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狂吞止痛藥 偏頭痛更痛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11/13 第36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狂吞止痛藥 偏頭痛更痛
埋線叫護士做 醫美診所醫護被訴
健康小叮嚀/11月17日 世界早產日
內頸靜脈逆流 親熱到一半突然失憶
誤切食道毀喉 台安醫賠千萬
皮膚奇癢不癒 小心尿毒症上身
糖尿病患注意 食物分類別搞錯
媽咪發奶 忌寒涼蔬果
攝護腺肥大 老翁膀胱積700CC頻噓噓
健康焦點 安撫寶寶哭不停 試試角色扮演引導
92歲老醫師 要看診到動不了
上哪找良醫?興大App一指搞定
健康名人堂/健保是互助 退休制度是儲蓄

醫藥新知
 
狂吞止痛藥 偏頭痛更痛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偏頭痛患者至少一百五十萬人,不少民眾偏頭痛會服用止痛藥,醫師說,止痛藥對治療偏頭痛無效,過度用藥還可能造成大腦止痛系統異常,頭痛連續發作。

台北榮總昨天舉行慶祝醫師節暨優良醫師表揚大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以「不安定的腦—偏頭痛的腦磁圖研究」獲得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佳作。

陳韋達說,偏頭痛發生前一小時,不少人會出現持續性視覺預兆,看到閃光、黑影或移動亮光。他安排卅名一般民眾及七十名偏頭痛患者做腦磁圖檢查,給予黑白閃光刺激誘發偏頭痛發作,發現偏頭痛患者的大腦視覺皮質會較興奮敏感。

陳韋達說,國內偏頭痛盛行率百分之十,主要好發於卅五至五十五歲民眾,男女比例為一比三,氣溫變化、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閃光刺激、噪音、特殊味道等因素,皆可能誘發偏頭痛。

陳韋達說,偏頭痛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大腦神經對感覺刺激較敏感、處理異常所致,但服用神經穩定劑、讓腦神經不敏感,多數患者的偏頭痛症狀可獲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偏頭痛患者常自行服用止痛藥,頭痛症狀恐變糟。陳韋達說,若每月服藥超過十天,藥物使用過度不但無法治痛,還會造成大腦止痛系統異常,反致偏頭痛發作。

一名六十八歲的阿嬤,年輕時就偏頭痛,為了止痛,曾服用普拿疼、感冒糖漿、各種成藥等,最高紀錄一天狂飲五瓶感冒糖漿,每次都從藥局扛整箱糖漿回家。一開始止痛效果還不錯,但久了頭痛次數變多,且強度增強,就醫發現已藥物上癮。

「治療偏頭痛,吃止痛藥無效。」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說,止痛藥主要治療頭痛,用來抑制發炎、止痛等功效;但偏頭痛是腦幹區的神經元過度活化,身體處理內在神經傳遞訊號較敏感所致,治療常會給予β阻斷劑或血清素等,讓神經不敏感。他建議,若民眾偏頭痛已影響生活,應就醫治療。

 
埋線叫護士做 醫美診所醫護被訴
記者劉時均/台北報導/聯合報
醫療美容診所「君綺時尚」被檢舉由護士進行「穴位埋線」;台北地檢署根據衛生署調查報告認為,「穴位埋線」是侵入性醫療行為,應由醫師或中醫師親自執行,依違反醫師法起訴醫師江子朋及護士張晴宣。

江子朋的律師鄭任斌指出,尚未收到起訴書,對起訴內容暫不回應;依護理人員法規範,護理人員的醫療輔助行為可在醫師指示下施行,且更具侵入性的麻醉醫療可在醫師指示下由護理人員執行,為何與肌肉注射方式相同的「穴位埋線」卻不行。

「穴位埋線」是把約零點五公分的羊腸線埋入患者脂肪層穴位,是近年女性減重選擇之一。周姓女子去年二月十五日到君綺時尚診所進行大小腿「穴位埋線」,埋線過程都由護士張晴宣進行,醫師江子朋僅在旁指示,未親自執行。

