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站10分鐘就腳痠 小心靜脈曲張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Bloomberg Businessweek》繁體中文版,報導熱點公司和話題,研究當代新經濟。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來聊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3/03 第39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站10分鐘就腳痠 小心靜脈曲張
高尿酸併痛風 死亡率增2倍
孕婦生完反變瘦 醫師:僅占5%
防冠狀病毒感染症 赴中東勿接觸駱駝
心臟病 恐增婦女失智症風險
健康焦點 增廣健聞/上腹痛2年不理 疑胃癌穿孔
婦女尿失禁別害臊 趕緊就醫吧
健檢前用餐 不影響膽固醇
抹片篩檢延長 醫學會不支持
保健優概念 連假開長途 車內伸展操防痠痛

醫藥新知
 
站10分鐘就腳痠 小心靜脈曲張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43歲的陳姓貴婦因靜脈曲張,雙腿腫痛,無法久站,她試過按摩、泡腳,結果狀況更嚴重,直到接受台中市南屯區陳建彰心血管專科診所治療後,雙腿也不再腫痛,還她美麗雙腿。

心血管專科醫師陳建彰說,很多人誤以為靜脈曲張只是美觀問題,其實它會影響腳部血液循環,若放任不管,可能導致皮膚潰瘍出血、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會截肢、肺栓塞猝死,建議民眾站不到十分鐘就腿酸、腫痛,應立即就醫。

從事房地產業的陳姓貴婦說,她從國小五年級開始,雙腿出現青筋般的靜脈曲張,她以為是皮膚白、皮層薄,血管看起較明顯,家族的媽媽、阿姨、外婆都是如此,也就不以為意。

陳姓貴婦指出,但隨著年紀增長,她雙腿的靜脈曲張越來越嚴重,只要稍微站一下就腿痠,尤其是夏天與生理期到來,腿部就更加腫脹與疼痛,她也因為青筋浮現,不敢穿著短褲或短裙。

陳建彰說,陳姓病患的靜脈主幹沒有異常,異常的小靜脈血管口徑小於四毫米,經接受四次硬化劑注射、塗藥等療程後,不但靜脈曲張消失,腿部腫脹、痠痛的感覺也不見了,又能穿起闊別20年的短褲,並且免於雙腿疼痛的恐懼。

心血管專科醫師陳建彰說,很多人誤以為靜脈曲張只是美觀問題,由於病程進展緩慢,常被忽視,有的病患等到出現蚯蚓般青筋突出才就醫,往往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高尿酸併痛風 死亡率增2倍
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聯合報
痛風及高尿酸血症不僅造成病人關節腫痛,根據最新醫學研究,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的病人,更容易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及腎功能不全,死亡率增加近2倍。安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蔡忠紘提醒,不能輕忽高尿酸血症與痛風對身體的傷害。

蔡忠紘表示,一般民眾比較會重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對身體傷害,比較會輕忽高尿酸血症與痛風對身體的影響,如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民眾,一定要提高注意。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男性超過7mg/dL;女性超過6mg/dL,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飲食、喝酒、肥胖、腎功能異常及不當的使用利尿劑。

蔡忠紘說,痛風是高尿酸血症的併發症之一,因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造成急性關節炎,以足、踝、足跟、膝、手腕、手指等部位最常見;痛風發作誘因中以啤酒為最重要原因,占60%,其次為海產18%、內臟食物14%。痛風發作急性期,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消炎止痛藥與秋水仙素控制。

痛風與高尿酸血症患者,應儘量避免飲酒或吃油炸、肝、腸等內臟,還有蝦、牡蠣、魚乾等海鮮;應多攝取植物纖維和蛋類、奶類、米、麥、葉菜類、蔬菜及水果。

 
孕婦生完反變瘦 醫師:僅占5%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33歲新手媽媽小蕊日前剛產下一名3千公克健康寶寶,她產前體重51.5公斤,懷孕10個月間飲食正常,臨盆時體重54公斤,總共只重2.5公斤,坐完月子更瘦到只剩48公斤。生完孩子變瘦3公斤的事蹟傳開後,羨煞所有人,直呼「簡直是奇蹟!」

