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驚悚大師:希區考克》(Hitchcock)是一部向電影大師致敬兼爆料的電影。該片描述1960年初,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如何在沒有任何電影公司願意投資的情況下,以低成本完成《驚魂記》(Psycho)的經過。當然,今天大家都知道,《驚魂記》已是不朽的經典。
要說對後代電影人影響最大的導演,應屬黑澤明與希區考克。透過各種方式向希翁致敬的人多不勝數:包括不斷仿拍希翁經典的布萊恩狄帕瑪(Brain De Plama)、在《意亂情迷》(張學友、鍾楚紅主演)片頭開宗明義向希區考克致敬的楊凡、以及有很長一段時間喜歡在肩膀上放一隻道具鳥的蔡康永,都是在模仿他老人家。當然,最誇張的是葛斯范桑,他的《1997驚魂記》,是每一個分鏡都完全照著原典重拍!
Thriller 是驚悚也是戰慄
儘管他老人家在電影界的地位重如泰山北斗,現代年輕人似乎對他不大熟悉,甚至可能反映在電影的中文譯名上。「驚悚」(Thriller)是類型電影的一種。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要給你驚嚇。例如麥可傑克森最有名的、以殭屍為主題的一支MV,名字就叫作Thriller(中文世界普遍譯成《顫慄》)。
Suspense懸疑 恐怖之必要
誠然,《驚魂記》是驚悚片,希區考克也是處理「驚悚」元素的佼佼者。但是,他的作品被歸類為「心理驚悚」(Psychological Thriller),跟大眾比較熟悉的犯罪/恐怖內容的「驚悚」電影有所不同。事實上,造就希區考克不朽殿堂大師地位的,不是驚悚,而是懸疑(Suspense)。他絕大多數作品也是以懸疑為主。
Hitchcockian(Style) 希區考克式
在驚悚電影裡,在完成嚇人的效果之前,懸疑是必要的過程。如何讓觀眾保持高度興致的看下去,比嚇人的難度更高。電影史家最常給希區考克的封號,是「懸疑大師」(Master of Suspense),而中文世界長期以來給他的封號,是「緊張大師」(因為懸念未解,所以緊張,基本上也說得通)。後來,英語世界為特有的電影風格創造了一個字:Hitchcockian(Style)。意指「希區考克式」(風格)。
Vertigo迷魂記 最偉大電影
英國「國家電影協會」(BFI)出版的資深電影雜誌《視與聽》(Sight&Sound),每隔10年會邀請影評人選出「史上最偉大電影」(Greatest Film of All Time)十大榜單。自1962年起,榜首一直都是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大國民》(Citizen Kane)。但是到了2012年這一次,桂冠終於易主,希區考克1958年的作品《迷魂記》(Vertigo),躍居「史上最偉大電影」第一名。
影片裡有一個跟原著很不一樣的重大轉折︰戲演到三分之二的時候,觀眾就已知道女主角金露華的真正身分,如此一來,結局時的驚奇就完全沒了。
當法國名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在訪問中問到這個問題時,希區考克回答說:「男主角(詹姆斯史都華)會發現她的真正身分嗎?知道之後,他會怎樣呢?」換言之,我們又再面臨同一選擇︰要懸疑,還是要驚奇?寧要懸疑,這就是希區考克。
我想《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中文片名譯者可能是知道「緊張大師」這個詞的。但在商業考量上,「驚悚」似乎比「懸疑」更有賣點,所以跟希區考克相反,選了驚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