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 今年不開放全民施打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好繪本格林報】破解好繪本中的圖文密碼,將繪本如何好的祕訣告訴你!並增加帶讀技巧,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10/02 第38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 今年不開放全民施打
婚前性伴侶多…精液感染阻「生」機
健康焦點 健康主題館/糖尿病重 才打胰島素?
健康主題館/糖尿病5大迷思
服藥時間不對 低血糖症狀來
關鍵數字/腰圍超標 糖尿病風險4.5倍
自律神經失調 戒刺激性食物
保健優概念 虎頭蜂酒能補身?小心過敏!

醫藥新知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 今年不開放全民施打
記者林思宇、張嘉芳、楊欣潔/台北/聯合報

公費流感疫苗昨天開打,全台一整天共打了五萬九千劑。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不會開放給全民施打,若公費疫苗還有剩,明年元旦將擴大給五十到五十九歲慢性病高危險群施打。

接種流感疫苗能預防流感。疾管署每年都會採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北半球流感疫苗,今年疫苗組成是H3N2、H1N1和B型山形病毒,目前流行的是H3N2流感病毒。

台北榮民總醫院昨有近九百人接種疫苗,北榮還設置流感疫苗快速通關單一櫃台,施打時間為一日至九日,之後就得回到門診接種。相較於去年首日的一千兩百人,人數明顯變少,北榮家醫部總醫師張家瑜表示,可能與昨天氣陰涼、飄雨有關。

八十四歲的何清玫,每年都不忘打流感疫苗,今年她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施打。她說,打了以後很少感染流感,她還會提醒親朋好友要記得打。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期,七十五歲以上未曾接種廿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昨起可免費接種。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打疫苗產生保護力需要兩周時間,呼籲符合資格者,盡早至全台三千家醫療院所接種。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曾患肺炎,台塑從二○○七年至去年,共捐贈八十一萬多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今年起每年捐贈六萬劑,至後年數量將達約一百萬劑,金額共八億五千萬元。昨天由台塑企業總管理處副總裁王瑞華代表捐贈疫苗給疾管署。

 
婚前性伴侶多…精液感染阻「生」機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奇美醫院研究不孕男性中有3成以上生殖道有細菌感染的情況,經治療後可以提高受孕的機率達兩成;而泌尿外科醫師則表示,男性不孕的原因相當多,但性伴侶多造成感染,確實會提高不孕機率。

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蒐集3百多對不孕夫妻研究,針對男性精液進行細菌培養,發現其中有3到4成都呈陽性,但卻都沒有明顯症狀。

奇美婦產部醫師蔡幸君表示,研究將不孕夫妻中的男性分為陽性組與陰性組,之後進行試管嬰兒療程,陽性組的成功率為31.7%,陰性則為51.1%,陽性組明顯較陰性組低許多。

而針對陽性男性給予抗生素治療,陽性組與陰性組的受孕成功率就沒有明顯差異,顯見男性精液細菌感染、經過治療,受孕的機會可提高兩成。

蔡幸君說,男性生殖道中細菌感染,精子的數量、活動力與型態,與未感染者並沒有明顯差異。

但為何會降低試管嬰兒成功率,機轉並不清楚,可能與受感染的精液中有較高濃度的活性氧,造成精蟲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被破壞有關。

她指出,國外針對精液感染的研究不少,占不孕男性比率從10%到85%都有,而去年加拿大一項大規模研究,針對5000名不孕男性調查,感染比率約為15%,但國內的研究相當少。

她表示,目前不孕症的常規檢查中,精液部分只檢查白血球數,並未檢驗細菌感染,建議未來能成為常規檢查,一旦陽性投予廣效性抗生素,對治療不孕有很大幫助。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沈坤宏表示,年輕男性生殖道感染,多數是性行為造成,其中像是慢性攝護腺感染,會反覆發生,治療困難,也有些症狀不明顯;男性不孕原因相當多,但如果婚前性伴侶多,會增加感染機率,婚後可能就有不孕的後果。

 
健康焦點
 
健康主題館/糖尿病重 才打胰島素?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公布國人「糖尿病認知迷思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民眾對糖尿病有迷思,高達七成二的受訪者誤認胰島素用量增加,表示糖尿病嚴重。

