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副院長/洪冠予教授 夜尿症是一種常態? 「夜尿症」,顧名思義是指晚上要"起床很多次"上廁所排尿。習慣上如果一個晚上要"起床2次以上"上廁所排尿,就可以稱為夜尿症。 這個主訴或困擾,其實在老年人相當常見,有時候是病人"認了(反正老了嘛,都會這樣)",或者是不好意思開口請教醫師。而即使詢問醫師,答案可能還是那句:「老了就會這樣」,結果是病人只好像前述的個案一樣,繼續接受它。 也因為晚上常常起床睡不好,早上精神更不濟,老伴兒也因為頻繁被吵醒,在國外有些乾脆分房睡。而病人本身因為晚上尿急起床,稍不注意跌倒受傷的,也時有所聞。 根據一個跨國性調查,70歲以上男性中,有大約29%∼59.3%每晚要起床2次以上夜尿情形;至於女性的盛行率也差不多,約28.3%∼61.5%。平均來說,40歲以下族群,每6位中就有1位會有夜尿的症狀;而60歲以上則有近半數有夜尿症的困擾。 夜尿症之所以不要輕忽,一方面是因為它會影響生活品質及限制社交功能;另外,近期也有研究顯示,它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和腦中風的危險。 老年人為什麼會有夜尿症?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隨著年紀增加,夜尿的情況會變多呢?」 正常情況下,腎臟有很好的濃縮能力,會從每天過濾處理的體液中,回收與保留99%的水分,而只有大約1%會以尿液型態排出。腎臟所製造的尿液,會經由輸尿管送到膀胱暫存。當膀胱內的尿量大於100c.c.時,我們便會「感覺有尿意」,大於150c.c.時,我們更會感覺「膀胱漲且有尿意」,這時通常還可以忍住;但是當尿液的量不斷累積到300∼500c.c.時,這時我們會覺得膀胱滿漲的感覺,需要立即解決,即使在睡夢中,也只好醒來如廁。而如果來不及、或不自覺,就會有尿床等較為尷尬的窘況了。 瞭解了上述生理機轉,為什麼老年人會有夜尿症的問題就很容易解釋了!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5大類: (一)在身體構造的上游的部分,「隨著年紀增長,腎臟的濃縮能力變差了」。我們想一想:腎臟原來有很好的濃縮能力,會回收與保留99%的水分,而只有大約1%會以尿液型態排出。如果腎臟的濃縮能力只要差一點點(假設只回收98.5%的水分,就好比每次考試都考99分,這次只考98.5分),多出來的0.5%轉成尿液排出,每天就會增加約500c.c.。(二)在身體構造的下游的部分,「膀胱的容量變低了」。或是(三)因為「膀胱收縮力變差,會有餘尿解不完全」,所以相對能再儲存的尿量體積也會比較小。(四)隨著老化,有些人的「膀胱逼尿肌(detrusor muscle)呈現不穩定收縮」,造成頻尿或急性尿失禁。(五)男性的前列腺,或是女性的子宮下垂等,都會阻滯排尿,加重夜尿症或尿失禁情形。 除了這些泌尿道結構與生理上的原因之外,糖尿病、高血壓、心衰竭、或是一些荷爾蒙﹝如抗利尿激素(ADH)﹞的改變等,也會使夜間的尿量相對增加,這些也會加重老年人夜尿症的症狀與盛行率。 至於一些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喝咖啡等,會不會增加夜尿症呢?根據一份在芬蘭收錄1,580人,追蹤5年的研究指出:喝酒似乎會有一點點增加夜尿症的機率,但是抽菸和喝咖啡,在該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影響。 有趣的是:肥胖(BMI高於25,尤其是大於30以上)的人,夜尿症的盛行率會比較高,不過無法區分這是單純因為肥胖的因素,還是因為這些人同時也有比較高的機會有晚上或睡前進食的習慣有關。此外,肥胖者常同時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患者經常有鼾聲如雷的徵兆;也因為這種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經常伴隨有心血管疾病,有這些症狀的人,更應就醫做較詳細的檢查。 針對夜尿症,有哪些檢查與評估?? 首先在病史詢問上,醫師會先了解病人 排尿的現況與困擾,有沒有一些下泌尿道症狀,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過動症情形,尤其要排除:膀胱病變如膀胱炎、結石或腫瘤等。其次,也會探詢有關喝水和飲食習慣。接下來,需要掌握病人有沒有前述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以及目前治療的效果,某些降血壓藥物也會少許增加夜尿的症狀。如果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醫師會轉介給相關專科協助改善。 在所有檢查中,最實際有用的是病人自己紀錄的一整天解尿紀錄,俗稱「排尿日誌(voiding diary)」。醫院的泌尿科門診通常都印有這些表單,歡迎民眾索取及記錄。現在網路資訊很方便,只要在Google中輸入前述中文或英文,可以下載各式表單,有老人專用的,有適合小兒的,甚至還有結合手機APP的。只要有了這張,醫師很容易了解我們的問題所在。 選錄自《健康世界》449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