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暖爐「無感慢烤」… 小心紅斑、血管炎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音樂隊長電子報】是全台唯一的音樂產業專門誌,提供音樂產業、科技生活、專訪等專業又易讀的最新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11/27 第36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編輯小語 「血汗醫院」改革 護理缺口補了八成
安眠藥成癮 愈吃愈多傷身心
健康名人堂/內外婦兒醫療 為何四大皆空?
醫藥新知 高凌風罹癌急性白血病 醫師:三成可治癒
暖爐「無感慢烤」… 小心紅斑、血管炎
罹患書寫性痙攣 護士手抖難打針
防醫療人球 醫院未協助轉診 罰!
健康焦點 冷天變好睡 失眠的少1成
保健優概念 少吃垃圾食物 未必有助減重

編輯小語
 
「血汗醫院」改革 護理缺口補了八成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初爆發護理人員荒,衛生署和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分別調查發現,最近幾個月已有逾五千名護理人員回流,其中不乏是已離開護理工作的「老鳥」。

今年初,許多基層護理人員紛紛發出怒吼,抗議「血汗醫院」、「畸形班表」等惡劣勞動條件,並造成護理人員一波波出走潮;但在衛生署祭出改革方案之後,情形已有好轉。

衛生署健康及照護處長鄧素文指出,最近衛署調查三百多家醫院,截至十月底,各醫院已晉用五千七百多人,填補原來缺額的八成二,她預估本月進入職場的護理人數還會增加。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盧美秀也表示,今年五月以來,透過全聯會與人力銀行合作「建置護理人員就業輔導媒合平台」,已成功媒合兩千六百多人投入護理工作。值得高興的是,其中有一千五百多人是剛出校門、辦理首次執業登記的「護理菜鳥」,另有一千一百多人是停業六個月以上、再次回流的「護理老鳥」,代表過去因護理工作環境不佳而出走者,已開始有回流意願。

鄧素文表示,過去半年來衛署檢討護理工作環境,調查發現,約六成醫院分別提高護理人員的薪資及夜班費,並和勞委會訂出工時規範,因此護理人力已回流。

 
安眠藥成癮 愈吃愈多傷身心
林子堯/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聯合報
日前一名女學生被發現自宿舍墜樓死亡,警方初判,疑因服用安眠藥後精神不濟而墜樓。檢調發現,有醫師利用人頭,開立安眠藥,除詐領健保,也供藥局出售牟利,遭到起訴。近年來台灣安眠鎮定藥物濫用有增加趨勢,部分病患甚至因此成癮,使用量愈吃愈多,可說傷身又傷神。

失眠是所多都經歷過的困擾,過去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台灣至少有200萬人為失眠所苦。安眠鎮定藥物使用量逐年增加,至西元2000年時,美國安眠鎮定藥物使用量高達58億顆,足夠當時給全世界一人一顆;台灣於西元2000年時的安眠鎮定藥物使用量是1億6000萬顆,是當時台灣人口數的6倍多。

失眠,不建議馬上尋求安眠鎮定藥物治療,應先了解失眠的型態,看是睡不著、中途容易醒、睡眠品質差或容易提前醒?了解失眠型態後,要分析並釐清可能失眠的原因,臨床上常見原因包括:睡前服用興奮性飲料、環境吵雜、憂鬱、生活作息不規律或疾病等。

對於失眠,應找出根本原因,以治本為目標,非藥物治療方式成效都不彰時,醫師臨床評估有開立藥物的必要,這時才選擇安眠鎮定藥物當作治療選擇。

大部分安眠鎮定藥物都是管制藥品,須經醫師評估開立處方籤後方能取得,坊間不時耳聞部分地方可以「買到」安眠鎮定藥物,恐有違法之虞。

藥物好比「雙面刃」,如使用適當,可以讓失眠顯著改善,生活品質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出現藥物副作用,如昏昏欲睡、肌肉無力、失憶夢遊、跌倒或是成癮依賴等。

因此,民眾應依醫師處方服用。如自行增加劑量或濫用藥物,長期下來可能會有藥效逐漸減低或使用量愈來愈大的情況,這是因為逐漸產生「藥物耐受性」的因素。

不服用時,可能又會有反彈性失眠與焦慮等戒斷症狀。到最後,如果產生了依賴或成癮,不斷惡性循環愈吃愈多,恐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以及身心面臨極大煎熬。

民眾若因失眠所苦,不妨先藉由網路或書籍來了解失眠成因以及安眠鎮定藥物特性,如經非藥物治療無效且為失眠所苦,可尋求醫師協助。有了正確認知、睡眠習慣及正確的服藥方式,才有安全保障。

 
健康名人堂/內外婦兒醫療 為何四大皆空?
江東亮/聯合報
醫療四大皆空,空從哪裡來?

