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典籍《內經》中提及:「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腎主耳,在志為恐,恐傷腎……」;「藏精,主生殖、生長、發育,開竅於二陰,生髓、充腦、主骨、化血,主水液,納氣」。歸納起來,中醫所說的「腎」主要包含以下範圍: 1 腎藏精 即腎的功能包含生殖能力以及人的生命活動力。中醫認為,腎氣支配人體的成長發育,人體由發育至衰老、死亡,是腎氣由盛而衰的結果。男性如果腎虛便會陽萎、遺精、精蟲稀少不孕;女性則是月經量少、閉經、子宮虛寒、不孕及老化等。 2 腎主水 人體水液的代謝和排泄與腎的功能密切相關。如小便清長(顏色較清且量多)、遺尿、尿失禁或尿少身腫、五更泄瀉(黎明時腹痛、腹鳴、拉肚子)等,都和腎氣不足有關。 3 腎主骨生髓 腎與骨骼的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對骨髓的生長與造血也有促進作用,腎氣足的人,骨骼與牙齒強壯堅固,腎氣虛的人齒牙動搖,容易脫落,腰膝痠軟或常感疼痛。腎氣足則聽力好,腎氣虛則聽力差,甚至出現耳鳴、耳聾。腎主髮,腎氣足則毛髮豐盛有光澤,腎氣虛則頭髮毛躁無光,容易生出白髮或是掉髮。 4 腎主納氣 中醫認為「肺主呼,腎主吸」,腎氣不足,則吸進來的氣比呼出去的還少,容易上氣不接下氣,動輒喘息不已。 從以上的中醫理論不難發現,人體的外形、生理功能與活動力都與「腎」息息相關。中醫師莊雅惠說,相對於西方醫學認為人體的老化與某些荷爾蒙的變化密切相關,中醫學則認為先天精氣的保守與持久和抗衰老息息相關,而人體的先天精氣是由「腎」統籌管轄,經由調理腎的陰陽,便可強化生命中的抗衰老機制。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