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最近針對全台22縣巿,隨機抽樣電話訪談約1千名老人的家屬,發現老人家常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骨質疏鬆症,又常跨院、跨科看診,「每次領回家的藥,多到幾乎可以開藥局」,所以,國內有六成八老人重複用藥。 這其實就是政府所標榜,高達七、八成民眾滿意度的健保所引起的嚴重併發症。只是沒有人去統計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就醫的方便,反而受到傷害,甚至導致死亡。 醫療業新策略 提昇價值 自從全民健保開辦,17年來,醫界與健保署一直陷於爭錢的泥淖中,最近總額協商又告破局。但是,衛福部卻忙著推動觀光醫療而怠惰了改革健保的本業。 令人失望之餘,樂見策略大師麥可波特與湯姆斯李醫師在10月的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波特為醫療業開處方」。 該文說:「該是醫療業推出新策略的時候了!新策略的核心,是為病人追求最大價值,也就是以最低成本達到最佳的成果。醫療體系既有的做法是以醫師所做的事情去驅動供給,今後應該改為根據病人的需求,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系統。」 「我們必須從注重看病的次數、住院、療程、檢驗等醫療服務量的計算,轉而把焦點放在如何去達到最佳的醫療成果。我們必須把現今每家醫院都提供所有的服務,改變為把特定病症集中到適當的醫療機構處理,以提供高價值的醫療照護。這樣的轉變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套完整的終極策略,我們稱之為『價值任務(value agenda)』,那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醫療組織、新的衡量價值的方法,以及新的費用給付方式」。 鼓勵社區醫院 認養老人 如前述,在人口急速老化的台灣社會,由社區醫院去認養社區老人,以論人計酬的給付方式,鼓勵社區醫院負責將該區的老人照護好。他們可以發揮創意,自己決定雇用什麼樣的專業人員,用什麼樣的方法,去達成其任務。 例如運用個案管理的方式給予每位老人個別化的整合照護、衛教及輔導,甚至當有緊急狀況發生時,由負責的醫師到病人家�訪視,就可避免老人家跑急診處的辛勞。而且,因為有固定的人提供持續性的照護,不但病人安心,很多問題可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就可減少住院的頻率。如此一來,除了整體醫療品質提升,醫療費用也會跟著下降。 特定療程 以包裹式定價 至於比較專精的醫療問題,如心臟手術、骨科手術、背痛的處理、癌症醫療等,則由執行團隊整合照護的專科醫院處理。這些特定療程就以包裹式定價給付。不論是論人計酬或是包裹式給付,對於用心照顧病人、治療成果優良的醫院,就應以較高的給付給予肯定。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在今年2月也出了一份報告「兆元美金的戰利品(The Trillion Dollar Prize)」,副標是「以醫療成果為基礎的給付方式來解決美國醫療支出的危機」。 報告中開宗明義地說:「在美國社會已經達到共識,只有根本地把論件計酬改成以醫療成果為基礎的給付方式,才能促使21世紀的醫療提供者以創新的方法去降低醫療成本,讓醫療體系得以永續經營。如果能改變給付方式,預期在未來十年將為美國省下1兆美元的醫療支出。挑戰在於如何成功地達成這個改革。」 反觀台灣,衛福部似乎還活在上個世紀,因循苟且,一下子要開放更多醫學中心,下一時刻又要設立兒童醫院,壓根兒不在乎外面世界的變化。 (本文作者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