回顧醫療四大皆空事件的發展情節,令人玩味。

根據國立陽明大學李玉春教授的說法,「內外婦兒四大皆空」是她創造出來的口號,目的希望全民健保實施總額預算時,不要導致資源錯置,發生辛苦高風險的專科乏人問津。

2009年夏天,監察委員黃煌雄先生開始進行全民健保總體檢。根據他的田野觀察,當時社會對醫療四大皆空的現象,尚持保留態度,而衛生署甚至函覆監察院:內外婦兒四大專科人力並無不足,且總額協商已朝導正科別平衡目標,予以挹注經費。

有趣的是,2011年隨著全民健保總體檢報告的出爐,以及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的舉辦,內外婦兒四大皆空議題突然變得急迫起來,衛生署亦馬上召開守護台灣醫療高峰會議,端出12大解決策略。但究竟空從哪裡來?

領這科證書 卻看那科病人

要確定那一專科的醫師人力夠不夠,首先要定義誰是該專科醫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誰領取該專科醫師證書。但實務上,往往是拿此專科醫師證書,卻還看彼專科病人。

以兒科為例,根據2010年健保申報資料,領有兒科醫師證書之醫師所申報的醫療費用中,34%係來自對大人的服務,同時竟然只有28%的兒童醫療費用申報來源,是領有兒科醫師證書之醫師。因此,到底誰是兒科醫師呢?而兒科醫師又是誰?就實務面而言,並不容易歸類。

人力需求大 大醫院招嘸人

既然如此,又有誰知道四大皆空來臨呢?答案是,大醫院。因為全民健保開辦以後,大醫院急遽擴增,以醫學中心為例,1994年只有13家,現在卻高達22家,於是住院醫師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大醫院每年需要招收多少新住院醫師呢?從衛生署核定的專科醫師訓練容額,我們可以看出端倪。2010年之前,每年核定容額為1948名,其中四大科920名,家庭醫學科150名,及其他專科878名。

然而,自1990年代起,臺灣每年只有1300名左右的醫學畢業生,比專科醫師訓練容額核定數少27%,所以每家大醫院愈來愈容易招不到住院醫師。至於2011年,則又因剛開始實施一般醫學訓練,直接進入專科住院醫師訓練的醫學畢業生人數幾乎減半,招不到住院醫師的問題更加嚴重。

興趣、收入 影響醫學生選科

但是,為什麼是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呢?首先,個別醫學畢業生的選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根據鄭守夏教授的研究,影響醫學生選擇專科的因素,前三名依序為:生活品質、臨床專業興趣,以及醫療糾紛。所以,眼耳鼻喉及皮膚科熱門,而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可說相當正常。事實上,還有其他更冷門的專科,例如:麻醉、放射、核醫等。

但我們更不能忽視醫療市場的力量,因為醫師也是經濟人。觀察醫師對開業地點的選擇,可以發現:社區執業醫師人數多寡,是他們考慮落腳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而是否繼續開業則與其自己執業收入高低息息相關。

專科醫療需求降 醫師減少

所以,當醫師人力總供給量不斷增加時,我們會發現:無醫鄉鎮愈來愈少。以兒科醫師為例,從2000年到2010年,兒科專科醫師人力增加57%,而無兒科醫師鄉鎮,則由207減少為179個。

另一方面,對於醫療需求不斷下降的專科,則該專科醫師人數也會隨之減少。以生產需求為例,在2000年與2010年之間,由於生育率急遽下降,出生數減少46%,向健保局申報生產費用之婦產科醫師人數則同步減少12%。此外,同一期間婦產科專科醫師領證人數只增加19%,遠低於全國執業醫師人力的32%,顯示醫學畢業生選擇接受婦產科醫師訓練人數也大幅下降。

醫療體系改革 是根本之道

目前衛生署解決醫療之空的12項策略,著重提高相關專科醫師的執業意願以及降低醫療糾紛風險,可說已經正視問題,並且向前邁進一大步。但是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更上游的因素,包括大醫院對住院醫師的大量需求以及醫療市場的宏觀力量,對產生醫療之空的重要性,而其解決之道則有待醫療體系之整體改革。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醫藥新知
 
高凌風罹癌急性白血病 醫師:三成可治癒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藝人高凌風日前住院,已檢查證實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但高凌風表現樂觀,外界一度誤會病情不嚴重。醫師說,白血病即俗稱的血癌,若經適當治療,是少數可被治癒的癌症之一。

