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年輕患巴金森 喝酒、飲地下水害的


【藝聞電子報】以「藝文」會友!為你提供最新、值得推薦的藝文活動,及針對重要的藝文話題做深度報導。 【好心肝.好健康】電子報提供您最正確的保肝之道、最即時的肝病治療新知,以及與您切身相關的健康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12/23 第39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年輕患巴金森 喝酒、飲地下水害的
進補補過頭 小心中風
隱睪症晚治療 不孕機率高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 乳癌新選擇
肝腫瘤越大 復發機率越大
健康焦點 維他命對身體好?研究說未必
網路成癮 工作不專心讓工時變長
喝低卡可樂 小心腰圍變粗
血糖失控…視力跟著惡化
保健優概念 規律運動勿勞累 學過「簡單生活」
飲食「2低3高」 遠離三高病!

醫藥新知
 
年輕患巴金森 喝酒、飲地下水害的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約有三至五萬名巴金森氏症患者。台大醫院昨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男性、有飲酒習慣及長期飲用地下水,也是罹患巴金森氏症的危險因子;如果基因檢測有BST1基因表現異常,得到巴金森氏症風險是一般人的一點六倍以上。

年紀越大、尤其是六十歲以上民眾罹患巴金森氏症機會越高,因此,不少人以為這是老人病。其實,約有百分之十五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在五十歲以下的壯年發病,醫界也積極想找出病因。

台大醫學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表示,巴金森氏症的病因複雜,為找出致病主因,台大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針對五百位病友及五百位一般民眾進行對照研究,分析環境因子、內在體質與致病的關連性,發現國內男性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女性的一點五倍。

此外,每天喝酒、長期飲用地下水、井水,都是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高風險因子。

吳瑞美說,該院收治的巴金森症患者中,約有五成曾長期飲用地下水,因地下水含有砷、錳、銅等重金屬,可能影響神經傳導。此外,長期接觸農藥、殺蟲劑等職業暴露,也是好發巴金森氏症的危險因子。

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外,台大研究團隊也證實,體內BST1基因表現異常、FBOX7基因、遺傳Parkin基因突變等,都可能成為巴金森氏症的「候選人」,台大曾收治十八歲就罹患巴金森氏症個案。

吳瑞美提醒,住在嘉南地區烏腳病流行區的男性民眾,平時可能飲用地下水,若發現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異常、注意力失常、記憶力退步及規畫執行力降低等情形,恐是巴金森氏症發病初期症狀,應早日就醫。

 
進補補過頭 小心中風
記者黃煌權/朴子報導/聯合報
寒冬裡,家家戶戶都會進補,但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表示,如果是高血壓、肥胖者及燥熱體質者,最好不要吃含有辛香類的補品,以免加速血液循環,嚴重時可能導致血管破裂而中風。

李昌諴說,國人進補的食材,除了各種肉類等主菜外,通常還會加入薑、大蒜、辣椒、胡椒、茴香、肉桂、丁香等辛香類的食料。不過,因辛香類的食料會加速血液循環,加上高血壓、肥胖者及燥熱體質者,其血管的彈性實差,當血液快速循環時,這些人可能因血液無法通暢流動,導致心血管、腦血管破裂而中風。

李昌諴建議,如果是高血壓、肥胖者及燥熱體質的民眾想解饞,不妨在補品裡添加青菜、豆腐、山藥改為涼補,最好不要喝含辛香類食料的湯;即使未引發中風,也會出現頭暈、頭痛症狀。

另外,如消化系統較差或患有痔瘡的民眾,也應避免食用含辛香類過多的補品,易造成胃潰瘍,痔瘡患者則可能痔瘡流血。

 
隱睪症晚治療 不孕機率高
李樹人/聯合晚報
隱睪症是小男嬰常見的問題,睪丸沒長在該在的位置,也就是在陰囊摸不到睪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吳季如指出,在發育階段中,如果睪丸在下降的過程中受到障礙,就可能停留在路徑上某一個位置,沒有進入陰囊,形成隱睪症。

流行病學調查,足月生產的男寶寶,隱睪症盛行率約2%,早產兒隱睪症發生率則可能提高到20%。大約一半隱睪症寶寶在一歲之後,睪丸會自動下降至陰囊,但仍有1%睪丸「不見了」,也就是每100名男寶寶中,即有一人罹患隱睪症。

在胎兒發育時期,睪丸位在後腹腔中,之後經由鼠蹊部的鼠蹊環路徑進入陰囊。男性胎兒到了九個月大時,睪丸位置大約會進入陰囊內,這也是早產男嬰隱睪症比率較高的原因,因為此時睪丸還不到正常進入陰囊的時間。