張晴宣稱是根據江子朋指示幫周女「穴位埋線」;江子朋稱因埋線的地方涉及隱私部位,才請護士代為埋線,且「穴位埋線」比靜脈注射還簡單,他在旁監督,沒有違法。

檢方調查認為,「穴位埋線」是侵入性醫療行為,應由醫師或中醫師親自執行,護理人員僅能在醫師施行的過程中進行病人術前準備、消毒與傷口護理等醫療輔助行為。

 
健康小叮嚀/11月17日 世界早產日
整理記者魏忻忻/聯合報
11月17日(周六)是「世界早產日(World Prematurity day)」,醫學科技進步,但早產發生率不降反升,希望大家重視並關懷早產兒。

專家指出,早產兒的治療已有長足進步,但早產風險卻隨人工生殖科技進步而增加,多胞胎妊娠、高齡婦女懷孕機會增加等,都是早產危險因子。世界早產日提醒一般大眾與產婦,重視早產風險,讓寶寶安穩來到人世。

 
內頸靜脈逆流 親熱到一半突然失憶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這是哪裡?我怎麼會在這個地方?」一名男子與妻子親熱到一半,突然失憶,不知身在何處。醫師說,暫時性失憶症可能是內頸靜脈逆流或瓣膜異常的警訊,若數小時重複問同樣問題,最好就醫。

台北榮民總醫院昨天舉行慶祝醫師節暨優良醫師表揚大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鐘芷萍以「內頸靜脈逆流與老年人大腦白質病變」研究,獲得年度醫師學術論文獎第三名。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教授胡漢華表示,大腦白質病變可能引起中風、失智、帕金森、走路步態不穩等症狀。

不過,內頸動脈逆流除了與腦白質病變有關外,還會造成暫時性失憶症。胡漢華分析至少五十名暫時性失憶症個案,發現內頸靜脈瓣膜閉鎖不全或左手靜脈逆流至腦血管,是造成暫時性失憶主因,情緒激動、憋氣、洗熱水澡、剛睡醒、胸部壓力增加等因素,皆可能誘發暫時性失憶。

胡漢華說,門診曾有夫妻性行為過程中,先生突然失憶,不知自己為何在床上,頻問對方這是哪裡;或阿嬤拜拜低頭,起身竟失憶;男子應酬結束,卻忘記回家的路;KTV歡唱時發作,患者行動正常,卻對環境很陌生,會一直重複問同樣問題,失憶症狀恐持續數十個小時,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對方中邪、卡到陰。

國外曾分析三百五十多名暫時性失憶患者發現,夫妻親熱到一半失憶者有五十人,運動一百八十一人,憋氣五十一人、游泳四十二人、疼痛卅四人。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表示,暫時性失憶症需排除癲癇或腦血管循環不佳引起,患者記憶力恐突然變差、易失神,症狀可能持續一天、甚至一周,清醒後卻不記得發生什麼事。他說,暫時性失憶症,一輩子可能只發生一、兩次。

 
誤切食道毀喉 台安醫賠千萬
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聯合報
傅姓女子罹患甲狀線腫瘤,到台安醫院開刀切除,醫師張亞衡不慎割傷她的食道及聲帶,又因細菌感染切除食道及全喉。衛生署醫事鑑定認為醫師有疏失,台北地院據此判決醫師和台安醫院要連帶賠償傅女醫療費、勞動力損失、看護費及精神慰撫金1328萬多元。

傅女5年前在頸部發現1個1公分腫瘤,醫師進行切除手術時誤割傷她的食道和聲帶;醫師沒發現,術後告知可食布丁和冰淇淋,傅女依醫囑進食後,引發嚴重細菌感染。

術後幾天,傅女的膿血從傷口噴出,食道破裂,轉到台大醫院緊急手術,食道及喉部切除,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傅女提告求償3千多萬元。

張亞衡辯稱,傅女罹患的是甲狀線乳突癌屬多發性,手術中,甲狀線上皮細胞會不斷出血及滲出液體,影響切除視野;甲狀線、食道、氣管都位於前頸部,相連的血管、神經叢緊密連結,手術時難免會造成聲帶及食道傷害的併發症。他依常規在術後給予病患抗生素,發現傷口感染立即清創,已盡注意義務,無過失。

