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達文西機械手臂操作在心臟手術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但現階段仍有許多限制,例如心臟功能不能太差、肺部不能有沾黏,所以,曾做過胸腔手術患者就不適合,因為達文西機械手臂施作時,需有一邊肺部能夠通氣。李君儀解釋,前述這些條件是大原則,仍需視個案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年紀愈輕,接受心臟手術的成功率愈高、復原愈好。以馬偕醫院的院內統計來看,達文西機械手臂操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平均年齡是58歲,傳統開胸手術的年齡則是70歲。 鄭伯智也提到,即便奇美醫院已進用第三代達文西機械手臂,大幅改善影像清晰和手腕靈活動度,但術前仍需謹慎挑選合適的患者,像是第二次瓣膜手術、腎臟功能不佳、升主動脈鈣化或體重小於35公斤者,目前不建議施作達文西機械手臂操作。也因體重不足的限制,等於為小兒先天心臟疾病關上了大門,心臟外科醫師不約而同紛紛表示,劃時代的機器及未來展望,都應該朝此方向努力,讓管路更加精細,體重限制應至少下修至15公斤,才適合用在小兒心臟手術。 至於儀器配套的發展,紀乃新提到血管縫合技術目前待突破,李君儀更說國外已發展血管的自動吻合器,以縮短繞道手術中的縫合時間。以一個位點的縫合需10∼15分鐘來看,以自動吻合器像釘書機一樣釘上血管僅需1分鐘,那麼縫合點愈多的手術,時間差距就更大,患者接受麻醉的時間就少,風險也會大幅降低。 張燕認為,術後的恢復情況才是選擇治療方式的重點考量,而不是以手術的難易或複雜程度斷定是否該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操作。有時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肺部通氣能力、麻醉風險等,都可能在達文西機械手臂操作至半途,必須轉回使用傳統手術開大刀。所以,術前多與醫師就病史、工作型態、生活狀態及術後休養的期待等做溝通,也才能針對個別病況做出適合的治療方針建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