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紐時周報】高鐵改變中國大陸風貌★訂報抽好書★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哇新聞  
本期電子報為推薦專刊,如未選擇訂閱,您將不會再收到此份電子報。
  2013/10/31前訂閱【紐時周報】,還可參加抽獎活動
紐時周報
2013/10/09 第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敬請支持【紐時周報】
精選頭條 高鐵改變中國大陸風貌
國際要聞 行動主義者要當紐約市長
巴西銀行家擴大區域投資
一個人可能有多個基因組
 
編輯小語
 
敬請支持【紐時周報】
【紐時周報】電子報收錄聯合報每周發行的紐約時報精選周報中文翻譯報導,歡迎訂閱。

精選頭條
 
高鐵改變中國大陸風貌
【陳世欽譯】

長沙高鐵車站不到四年前啟用時,幾乎乏人問津。

局面已經改變。在這裡,開往中國大陸各大城市的列車每隔幾分鐘就發出一班,班班客滿。售票窗口前大排長龍;一項極具企圖心的擴建計畫即將完成,讓有16個月台的長沙車站規模增加將近一倍。

大陸高鐵上路才五年,每月載客量幾乎已是國內航線的兩倍。大陸交通運量多年來一直以每年28%的比率成長;估計到明年初高鐵的運輸量可超過5400萬人次。

工廠女工李小紅(譯音)每月一次自廣州老家搭高鐵回長沙,里程700公里。過去因為行程需耗掉一整天,她每年只能回家看女兒一次。現在,她只要2小時又19分就能回到長沙。深圳證交所共同創辦人鎮奇南(譯音)常搭子彈列車去大陸各地開會,以避開班機的延誤。這些列車時速300公里,幾乎永遠準時,甚至還會早到。沈奇南說:「我沒想到改變會這麼快。高鐵曾經是陌生而新奇的玩意兒。現在卻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經濟學家與運輸專家說,其他新興經濟體步履踉蹌之際,中國大陸經濟卻持續成長,高鐵是主因之一。然而這也得付出代價:債台高築,許多人被迫搬遷,以及死傷慘重的車禍。

根據世界銀行今年委製的一份報告,高鐵沿線的大陸各城市勞工生產力可能普獲提升。因為企業可在短短幾個小時的列車車程內,接觸數以百萬計的潛在客戶、勞力及競爭對手。

駐北京的世界銀行運輸專家奧利維爾說:「我們如今可以清楚看到許多企業相繼改變營運方式。」

世銀指出,生產力的提升似乎與高鐵帶來的綜合經濟增長等量齊觀,後者包括旅客節省時間、噪音與空氣汙染減少、節省燃料。

各企業紛紛在北京、深圳等可充分供應受過良好教育年輕員工的大城市設置研發中心,同時經常指派這些研發人員出差,前往設在天津、長沙等薪資、土地成本較低城市的工廠,當天來回。

長沙東籬棉麻紡織品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慶富(譯音)表示,他以前每年都會去大陸東南部貿易樞紐廣州出差兩次,單程就要耗去將近一整天。

現在,李金富幾乎每個月都搭子彈列車來回一次。列車直接穿越湖南省南部及廣東省北部的山區、峽谷,單程只需要兩個多小時。他說:「我的訂單多了一半。」

中共當局重新安置原住在高鐵計畫路線上的大批民眾,並在高鐵車站周圍迅速闢建了新的住宅及商業區。這些新區很快就吸引大批民眾入住,中國大陸快速都市化是原因之一。許多農民移居城市,速度快到一年可以達到800萬人,相當於紐約市的人口。

新建的地鐵、鐵路與城市區域,是中國大陸高度仰賴投資引導型成長的部分環節。大陸新總理李克強今夏公開支持擴建總長9500公里的高鐵網。他說,未來幾年,政府每年將為鐵路系統注資1000億美元。

大陸鐵路建設總負債額已接近5000億美元,大多來自以短期貸款融資的高鐵系統,處理起來有些吃力 。

另外一項衝擊:航空旅行。鐵路載客人次大增的原因之一是,當局把高鐵票價訂在略低於同級航空票價之半,一直沒調高。

高鐵不僅使中國大陸內地企業的經營者得以接觸更大的市場,更在沿海地區勞工薪資大漲之際,促使外國企業主管深入內陸尋找供應商。

長沙齊魯進出口公司行銷主管黃寅(譯音)說:「我們以前總得南下廣州去見歐洲來的客戶。如今,他們更常到長沙來。」

唯一的缺點:「高鐵列車現在可擠得很。」

【2013-10-08/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國際要聞
 
行動主義者要當紐約市長
【陳世欽譯】

這個1988年來到尼加拉瓜的邋遢年輕人十分突出。身材高大,時而舉止笨拙,很會學鵝叫。他說話段落長而迂迴,經常咀嚼小羅斯福總統、馬克斯、雷鬼樂鼻祖馬利的名言,曾詳細記下與農民、醫師、革命鬥士交談的內容。

