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職業病篩檢 聽力受損最多


週末不知道要去哪裡打牙祭?一個人可以去哪家咖啡館坐坐?就讓【迴紋針.食攝幸也週報】當你的美食千里眼!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5/02 第37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正子掃描新法 有助膀胱癌診斷
鼻竇炎不以為意 一覺醒來突失明
健康焦點 職業病篩檢 聽力受損最多
摟貓抱狗…犬蛔蟲入侵 國一男險瞎
保健優概念 口腔癌患 再罹癌風險更高
防癌…別再鐵齒 癌症篩檢一定要的啦!
癌友治療憂鬱 需要傾聽與支持

醫藥新知
 
正子掃描新法 有助膀胱癌診斷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正子掃描在癌症檢查上有很大幫助,但應用在膀胱癌等骨盆腔病症時,卻容易受到尿液影響正確性,成大正子造影中心最近研究以灌流方式,可大幅提高診斷率,是患者的福音。

該中心主任姚維仁指出,正子掃描用在癌症分期與擴散、追蹤等,效果相當不錯,比起一般使用的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效果更佳,但因費用高及成效問題,健保只提供部分癌症的給付。

正子掃描是在人體內注入F-18去氧葡萄糖,利用癌細胞與葡萄糖結合,在掃描下顯現亮點而診斷,使用在膀胱癌或子宮頸癌等骨盆腔癌症的診斷時,會因尿液影響,看不見亮點,過去醫界雖然有人使用大量喝水等方式改善尿液影響,但因沒有標準化的流程,效果不一。

他表示,成大近5年來針對100例的膀胱癌患者,使用標準化方式改善正子掃描效果,提高診斷率。讓病人在檢查前先喝800cc的水,注射葡萄糖後,再喝800cc,再加以利尿,膀胱先後排空4次,再脹大後進行掃描,大約9成患者都能準確診斷。

在正子掃描的圖像中可以發現,癌細胞馬上清楚呈現。姚維仁表示,已在國內外推廣,未來有助於正子掃描技術使用在膀胱癌或子宮頸癌的診斷,目前要自費,大約3萬多元。

 
鼻竇炎不以為意 一覺醒來突失明
記者王長鼎/新店報導/聯合報
胡姓老翁一個多月前因左眼無預警失明,到慈濟醫院台北分院醫師就醫,檢查發現是黴菌球鼻竇炎壓迫視神經造成,治療後重見光明。耳鼻喉科醫師黃同村表示,鼻竇炎可能導致失明,民眾不可忽視。

60歲的胡老先生今年3月初,左眼看東西有些模糊,原不以為意,隔天一覺醒來左眼完全看不見,在中部住家附近就醫,卻查不出確切病因,後來由家人陪同北上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就診。

耳鼻喉科醫師黃同村及眼科醫師會診,並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胡姓老翁鼻竇有異狀,疑似遭病菌侵入,研判就是導致失明的原因。

醫院立即為病患安排鼻竇內視鏡手術清除鼻竇病變,經病理及細菌學檢查,發現是黴菌球引起鼻竇炎,並壓迫視神經導致左眼失明。

黃同村說,鼻竇是圍繞著鼻腔發育而成的空腔,分為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蝶竇周圍有骨頭包覆,視神經由蝶竇旁進入腦部,老翁因蝶竇裡的黴菌球脹大,骨頭長期受壓迫,致黴菌球壓迫視神經而失明。

他說,鼻竇炎一般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腔有異味或有痰,若蝶竇遭感染,8成患者有頭痛症狀,約1成會眼睛不適。

老翁因黴菌球停留在蝶竇處,由粘膜包覆未擴散或侵蝕組織,致老翁在失明前無任何不適症狀或頭痛。

 
健康焦點
 
職業病篩檢 聽力受損最多
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聯合報
五一勞動節,光田醫院公布近幾年篩檢的前3大職業病,分別是「聽力受損」、「腕隧道症候群」及「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聽力受損最不易在初期察覺,等事後治療已來不及,呼籲勞工朋友應重視自我健康管理。

光田醫院為中台灣地區眾多知名公司、工廠和企業團體提供勞工及特殊健康檢查;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發現,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就是聽力受損。

聽力受損職災以紡織、機械、板金工廠類工人最多,因工作環境噪音較大,工人每天至少有8小時暴露在85分貝以上音量,長期對聽力造成傷害。

施旭姿說,患者一開始先從「高頻率」聲音聽不到,因與人對話、生活中各式聲音多屬於中低頻率,8成以上聽力受損者都未察覺,等症狀嚴重已後悔莫及。

施旭姿強調,聽力受損是不可逆的,想要恢復幾乎不可能,提醒在高噪音職場工作者工作時最好配戴耳塞、耳罩,並定期接受聽力檢查。

其中,下背及腰椎傷害主要發生在勞動力高、負重量大的職場,例如工地工人、搬運工、貨運員工等,每天要搬運重物,長期難免造成脊椎骨、韌帶、椎間盤甚至神經等傷害,嚴重須開刀治療,甚至離開職場。