法院函請衛生署醫事鑑定委員會鑑定,認為傅女的腫瘤僅1公分大,並非大型腫瘤或淋巴轉移的重症,醫師竟誤割病患食道,十分罕見,判定醫師有醫療疏失。

 
皮膚奇癢不癒 小心尿毒症上身
記者趙容萱/西屯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一名60歲環保志工長期皮膚癢,他誤以為接觸廢棄物所致,不以為意,沒想到罹患尿毒症,必須終身洗腎。醫師賴建賓說,超過一半的尿毒症患者會出現後天穿透性皮膚病變,有的誤以為皮膚病而不自知。

台中榮總皮膚科醫師林亮辰說,冬天一到,皮膚癢人數激增,有的是冬季癢疹、結節性癢疹,或既有皮膚病發作,甚至有潛藏內科疾病,建議民眾一發現皮膚癢,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由醫師提供專業的治療,與皮膚保養的諮詢,以免延誤治療。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腎臟內科醫師賴建賓說,這名男病患是環保志工,經常四處撿拾廢棄物,長期四肢皮膚感覺很癢,誤以為是接觸到不乾淨的廢棄物、小蟲接觸皮膚所致,不以為意。

最近天氣轉冷,這名環保志工因皮膚出現一顆一顆中央部位凹陷呈角化的丘疹,抓破流血後出現結節,醫師檢查確診為「後天穿透性皮膚病變」,且疹子分布到四肢、肚子、脖子,情況較為嚴重。

醫師檢查發現,這名男病患的肌酐酸值高達12mg/dl,是正常數值8倍以上,腎臟也萎縮,屬於嚴重尿毒症,腎功能很差,需接受每周三次的洗腎治療。

賴建賓說,後天穿透性皮膚病變可說是腎臟病變的明顯徵兆,但往往已到了尿毒症的嚴重病程。超過一半的尿毒症患者,都會有皮膚奇癢情形,有人癢得抓到血跡斑斑,還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已病變到洗腎的地步。

他指出,如果這名男病患能夠較早發現腎臟功能不好,可借助藥物治療、飲食習慣改變,或許可減緩腎功能惡化,呼籲民眾不要忽視皮膚癢的小毛病,更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皮膚科醫師林亮辰說,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現皮膚奇癢的症狀,原因很多,甚至有潛藏內科疾病,由於有的光從外觀上難以辨別,必須靠切片檢查才能確診,建議民眾有皮膚癢問題,可帶著平時使用的保養品或清潔用品就診,由皮膚科醫師提供專業的治療,與皮膚保養的諮詢。

 
糖尿病患注意 食物分類別搞錯
記者邵心杰/白河報導/聯合報
80多歲吳姓阿嬤罹患糖尿病,忽略血糖控制,白河衛生所護理人員持銳器測試足部末梢神經反應差,阿嬤也很疑惑,所長林筱璞提醒阿嬤需定期回診外,飲食控制及運動很重要,尤其食物分類不要搞錯了。

「多吃水果,有益健康?」、「玉米和地瓜是蔬菜,多吃沒關係?」護士林淑惠點出了上述經常被誤解的飲食觀念,指現在水果甜度高需適量,且玉米和地瓜屬於全穀根莖類,並非蔬菜,和水果一樣,吃過量,對糖尿病患者反而不好。

林淑惠依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全穀根莖類1.5至4碗,蔬菜3至5份,水果2至4份,低脂乳品1.5至2杯,蛋豆魚肉3至8份,油脂、堅果類3至7茶匙、1份,她提醒六大類食物要均衡才行。

 
媽咪發奶 忌寒涼蔬果
楊紓怡/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聯合報
餵母乳的媽媽愈來愈多,門診中不少乳汁分泌不足、乳腺阻塞的新手媽媽,對孩子充滿關愛,卻在哺乳時身心俱疲,寶寶也無法獲得充分的營養。