小蕊的主治醫師、高醫婦產部主任詹德富表示,小蕊懷孕期間體重沒增加多少,胎兒成長速度卻很正常,這種生產後更苗條的媽咪少之又少,僅占所有孕婦的5%以下,提醒準媽媽們還是要均衡飲食,不要為了身材刻意節食,否則寶寶營養不夠,可能造成生長遲緩或智能不足。

詹德富指出,隨著胎兒逐漸成長,羊水、胎盤的重量對應增加,8成的準媽媽懷孕後期體重會增加11至15公斤,近兩成因水腫問題或大吃大喝,甚至會如吹氣球般,噸位比懷孕前增加20公斤以上;另有極少數孕婦擔心身材走樣,孕期嚴格控制飲食,到產前只增加9到10公斤,胎兒重量和大小也相對較迷你。

工作忙碌的小蕊表示,她愛吃美食,孕期中除了不碰生食和咖啡,茶類飲料和速食都不忌口,經常和老公外出打牙祭;懷孕5個月時妊娠糖尿病檢查過關,她更放鬆大啖甜食。

詹德富坦言,像小蕊這種只增重2公斤,卻能產下3千公克胎兒的產婦,簡直是「稀有動物」!嚴格分析起來,只能說她體質不易水腫,懷孕期間也照常工作、經常走動,懷孕後期還經常和友人相約吃甜點,消耗掉的熱量還是大於吃進去的分量。

詹德富說,孕婦只要少碰甜食,多吃蔬菜水果,飲食均衡的情況下,媽媽本身增加的體重和胎兒大小都會在正常範圍;準媽媽也不要因為懷孕精神不好就懶得動,每天適度散步,也能增加代謝,減少水腫困擾。

 
防冠狀病毒感染症 赴中東勿接觸駱駝
記者陳麗婷╱即時報導/聯合晚報
疾病管制署表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病例在中東地區持續發生,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2012年至今全球累積182名,其中79例死亡。國際相關研究指出,MERS-CoV或近似MERS-CoV病毒,可能在中東地區的駱駝間傳播很長一段時間,提醒赴中東地區的民眾,應避免騎乘或接觸駱駝。

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前往中東地區旅遊或探親,要注意個人手部清潔及呼吸道防護措施,避免與有呼吸道症狀者接觸。若出現疑似症狀,要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在返國時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以保障個人健康。

 
心臟病 恐增婦女失智症風險
李樹人/聯合晚報

最新研究指出,年長婦女如有心臟病,恐會增加失智症風險。美國心臟學會期刊研究發現,高血壓、心臟病等會增加智力衰退風險,肥胖則未顯著增加失智風險。

研究人員長期追蹤6500名65至79歲的美國婦女,研究開始時,所有受試者的大腦功能都正常。但經過長期追蹤發現,有心臟病的婦女,智力衰退的機率比沒有心臟病的婦女多出29%,曾出現心臟病發的婦女,智力衰退風險更高了一倍。

另外,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移除頸動脈,或是周邊動脈阻塞的婦女,智力衰退的風險也比較高。研究人員Bernhard Haring博士表示,這項研究證明心臟病與失智症間的關係確實存在,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針對這項結果,研究建議女性心臟疾病患者,尤其曾心臟病發、做繞道手術、心臟衰竭、心房顫動、有周邊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女性,應該定期至神經內科監測智力衰退情形,並適度控制血壓、糖尿病等心臟疾病風險因子。

為何心臟疾病與失智症有關聯性?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恩主公醫院教授陳榮基指出,主要關鍵就在血管,如果血管容易阻塞或出現病變,就可能導致心臟病、腦中風,進而提高失智症風險。