睪丸沒下降 睪丸癌風險增

如果隱睪症寶寶未能及時發現、接受治療,長大後不孕比率相當高。臨床顯示,要是到了青春期,睪丸仍停留在腹腔內,即使睪丸大小正常,也已喪失產生精蟲能力,未來罹患惡性睪丸癌風險大增。

睪丸需在較低溫的環境中才能製造精子,陰囊內溫度較腹腔內低約1至1.5℃,如果睪丸一直處於較高溫度的環境中,造精的能力會受到影響。據統計,沒有下降到陰囊的睪丸發生惡性腫瘤的機率,約是正常人40倍。

吳季如說,兩側睪丸發生隱睪比率差不多,隱睪症男童也常伴腹股溝疝氣。如果確定罹患隱睪症,到了一歲後睪丸還降不下來,應該在一歲六個月之前,透過手術固定睪丸位置。

蛋蛋不見影響甚鉅,吳季如提醒父母幫小男生洗澡、換尿片時,最好讓寶寶平躺著,檢查兩顆蛋蛋是否存在陰囊。如果摸不到小蛋蛋,務必請醫師幫忙檢查,以免影響小孩的生育力。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寶寶營養過剩,體脂肪過多,外表就像是可愛的小肉球。但體型過胖,也可能引發蛋蛋危機,睪丸遭腹部脂肪團團包住,因溫度過高,長期會增加不孕機率。提醒小胖弟應積極運動,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 乳癌新選擇
李樹人/聯合晚報
局部晚期及轉移性乳癌治療有新選擇!過去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常苦無較好藥物治療,近來國外多項研究認為,以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明顯較長。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趙祖怡曾收治一名48歲局部晚期乳癌且肺部轉移患者,左邊乳房潰爛,在接受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後,腫瘤明顯縮小。

趙祖怡表示,乳癌發生率與死亡人數每年逐漸增加,一般認為,即使是早期乳癌,仍約有一半的病人會發生遠處轉移,其中以HER2基因過度表現型及三陰型等患者較常發生,前者有標靶藥物可用,後者則無較好藥物。

趙祖怡說,臨床上三陰型患者疾病容易惡化、死亡快速,但加上此標靶藥物後,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拉長。國內外臨床研究顯示,轉移性及局部晚期乳癌患者如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未使用者相較,有顯著差異。

原因在於此標靶藥物能延緩腫瘤惡化,讓新生的血管無法增生,癌細胞得不到養分生長停滯,還有可能讓腫瘤血管正常化、腫瘤壓力減少、血流正常化,使得化療藥物能順利進入腫瘤產生治療效果。

目前此標靶藥物在歐盟、日本、台灣均可用於轉移性乳癌治療。至於三陰型轉移性乳癌因無其他較好藥物,則可考慮與化療合併使用於第一線治療。

專家的話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趙祖怡: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能延緩腫瘤惡化,讓新生的血管無法增生,癌細胞得不到養分生長停滯,還有可能讓腫瘤血管正常化、腫瘤壓力減少、血流正常化,使得化療藥物能順利進入腫瘤產生治療效果。

 
肝腫瘤越大 復發機率越大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聯合晚報
老同學見面,互相挖苦。

「你做事太龜毛了,請你寫文章,一改再改、一修再修,至少修了三、四次。」

「你還不是一樣,老婆也是一改再改、一換再換,一共換了三次。」

對肝腫瘤的病人而言,這種重來的事也是一直發生。

第一次發現肝腫瘤,開刀順利切除了,或用栓塞或電燒順利消除了,可是有不少病友隔一段時間後會復發。復發有兩種,一種是原來的腫瘤在治療前跑出去的;另一種是原來的腫瘤完全消滅了,但別處的肝細胞又惡化成肝癌,重新長出來。

一般而言,腫瘤越小,治療前跑出去的機會越少,反之,腫瘤越大跑出去的機率也越大。因此對B、C肝炎的病友而言,定期追蹤是很重要的必修課。

至於第二種情形,從其他的肝臟部位再長出來的,這是因為一旦感染B肝或C肝,通常幾乎是整個肝臟都受到波及。此外,B肝或C肝病毒長期躲在肝臟內,引起肝臟的發炎壞死、甚至肝硬化,這些變化本身就容易使肝細胞惡化而產生肝癌。