 
摟貓抱狗…犬蛔蟲入侵 國一男險瞎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養狗狗貓貓的人越來越多,但互動太親密恐非好事。一名國一男生右眼結膜出血,視力明顯下降,用藥都沒改善,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犬蛔蟲的幼蟲入侵,使用驅蟲藥才挽回視力。

日前在中國大陸南京市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寄生蟲病學術研討會」,台北醫學大學教授范家堃報告本案例,引起討論。專家認為,近來兩岸養狗貓人數增加,犬蛔蟲已成為海峽兩岸的共同敵人。

狗貓身上常有犬蛔蟲或貓蛔蟲,外形像涼麵,約十幾公分,屬人畜共通寄生蟲,寄生在腸道中。范家堃說,每一坨狗大便中,就有十幾萬顆犬蛔蟲蟲卵,這些蟲卵很小,肉眼看不到,一、二周後會孵化成幼蟲,若汙染到食物,大人或小孩吞下肚後,幼蟲會在人體器官或眼部移行,致生內臟幼蟲移行症,或眼球犬蛔蟲症,會危及健康及視力。

范家堃說,蟲卵被吃下肚後,外殼會被胃酸侵蝕,到小腸再被鹼性腸液中和,卵殼變得軟脆,幼蟲就會破殼而出,之後鑽破腸壁,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肺臟、腦部及眼睛等各個重要器官,出現發燒、腹痛、黃疸、咳嗽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失明及死亡。

他說,曾有一名病患肺積水嚴重,每月雙肺可以抽出一千西西積水,兩個月來醫師找不到原因,最後用驅蟲藥,才有改善,合理懷疑是犬蛔蟲作祟。

范家堃建議,應定期幫貓狗等寵物洗澡,每次和寵物親密接觸後,要徹底洗手,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疾管局防疫醫師李欣純說,她並未診斷過此類病患。但從文獻上來看,犬蛔蟲主要在狗身上,如果犬蛔蟲跑到肝臟,會有黃疸等症狀,臨床上可利用偵測特殊白血球數量來判斷是否感染,若感染,有驅蟲藥可以治療。由於小孩較容易與狗親密接觸,得病較多的是小孩。

 
保健優概念
 
口腔癌患 再罹癌風險更高
楊欣潔/聯合報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癌症患者再次罹癌機率較一般人高,特別是口腔癌患者。

衛生署國健局長邱淑媞表示,癌症患者再次罹癌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1.7倍,以口腔癌患者再次罹癌機率最高,與一般民眾相比,二度罹癌機率高達3.8倍。她分析,這與口腔癌患者多有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嚼食檳榔有關,嚼檳榔者更容易有罹癌危險因子群聚的狀況。

國健局2009年調查指出,僅8.8%的嚼檳榔者不吸菸也不喝酒,高達75%吸菸,62.4%有喝酒習慣,菸酒檳榔樣樣來者達51.7%,合併過重或肥胖也有58%,63%不運動。

邱淑媞表示,男性口腔癌患者及非口腔癌的癌症患者,男性口腔癌患者發生第2個原發癌症的風險,是其他癌患2.4倍,續發第二種癌症又以口腔癌占最多,其次為食道癌、肺癌、喉癌及肝癌等;非口腔癌的男性癌症病人最常發生的第2個原發癌症是大腸癌、肺癌、肝癌。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主席韓良俊表示,台灣檳榔嚼食率有下降趨勢,但口腔癌患者人數並未減少,名列癌症新增人數第5名,嚼檳榔是口腔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如果合併有上皮變異,平均只要3年半,就有3%變成口腔癌。

韓良俊說,嚼食檳榔時間與口腔癌發生率不見得成正比,因個人體質而異,有些人嚼食檳榔短短幾年就罹癌,建議民眾避免檳榔、菸、酒等不良習慣。

韓良俊表示,口腔癌篩檢可幫助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少部分口腔癌病變只要改正不良健康習慣,就可能痊癒。口腔癌癌前病變不需要透過病理抹片,醫師只要目視和觸診就能發現,呼籲30歲以上口腔癌高危險群,善用兩年一次的免費篩檢。

 
防癌…別再鐵齒 癌症篩檢一定要的啦!
記者楊欣潔、詹建富專題報導/聯合報
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2010年平均每5分48秒就有1人被列入癌患名單。衛生署提醒,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醫師則提醒,不要因為自認年輕力壯,沒有不適,且抱持「不會那麼倒楣」的心態,就忽略癌症篩檢的重要性。