高凌風住進台北榮民總醫院數日,北榮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成槐說,「急性白血病怎會不嚴重?只是還沒開始治療而已。」院方已擬定治療計畫,但他不願透露細節,只強調高凌風很樂觀也很配合。急性白血病最重要的就是趕緊治療。

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唐季祿表示,血癌是骨髓幹細胞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目前致病原因不明,可能與石油、塑化劑、甲苯、輻射等環境汙染,或家族體質有關。

血癌可分急性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兩種,唐季祿說,「血癌非絕症」,無論急性或慢性,有三成患者治療後可痊癒,至少七成病患可緩解疾病惡化。

北榮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說,過去血癌的兩年存活率不到百分之十,如今有六成患者能獲良好控制。

 
暖爐「無感慢烤」… 小心紅斑、血管炎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氣溫下降,民眾紛紛搬出電暖爐禦寒保暖,不過,醫師提醒,不要靠電暖爐太近,以免會「烤」傷。

一名外派大陸工作的卅多歲男性上班族,最近左上手臂出現網狀紅色斑塊,回台後到皮膚科求診,他以為是皮膚過敏,但是醫師診察後發現紅色斑塊是屬「外力」造成的血管炎,相當罕見,詢問男子日常作息,才發現竟是長時間坐在電暖爐旁肇禍。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昭宏說,這名男子在上海工作,當地最近氣候轉涼,他習慣在工作或上網時,把小型電暖爐放在身體左側卅公分處保暖,因為距離近,左上手臂長期接受「無感慢烤」,不僅皮膚表面微焦,出現紅色斑塊,連血管都被烤到發炎。

劉昭宏說,不少怕冷的老人家或手腳容易冰冷的民眾,冬天經常使用電暖爐,有的小暖爐發熱範圍小,使用者就直接放在身旁取暖,以為只要不接觸到表面的發熱網就不會被燙傷。

劉昭宏說,人體皮膚長時間和暖爐近距離接觸,就像食物在烤肉架上「烘烤」,表層皮膚就會逐漸形成咖啡色或紅色斑塊,甚至連血管也會因受熱發炎。

劉昭宏表示,血管炎通常是由紅斑性狼瘡併發症引起,但是在長期受到烘烤下,血管蛋白質構造受熱遭破壞導致脆化,也會引起發炎症狀。

除了電暖爐外,有老人家喜歡將電熱袋直接敷在肚子上,也要小心引發肚皮灼傷或血管發炎。

 
罹患書寫性痙攣 護士手抖難打針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1名40多歲資深護理人員,有天上班,突然發現自己的手部不自主地捲縮、顫抖,無法為病人打針,醫師診斷發現,他罹患少見的「書寫性痙攣」,雖以肉毒桿菌治療,但仍無法完全恢復,只好忍痛辭職。

成大神經部動作障礙科主任黃文柱表示,「書寫性痙攣」目前病因不明,或可能與基因與體質有關,或是腦部病變,求診病人年齡多在20至50歲,多發生在手部工作者的身上,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針對症狀改善。

部分書寫性痙攣的患者有家族病史,病情緩慢,一開始多是手掌或手腕出現疼痛,漸漸地手指不聽使喚、動作不協調,再嚴重到上臂出現痙攣,綁鞋帶、穿針等動作都不可能。

黃文柱說,他曾有患者因無法打電腦,改用「一指神功」,沒想到速度更快,但是像寫字、打針、彈琴等需要肌肉與神經緊密配合的動作,即使使用肉毒桿菌治療,無法百分之百恢復正常,患者常因此放棄原來的工作。

有資深護理人員,一開始只出現手腕痠痛的症狀,但越來越嚴重,有次要幫病人打針,右手突然不聽使喚,不但向內捲縮、且顫抖,只好拜託同事幫忙,但症狀越嚴重,這名護理師更是緊張,顫抖得越明顯,連寫一份病歷,都像在刻鋼板,寫1個字要花1、2分鐘,難如登天。

護理工作一定要用到手,護理師最後只好辭職,但3到4個月仍要回診,注射肉毒桿菌,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黃文柱表示,雖然患者的發病,都從手開始,醫生說,很難認定為職業傷害,罹病者與基因、體質有關,主要是因為手部的神經變化,造成肌肉不正常的收縮,不少患者初期常誤以為是痠痛,而到骨科就診。

 
防醫療人球 醫院未協助轉診 罰!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避免醫療「人球」出現,衛生署最近公告「全民健保轉診實施辦法」,明年起,各醫療院所應基於醫療需要,安排病患轉診;若醫院事前未安排病患轉診,就任意轉出病患,將遭違約記點,十次記點就停止健保特約一個月。