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年9月發放問卷,調查糖尿病患或家屬138人、一般民眾11人,發現國人對糖尿病有五大迷思,包括胰島素用量增加代表病情變嚴重、身體還能產生胰島素就不用補充、吃藥較安全、打胰島素代表病情嚴重、打胰島素會洗腎跟失明。

40歲的糖尿病友順子,在28歲確診時,也曾因恐懼打針而遍尋偏方,從土芭樂打汁、尿療法,到一瓶上萬元的「曙光藥」都吃過,為了降血糖,花了不少冤枉錢後,才不再抗拒治療,12年來共注射了上萬次胰島素、扎了上萬次針驗血糖。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表示,全台糖尿病患超過170萬人,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口服降血糖藥物,肝腎功能不佳、不適合服藥、或口服降血糖藥物已用到最大劑量等病人,建議注射胰島素。

許惠�說,有些患者因害怕注射而延遲治療時間,造成血糖無法妥善控制,出現併發症後,才願意注射胰島素。他指出,當醫師判斷需要注射胰島素時,建議民眾盡快施打,以免病情惡化。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說,學會引進由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所推廣的「糖尿病看圖對話」,透過類似大富翁遊戲般的地圖設計,將糖尿病照護議題圖像化,由病友當主角,4年來已有破萬位病友參與衛教課程。目前全台有110所醫療院所的衛教師完成訓練,將「糖尿病看圖對話」融入小型團體衛教進行推廣。

 
健康主題館/糖尿病5大迷思
整理/記者楊欣潔/聯合報
迷思1:胰島素用量增加表示糖尿病愈嚴重?

A:糖尿病併發症是糖尿病變嚴重的真正原因,即使胰島素注射量增加,只要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值內,就算控制良好。

迷思2:如果糖尿病人的胰臟還能產生胰島素,就不需要用胰島素治療?

A: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是判斷是否使用胰島素的指標,若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了有效控制血糖,避免併發症,就可能需注射胰島素。

迷思3:吃藥控制血糖比較安全,最好不要打針?

A:某些口服降血糖藥物可刺激細胞製造胰島素,但有些病友服藥一段時間後,胰臟細胞功能漸漸衰退,無法控制血糖,就需要注射胰島素。

迷思4:需要開始打胰島素時,表示病情很嚴重了。

A:若身體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降低血糖,就應適時補充,才能及早控制好血糖。

迷思5:打胰島素的最後下場就是失明、洗腎?

A:糖尿病併發症與血糖控制有很大關係,胰島素可幫助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

資料來源/糖尿病衛教學會

 
服藥時間不對 低血糖症狀來
陳媺/大林慈濟醫院藥師/聯合報
王老先生有糖尿病,每天晨起運動,日前起床驗血糖,發現偏高,決定出門前先服用降血糖藥。

王老先生想,吃藥加上運動,應可讓血糖降下來,隨後照常到附近國小走操場,不到半小時,就冒冷汗、手顫抖、頭暈,想慢慢走回家,未到家門就昏倒路旁。幸好被路人發現及時送醫,原來,王老先生發生了低血糖症狀。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危險的症狀之一,嚴重低血糖可能造成生命危險。但糖尿病患不是應該高血糖嗎?怎麼反而低血糖?低血糖大多是降血糖藥、飲食及運動不平衡引起,如降血糖藥服用與用餐時間不正確,或運動量增加而未調整藥量。

王老先生服藥後立刻運動,體內沒有食物製造足夠血糖,而運動和降血糖藥都會消耗血糖,所以反而使血糖過低。

若是餐前服用降血糖藥,服藥後應在30分鐘內進食。建議王老先生可以先散步,回來再服用降血糖藥,接著用早餐,這樣比較不會引發低血糖。

若患者出現冒冷汗、手顫抖、全身無力、心跳加速、頭暈、頭痛等低血糖症狀,要依病人當下意識狀態,緊急處理。若患者意識清醒,可立即給予方糖、果汁或汽水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若補充後症狀未改善,建議盡速就醫。