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生活和飲食小細節,母乳哺餵並不難。針對乳汁分泌不足,中醫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可搭配茶飲調理。

氣血虛弱型:產後乳汁很少甚至全無,乳房柔軟,沒有脹的感覺,常感精神疲倦,食欲減少,臉色蒼白或萎黃。治療以補養氣血,生乳通乳為原則,可以益氣通乳湯食療。

肝氣鬱滯型: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但乳汁看起來較濃稠,乳汁量易受情緒影響,出現胸悶、乳房脹痛、情緒鬱悶、飲食不振、便秘等情況。治療以疏肝解鬱,通絡下乳為原則,可以疏鬱通乳茶食療。

媽媽哺餵小訣竅:

1.寶寶吸吮和哺餵次數愈多,乳汁量也會增加。

2.兩側乳房輪流餵食,等寶寶吸完一邊,自己鬆開時才換邊,下次餵奶從另一邊開始餵。

3.盡量讓寶寶靠在乳房上舒適的位置,不要用乳房去將就寶寶。

4.出現輕微破皮或疼痛,可用少許乳汁塗在傷口上,幫助癒合。

5.若出現嚴重紅腫疼痛或硬塊,可能是乳腺炎前兆。可先熱敷,用手輕輕按摩將腫塊揉散,餵奶後若沒有排空完全,可以用吸乳器將乳汁清空避免阻塞,如果化膿,須立即就醫。

幫助乳汁分泌的飲食:

1.增加蛋白質、維生素、鐵質等營養素攝取。

2.多補充富含膠質、蛋白質、水分的食物,能有效增加母乳量。成人每日水分需求是1500C.C.至2000C.C.,餵食母乳時,飲水需求量更大,可以多飲用煲湯或果汁。

3.少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退奶的食物,如麥芽、韭菜、竹筍等,也要少吃。

4.寒涼屬性的蔬果適量即可,不建議大量攝取,如西瓜、椰子、苦瓜等。

一般來說,產後頭幾天,新生兒胃容量仍小,飲食需求不大,但到了第二周,寶寶胃容量已增加到50C.C.,甚至更多,加上母乳非常好吸收,寶寶比較容易肚子餓,約2至3小時可餵食一次,隨著哺餵次數增加,乳汁分泌也會逐漸順暢。

提醒媽媽們,哺餵母乳最好的方式,是依照新生兒需求餵食,當寶寶出現飢餓訊息,即可哺餵,不需要限制時間與次數。並仔細觀察寶寶反應,確認是否吃飽,還是肚子又餓了,餵奶時放鬆心情,好好享受和寶寶的親暱時刻,讓哺乳不再困擾。

 
攝護腺肥大 老翁膀胱積700CC頻噓噓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近來氣溫驟降,醫師發現除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發生率提高外,中老年男性病患排尿障礙情況也明顯增加。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闕光瞬表示,許多本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的中老年男性,因寒冷天氣造成攝護腺與膀胱開口周圍的平滑肌收縮,堵住尿道,便會出現排尿不順、頻尿、夜尿,甚至尿失禁等問題。若排尿障礙未妥善處理,將導致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嚴重時可能腎衰竭。

闕光瞬說,攝護腺位於膀胱開口,主要功能是製造精液,隨年齡增加,多數中老年男性攝護腺逐漸增生變大,進而壓迫尿道。這些長者們平時忽略相關病痛,只要天氣一冷、平滑肌收縮、尿道堵住,就影響排尿功能。有人因排尿障礙寧願不喝水,反而導致泌尿道反覆感染,就醫時已出現膀胱結石,甚至腎臟積水受損而須洗腎。

一名60多歲陳老先生日前就因頻尿、夜尿求診,超音波檢查發現膀胱積滿6、700CC尿液、腎臟也有積水現象,緊急以尿管導尿並配合藥物控制,才獲改善。

闕光瞬表示,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障礙,許多藥物都能有效控制,也能透過攝護腺刮除術或雷射治療;研究也顯示,補充茄紅素能有效控制攝護腺增大、改善排尿障礙。他呼籲,排尿時間過長、斷斷續續或滴滴答答、每小時跑廁所、夜間頻尿等現象,都應盡速就診;尤其老年人常因頻尿跑廁所,因行動不便摔倒導致骨折,後果更嚴重。

