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醫院樓梯扶手 比捷運電扶梯髒3千倍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udn考公職】分享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情報,以及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大公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5/16 第375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BRCA基因 檢驗前後都要諮詢
乳癌局部復發風險 4指標預測
乳癌常發生在胸部外上方,真的嗎?
看裘莉預防性切除雙乳 乳房重建擬真度9成
健康焦點 傷口久不癒 才知動脈阻塞
保健優概念 腸病毒發威 半個月內台東4校6班停課
與壓力共舞 腹式呼吸助放鬆
長庚大學研究 磁性導航藥物抗癌更為精準

醫藥新知
 
BRCA基因 檢驗前後都要諮詢
曾嶔元/國泰醫院病檢部主任/聯合報
影星安潔莉娜裘莉發現「BRCA基因突變」,接受雙側乳腺摘除。眾人對此「大動作」議論紛紛,然而許多意見只是反映個人喜惡,而且是在不知科學數據下的主觀評論。在此提供一些統計數據供大家參考,有客觀的資料,討論起來才有助於抉擇。

一、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是乳癌危險因子。科學家金恩(King)及安東尼奧(Antoniou)分別於2003年指出,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婦女,45至80%可能罹患乳癌。以年齡來看,50歲有37%得乳癌、60歲有55%得乳癌、70歲者有70%得乳癌。

二、BRCA1基因突變的乳癌,比一般乳癌較常為荷爾蒙受體陰性,亦即較不適用荷爾蒙療法。也較常為HER2陰性,亦即較不適用標靶療法。換句話說,沒有太多的治療選項。此外,BRCA1基因突變的乳癌比一般乳癌較常出現淋巴結轉移,存活率也較差。

三、科學家東恰克(Domchek)研究3854名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婦女,在201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有1372名突變者沒做預防性乳房切除,其中98名日後得了乳癌。相反地,2482名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後,沒有人得乳癌。哈曼(Hartmann)及盧貝克(Rebbeck)分別在2001年及2004年也指出,雙側乳房切除可讓BRCA基因突變者減少90%的乳癌風險。

BRCA1基因的檢驗,不是只有美國才能做。國內的醫學中心也有能力,費用約台幣數萬元。檢驗前需要有專業諮詢,最好配偶(或親人)一起來和醫師談,充分諮詢(大約一小時)後,再決定是否要做基因檢驗。檢驗後也需要做諮詢,才能充分而自主的決定後續處理方式。

國外統計顯示,即便有BRCA基因突變且適合做預防性乳房切除的婦女,也只有20至25%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安潔莉娜裘莉做什麼選擇,雖然是熱門話題,但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此過程。安潔莉娜裘莉利用醫學新技術得知其罹病風險,在充分諮詢後,自主性地決定處理方式。這是良好的醫病關係,值得我們學習。

 
乳癌局部復發風險 4指標預測
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聯合報
乳癌患者切除乳房後,並非都需接受放射線治療,以抑制乳癌復發。和信醫院發展乳癌局部復發風險評分系統,列出4項危險因子,若評分屬於低風險的第一或第二期乳癌,術後即使不做放療,也不影響生存與復發率。

和信蒐集1990至2001年逾千名乳癌患者,發現乳癌診斷年齡、淋巴結侵犯與否、受侵犯淋巴結數量及女性荷爾蒙受體四項指標,可評估術後乳癌復發風險。

研究人員另於2002至2007年間,收治1千5百多名新病患,驗證4項指標發現,若乳癌診斷年齡超過40歲、女性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腫瘤未明顯跑到淋巴管內、受侵犯淋巴結數量不到3顆,屬於低風險族群,患者乳房全部切除後,局部復發率不高,無論術後有無放療,皆不影響患者復發率及生存機會。這套評分系統研究,日前被刊載在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雜誌上。

和信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表示,術後輔助放療,即使劑量不高,卻會對皮膚及心臟造成傷害,易致皮膚組織纖維化、皮膚癌,或肺部纖維化、心臟毒性等。美國研究發現,曾做過放療的人相較一般民眾,20年後發生冠狀動脈狹窄機率增加一倍。

至於乳癌第三期患者,上述評分已超過2分,必須做放療。但鄭鴻鈞說,國內對第一期及第二期乳癌患者多數不會做放療。此評分系統可挑出真正第二期低風險或第一期高風險的人,決定是否放療,避免副作用。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說,40歲以下乳癌患者,腫瘤較易復發、轉移,通常乳房全切除後,再進行重建。

另外,第一、第二期腫瘤2至5公分的年輕乳癌患者,或腫瘤大、Her2陽性等,皆是乳癌復發危險因子,患者可考慮放療。

雖然乳癌評分系統可預測局部復發風險,但陳訓徹說,每家醫院開刀方式不同,也影響預後及復發率,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定期追蹤,降低復發風險。