陳榮基強調,任何對血管不好的東西,對大腦也不好。建議更年期女性應該好好保護心血管健康,多用腦、少煩惱。如罹患三高、糖尿病,需好好服用藥物,否則會提高失智風險。

雖然這項研究認為,肥胖並未增加失智風險。但陳榮基認為,肥胖容易增加心血管負擔,仍強烈建議更年期婦女應該控制體重,才能有效改善血壓、血脂及糖尿病。

 
健康焦點
 
增廣健聞/上腹痛2年不理 疑胃癌穿孔
記者王慧瑛/整理/聯合報
病例:新竹市一名58歲男子日前因上腹突發性劇痛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是急性胃穿孔併發腹膜炎,疑似胃癌穿孔,詢問發現患者偶發的上腹疼痛已有2年,卻不以為意,自行服用胃藥並未就醫檢查。

患者在急診當天緊急做全胃切除手術及淋巴結廓清,一周後順利出院,但因淋巴結有廣泛轉移,後續仍需接受化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黃俊傑醫師:胃癌為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六位,每年有二千多人死於胃癌,每年新診斷的胃癌病患有將近4000人,發生年齡大多落在70歲前後,但也有廿幾歲就得胃癌的年輕患者。

胃癌若能早期診斷並接受根除性切除,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60%以上;但若進展到第三期以後,存活率會降到20%以下。胃癌初期時無明顯症狀,頂多是輕微胃脹或胃痛,等到症狀變嚴重時,可能已進展成晚期。

目前國內胃癌患者在診斷時約六、七成已有淋巴結轉移,甚至有近三成病患發現時已是末期。提醒大家,若有長期上腹疼痛且服用胃藥無法緩解情形,為求謹慎,建議至胃腸科做進一步評估,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婦女尿失禁別害臊 趕緊就醫吧
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聯合報
屏東市1位早餐店老闆娘,受長期尿失禁所苦,經就醫治療後,終於可以安心工作。屏東寶建醫院婦產科醫師唐逢翔說,輕微可由復健和藥物控制,嚴重時可動簡易手術治癒。

這名62歲患者,因工作忙碌,又要長期搬運食品原料等重物,尿失禁的症狀已經困擾她6、7年。

常常打個噴嚏、咳嗽、大笑,就「關不住」,情況越來越嚴重,終於鼓起勇氣動手術,現在她很有自信,快樂生活,還推薦治療方法給客人。

唐逢翔說,女性尿道短,經長期腹壓,韌帶易受傷或斷裂,造成尿失禁現象。

大多好發在40至60歲產後婦女,生越多胎,機率越大,而且狀況越嚴重,甚至懷孕中的年輕孕婦有5%至10%會出現尿失禁現象。

尿失禁雖然不會影響健康,但影響心理。

他說,患者常自覺有尿騷味,需經要更換內褲或護墊。

嚴重時還要包尿布,社會互動降低,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唐醫師表示,患者和鄰居聊天時,發現彼此都有這種情況,以為正常,只好「忍耐」。

其實這是不正常的現象,應進行復健及治療。

該醫院利用經陰道尿道無張力懸吊帶手術,裝上人工韌帶,治療過百位類似患者。

過程只要10分鐘,經住院觀察後就能出院,國外甚至,列為門診手術。

他說,藉由凱格爾運動,也能有效治療;像小便時,有意識的收縮肌肉,讓其閉尿、解尿。平時也可以慢慢的收縮5秒,再放鬆5秒,提肛、瑜伽等收縮骨盆底肌群運動,都有助於復健。

 
健檢前用餐 不影響膽固醇
記者李樹人整理/聯合晚報
問:過年前接受健康檢查,忘了要空腹,所以吃了早餐,前一天又吃火鍋,最近抽血報告出來,結果滿江紅,膽固醇225,三酸甘油脂也偏高,還因為血液凝固,白血球、紅血球相關數值都無法檢驗。

吃了早餐、前一晚又大吃大喝,會影響血液檢測報告嗎?我應該再檢驗一次嗎?還是這是身體已經發出警訊,應該就醫或控制飲食嗎?(台北市、37歲,陳先生)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俞克群答:

為了測出真實血液狀況,在健康檢查前八小時應該禁食,否則腸胃吸收食物後,會影響到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血糖等數值。如在健檢前吃早餐,三酸甘油脂、血糖數值一定會偏高。

