tinnitus.org.tw,點選「耳鳴教室」查詢。

 
耳鳴造成耳中風? 醫師:改善作息
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耳鳴不治好,甚至會危及生命?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表示,其實大多數的耳鳴都只是良性的聽覺中樞修復過程,很多患者常因醫療人員對耳鳴治療的專業度和觀念不足,而導致錯失治療的正確方式。耳鼻喉科嗓音專科醫師楊光榮則建議,可透過調整睡眠時間及避免咖啡因、酒類,改善耳鳴問題。

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11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耳鳴治療的腦內革命2012年耳鳴治療師訓練課程」演講,吸引不少人前往聽講。

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耳鳴,其中僅1至2成患者症狀嚴重。賴仁淙指出,大部分患者就醫經驗中,不是就診無數次毫無起色,就是直接被醫師宣告無法治療,如「耳鳴沒辦法根治,治療也沒用」、「耳鳴不治好以後會耳中風,甚至會危及生命」,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賴仁淙說,其實耳鳴是人體聽覺系統的保護程式,只要透過專業的檢查優先排除危險因子,如聽神經瘤、顱內血管瘤、鼻咽癌,大多數的耳鳴都只是良性的聽覺中樞修復過程。

「耳鳴就像上帝恩賜的天使之聲!」賴仁淙說,不少民眾將耳鳴視為自己會失眠、憂鬱、身體不適的原因,但其實正好相反,耳鳴會在民眾身心壓力不堪負荷或健康出狀況時伴隨出現,警示患者健康出問題了。

賴仁淙提醒,當發現有耳鳴時,千萬不要感到焦慮,患者可能在白天工作時不易察覺耳鳴存在,但當晚上夜深人靜時,卻感覺有耳鳴,因此適度播放背景聲音,如輕音樂、環境或自然的聲音,透過正確的方式治療,不需藥物也能治癒或改善耳鳴症狀

另外,耳鼻喉科嗓音專科醫師楊光榮建議,可透過調整睡眠時間及避免咖啡因和酒類,改善耳鳴問題。他說,不正常的作息方式會擾亂體內荷爾蒙分泌,可能會影響聽神經,而咖啡因會使血管收縮,影響耳朵末梢循環;酒精則具有神經毒性,會影響聽神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健康焦點
 
空調吹乾眼 身旁擺杯溫開水
記者黃玉芳整理/聯合晚報
問:我工作中幾乎一整天都在看電腦,最近發現右眼有點乾澀,左眼則覺得還好。曾去看過眼科,點過人工淚液後稍有改善,但一陣子沒點又覺得有乾澀感,有時吹到風也覺得有異物感。請問這是乾眼症嗎?乾眼症會只發生於一眼嗎?現在還有沒有方法延緩乾眼症?

(38歲,陳小姐,台北市)

台北康寧醫院眼科主任李文浩答:

要確定是否有乾眼症,可以用「淚液測試紙」測試。先點麻藥後,將試紙放在眼瞼,一般成人淚液分泌程度,約到試紙刻度10到15公釐,年輕人甚至可讓整張試紙濕潤,但如果試紙濕潤的刻度在5公釐以下,可能就是乾眼症。

乾眼症多半是兩眼發生,只是程度不一樣,也許另一眼稍微沒那麼乾澀。乾眼症會隨著年紀增大出現,加上現在使用3C產品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也會加重乾眼症的發生。

覺得眼睛乾澀時,可以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但一定不要自行購買眼藥水,免得眼藥水中的防腐劑,造成角膜細胞受損。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顏敏芳答:

乾眼症會隨著年紀漸長、眼睛老化、淚水分泌不足而發生,另外跟工作環境、經常待在冷氣房、戴隱形眼鏡以及不良的用眼習慣等有關。

上班族應注意,工作時空調的出風口不要對著自己的臉吹,身邊可擺一杯溫開水,適時的調節濕度。若長時間使用電腦,最好降低對隱形眼鏡的依賴改戴眼鏡,都可避免乾眼症狀加重。平時也要提醒自己,看電腦螢幕一段時間後,要適時讓眼睛休息,不要讓眼睛太過疲勞。

