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小女兒在床上翻身玩耍,6個月前,我甚至不敢奢望。 2013年4月,老二出生了。產後返家坐月子時,聽聞娘家祖母過世的噩耗,產後第10天,婆婆與我發現孩子睡覺時習慣將臉轉向左側側睡,一開始不以為意,後來又發現孩子右側脖子有5公分大的硬塊。 我們趕緊尋求醫師治療,經由診斷,確診為「嬰兒斜頸症」,由此展開小女兒復健之路。 復健之路,漫長卻不得不走,我們居住於台中市和平偏遠山區,為了讓孩子早日痊癒,每日來回約2個小時車程及油資,我們不以為苦,只是見到每次復健過程中,孩子噙在眼角的淚水,讓我心中無盡的酸楚。 斜頸症的黃金治療期,最好在孩子滿6個月前,為了不讓孩子日後因斜頸而異於常人,甚至需要開刀,我與先生不僅每日勤跑復健門診尋求治療,在家中,我們更是每隔3至4小時,便給孩子做頸部按摩及患側肌肉的伸展及旋轉。 孩子從滿月起,天天上醫院,天天淚流滿面,天天哭到睡著。朋友問我,怎麼有辦法對孩子下此重手?不心疼嗎?而我正是因為心疼孩子而不得不做啊!我不想日後孩子因此而流更多的眼淚、受更多的委屈,這也算是為人父母的甜蜜負荷吧! 180多個日子,在我的心中無盡漫長。復健時認識許多忘年之交,大家一起在復健路上打氣加油,總是有人問,「這麼小的孩子也要做復健?」我總不厭其煩回應,給自己,也給大家信心。 看見孩子患側的肌纖維瘤硬塊消失,脖子兩側的肌肉厚度日趨一致,已經復元約八至九成,不仔細留意,甚至察覺不出來,我知道孩子從復健科畢業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