 
健康焦點
 
安撫寶寶哭不停 試試角色扮演引導
陳心語/宏恩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聯合報
是否曾遇到孩子哭鬧不休,不論怎麼哄,就是無法停止?嬰幼兒的情緒調控能力,不但影響行為表現,更與日後社交互動能力息息相關。

天生氣質、腦部神經系統整合程度及後續認知發展、環境和經驗,尤其與照顧者的互動,皆影響孩子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根據孩子不同年齡,家長應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針對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嬰幼兒,先排除生理因素,如肚子餓、大小便、生病、想睡,再以感覺統合的方式介入,如給予抱抱、撫摸等觸覺、輕輕搖晃等前庭覺,這些感覺刺激,可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產生穩定情緒的效果,也可以用玩具或物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針對3歲以上、已發展出語言理解能力的孩子。用是非題,如「你是不是…」幫助孩子定義和說出情緒;用選擇題找出原因,再用「那你是不是可以…」的問句示範可接受的處理策略,來控制與解決問題。

照顧者平時可以先觀察,哪些情境會引發孩子負面情緒,再塑造類似但程度較輕微的情境,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引導孩童面對,反覆教導孩子可以接受的反應。

不要一次要求能表達又能控制,可以分段練習,並隨時給予正向的回饋,如讚美,再慢慢增加不同的情境及策略學習。

提醒家長,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保持冷靜,以堅定的口吻協助他,生氣與責罵不能幫助孩子,反而會助長無助感、增加負向情緒。

若孩子只是想獲得大人的注意,尤其1歲以上幼童,一味安撫,反而讓孩子學到用哭鬧來獲得注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單一方法可以解決所有情緒調節困難孩童的問題,家屬必須仔細觀察孩子特性,選擇一套準則,並且堅守此準則,讓孩子不會無所適從,這是教育孩子的不變通則。

 
92歲老醫師 要看診到動不了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如果能繼續看門診,那就看到哪一天走不動,再放下聽診器吧!」台中市婦產科開業醫師蘇天賞,雖已九十二歲了,但至今除了例假日休診,平日他的診間總有許多病人,其中不乏七、八十歲的老病號,「除了看老毛病外,最常見的對話就是敘舊」。

昨天是醫師節,蘇天賞榮獲醫師公會頒發「台灣醫療典範獎」,蘇天賞的四名子女蘇主恩、蘇主惠、蘇主榮和蘇主光也都是醫師,而媳婦、女婿中則有三人是醫師,第三代的十一名子孫中,有八人考上醫學系或已在當醫師,加上蘇夫人也是醫師,全家目前已有十七名醫師,真的是醫師世家。

在民國五○年代,蘇天賞在台中創設三樂婦產科醫院,是中部極具盛名的醫院。他說,取名「三樂」是希望讓「產婦安樂、家屬歡樂及新生兒快樂」,這也是他選擇當婦產科醫師最大的目的。

蘇主榮表示,三樂醫院是當年中部少數能進行婦癌手術的醫院,父親蘇天賞除白天看門診、接生外,晚上都會固定安排子宮頸癌或肌瘤手術,許多中山、中國的實習醫師都慕名到醫院跟刀、見習,整個手術房內往往人頭攢動,他也不吝傳授寶貴的醫療新知與技術。

 
上哪找良醫?興大App一指搞定
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聯合報
好醫師哪裡找?是一般民眾常有的疑問,對在外地念書的學生來說感觸更深,中興大學資管系學生花2個月時間,過濾數千筆資料整理出「找好醫師App」,日前已在Android平台上架、免費下載,iPhone使用者則得再等2個月才能下載。

昨天是醫生節,研究團隊特別選在昨日發表,興大資管系副教授陳育毅指出,生病了上哪找好醫生,是許多人共同經驗,人在生病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多心力去找資料,學生因此發想製作這個App。