因此明哲保「身」,保持完膚不要讓自己的皮膚粘膜有傷口,以免B肝或C肝病毒乘虛而入,是最好的保肝之道。

※延伸閱讀》


•肝腫瘤長大 小心到處趴趴走

 
健康焦點
 
維他命對身體好?研究說未必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服用抗氧化維他命,對身體不見得好。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額外補充β胡蘿蔔素、維他命E及過量的維他命A,反可能提高死亡率。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刊登一篇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所做的「服抗氧化劑營養補充品避免死亡率」研究,回顧一九七七年到去年共七十八篇文獻後發現,服抗氧化劑維他命與降低死亡率關連性不大;反而是補充β胡蘿蔔素、維他命E及過量的維他命A,與提高死亡率有關。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抗氧化劑維他命並無想像中延年益壽或降低心血管疾病效果;甚至還有研究指出,吸菸者補充維他命A,會提高肺癌風險;慢性病者補充維他命B群,死亡率更高。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表示,特殊族群可補充必要維他命,「但若想藉此延年益壽,大可不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院長顏慕庸說,研究發現,人體內許多細胞都有維生素D受體,若能從正常日曬或食物補充最好。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有癌症病人擔心補充維他命會助長癌細胞,他多建議病人以接受治療、調整生活習慣為主,不必刻意補充維他命。

※延伸閱讀》

•迷信維他命 當心短命


•吃維他命防癌?仍要均衡飲食


•鈣片+綜合維他命 補出問題

 
網路成癮 工作不專心讓工時變長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不少人逮到空檔就上臉書、Line訊息、玩遊戲,網路就像哆拉A夢的「任意門」,可以立刻跳脫現實。一項研究發現,兩成科技業上班族有網路成癮,會加深工作的疲勞感,若是工作需與他人互動,更會失去幹勁。

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張立人等人進行「焦慮、憂鬱、工作疲勞與網路成癮」的關聯性研究,對384名科技業員工以「網路成癮量表」評分,發現21%有網路成癮問題,同時有網路成癮者,工作疲勞程度比非成癮者高,這項研究最近於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中發表。

張立人說,研究中發現,網路成癮與「服務對象相關疲勞」的關聯性高,也就是工作時需要與他人互動,網路成癮者會變得更沒有耐心,手機發出「叮咚」一聲就分心,只想趕快把對方打發。

張立人表示,網路成癮會使得工作疲勞感加劇,因為工作時無法專注、為了完成工作又得拉長工時,造成惡性循環。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說,青少年網路成癮,可能會被家長帶去求診,但上班族很少自覺上網過頭,影響到跟家人相處時間也不以為意。網路成癮者以線上遊戲危險最高,練功升級的快感,猶如毒品刺激,體驗過就很容易沈迷。凌晨還在臉書發文的人,就算沒上癮,隔天一定會影響工作精神。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網路成癮?張立人指出,如果上網時間越拉越長,明明知道自己失控,因為太常上網睡不好覺、被主管盯上,卻想戒又戒不掉,或是上網變成抒發負面情緒的唯一方式,「心情不好就想打魔獸」等,可能就有網路成癮。

※延伸閱讀》


•半夜睡不著關燈用3C 傷害水晶體

•孩子3C成癮 專注力易不集中


•3C產品擾亂腦分泌 學習、情緒難穩


•天天5動作 低頭族不會抬不起頭

 
喝低卡可樂 小心腰圍變粗
黃玉芳/聯合晚報
低卡可樂被不少減肥民眾當成「聖品」,既可滿足口欲,又不必擔心熱量過高。但瑞士食物、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在「肥胖評論」(Obesity Reviews )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認為低卡可樂中的果糖、人工甜味劑與另一種低卡的甜味劑「糖醇」,會干擾天然的腸道細菌,反而可能造形成「低卡可樂肚」。

研究人員艾曼達•潘恩(Amanda Payne)在論文指出,低卡可樂中含的果糖、人工甜味劑和糖醇,會干擾腸道細菌,並打亂新陳代謝,結果反而促使分泌更多胰島素,讓控制血糖濃度與儲存脂肪的荷爾蒙發生作用,且堆積更多脂肪,以致腰圍更粗,形成低卡可樂肚。

此外,低卡可樂中的蘇打水、色素與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 K)等甜味劑,也可能加速老化過程。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腰圍變粗主要跟攝取熱量多,而且久坐不動等生活型態有關,吃太多又坐著不動,身體自然無法消耗多餘的熱量。喝低卡汽水,讓想喝可樂汽水卻不想變胖的民眾減少熱量,但平時還是要好好控制吃進體內的熱量。

祝年豐建議,即使是熱量較低的低卡汽水,還是偶爾喝就好,不鼓勵用來代替白開水。而汽水可樂中的甜味劑等人工添加物,雖是合法添加,但目前仍不清楚這些化學物質是否能完全自人體代謝,因此仍建議不要大量攝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副主任林文元也建議,不要偏愛「一味」飲料。門診觀察及研究曾發現,不少民眾會因為自己喝了低卡飲料,認為從飲料攝取的熱量減少,不知不覺間多喝幾口,反而會對其他食物的熱量失去戒心,導致變胖,這也可能是喝低卡飲料,腰圍卻越喝越粗的原因之一。

