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醫改會指控財團法人醫院 黑幕多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Bloomberg Businessweek》繁體中文版,報導熱點公司和話題,研究當代新經濟。 如何讓學英文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快跟著【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一邊暢遊高雄一邊輕鬆學英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3/20 第39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醫改會指控財團法人醫院 黑幕多
脊椎骨被「吃掉」 男童癱瘓不治
幼兒肝母細胞瘤 初期症狀不明顯
台大竹東「32病房」 全方位復健
健康焦點 頻繁打哈欠 是疾病前兆
打哈欠會傳染 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影響
長期姿勢不良 膏肓痛找上門
國人腎臟病多 認知率僅8%
常待密閉空間 KTV員工染結核

醫藥新知
 
醫改會指控財團法人醫院 黑幕多
記者吳佳珍、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醫療改革基金會昨天點名部分財團透過捐款、收租、董監互換等手法,掌控相關財團法人醫院,讓醫院董事會淪為「黑色橡皮章」,無法發揮監督功能。

醫改會根據衛福部財報審查與訪視意見發現,部分財團法人醫院關係人,透過資金回捐給原捐助企業或教會的相關企業,長期向關係企業租地,將醫院資金存放於關係人銀行,或將醫院業務外包給原捐助的母企業,讓醫院質變成「財團」的醫院,交易有如「白色蜘蛛網」難以稽核。

醫改會點名馬偕醫院,指控馬偕民國一百年的報表虧損一點七億元,對外捐款卻高達九億元。另外,長庚醫院也捐巨款給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振興醫院則連續多年,每年都捐上億元給婦聯社會福利基金會,未向主管機關核備。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醫療財團法人是非營利組織,所設立的醫院屬於社會共有的資產;若有盈餘應優先用來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條件或改善醫療品質,但多數財團法人醫院並非如此。

醫改會也質疑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治理失靈,由原捐助的企業人馬掌控董監事會。

醫改會要求衛生福利部應修訂醫療法,改善財團法人董事會自律自理功能,增設公益監察人、社區民眾代表、票選基層員工董事;並要求法務部應啟動廉政署防貪防弊監督機制。

對這些指控,馬偕醫院回應,捐款給護專或醫學院,皆經法定程序報備,馬偕醫學院學生畢業後可進入該院工作,是維持教會醫院使命;至於醫改會指醫院虧損仍大力捐款,馬偕表示不清楚。

長庚醫院說,捐贈長庚技術學院嘉義分部學校用地及新建活動中心,皆報主管機關核准。

振興醫院則說,向來都是婦聯會捐錢給振興,振興從未捐錢給婦聯會,「醫改會的資料都是錯誤的,不知從何而來。」據了解,此婦聯會與醫改會所稱之「婦聯社會福利基金會」有別。

衛福部表示,為避免財團法人醫院「萬年」董事會,去年底已修正醫療法,規定每屆董事連選連任比率不得超過三分之二;董事相互間具配偶及三親等以內親屬關係者,不得超過三分之一。

 
脊椎骨被「吃掉」 男童癱瘓不治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11歲男童下半身突然癱瘓就醫,醫師發現罹患罕見的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脊椎骨被吃掉一截,從脖子附近斷裂,才會突然癱瘓,後引發敗血症死亡。

據統計,這類患者多數是在出生後到4歲發病,治療後可能再度復發,但只要定期追蹤治療,存活率超過9成。

成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建旭表示,近20年來接獲22起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病例,根據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全台近10年的個案約124例,發生機率雖不高,但如能即早發現、治療,可免於嚴重的後遺症,父母如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的骨頭痛或腫瘤、掉牙、尿崩等情況,應馬上就醫。

這名男童就醫時不僅下半身無法動彈,且呼吸急促,同時有尿崩症狀,每天的排尿量高達8000cc,是正常人的4、5倍,住院治療後,情況雖然穩定,但癱瘓的情況已無法改善,1年多後死於感染引發的敗血症。

男童就醫時,醫師從檢查的影像中發現,頸部附近的一段脊椎骨消失,脊柱因無法支撐,呈現Z字型,可以說是「脖子斷掉」,造成下半身無力。

陳建旭表示,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發生原因不明,細胞會像癌細胞般侵犯與轉移,因侵犯的部位不同,症狀由輕到重都有,最常出現在骨頭處,造成骨折、疼痛等,皮膚也可能出現像是脂漏性皮膚炎的疹子,如侵犯到肝、脾、肺、骨髓,則可能危及生命,其他還有耳朵有大量分泌物、掉牙、長不高等症狀。

 
幼兒肝母細胞瘤 初期症狀不明顯
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聯合報
Q:小弟1歲2個月,經診斷得了肝母細胞瘤,聽說這是肝癌的一種,媽媽為此焦慮不已,天天以淚洗面,請問我們該怎麼辦?