 
乳癌常發生在胸部外上方,真的嗎?
整理記者陳惠惠/聯合報
正解:乳癌長於乳腺組織,大部分的乳腺組織集中在乳房上半部及腋下,乳癌發生率自然比較高,但只要有乳腺組織,就可能癌變,連副乳也不例外。

諮詢: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

 
看裘莉預防性切除雙乳 乳房重建擬真度9成
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聯合報
影星安潔莉娜裘莉預防性切除雙側乳房,國內醫師表示,預防性切除通常會保留乳房外觀皮膚、乳暈及乳頭,重建過程就像隆乳,相較真實乳房的擬真程度可達九成。

三軍總醫院美容中心主任陳天牧表示,預防性切除手術從乳房下緣或乳暈周圍下刀,外科醫師只拿掉乳房下方脂肪及乳腺,再由整形外科醫師重建。因乳房表面皮膚、乳暈及乳頭已被保留,醫師一般會取整塊腹部脂肪植入,但考量裘莉身材纖瘦,腹部可能沒多餘脂肪,最可能的方式是植入鹽水袋或果凍矽膠填充物。

林口長庚副院長、整形重建外科教授鄭明輝表示,鹽水袋摸起來較硬,矽膠觸感較自然,裘莉身材偏瘦,但胸部屬於較豐滿的E或F罩杯,因此若以接近原貌為基準,她可能選擇果凍矽膠填充物,從乳房下緣植入5、6百c.c.矽膠,重建乳房較棒球大,手術傷口約5公分。

他說,裘莉應會使用人工真皮覆蓋在脂肪層下緣,不僅外觀摸不到矽膠,看起來也不會像大圓袋般地不自然,重建後外觀接近真實乳房的九成。

乳房預防性切除雖會保留乳暈及乳頭,但鄭明輝說,乳房感覺神經可能被拿掉一半或三分之二,因此乳房觸覺神經多少會受影響。此外,拿掉乳房組織後,乳房空洞鬆垮,即使植入填充物,乳頭仍會稍微凹陷。

不過,相較乳癌患者切除整個乳房組織、皮膚、乳暈及乳頭,重建手術更費功夫。陳天牧說,乳癌患者須以腹部脂肪或鹽水袋、矽膠填充乳房,再取乳房周圍皮膚製作乳頭、進行乳暈刺青,手術過程較繁瑣,且重建效果沒有乳房預防性切除佳。

除了腹部脂肪、矽膠及鹽水袋外,台南奇美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廖國鈞表示,部分民眾也會抽取大腿或臀部等自體脂肪重建乳房,外觀效果較填充物或腹部脂肪自然。

不過,自體移植需先抽脂肪,填補乳房組織,脂肪可能被組織吸收,必須重複打入脂肪,腹部整塊脂肪則不會被身體吸收。國內乳房重建手術費用差異大,價格約10至20多萬元不等。

 
健康焦點
 
傷口久不癒 才知動脈阻塞
記者趙容萱/北區報導/聯合報
62歲林姓男子有心血管疾病,左下肢有一處傷口久未癒合,折騰半年,差點截肢,經求診台中市北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後,才發現是左外髂動脈阻塞所致,經手術,如今傷口癒合。

中國附醫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說,下肢血管阻塞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平時可能有間歇性跛行或下肢冰冷的症狀,若懷疑下肢血管阻塞,可經由醫師安排的踝肱動脈血壓比值、血管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的檢查來確診。

林姓男子因高血壓,冠狀動脈阻塞做過心臟繞道手術,心律不整,因騎機車摔傷,左下肢一處5公分直徑的傷口,雖然半年來周轉在各診所,還是沒有癒合,差點截肢。

中國附醫心臟內科醫師徐中和說,林姓男子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外髂動脈完全阻塞,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致傷口不易癒合,經過皮下動脈導管及氣球擴張手術併支架治療後,血液循環大幅改善,傷口再經過整形外科的傷口清創照護,及植皮手術後得以癒合。

張家寧說,很多民眾因為傷口癒合困難,約有一半是下肢動脈不通而不自知,有的忍痛,甚至亂服藥,拖了太久才就醫,有的即使打通血管,仍無法解決問題,最後只有截肢。

張家寧指出,對於下肢傷口不易癒合的病患,要注意是否有動脈阻塞狹窄,造成下肢循環不良,引起傷口不易癒合的情形。若有發現,及早打通血管、恢復下肢血流,將有助於傷口癒合。