依新規定,醫療院所不是消極開具轉診單即了事。醫療院所開轉診單前,要先接洽轉入醫院,替病患安排就醫日期、診療科別及掛號。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健保特約醫院診所應設轉診櫃檯處理,轉診單上也應清楚載明欲轉診的醫療機構名稱、就醫日期、診療科別等資訊,且應將轉診就醫類別註記在健保卡,並傳輸到健保局。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李純馥指出,該辦法就是在「提醒」醫療院所對於上門求診的病患應好好診治,如果因能力、設備不足就要安排轉診,不可以讓病患自己想辦法轉診。該局規定院所在轉診時應予註記,目的在利於追蹤、管理。

此外,李純馥說,健保鼓勵普通病患先到基層就醫,再依病情分級轉診到大醫院,若持有醫師開立的轉診單,就可免收跨級就醫的部分負擔。舉例來說,某甲逕自到醫學中心就診,就要繳部分負擔費用三百六十元,但若持轉診單就醫,就只要兩百六十元。

對健保局的強制措施,並祭出違約記點的懲處,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過去醫界喊轉診已喊了好多年,他認同健保局推動轉診的決心;但他認為,轉診應是基於醫師專業判斷,不宜由行政凌駕專業,更不是「為轉診而轉診」。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也說,目前衛生署對於各醫院處理急診病患需轉院的規定,已訂有緊急傷病患轉診辦法,各醫院也都照規範做,但臨床上也曾碰到,本來醫院已安排病患轉到他院,但病患臨時變卦的情況,卻不通知對方,讓醫院相關人員感到氣餒。

 
健康焦點
 
冷天變好睡 失眠的少1成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天氣變冷,不少人一整天總是昏昏欲睡。醫師說,近日門診失眠患者掉了一成,主要是天氣變冷,冷空氣讓皮膚周邊溫度下降,核心體溫散熱順暢,較易入睡。

為了解季節變化對睡眠影響,國外曾以九名年輕男性為研究對象,量肛溫及抽血測褪黑激素,研究發現,隨著光線逐漸增強,影響睡眠的褪黑激素,其分泌高峰時間會延後一點三小時,睡覺時間也會延遲一至兩小時。也就是說,如果天氣變冷,日照光線減少,褪黑激素分泌高峰將提前,睡意較平常提早一、兩個小時出現。

「體溫確實會影響睡眠。」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說,通常睡覺時,耳溫、肛溫等核心溫度會逐漸傳遞至周邊皮膚,睡覺因血管擴張散熱,體溫會稍微下降,較易入睡。同樣地,天冷、身體接觸冷空氣,皮膚周邊溫度下降,讓核心體溫散熱較順暢,可以睡得好。

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表示,不少失眠者在睡前一小時洗熱水澡,藉由體溫升高,逐漸散熱、降溫過程,幫助入睡,主要是利用中樞核心體溫冷卻作用,改善失眠問題。

 
保健優概念
 
少吃垃圾食物 未必有助減重
中央社/聯合報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減少垃圾食物的選項,能降低攝取的熱量;但是未必會降低全部攝取的卡路里,且也未必能使體重下降。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教授芮諾爾(Hollie Raynor)說:「限制某類食物的選項,有助於降低該類食物熱量攝取,但似乎也會增加其他類食物攝取。」

研究論文刊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這項研究提醒減少碳水化合物等限制食物種類的節食者,不要光注意某類食物的卡路里,也要當心攝取的全部熱量。

芮諾爾的研究團隊徵求200名想減重的過重或肥胖成年人,要求他們改變生活方式。參與者會採取低卡路里飲食、增加體能活動,並在小組會議中討論健康行為。

其中半數被要求將垃圾食物限制在兩種,可選擇的項目愈少,愈會減低對食物的興趣。

研究歷時一年半,在研究進行半年與一年後,低選項組的人從垃圾食物攝取的熱量,比起另一組每天少100大卡,研究結束時,攝取熱量每天少80大卡。

兩組人在研究過程中都攝取較少熱量,成功減重。但是兩組人減少的體重都約4.5公斤。

蘇格蘭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研究人員強斯東(Alexandra Johnstone)說:「試圖減少飲食中的選項是有道理的,但是人類喜歡吃,所以會從其他食物成分中尋找可吃的東西。」她並未參與這項研究。

之前研究顯示,限制飲食選項的人比較容易減重,也較容易維持。芮諾爾說,她希望瞭解如果限制冰淇淋、餅乾和洋芋片等高熱量低營養成分的食物,對減重是否有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