當時尼國左右兩派交戰,26歲的白思豪前去協助分發食物藥品,卻帶回一個願景:建立不受拘束的左派政府。

白思豪是紐約市的公益維護官,正競選紐約市長,僅偶爾提到90年前後身為新面孔理想主義者,反對國外戰爭、飛彈防禦系統及種族隔離的往事。他的競選網站沒提早年行動主義事蹟。然而數百頁紀錄與數十次訪談顯示,身為活躍青年的經歷對他思想的影響大於外人所知,且遠比典型人道工作更具政治性。

白思豪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拉美政治,西班牙語流利,及長仰慕尼國執政的桑定黨,投身美國政界極為兩極化的議題。雷根政府指桑定為專制的共產黨,支持桑定的自由派則說,在多年獨裁後,他們正致力打造人民可享有教育、土地及醫療的自由社會。

如今白思豪批評桑定鎮壓異己,但表示在試圖幫助尼國的過程中學到很多。他說:「我想要創造更公平而包容的世界。我渴望以行動改善人們的生活。」

他成為尼國革命的熱切支持者,在紐約為桑定募款,訂閱桑定黨報「街壘」。90年在一次會議中被問到他的社會目標,他自稱「民主社會主義」提倡者。

屬民主黨的白思豪現在自認是進步主義者,將在11月5日紐約市長選舉中與共和黨的羅達對陣。他在選戰中自稱自由派先鋒,政見包括給貧窮家庭更多協助,讓富裕市民多繳些稅,以緩和不平等。他說,近距觀察桑定的努力更讓他堅信政府應保護窮人,改善他們的生活。

現年52的白思豪談到與尼國人一起工作的經歷時說:「我非常感動。在這個小國,他們很謙卑,試著找出更好的途徑。」

白思豪的進步派政治標記來自火山腳下,距紐約數千公里的尼國小鎮馬沙亞的一間破舊診所。蓄鬍的他舉止魯鈍但很有腦筋,1988年前往尼國工作10天期間去到馬沙亞。這是他同年擔任馬里蘭社會公義組織吉訶德中心員工的高潮。

該中心為天主教領袖所創,雖對支持桑定的家庭多所援助,檯面上對尼國政爭卻保持中立。中心一領導人曾把美國在尼國的作為批為「恐怖主義政策」,批評者則指控該中心附和共黨。

美國決定干預尼國事務激怒全美各地的行動派。他們認為這與越戰有相似之處。

白思豪說,他曾在馬沙亞診所透過牆上一張地圖得到頓悟,圖上標明鎮內全部家庭的位置。醫師據以逐戶訪視,宣導防疫與衛生。

白思豪認為,這象徵著了解社區需求的健全政府可達到的境地。他說:「我的心得是,政府必須有實際行動,主動積極,掌握民瘼。」

1987年,白思豪受聘擔任政治活動籌辦人,不久後完成哥大研究所學業,年薪1.2萬美元。他在吉訶德中心馬里蘭總部工作,埋首工作打電話,督導為尼國籌募並運送數百萬美元食品、衣物等物資的工作。他也是挑釁者,兩度在反對美國外交政策的集會中被捕。

90年代初他跨足兩個世界:白天是政府官員,晚上是行動派。他擔任紐約市長丁勤時的低階助理,成為個人聲討的既有體制的一員。一段時間後,他更專注於市政工作,並利用政府工具促成改變。

他的「大紐約尼國團結網絡」友人感到不解。他在92年初一次會議中缺席;一名與會者在他的名字旁加註:「一定在跑競選場子。」

【2013-10-08/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巴西銀行家擴大區域投資
【陳世欽譯】

拉美市場近來表現不穩,一些全球性銀行因而退出這些動盪地區。

不過對巴西聖保羅的投資銀行家而言,本國市場卻是成長市場。在地拉美銀行準備填補這個空缺。

BTG Pactual投資銀行營運長沙洛迪表示,當前趨勢與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類似,許多全球性銀行撤出拉美,為當地企業留下成長空間。他說:「外人還在,然而我們已經開始蠶食他們的市占率。」

紐約佛里曼投資銀行顧問公司指出,拉美經濟體活力雖不如前,去年銀行投資服務費仍超過16億美元。

拉美貨幣對美元貶值意味,外人在天然資源豐富、中產階級不斷擴大的拉美投資成本降低了。巴西最大投資銀行Itau BBA的艾特林說:「大環境穩定是必要條件。」

就在幾年前,美國與西歐的銀行還賺走了絕大部分投資服務費,據佛里曼公司統計,這些銀行2002~06年市占率在74%至79%之間,2007年降至66%,去年再降至60%。

許多企業仍偏好全球性銀行。巴西投資銀行因應之策是在倫敦、紐約與亞洲各國首都設點。不過墨西哥柏沙迪爾集團聖保羅分公司的資深巴西銀行業務分析師賈奎洛表示,它們在拉美以外的網絡仍難與全球性銀行匹敵。因此,許多企業選擇全球性銀行為大型交易的主要擔保人,針對拉美投資人的交易則選擇在地銀行。