研究團隊彙整幾個具公信力機構所報導或表揚過的好醫師名單,包含商業週刊「良醫推薦網」、嬰兒與母親雜誌「全國婦產科&小兒科好醫師大調查」、康健雜誌「找對醫生看對科」、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熱心公益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台灣醫療典範獎」等,超過6千筆資料,去除重複資訊整理出4千筆,方便民眾用手機查詢。

研究生楊子毅表示,「找好醫師App」可用附近位置、縣市瀏覽來搜尋,並分門別類,找到屬意的醫生後可直接導航,也可撥打診所電話,按下「收藏」就可記錄資訊,方便日後使用;除了擷取醫生診所資訊外,也保留當時媒體報導讓使用者瀏覽。

 
健康名人堂/健保是互助 退休制度是儲蓄
葉金川/聯合報
最近勞保基金以及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健保也被拖下水!退休制度包含軍公保、退撫、勞保、勞退、農保、國保,其中公保、勞保、農保、國保,比較像「基礎年金」,退撫和勞退屬於「職業年金」,我想說的是,退休制度跟健保雖然都是社會保險,但是性質完全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

儲蓄不足 倒閉風險高

退休制度是長期保險,屬於「儲蓄」性質,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儲蓄不足,但現在退休的人卻足額領走,所以會有潛在嚴重的債務問題,即少數人把現在還未退休的人未來的養老金現在就用掉,當然會有未來倒閉的問題,不幸的是,所有的退休保險都是儲蓄不足,倒閉是一定的,差別只是時間的問題。

原本應該是儲蓄性質的退休基金,用世代互助的概念來經營,就是吃下一個世代、下一代無法負擔時,只有倒閉一途。就算政府出面保證,還是要靠下一代的財源來負擔、還是會倒。只是不只基金倒閉,改成國家破產,政府保證並沒解決儲蓄不足的問題。

平衡費率 不足就調整

另一方面,健保不是儲蓄,純粹是「互助」的性質,沒病幫有病的,有錢幫沒錢的,當年收多少就用多少,明年就依照今年用多少就收多少的概念,也就是隨收隨付,一年結算一次,沒有累積的情況,平衡費率以五年精算,不足就調整,在健保局費率操作正常的狀況下,不會有倒閉的問題。

隨收隨用 不吃下一代

不過健保遇到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口老化,一個是醫藥科技進步,這兩項因素都會持續將健保費用逐年拉高,而弔詭的是,有病的大多是老年人,沒病的大多是年輕人,所以又會造成年輕人必須負擔老年人的老問題,不過這也只是當年收當年用,仍是互助性質,並不會無止盡的吃下一代。

現在健保費率是5.17%,法定費率可以繼續調高到6%,相較於國外,其實6%不算高,如果大家願意的話,再提高費率也是一個辦法。未來6%不夠用(大約10年後),修法提高費率並不過分,大陸現在是8%起跳,歐美國家8至14%的都有。

資源有限 非包山包海

在健保費的使用方面,我們必須開始思考並且教育民眾有些必須改成自費,真正有價值的、必要的才保,有限的資源必須作最有效率的應用,健保不可能再包山包海。

無效或無意義的的醫療應該改成自費,譬如生命末期,已經多項器官衰竭、回天乏術,家屬還是硬要求急救,只為了拖延時間而維持生命!你家有錢想要拖可以,但沒有理由讓全國人民來埋單。

自我健康管理是趨勢,許多問題是可以自我處理的,基本藥物及救命藥之外,應由病人自付或高比例自付,減低健保財務的負擔。

而現在,「長期照護」是否要以保險的方式開辦必須再審慎的評估。

社會救助 應先於長照

健保這一個洞已經補不完,又要挖另一個小洞,開辦長照保險,現在時機對嗎?民眾針對長照保險有感嗎?真能解決問題嗎?

我認為不如先把開辦長照的政府負擔直接用在「社會救助」上,沒錢的補助100%,中間的補助50%,有錢的不補助,先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人民對台灣社會公義的實現可能更有感!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衛生署前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