A:肝母細胞瘤是好發於兒童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有0.5至1人,根據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占兒童癌症1.8%,大多數患者為嬰幼兒,平均年齡為1歲8個月,患者很少超過6歲,男性略多於女性。

肝母細胞瘤病因與機制至今不明,一般認為是細胞變異,導致胚胎發育分化不成熟所形成的胚胎性腫瘤。最近有學者提出,肝母細胞瘤與染色體異常、遺傳因子、低出生體重、與媽媽在受孕前曾服用避孕藥,以及妊娠期大量飲酒等因素有關。

肝母細胞瘤在發病初期沒有典型症狀,由於腹部腫塊不明顯,幾乎無法早期從外觀發現,當媽媽為孩子更衣或洗澡時,發現右上腹部有腫塊,或孩子已出現腹痛、黃疸、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時,腫瘤多屬中晚期。

另外,肝母細胞瘤有一臨床特徵,患兒經常發燒,體溫可達39℃,但常與一般感染症混淆。唯一可早期發現的方法,是靠超音波掃描,或抽血檢查,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會明顯增高。

肝母細胞瘤難以早期發現,但近年腫瘤治療水準已有長足進展,以手術配合化療,2年存活率達80%以上。以往被認為無法手術切除的個案,如今可接受術前化療及栓塞治療使腫瘤縮小,再接受手術治療。

一旦肝母細胞瘤暫時無法以手術切除,另一選擇是肝臟移植,但屍肝捐贈可遇不可求,一般都是由父母捐肝覓得一線生機,患兒是否適合移植,需經醫師評估。

詔詢/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梁嘉德

(本專欄每周四在健康版見刊)

 
台大竹東「32病房」 全方位復健
記者蔡昕穎、林麒瑋╱竹東報導/聯合報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斥資兩千萬元,打造全新復健「32病房」揭幕啟用,總計32病床,設無障礙衛浴設施與空間,要讓病患擁有更優質、舒適的療養環境。

「看到有些病人因為在醫院找不到床位,放棄復健,實在很難過。」台大竹東分院院長王明鉅說,腦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在台灣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以腦中風為國內超長住院之首要疾病,而患者發病一年內約51%會面臨再次住院或死亡。

因應人口老化情形,台大竹東主責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被中央健保局評選為「試辦團隊」。

復健科主任張泰瑞說,32病房因總計32病床取名,主要針對發病6個月內之血管性、外傷性或腫瘤性病人,給予住院復健治療。住院期間,6周內至3個月內可享有健保急性後期計畫支付補助,照護團隊也是以高規格1比3醫病比細心治療,要讓「提供全方位的復健服務、增加早期療育項目」成為成立32病房主要目的。

 
健康焦點
 
頻繁打哈欠 是疾病前兆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聯合報
打哈欠是身體欠缺氧氣的反射動作,但是太過頻繁打哈欠,可能是某些疾病前兆。

醫師建議,若頻繁打哈欠超過一個月,又無明顯睡眠問題,最好就醫檢查,以早日發現病兆。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打哈欠代表身體血氧濃度較低、二氧化碳過多,需要深層呼吸的反射動作,與睡眠品質、空氣中氧氣濃度都有密切關係。

當疲勞時,體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因而會做出打哈欠以增加血氧濃度的動作,呂宜興說,嘴部組織、扁桃腺肥大的民眾較容易哈欠連連,也較容易有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

另外,美國有研究也發現,打哈欠除了增加體內氧氣,也是人體自動調節大腦溫度的一種手段,當大腦開始過熱,通過上頜竇擴張和收縮,讓清涼的空氣進入大腦,可使大腦降溫,幫助冷靜思考。

頻繁打哈欠也是某些疾病的前兆,呂宜興說,心臟、肝、腎功能不好以及睡眠中止症患者,會以頻繁打哈欠作為臨床症狀,而巴金森氏症、中風的患者則因為腦部和身體協調出現異常,頻繁或很少打哈欠。若民眾連續2個月以上,自覺沒有睡眠問題卻頻繁打哈欠,建議可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打哈欠會傳染 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影響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聯合報
看著別人打哈欠,自己也容易跟著打,打哈欠會互相傳染已被研究證實。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高齡者較不容易被傳染,精神科醫師認為,可能與老年人神經反射較差有關。

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的研究,給予328位受試者觀看3分鐘打哈欠影片,觀察受試者打哈欠情形,並分析受試者出現打哈欠行為與其睡眠品質、生理及心理健康情況等關係。

結果發現,受試者受到打哈欠影片影響的主要變數為年齡,而年紀愈大愈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

在實驗中,68%的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打哈欠,進一步以年齡分析,25歲以下受試者,高達82%打了哈欠;25歲至49歲的族群則有60%打哈欠;而50歲以上受試者,只有40%的人打了哈欠。

結論指出,研究雖無法解釋為何高齡者較不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但不少過去研究發現,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比較不容易打哈欠,推測可能與此類精神疾病機轉有關。

2012年有兩項英國研究發現,打哈欠與社交有關,猩猩、猴子和人類都會打哈欠,打哈欠可能代表一種訊息的傳遞,而人類打哈欠會感染,主要是「移情」作用,會被他人打哈欠傳染的人,同情心較強,和周圍的社交環境保持高度一致。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表示,打哈欠的原因很多,只以移情作用解釋太主觀,而老年人較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可能與神經可塑性較低有關,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有所反應。

