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 先前研究指出,若每日靜態生活的時間過久會合併一些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一般認為,長時間未間斷的坐立會損壞健康。 2013年10月的Am J Prev Med.,英國學者Ryde GC報導坐辦公桌的上班族與體重相關指標的相關性,包括與腰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作者採用座墊客觀評估5天,包括坐立總時間和起身離座次數,並量測腰圍、體重和BMI。分析後發現,長時間坐立者發生腰圍粗大(男性≧94 cm,女性≧80cm)的風險為短時間坐立者的2.7倍,而BMI≧30的風險則為9.0倍;但起身離座次數與腰圍或BMI無關。 2013年12月的J Electromyogr Kinesiol.中,加拿大學者Nairn BC等發表論文報告在長時間坐立時的腹部肌肉活動量變化。本研究著重在長久坐立時的胸椎和/或多軸心動作的情況,本研究共收案10位健康男性,分析模式為連續坐立2小時,研究者使用肌電圖記錄軀幹6個部位(頸部,胸部上段、胸部中段,胸部下段,腰椎和骨盆)兩側肌肉活性和三維空間動作。結果共有4位出現短暫疼痛,且其腹部肌肉活性高於平均值,即出現肌肉異常活動型式,疼痛和下背肌肉活性間具些微正相關。雖然腹肌活性增高與疼痛分數未呈直接相關,但可能是短暫疼痛的前兆或促發因子。 2013年10月的J Appl Physiol.電子搶先報導中,荷蘭學者Altenburg TM等報導每小時從事短時間中強度自行車運動來中斷長久坐立,並評估對健康年輕成人的心代謝風險因子的影響,並比較坐立時和從事中強度身體活動時,受試者的腿部肌肉活動量。分為2種實驗情況(1)8小時長坐;(2)8小時坐立時間中,每小時中斷8分鐘,從事中強度的自行車運動。2組受試者分別在1小時和5小時進食一份標準化高脂肪混合食物,且每隔1小時抽血檢驗,另利用肌電圖檢查肌肉活性。 結果發現,從事自行車運動時的肌肉活動量是坐立者的7∼8倍,間歇性坐立者在進食後的C-peptide濃度低於長久坐立者(C-peptide不具生理作用,可作為監測胰島素分泌的指標,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C-pep-tide會增加),但進食後的其他代謝生物指標如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則無明顯差別,可見每小時從事身體活動者的肌肉活動量高於久坐者,且飯後血中的C-peptide濃度低於對照組。 (選錄自《健康世界》456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