 
保健優概念
 
腸病毒發威 半個月內台東4校6班停課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聯合報
天氣漸熱,台東縣腸病毒開始發威,教育處統計本月迄今共18名學童確診、4校6班停課。其中有1名學童出現咽峽炎症狀,不過治療後已康復。衛生局則指出,咽峽炎有時會被誤認為感冒,家長須特別留意。

教育處指出,上月底南迴地區1所小學附設幼兒班,連續出現3名腸病毒確診學童,停課1周,直到本月4日才恢復上課。

本月起,腸病毒確診人數明顯增加,迄昨共有18人確診,包括台東市區1所國小、1所私立幼兒園及縱谷地區1所小學附設幼兒班、南迴地區幼兒班,都陸續出現腸病毒病例,部分學校甚至出現超過法定的2名病患標準,停課不僅1班。

教育處表示,通常各校有1班於1周內連續出現2名腸病毒確診病例,就須通報教育處、衛生局,決定是否停課,停課時間約7到10天不等,目前都還在控制範圍之內。

據了解,多數的患病學童都出現手口足症狀,僅1人出現咽峽炎比較嚴重,已經康復,也沒有擴大傳染的情況。

 
與壓力共舞 腹式呼吸助放鬆
劉昀玲/衛生署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聯合報
當朋友問:「最近好嗎?」以前多數人會答:「還好。」。隨生活步調加快,每天睜開眼就要面臨溫飽、睡眠、經濟、人際、工作績效、家庭和諧等議題,現在更多人的回答是:「壓力好大!」

當我們一連串抱怨:物價上漲、工作老是做不完、體力變差、沒人了解我等,身心疲憊的感覺也愈來愈多,如頭暈、睡不好、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腸胃激躁、頻尿、血壓升高、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坐立不安、情緒波動大,或想法較負面等。當我們因壓力而抱怨的同時,別忽略身體對壓力反應的警訊。

壓力大固然引起身心不適,研究發現,壓力太少可能讓人缺乏動力而無法獲得成就感。因此,與壓力共舞是現代人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

首先要面對壓力,逃避只會累積工作且延遲計畫,形成更多壓力。其次,展開抗壓行動,包括建立穩定的生活作息、飲食均衡、適度休閒與運動等。

最直接且有效的抗壓方法就是學習放鬆技巧,壓力與放鬆分占蹺蹺板兩端,壓力是生活中無法逃避的,那麼增加放鬆的時間與持續性,就不會讓壓力過於高張。

何謂有效放鬆?藉由慢且規律的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或身體律動(瑜伽),以及冥想等,覺察或享受當下的身心反應,達到自律神經平衡,能夠面對過多壓力。

初學者可以腹式呼吸法為入門練習選項。練習前,選擇安靜、空氣流通的空間,至少20分鐘不受打擾,關上電視與手機;穿著舒適,選一張舒適有靠背的椅子(為避免睡著而無法覺察放鬆的身心反應,不建議選用沙發)安穩地坐下來。

練習時,雙腳平貼在地,雙膝微開,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旁或放置雙腿上,眉心與臉頰肌肉盡可能放鬆,嘴唇微開,輕鬆坐姿至少能放鬆30%;再遵照333原則,重複腹式呼吸3次。

每天至少3次以腹式呼吸放鬆自己 ,持之以恆,讓身體記憶如何放鬆,輕鬆抗壓。

腹式呼吸

1.專注在自己呼吸,先把體內充滿壓力的氣慢慢從嘴巴完全呼出來。

2.鼻子慢慢吸氣,接著默念「吸-1-2-3」,腹部鼓起。

3.嘴巴慢慢呼氣,接著默念

「鬆-1-2-3-4」,腹部微凹。

資料提供:劉昀玲心理師

 
長庚大學研究 磁性導航藥物抗癌更為精準
記者劉盈慧/台北報導/聯合報
化療能消滅癌細胞,卻也對正常細胞造成毒害。長庚大學化材系教授華沐怡研究19年,找到了「磁性導航」藥物,讓藥物靠「磁性」找到癌細胞,不會對其他細胞產生毒害。若未來能研發出「聚焦磁場機台」,就能讓化療藥集中在癌細胞上,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

依老鼠實驗結果顯示,這些藥物在治療膀胱癌、前列腺癌及腦瘤上成果顯著,能減少3/4的藥劑使用量,並延長老鼠壽命1倍以上。

華沐怡表示,她的團隊人工合成出一種磁粒子「四氧化三鐵」,外殼可鍵結住化療藥物,整個分子結構是奈米等級的大小,不會阻塞在血管中,只要惡性腫瘤所在的位置有磁場,化療藥物就會被磁力吸過去,且只會在腫瘤處釋放藥效,能增加藥物在腫瘤累積的濃度,又不會影響到其他正常細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