 
血糖失控…視力跟著惡化
記者彭宣雅整理/聯合晚報
問:我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由於整天在外面工作,飲食難控制,加上本身也不太注意,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

看東西扭曲 黃斑部病變

最近幾天,我看東西的時候,發現視力變模糊,尤其晚上更覺得看不清楚,有時甚至會覺得眼前的物件扭曲。因為怕跌倒,我去看了眼科,經過散瞳檢查發現,原來是糖尿病產生黃斑部水腫。請問醫生,這種水腫會持續惡化嗎?我會失明嗎?(52歲,公務人員,台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答:

眼內注射血管抑制劑

黃斑部水腫是糖尿病患者視力受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階段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在體內過度作用,是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重要因素,患者可在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原本用來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新生血管抑制劑需要自費,有許多病患負擔不起。但今年2月開始,健保已經核准有條件給付,病患只要檢附螢光眼底攝影、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檢查報告,同時視力符合0.05到0.5間,近三個月內的糖化血色素數值低於10%,就有資格由醫師代為申請。

當健保核准患者申請,第一年會先給付3針費用,如果注射效果不錯,可再申請2針,因此第一年最多健保可給付5針。但第二年就必須再次申請,最多健保可核准3針,算一算兩年可省下將近30萬元藥費。

曾中風不宜用血管抑制劑

但部分醫學研究也顯示,使用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黃斑部水腫,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影響心臟功能。因此,提醒本身有中風、心肌缺氧病史、懷孕、腎功能較差的病患,並不適合接受螢光眼底攝影檢查,建議先控制血糖,由眼科醫師進行各項評估,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保健優概念
 
規律運動勿勞累 學過「簡單生活」
記者黃文彥、林思宇/專題報導/聯合報
中風高危險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凝血異常、肥胖、抽菸、飲酒過量、缺乏運動、高膽固醇飲食等。

部分年輕人常熬夜或壓力大,也成為中風高危險群。

統計顯示,55歲後,每增加10歲,中風發生率倍增。65歲以前,男性腦中風病人較多,但女性在65歲以後,中風發生率開始增加。有家族史者,如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姊妹有腦中風病史者,腦中風機率較高。過去曾有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病史者,容易再次中風;腦中風患者有三成可能在5年內復發。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說,預防中風,40歲以上成年人每3年要健康檢查,65歲以上老人每年健康檢查;高血壓、糖尿病等要遵照醫師囑咐服藥、複診,不可以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

台灣腦中風學會副秘書長陳龍建議,規律運動,最好是每周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速要達到每分鐘130下;飲食控制方面,要控制熱量,減少油炸、油煎食物,可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同時不要熬夜、抽菸和飲酒過量。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胡漢華說,預防中風,不能太勞累,最好能過「簡單生活」,每天睡足7、8個小時,並適度運動,才能維持健康。

 
飲食「2低3高」 遠離三高病!
彭宣雅/聯合晚報

腦血管疾病也就是俗稱的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前幾名。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及體重過重,都是罹患腦中風的高危險群。三高疾病和民眾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現在人飲食西化,喜歡高糖、高油、高鹽、高熱量飲食,美國中風協會提倡「得舒飲食」,教民眾健康吃,遠離疾病。

得舒飲食 穩定血壓、膽固醇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表示,「得舒飲食」是飲食中含有比較多的全穀類、蔬果、魚類、低脂奶、堅果,但較少攝取脂肪、紅肉及甜食。得舒飲食富含纖維、鉀、鈣、鎂,有助於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

美國中風協會提出的這套預防腦中風營養與飲食建議,主要是讓民眾平時限制鈉攝取量,同時增加鉀攝取,有助於穩定血壓。多吃蔬果、低脂乳品,減少飽和脂肪攝取,則有助於降低血壓。

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根據這項原則,設計出鮭魚丼飯、鮮果沙拉、南瓜花椰拌鮮菇等健康料理。像是鮭魚丼飯,鮭魚營養豐富,配合各式蔬菜、雜糧飯和黑芝麻,用烤、拌的方式,取代大火熱油炒飯的作法,降低油脂含量。另一道南瓜花椰拌鮮菇,南瓜含有豐富的鉀,花椰菜則有花青素,有助抗氧化,搭配富含多醣體的菇類及松子,用橄欖油和醋香調味,清爽不油膩。

徐裴莉建議民眾,掌握「低油、低鹽、高鉀、高鎂、高纖」的飲食原則,多以蒸、煮、烤、拌取代油煎、油炸、重口味烹調習慣,才能吃得健康、減少心血管負擔。

※延伸閱讀》

•國衛院研究:三食材制得住三高


•三高族群…管控疾病 保腎良方


•血管塞車了 三高是禍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