常有病人問:「沒有症狀為什麼要檢查?」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指出,大腸癌自2006年起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但民眾往往「覺得自己身體健康,沒有症狀」,沒有接受篩檢,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

同樣的,許多婦女也以為,「我自己摸乳房沒有硬塊,不用給醫師檢查」。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說,早期乳癌很難靠一般人的雙手觸摸得到,但有些婦女可能因沒有摸到硬塊,誤信自己健康無虞,沒有去做乳房攝影檢查,反而延誤了早期發現乳癌的良機。

張金堅表示,單靠乳房自我檢查,很難發現2公分以下腫瘤,等到乳房可以摸到明顯的硬塊,往往已經是二到三期了。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表示,除了民眾抱持著「沒有症狀,何必去檢查」的心理外,也有不少人以為「癌症是老人才得的病」,自認為年輕力壯,它不會找上門,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此外,很多人以為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包括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口腔癌,都可經由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不必諱疾忌醫。

衛生署也指出,發生率上升的大腸癌、乳癌、子宮體癌、攝護腺癌,其危險因子與狩獵型飲食及缺乏運動、老化有關。大腸癌與乳癌與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低纖飲食、肥胖、缺乏運動有關;子宮體癌與肥胖有關;攝護腺癌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

國民健康局建議,健康的生活型態,如維持理想的體重、規律運動、飲食高纖低脂少肉、多攝食蔬果、避免菸、酒、檳榔,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

衛生署自2010年起擴大提供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等4種癌症篩檢服務,符合對象民眾,應善用資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異常,把握黃金就醫時機。

 
癌友治療憂鬱 需要傾聽與支持
徐鴻傑/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聯合報
癌症、憂鬱症與愛滋病同列21世紀三大疾病,其中癌症與憂鬱症關係密切,當癌症病患合併憂鬱症時,除了藥物治療,傾聽與同理病人,鼓勵病人說出感受,給予支持力量,也是重要的事。

研究指出,癌症患者併有憂鬱症比率約在4.5%至50%,並受腫瘤種類、部位、是否容易復發等因素影響。此外,研究也發現,憂鬱症患者罹患癌症機率較高,某些癌症患者早期症狀則以憂鬱症狀呈現。

癌症患者併發憂鬱症,以胰臟腫瘤較常見,其次為咽喉腫瘤、乳癌以及肺癌、大腸癌等。常見症狀包括活力下降、性功能障礙、社交功能下降、焦慮、無助感等。癌症患者因疼痛而至門診處理疼痛者,憂鬱症比率較高,患者出現焦慮、緊張及身心症等情況也較多。

癌症患者的憂鬱症治療,藥物雖有效,但考量癌症病人生理狀態與抗癌藥物交互作用,並非所有抗憂鬱藥物都適用於癌症病人,因應不同癌症與分期,建議由腫瘤科與精神科醫師一同做出用藥決定,比較妥當。

憂鬱症不單純只是心理或精神疾病,而是全身系統性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社會層面介入,十分重要。尤其處理癌症患者的情緒障礙,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最基本的處理模式,希望降低病人痛苦的情緒,而不是促進病人接受病情。

過去一旦診斷出罹癌,親友、醫護人員常勸病人要想開,不要想太多,或一再強調治療一定沒問題等,但其實大多數病人一開始根本聽不進這些勸告,因為這些是稍後的事。

癌症患者一開始較難適應罹病事實,周遭的親友和醫護人員應先給予情感與感受上的支持,積極傾聽與同理病人,鼓勵病人訴說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事。

接下來,協助病人改變觀點或態度,提供病人不同的思考模式,讓病人漸漸思考、逐漸接受生病這件事,才有辦法進行接下來的治療。有時候癌症患者會很堅持自己的想法,無法接受新的觀念或想法,此時需協助患者做心態的調整。

例如,乳癌病人切除乳房後,有人覺得自己不再是女人,因為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而痛苦萬分,甚至不願接受治療;但也有人轉換心境,調整態度,覺得乳房切除後可以訂製義乳,一樣能穿漂亮衣服,如此一來,這件事就不會成為壓力困擾,甚至導致憂鬱病發。

此外,學習放鬆調適壓力技巧也非常重要。病人或家屬焦慮或害怕不安時,情緒很容易以生氣來表達,造成旁人更加無所適從、挫折。

醫護人員或家屬當下要做的,是緩下來,給些時間和空間,陪伴在旁觀察、支持、鼓勵病人訴說感受,病人情緒有了出口後,讓病人體驗可以表達出自己的不安,互動就不會常常陷入僵局,無法溝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