他舉例,年長者較不容易接受新觀念或他人建言,就是神經迴路較固定,而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因為神經迴路較固定而較少打哈欠,若是持續學習的高齡者,神經可塑性就會較高。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呂宜興說,在同一個空間裡,多人同時打哈欠,可能也與空氣中氧氣濃度過低有關,打哈欠會傳染,不見得都能用心理層面來解釋。

 
長期姿勢不良 膏肓痛找上門
沈佳蒨/台北市永誠復健診所物理治/聯合報

古云病入膏肓,指疾病嚴重到無可挽救的地步,那現代人膏肓痛,是否有救呢?

古代醫學名詞備註「膏肓」一詞:「膏」係指心尖處,「肓」指橫膈薄膜,故「膏肓」便是心尖以下、橫膈以上之區域。

就現今解剖學位置,「膏肓」位於上背部肩胛骨內緣,大、小菱形肌附著處(圖1),相傳此為藥力無法達到區域,所以症狀走到膏肓後便無藥可醫治。

那膏肓痛該怎麼辦?無論長時間於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低頭玩手機的學生,還是大包小包提菜籃的媽媽,處於現代生活型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讓膏肓痛找上門,例如總覺得上背部不太舒服,兩隻手在後面摸來摸去,卻摸不到疼痛的地方。

就現代醫學角度,去除胸悶、呼吸不順、深層的鈍痛感等內科疾病徵兆,膏肓痛就是長期姿勢不良加上肩膀穩定肌群肌力不足所致。

駝背造成菱形肌被拉長,在不對的姿勢下還要穩定肩胛骨,協助上肢活動,就容易造成肌肉拉傷或發炎疼痛。

膏肓痛因機械性原理造成,僅擦消炎藥或使用消炎貼布,改善程度有限且容易復發,必須就根本原因,改善不良姿勢、提升肩部穩定肌群力量,才能對症下藥。

在良好的姿勢下,胸椎有自然的後凸弧度,肩胛骨平整貼於兩側胸壁,當長時間姿勢不良併發膏肓痛時,就代表該訓練一下肩胛骨周邊的穩定肌群了。

簡單的肌力訓練方式,將雙手相扣於腰部後方(圖2),強度以不會引起不適為佳。

疼痛症狀緩解時,可將按摩球放置於背部肌肉與牆面之間(圖3),來回滾動、按摩緊繃的軟組織。

或是藉由肌能系X型剪裁貼布,緩解肌肉疼痛(圖4)

若運動與貼紮治療無法緩解疼痛或症狀加劇時,則應立即停止,可能是執行方法不正確,請就近向醫療院所物理治療師諮詢。

 
國人腎臟病多 認知率僅8%
記者謝進盛/佳里報導/聯合報
國人飲食日趨西化和精緻化,加上錯誤用藥觀念,台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居全球之冠,佳里奇美醫院呼籲患者應戒菸,多補充水分,有初期慢性腎臟病患,更應及早接受治療,延緩腎功能惡化。

佳里奇美醫院內科部主任莊華盈表示,一般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可從泡(泡沫尿、蛋白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等5項指標來觀察,初期慢性腎臟病可藉早期發現、自身慢性病控制和改善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等做法,延緩腎臟功能持續惡化。

而慢性腎臟病主要致病因子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如不良用藥習慣、抽菸、少喝水更會造成症狀惡化。

佳里奇美醫院自101年起開辦慢性腎臟病衛教照護門診,至今年2月底收治初期腎臟病個案約1400人;經半年門診腎臟病衛教後,有些只有輕微蛋白尿的初期病患,落實多喝水習慣,腎臟功能有好轉現象。

莊華盈指出,台灣人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僅約8%,民眾不應輕忽早期發現腎臟病的重要性。

 
常待密閉空間 KTV員工染結核
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聯合報
新北45歲吳姓女子擔任知名KTV領班,長時間待密閉空間,空氣不流通,竟染上肺結核,新北市衛生局提醒,結核病的結核桿菌能長時間存在空氣中,一旦空氣不流通,結核桿菌進入人體機率將增加。

結核病是台灣發生機率最高的法定傳染病,新北市衛生局疾管科長李佳琪表示,新北市每年平均有2000人罹患結核病,以65歲以上的老年人罹患的機率最高,主因為「抵抗力差」。

李佳琪表示,結核病傳遞主要透過「結核桿菌」飛沫傳遞,因細菌重量輕,一旦室內空氣不流通將會停留在室內,進入人體後不一定馬上發作,免疫力下降才會出現病徵,過去曾有研究表示,結核病的潛伏期,可長達20年到30年。

李佳琪說,民眾可用「七分篩檢法」自我檢視,咳嗽兩周2分、有痰2分、胸痛1分、食慾差1分、體重減輕1分,得5分以上就可能患肺結核。結核病投藥兩周就沒傳染性,投藥6個月即可痊癒。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