至於膽固醇高低,與健檢前是否用餐無關。即使在健康檢查前吃了高熱量的大餐,膽固醇也不會直線上升。不過,總膽固醇220還不算太高,可以進一步看看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的高低。

一般來說,男性高密度膽固醇應在40以上,女性則要50以上,低密度膽固醇則不分男女,都應控制在130以下。如果兩個膽固醇都偏高,就由醫師評估哪一個數值較高,給予適當的建議。

由於國人糖尿病盛行率居高不下,提醒民眾務必要注意血糖變化。除了飯前血糖,也需測飯後血糖,才能發現是否罹患早期糖尿病。至於糖化血色素屬於長期血糖數值,數值變化更具有參考價值,必須嚴格控制在7以下。

建議每個接受健康檢查的民眾,務必遵守檢查規定,以免影響醫師判讀。這名讀者如果擔心的話,建議最好再檢測一次血液,且切記檢查前一定要空腹8小時以上。

 
抹片篩檢延長 醫學會不支持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民眾耳熟能詳的「6分鐘護一生」廣告、影片,宣導30歲以上、有性行為婦女,每年接受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多年宣導成功,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但子宮頸抹片宣導有重大變化,國健署網站、文宣,已將抹片從每年篩檢,拉長為每三年至少篩檢一次。

至於免費篩檢政策,目前還是維持每年都可免費篩檢一次,是否會改為三年只有一次免費,國健署表示,還要再蒐集資料、召開專家會議進一步評估。

早年國內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低,子宮頸癌發生率高,經過多年的「6分鐘護一生」宣導,符合條件婦女應每年作抹片的觀念逐漸落實。各項婦女癌症中,目前僅子宮頸癌呈下降趨勢。

不過,衛福部國健署網站宣導、文宣等,已悄悄從以往的每年篩檢,改為30歲以上、有性行為婦女,每三年至少篩檢一次子宮頸抹片。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主要依據國際癌症研究協會(IARC)研究結果顯示,每年篩檢一次和每兩到三年篩檢一次的效果,分別可降低癌症的累積發生率為93%、91%,兩者相去不遠。

她解釋,目前提供三年篩檢一次或甚至三到五年篩檢一次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瑞典、丹麥。不過她強調,政府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抹片篩檢政策,目前並未改變。

至於是否改為三年才免費一次,仍須蒐集資料、召開專家會議評估。

 
保健優概念
 
連假開長途 車內伸展操防痠痛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不少民眾在228連續假期開車出門旅遊,但小客車內空間狹小,駕駛開長途,又容易碰到塞車,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坐姿不當,就有可能導致肌肉痠痛,情況嚴重的話還會壓迫到神經,讓手腳產生痠麻刺痛感,醫師建議一段時間就下車活動筋骨。

衛福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徐其昭表示,經常開長途的運將最容易因為長時間開車、肌肉施力不當而出現痠痛,「許多民眾都會忽略手部、腿部痠麻症狀,等到症狀惡化,導致肌腱發炎,才到門診求助。」建議駕駛開車2小時就下車休息,活動筋骨,等舒緩後再上路,避免痠痛上身,以免症狀惡化,最後要花更多時間進行物理治療。

駕駛手握方向盤,如果過度使用手指,容易罹患扳機指,手指頭無法靈活活動,還會伴隨疼痛感。頸部姿勢不良,也會造成頸椎退化,嚴重者會壓迫到神經,讓整隻手產生酸麻感,連簡單的抓握動作都沒辦法做。徐其昭說,身體痠痛治療,除了根據醫師處方吃消炎藥、做復健外,最重要的是要適當休息,冰敷、熱敷也可以緩解肌肉痠痛。

228連續假期國道將湧進大批車潮,部分路段經常發生壅塞狀況,徐其昭建議,不妨利用塞車空檔,在車內做簡單的伸展操,將手臂向後彎、轉動肩膀、頭部,每個動作都維持15秒,有助於防止長時間維持單一姿勢,造成肌肉痠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