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息肉是大腸癌前兆 息肉從哪裡來?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同位素】以人文價值與口吻,介紹同志相關文化、資訊。期從注視別人的生命過程,累積自己生命的厚度。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0/15第457期
看歷史報份 ■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常春EVERGREEN:
本期索引: 

息肉是大腸癌前兆 息肉從哪裡來?
90%大腸癌,從息肉轉變的
絨毛狀腺瘤,癌化機率最高
透過內視鏡,揪出息肉
大多無症狀,篩檢才能發現

  息肉是大腸癌前兆 息肉從哪裡來?
  除了體質是重要的因素之外,排便是否通暢、有無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等,都是影響息肉發生的關鍵因子。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發生人數上升最多的癌症以大腸癌居首,同時大腸癌也已連續4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舞臺劇大師李國修,即是因敵不過大腸癌的侵襲,畫下人生的句點。

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受到重視,且隨著民眾對健康檢查的接受度增加,讓不少未發生大腸癌的病人,即在大腸鏡檢查中發現息肉的存在。而在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大約有15∼30%會發現腸道息肉的存在。在國民健康署101年提供全國103萬人的大腸癌篩檢服務中,就發現了23700人有大腸息肉。

腸道息肉是腸黏膜部位長出隆起物,經內視鏡從肉眼即可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表示,息肉是腸道黏膜細胞增生所致,受到體質的影響,當排便不順時,黏膜細胞即會因為受到排泄物中有害物質刺激而增生。事實上,從食道至直腸,整個腸胃道都可能出現息肉,其中乙狀結腸與直腸則比較容易發生。

 
90%大腸癌,從息肉轉變的
 
(圖/常春月刊)

大腸息肉好發於40歲以上的族群,息肉的型態很多,有可能是腺瘤或是增生性息肉,也可能是發炎的表現,其中以腺瘤的危險性最高,日後最可能癌化成為大腸癌。

陳冠仰指出,90%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轉變過來的,息肉的危險因子也與大腸癌類似,除了體質是重要的因素之外,排便是否通暢、有無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等,都是影響息肉發生的關鍵因子。另外有研究顯示,嗜吃紅肉與高脂肪食物者,也較容易有息肉和大腸癌的發生。而息肉的生長與基因也有密切的關係,遺傳是重要的危險因子,父母有息肉,子女也很容易出現息肉。

因為基因是無法控制的危險因子,所以,預防方式得從後天因素著手。要降低息肉生長的風險,建議平日應維持正常排便,除了多攝取纖維質、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之外,也不宜抽菸與酗酒,因為菸酒都會對腸道黏膜造成刺激,尤其菸品中的尼古丁,即為致癌物。

 
絨毛狀腺瘤,癌化機率最高
 

◎腺瘤的癌變機會大:

腺瘤可分為絨毛狀腺瘤、條狀腺瘤及混合型三大類。在腺瘤中,絨毛狀腺瘤約占5%,是最可能出現癌化的腺瘤,約80%的腺瘤則為條狀腺瘤,其與絨毛狀腺癌相比,較不易出現癌化,但若體積太大,還是會有癌化的可能性。在混合性的腺瘤中,絨毛狀腺瘤所占的比例愈大,日後出現癌化的機率也愈高。

◎增生性息肉最為常見:

大腸中常見的息肉,則多屬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通常只是微小的黏膜突起,大小不超過0.5公分,並不會演變為癌症,常被發現長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增生性息肉有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數個息肉同時存在某一段大腸中,從肉眼並不容易區分增生性息肉或是腺瘤,需經染色內視鏡或窄頻內視鏡幫助分辨,且經病理檢查確認。

◎發炎性息肉與腺瘤難以區分:

至於發炎性息肉,則是因先前大腸黏膜潰瘍、壞死,新的黏膜上皮生長出來或是過度生長所致。發炎性息肉本身並不會演變為癌症,但因發炎性息肉有時從型態上不易與腺瘤做區分,同樣需經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陳冠仰指出,如果是發炎型或是增生型的息肉,並不會分裂成為癌症,至於腺瘤方面,不論是條狀線瘤、絨毛狀腺瘤或是混合性腺瘤,日後都可能轉化為癌症。其中絨毛狀腺瘤轉化為大腸癌的機率最高,一旦發現最好即刻切除乾淨。

 
透過內視鏡,揪出息肉
 

雖然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從肉眼大致判斷息肉的型態,但還是得經進一步確認,一般可藉由內視鏡染色法配合放大內視鏡,以及窄頻內視鏡兩種方式進行確認。

◎內視鏡染色法:

藉由染色的方式,觀察病灶表面的紋路與正常組織的差異,藉此發現早期病灶。內視鏡染色法的執行方式很簡便且費用較低,但不同部位使用的染料有異,塗布的劑量也需要仔細拿捏。

以染色的方式增加對比後,再利用可放大數10倍的放大內視鏡來觀察病灶表面的腺口紋路,但放大內視鏡的視野小,操作較為困難,稍有移動,病灶的畫面即可能落在視野之外,需再次尋找。內視鏡染色法搭配放大內視鏡,可以判斷息肉是否為良性,或是有可能惡化為癌症,準確率可達9成以上。

◎窄頻內視鏡:

最新發展出的窄頻內視鏡,則只需按一個按鈕,即可從息肉的血管分布加以判斷,若為惡性腫瘤,息肉的血管通常很豐富。傳統內視鏡的光源有三原色,新的窄頻技術會捨去紅光,只保留藍光與綠光,在窄頻內視鏡下,若是良性息肉會呈現較白色影像,腫瘤則會如同咖啡豆般呈現較暗色的表面,可以明顯區分。

窄頻內視鏡可同時配合染色內視鏡與放大內視鏡使用,區分腫瘤的癌化程度與侵入的深度,可提供醫師採取治療方針的判斷。

 
大多無症狀,篩檢才能發現
 

一般來說,腸子裡長了息肉,尤其只是一些小息肉,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只是偶爾可能會有腹痛、腹瀉、血便或便祕等非特異性的表現。但若是息肉很大,由於息肉的血管豐富,可能會有出血的表現,而且在糞便潛血檢查中會有潛血反應。在糞便潛血檢查中,即有不少病人的潛血是源於出血性的息肉。

另外,如果息肉生長的位置較低,接近肛門口且息肉較大,有可能影響糞便排空,病人的糞便會呈現扁平狀,且容易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由於息肉並不容易出現自覺症狀,唯有藉由大腸鏡檢查才能得知。陳冠仰指出,一般建議50歲以上者應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或大腸鏡檢查,期望可以發現息肉及早期大腸癌,但息肉的發生年齡更早,尤其有家族病史者更要注意,檢查的年齡宜提早10年,亦即40歲起,即可藉由大腸鏡檢查了解腸道是否有息肉的存在。

  訊息快遞
 
  用對方法,寫功課不抓狂
平常在日常生活上不能自主的孩子,在功課上也會有同樣情形。他們不是想要失敗,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那麼,父母要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出自動自發寫功課、學習的習慣?

訂報贈獎》知名品牌電子報 好看又好禮!
好品牌,發好報!現在訂閱幾米、彭蒙惠英語、常春、親子天下、今周刊、or旅讀中國等知名品牌電子報,就能抽量販店提貨券500元,還有幾米明信片、潮麻包等好禮相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