「聯合門診」專欄幫您諮詢醫師解答各種疾病疑難,欲問診者請寫下姓名、居住地、病症、年齡和職業,用電子郵件寄到:uen.money@udngroup.com電子信箱。

 
吃全素膽固醇過低 中風機率高3倍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吃全素、不運動,恐增加中風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顯示,膽固醇低於一百卅(mg/dL)以下的全素食者,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三倍;一百卅至一百八十的茹素者,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一點五倍。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員溫啟邦昨天在台灣醫學會中,發表「中國科學算命攤:由健檢資料預測中風風險」專題演講。

溫啟邦分析五十萬筆廿歲以上受檢者的健檢資料,其中兩萬人吃全素,研究發現,吃素者因為膽固醇過低,恐增加中風機率。

溫啟邦說,國人吃素是為了健康,這樣的結果「有點心痛」。他解釋,有研究指出,通常吃素者的膽固醇較低,無法保護血管壓力,血管容易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建議吃全素者多運動,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

溫啟邦說,蛋奶素者比較不用擔心,因蛋、奶中有膽固醇。

另外,溫啟邦利用統計資料「算命」,根據是否吸菸、喝酒、不運動、體重過重、吃素等五大指標,預測未來中風機率。如果民眾符合上述五項指標,五年內中風機率達百分之十一,十年內中風機率百分之四十五,這項預估準確度逾八成。

除了五大指標外,若加上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貧血、慢性腎臟病及尿酸等相關因子,最壞的情況下,五年內中風機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九,十年內中風機率是百分之百;預估準確度達百分之八十六。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許重義說,茹素者不一定較一般人健康,某種程度而言,吃全素者也是偏食,建議民眾廣泛攝取各種飲食。

許重義並說,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會中風;每十五人有一人因中風死亡。根據台灣本土資料統計,要預防腦中風,總膽固醇太低或太高都不好,建議維持在兩百至兩百四十(mg/dL)。

 
產後婦女尿失禁 可訓練會陰肌肉
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龍年寶寶大增,產後婦女尿失禁患者也激增2成!醫生表示,平均3名產後婦女中有1人發生尿失禁問題,建議患者平常可多練習凱格爾運動,透過肢體動作及呼吸訓練,提升會陰肌肉力量,另外,也可改變飲水習慣及增加排尿次數,改善惱人的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為提肛運動,可強化骨盆肌,透過縮緊臀部、緊閉肛門,就像是要忍住大小便一樣。運動方法為在解尿時,收縮肌肉10秒鐘中斷尿流,再慢慢放鬆10秒鐘後,重複收縮,延續動作20次以上。

據統計,平均產後婦女會有3分之1會出現程度不等的尿失禁問題,其中多產、急產或待產時間過久的產後婦女更容易有產後尿失禁的情形。另外,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婦女,因年紀老化,或體型肥胖,也容易出現尿失禁的困擾。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最近臨床上遇到不少產婦出現產後尿失禁情形,和往年比較約增加2成。她說,產婦產後有尿失禁問題,是因會陰肌肉曾受過傷害,導致骨盆結構異常,患者會在膀胱沒有進行收縮作用的情況下,因腹壓增加而導致尿液不自覺地從尿道滲漏出來。

郭安妮也說,若是尿失禁症狀屬輕度者,平常可多練習凱格爾運動,透過肢體動作及呼吸訓練,提升會陰肌肉力量,另外,也可改變飲水習慣及增加排尿次數,改善尿失禁。

除了凱格爾運動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副院長尹長生建議,懷孕婦女應在懷孕前保持正常體重,懷孕時勿使胎兒體重於4千公克,孕婦本身體重上升也應控制在12公斤內。另外,尿失禁者也應控制體重,例如身高160公分女性的體重,不宜超過55公斤。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