儘管有此障礙,Itau BBA與BTG Pactual在競逐代理股票上市、併購諮詢及債券發行等業務時,還是漸漸取代全球性銀行。

據市調機構Dealogic統計,今年至目前為止,BTG Pactual在拉美享有最大的代理公司上市比例,總額29.6億美元,其次是瑞士信貸的29.1億,Itau BBA的28.9億。此外,BTG Pactual與Itau BBA在其他地區也越來越有斬獲。佛里曼公司指出,巴西投資銀行在智利的股票與債券發行服務費市占率,已由2009年的零增至今年至目前為止的24%。同一期間在哥倫比亞也從零增至10%。

這種國際業務幾乎全由BTG Pactual與Itau BBA包辦。

BTG Pactual透過收購成長。去年以6億美元買下在秘魯與哥倫比亞相當活躍的智利「塞爾芬資本」投資銀行。

Itau BBA與BTG Pactual去年開始從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公司挖來資深拉美投資銀行家。

巴西是拉美最大經濟體,去年卻僅成長0.9%。智利、哥倫比亞與秘魯今年估計均可成長4%以上。

沙洛迪說,在拉美擴張「勢在必行」,然而拉美各國政府經常保護本國市場,建構統一的金融體系仍有長路要走。

【2013-10-08/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

一個人可能有多個基因組
【王麗娟譯】

從生物課到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我們一再被告知,基因組是一個人身分辨識的核心,單一細胞內的DNA即可揭示一個人所有的遺傳信息。

令人吃驚的是,科學家發現我們具有基因的多種組合。就在不久前研究人員還認為,一個健康的人細胞鮮少有截然不同的基因。現在科學家卻發現,一個人有多個基因組十分常見。舉例說,某些人有數組身體其他部位找不到的突變細胞。有些人則有來自他人的基因組。

加州史丹福大學遺傳學家厄本說,個人體內普遍存在基因變異的說法,即使在三年前也會遭人質疑。厄本和另一些科學家最近發表的報告卻顯示,一個人身上的基因組變化,大到無法忽略。他說:「我們現在知道它的存在,現在我們正在繪製這個新大陸的圖譜。」

德州貝勒醫學院遺傳學家魯普斯基在《科學》雜誌發表評論指出,一個人有多重基因組這一事實,可能對醫學影響至鉅。

科學家正在尋找多重基因組與某些罕見疾病的關聯,而他們現在開始探究基因的變異,以了解一些更常見的疾病。

基因組排序的費用已大幅下降,人類第一個基因組排序大約花費了30億美元,現在僅需數千美元,而醫生已開始替一些病患做完整的基因組排序。

不過,這些檢驗的根本假設是,透過唾液樣本,科學家可以了解這個人所有部位的細胞基因組。

1900年代中期開始,科學家發現,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如1953年,一名英國婦女捐的血既是O型也是A型。科學家的結論是,她還在子宮時取得了雙胞胎兄弟的血液,包括血液細胞的基因組。

這種狀態後來稱為嵌合現象,似乎頗為罕見。洛杉磯兒童醫院的琳達•藍多夫博士說:「它比我們所知的更常見。」藍多夫是七月份美國醫學遺傳學雜誌一篇嵌合現象評論文章的作者。

女性還可能從子女取得不同的基因組。嬰兒出生後,可能遺留一些胎兒細胞在母體內,它們可能前往不同的器官,然後被組織吸收。藍多夫說:「女人懷孕後變成嵌合體是非常可能的事。」

1960年,研究人員發現,某種白血病是嵌合現象所致。一個細胞分裂時自動產生突變,將一個染色體中一大塊移到另一個染色體內。研究結果同時讓癌症是特定細胞突變的結果獲得進一步證明。不過,除了癌症,科學家對嵌合現象有多常見幾無所知。

波士頓兒童醫院遺傳學家華許博士說:「我們沒有可系統性地思考它們的技術。」華許最近在《科學》雜誌發表一篇關於嵌合與疾病的評論文章。

科學家已開始研究這些狀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對人體多重基因組感興趣的科學家,不限於醫學研究人員。法醫科學家透過DNA比對,試著找出罪犯或謀殺案受害人的身分時,會希望避免因一個人體內有多個基因組而受到誤導。

專家說,搞混的風險確實存在,但還在可控制範圍內。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法醫分子生物學教授凱塞說:「法醫應該不用太過擔心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奧地利一項研究就指出,科學家在受捐贈者的頭髮中,並未發現骨髓捐贈者的基因組。

對協助客戶接受DNA檢驗的遺傳諮詢師來說,人體有許多基因組構成更嚴峻的挑戰。使用血液細胞進行DNA檢驗,可能檢查不出其他器官細胞內可能導致疾病的突變。賓州大學遺傳學家南西•史賓納說:「我們無法告訴你其他地方發生的事。」

隨著科學家發展出更多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基因組,並且找出它們與疾病之間的關連,這種情況也可望改變。

魯普斯基博士說:「這不是明天你走進醫生辦公室,他們就會從這方面思考的事。」

【2013-10-08/聯合報/G5版/UNITEDDAILYNEWS】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台灣聯合報合作,每週推出紐約時報精選周報。
【紐時周報】電子報僅收錄中譯文,完整12版的中、英文報導請見聯合報周二出版的特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