若患者意識不清,請勿強行給予食物,以免造成氣管阻塞或吸入性肺炎,應立即送往急診,注射葡萄糖液。

低血糖雖然危險,其實可以預防及避免。糖尿病患除了用藥注意遵從服藥時間外,勿任意服用來路不明的成藥或保健食品,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控制,單靠藥物治療,不控制飲食,降血糖療效相當有限。

患者及家屬應建立正確發生低血糖時的危機處理觀念,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做好周全準備,有任何服藥時間或注意事項,歡迎向鄰近藥局藥師詢問,與藥師做好朋友,用藥安全有保障。

 
關鍵數字/腰圍超標 糖尿病風險4.5倍
整理/記者楊欣潔/聯合報
調查發現,15歲以上腹部肥胖民眾,即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發生高血糖風險,比腰圍正常者高4.5倍。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健康版為您解讀健康關鍵數字,本專欄每周三、六見刊)

 
自律神經失調 戒刺激性食物
陳寶文/高市馬光中醫醫院中醫師/聯合報
壓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重要病因。

自律神經的功能與中醫的「肝」較為相近。肝為將軍之官,負責將君主之官的「心」所下的訊息,傳遞到其他臟器。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簡單來說就是「氣機調暢」。然而,壓力會使肝的生理機能出現紊亂從而造成氣鬱及氣機阻滯。

氣機阻滯與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類似,如頭暈、頭痛、口乾、心悸、倦怠、焦慮、恐慌、姿態性低血壓、呼吸急促、胃痛等。

壓力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病因,排除壓力便是解決之道。患者得先了解壓力根源,改變生活作息,才能治本。

上班族、學生或要求過於完美的人,平時就應紓發情緒,重點在情境轉換,停滯在高張力環境,會讓神經長期亢奮,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除外,運動也是一個不錯紓壓方式,如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每分鐘130次。

中醫根據不同體質證型給予治療方式,如病人證屬肝鬱氣滯便開立加味逍遙散,證屬肝火上炎適合龍膽瀉肝湯,若證屬肝陰虛可開立一貫煎,證屬肝腎陰虛適合六味地黃丸,證屬肝陽上亢可用天麻鉤藤散且隨證加減。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的飲食應避免油炸、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等。

 
保健優概念
 
虎頭蜂酒能補身?小心過敏!
記者李世宸/龜山報導/聯合報
虎頭蜂釀酒有其療效?夏秋之際正值虎頭蜂產卵、發情與遷徙的季節,桃園縣警義消冒生命危險捉蜂,蜂巢帶回經「後續處理」,出現一罈罈「虎頭蜂酒」,據傳有許多療效,長庚醫院表示:「沒聽過!」

通常蜂巢會裝在大型塑膠袋裡,塑膠袋開一個小洞對準一大罈以米酒或高粱調製而成的酒罈,將罈口綁緊,打開手電筒然後關上大燈,利用虎頭蜂的趨光性「請君入甕」,過程必須完全密封,任何一隻虎頭蜂竄出,都會造成在場者極大生命威脅。

「對男人很好!」虎頭蜂分泌出的毒液飄散在酒裡,神秘而迷人。放置數月後,警義消將虎頭蜂酒分送親朋好友,關於「神奇療效」各家眾說紛紜,網路更誇大虎頭蜂酒的民俗療法「可以治風濕!」

「恐與一般酒類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相同,」聖保祿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藍旻暉說:「虎頭蜂身上的細菌,民眾恐誤解『補身』。」藍旻暉提醒大家飲酒傷肝,勿過量。

「不建議飲用!」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楊晉瑋也沒看過「虎頭蜂酒」的醫界文獻,「中醫藥材只見過蜂巢,沒見過虎頭蜂當作藥材。」楊晉瑋指出,蜂毒含有毒蛋白,「過敏體質、嘴巴有傷口者不宜。」

桃園縣消防局長謝景旭表示,「虎頭蜂酒」是一種義消間摘除蜂巢後的「戰利品」,拿來保暖、養身、分送給親友,「消防員值勤嚴禁喝酒。」

「其實抓蜂捕蛇不是消防隊的業務,但消防隊為民服務,甘冒生命危險。」謝景旭說,民國100年,台東縣消防隊員李光先執行摘蜂巢任務時,遭虎頭蜂群螫咬送醫不治。

提醒您:酒後不開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